•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动员大会 > 正文

    新闻媒体论文:融媒体背景下会议新闻媒体报道研究——以2010年-2016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为例x

    时间:2020-10-28 16:42:27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新闻媒体论文:融媒体背景下会议新闻媒体报道研究——以2010年-2016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为例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笔者意欲探讨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新的技术和媒介形态的出现,会对传统重大时政类新闻一一会议新闻的报道产生哪些具体影响,这类报道在新媒体发展期间在各个方面又有哪些变化,在此基础上梳理并总结新媒体发展和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会议新闻报道的模式和创新点,讨论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日后新媒体技术运用于这类报道做新的展望。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目的

    会议是现代社会中进行事务管理的一种方式,若干人聚集商议探讨并决定重大事情,推动社会前进。会议活动本身也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被记者看作是新闻的“富矿”。尤其是每年一度的“两会”,可谓是聚焦了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关注;这个时候讨论的都是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大事小情,有国家对社会热点的政策方针和最新动态。会议新闻对于百姓生活和社会发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会议新闻报道上的程式化语言,只是将其中的关键字句更换即可成稿,导致了会议报道中“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这样报道方式和报道角度让新闻枯燥没有看点,使得读者对会议新闻有疏离感。

    为了改进这种现象,政府一直在尝试着做会议新闻报道的改进,2003年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提出了新闻报道“三贴近”原则一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逐渐转变新闻报道的报道模式。2011年中宣部联合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提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简称“走转改”。这是新闻报道的进一步改革,让记者们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去调查报道,这些实施办法让新闻报道的“八股”作风有所改善,但直到互联网普及之后,会议新闻的报道才有了颠覆性的变革。

    ......................

    1.2相关概念界定

    1.2.1会议新闻

    在我国会议新闻应属于时政新闻的范畴,时政新闻报道参照传统新闻的定义可理解为“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事实的报道”,主要针对国内外政治最新的动态、政策以及相关的活动。会议新闻的范围则更小一些,它是“围绕着党政领导机关的施政活动”其中的一种。

    根据《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的解释,会议新闻是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会议及内容为对象的报道”,还有一种解释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会议新闻即即时获悉受众欲知的有关会议活动的信息”,总之会议新闻不授包括报道会议政策的传递,还有议题的讨论过程、会议的举办情况及会议新闻作品等,都属于会议新闻的报道范畴。通过上述解释,可以总结会议新闻是“国家新近会议活动及会议政策文件的报道和传达”。会议新闻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沟通信息,传播工作经验与部署等方面,都起着重大作用”。首先是党政政策传递,是发展成果的汇报,也是最新的宣告,让百姓知道最新的社会动态;其次是宣传和引导,指导百姓生活的同时,鼓励大家去执行,推动社会合理的发展,由此看出会议新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比起其他类型的新闻来说,会议新闻最大的特点是可预知性,会议的召开曰期、主题、参会人等信息通常是公开和提前知晓的,没有社会新闻的突发性;第二是形式固定性,会议由固有的流程和议程,过程不外乎是讲话、采访、提问等等,形式不多样,所以报道一般来说也有一定的程式;第三是政策性,会议新闻主题通常与政治生活息息相关,相对来说都比较专业和严肃;第四是引导性,由于内容特殊,所以会议新闻还有重要的任务是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

    ..........................

    第二章《人民日报》:陈述到解读

    2.12010-2013年两会报道:政策信息下达居多

    这个时间段里,互联网和移动端还在逐渐普及过程中,新媒体刚刚崭露头角,影响力并没有完全凸显,人们对于“两会”的关注普遍还是来自电视、报纸或上网浏览的阶段,所以《人民日报》在这时期主要的功能还是两会信息的传递,内容栏目和报道形式还比较单一(这是结论对比2014年之后的报道而言,对比之前这一时期的报道已经变得很开放和多样,例如2006年出现了网友留言选编,2007年起两会报道中图片报道的增多,都体现了《人民日报》在逐渐的转变)。

    2.1.1报道内容:线性报道,文件性内容为主

    整理2010-2016年《人民日报》的“两会特刊”及其他版面的两会报道(见表1),《人民日报》每年对于两会的报道总量比较稳定,每年约600-750条不等,将关于两会的报道文章按照类别的不同分为以下7类:“会议采访实录”:会议进展报道及代表委员的提案发言;“会议文件”:会议期间重要文件、讲话和报告的全文或摘要;“会议相关”:会议之外的花絮和相关人员动态;“会议解读”:对于政策方针的解读阐释;“评论总结”对于两会或政策的评论,或者总结展望;“人民提案”:反映或回应人民热议的问题;“互动调研”:调研收集民众关心的问题及看法。

    ......................

    2.22014-2016年两会报道:形式多样,深度解读

    2014年开始,新媒体凭借自身优势已经逐渐普及,随之带来的是新闻报道的一系列变革:从报道理念上的用户观念,报道越来越注重用户的体验;大数据支撑下的图片和数据报道;移动端的信息碎片化使得解读性新闻兴起。新媒体的快速和多样性这些变化都让报纸受到了一些冲击和影响,可是新媒体发展的太过快速,也有虚假信息等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也做了相应的对策和改进,将报道转向态度和深入的引导方向上去。

    2.2.1报道内容:政策阐释増多,内容多元

    从报道内容的分布来看,2014-2016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当中“会议采访实录”和“会议文件”所占的比重逐年明显下降,到了2016年的时候只占到报道的一半多,而明显呈上升趋势的是“会议解读”和“人民提案”部分。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用户接受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报纸的时效性不占据优势,但是由于其长时间积攒的读者基础和威信,说话更加“掷地有声”,所以在碎片化时代做好信息的阐释和评论引导作用,让《人民日报》有速度的同时也有深度。

    会议解释性报道从2013之后占比逐渐增加,“直面深水区”、“深阅读”和“两会e客厅”等栏目对邀请专家或学者对政策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解读。特别是2015年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试运行以来这方面表现的更加突出,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庞大的数据量作为支撑,提供了一系列会议政策及会议相关的解释说明,如“两会来了,八大话题很火”、“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等文章,为用户提供全面专业的两会解析,让两会报道更加深入。

    ........................

    第三章人民网:涵盖全面的信息地图.............19

    3.12010-2013年两会报道:主题导航,线上交流..........19

    3.1.1整合完善主题,立体“导航”两会...........19

    3.1.2新型表达方式,多角度解读两会.........20

    第四章全媒体矩阵平台:速度和深度...........25

    4.1《人民日报》微博:文字、视频直播两会..........25

    4.1.12013年两会报道:文字报道,图表解读...........26

    4.1.22014、2015年两会报道:视频带来“现场感”..........31

    第五章融媒体背景下会议报道的启示.........55

    5.1融媒体背景下会议报道的变化........55

    5.1.1内容:多元整合,延展背景............55

    5.1.2角度:广泛关注,平民视角..........56

    第五章融媒体背景下会议报道的启示

    5.1融媒体背景下会议报道的变化

    5.1.1内容:多元整合,延展背景

    可以看出会议新闻在新媒体的助力下,会议新闻首先从语言上一改过去“八股”风格,也不是对会议笼统性的概括,多了对于会议的情况多了具体事例的描述和细节特写,凸显了每种会议的特点,让新闻更具有画面感和现场感,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其次内容变得多元化,如今的报道已经不局限于对会议流水账式的记录一一会议文件、讲话的直接转载,而是注重信息整合的多元非线性的报道。一方面体现在会议相关背景知识增多。会议新闻往往关联着很多背景知识和其他政策性消息,为了帮助用户理解,如今会议新闻越来越注重会议背景知识的报道,比如每年“两会”前都会有“两会的来历”、“两会具体工作”等等的信息报道,这样会便于用户去更好的理解会议内容。另一方面是关于会议信息的整合和议题的构建,帮助用户从大量且碎片化的信息中提炼有用的信息。比如在网站上建立会议专题,编辑为用户将不同的内容整合分类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由用户凭着各自的喜好去点击观肴,并且用户可以随时翻看过往的历史信息,实现过往信息的再利用,同时也能加深用户理解;还有构建信息地图,通过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地图”,比如人民网每年的“两会全息图”,就是通过对会议期间的每日热词、热门代表做整理,点击词语和头像就可以到相关链接查看消息,就像一张引导的地图,将信息按照一定的相关性整理,给用户新闻背后的新闻,消息背后的消息,单一的信息传播变得立体且丰富。

    ...........................

    结语

    社会科学的进步必然会带来各方面的变革,媒体也在这个浪潮当中经历一次次的革新,回望过去古代用书信或骑着快马传递信息,到如今我们可以带着可穿戴式的设备远程体验和模拟“在现场”的感觉,我们的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在不断被改变。新的传播方式出现必然会给传统的传播方式带来冲击,在不断的时间和探索中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彼此对抗的竞争关系,而是承载着信息传递不同方面的几个部分,于是媒体间的融合成为了发展趋势。

    在我国会议新闻的地位比较重要,一般重大的政策方针都是通过会议新闻的形式传达,作为信息的策源地,它关系到政策落实和民生福祉,会议新闻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如何变迁和发展成为值得探索的问题。而在所有的会议当中,与会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两会”成为研究会议新闻的最佳样本,《人民日报》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报,在每年的“两会”报道中的团队规模、专业技术及报道经验的优势明显,而且《人民日报》在媒体融合的探索道路上一直走在前列,2014年启动了融合发展的三大项目——“中央厨房”、人民日报社数据中心和人民日报客户端,形成了“报、网、端、微”为一体的全媒体平台。特别是“中央厨房”,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媒体传播格局。

    参考文献(略)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