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动员大会 > 正文

    西湖旅游随笔x

    时间:2020-10-08 20:12:50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西湖旅游随笔

    西湖旅游随笔【第一篇】:杭州游玩之西湖随笔

    一般而言,漫笔这样的题目总是要写成洋洋大观的一本册子。古人常有随笔,漫笔之类,虽也算简言,可总也有浪费木牍之感。

    如今,神州纸富,着述者众。考虑到读者的时间,金钱,空间的有限,我一直认为无论什么着述,都应以简言达意为原则。说远一点,对于时下流毒电影电视报纸等媒介的各类连载,连续剧,连环戏等等,大家也应该有些什么话要说罢,将简单的事件(剧情)复杂化,杀掉观众的时间(当然连续剧我一般不会看的),这种居心颇见叵测。

    以上只是一点牢骚,不能再说了,说下去我跟那些连续剧的“编”剧它们成一类的了。——前言

    对于西湖,清人张岱曾写过一篇《西湖梦寻》,内容罗列众多景致,范围涉及古今传闻,杭城周边,可引为西湖记游之综述。我自知才不如张公八斗,学不及张公五车,只是不揣冒昧,随意讲些当年在西湖的匆匆见闻。

    总体而言,西湖作一个开放的景区(大部分景点不设门票),使得游人游湖十分随意。在景区内历史痕迹随处可见,仅苏白二题,就名映着古代的二位文化大家,因此西湖是很值得一游的佳景。

    以下我信笔由缰了(说得不对是笔和马的事,有什么事找它们二位)。

    “夕阳常至寻雷峰,残雪不来见断桥”。“雷峰夕照”与“断桥残雪”皆出典于民间传说《白蛇传》。当然,也许断桥残雪早有,不过是藉《白蛇传》而名声大噪。昔年一场不测风云电劈倒了雷峰塔,大概因为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至今不敢重修。而今夕照常来,未见塔影。关于这话题说法甚多,我只想,陈列火烧后的圆明园是为了让国人不忘国耻,那么保留雷电劈倒以后的雷峰塔又是什么意思呢?雷峰塔真的可以代表封建主义么?有没有人能去留心倒掉后的雷峰塔的抽泣声?

    再说断桥残雪,就更没道理了。桥不断说明不是那座断桥,也可能这桥本是就叫“断桥”,这样的话就没话好说。没有雪说明是温室效应,原也没关系。可是我想问:既然桥并不是那座桥,残雪也不来光顾,于今之人月白风清之时,来这里缅思许氏夫妇神鬼故事,慨叹也还罢了,岂不是同情都施错了地方?

    对于雷峰塔,我在说重修,对于断桥,我觉得该复还原貌。这样说来,自然有人要说我自相矛盾。其实天下本没有一条可以适应一切的定律,对于不同的情况,应采用不同措施。还是别一根筋了。

    “双峰插云今安在三潭印月竟何识”。

    关于双峰插云这个景点,地图上标识不明,我没去探寻。一个朋友讲了她的亲身游历:她二人起个大早,沿着地图所示的方向,去寻双峰插云这个景点。转了几个小山包,竟是遍寻不获。向当地人打听,语言又不通。

    后来在一个小土包上找到一块木牌,上面歪歪斜斜,写着“双峰插云”。情形颇像近年华山处处可见的”华山论剑处”的木牌,不过在那里倒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二人不禁好笑,悻悻而归。回去途中,遇到一群骑单车的半大小子,一小子停住单车,向她们问双峰插云。她们突然大笑,一群半大小子莫名其妙。

    =关于三潭印月,据说要在一个比较特殊的时刻才可以见到,具体情形不大清楚。之所以写在一起,纯属题目对仗需要,草菅之罪,在此向无辜的三潭致歉。

    “柳浪闻莺报春来花港观鱼诉心事”。

    三月,春来早,穿过小园香径,我来到柳浪闻莺的所在。绿柳成荫,柔枝轻垂,正所谓“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风徐来,吹皱柳浪一片,我只身伫立于万之间,林中寂寂可闻滴露之声,草间幽幽难见踏履之印。轻枝柔荑,清丽不可方物(居然用了个形容美女的词)。虽不闻轻枝上黄莺宛啼,也让人心旷神怡。

    合为“柔柳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真乃身在画中,画笔难描。

    告别柳浪,信步来到花港。园中游人甚多,颇见喧嚣。我选个人不多的角落,观鱼。这一角的鱼长的不大漂亮,喂鱼的人也少。我向来不愿向这类被饲养物投食,它们并无捱饿受冻之虞,锦上添花这样的事,做了也没什么光彩,反让人觉得市侩。

    看着一群鱼或成群结对,或三三两两,忙过不停。颇象尘世间碌碌不停的人类,身后并没有皮鞭赶着,但也总是不停营役。

    “平湖秋月闻弦歌南屏晚钟达雅意”。

    照旅游图志所示,平湖秋月位于孤山之侧,白堤旁边。秋夜来时,习风送爽,湖面如镜,平湖见秋月,湖心夜色白。

    这样想来,当是颇具情致的景致。遗憾是我无暇得见夜色中的西湖,因为我不过是西湖边上一行色匆匆的过客。我之于西湖,不过是每日往来穿梭的过江之鲫,全无半点印迹;西湖之于我,不过是匆匆一瞥在眼角残留的余影。这原是过客与景致的关系,由此,对杭城的郡守苏白二位的艳羡,油然而生。

    想当年,白乐天骑马游湖,正是早春报晓,草浅而柔软,水平而近云,早莺鸣于青枝,新燕巢于春檐,湖东驱驰,游兴未尽,南屏钟晚。

    秋时,三五高士,席座于白沙堤上。午时谈诗画,晌时枕高阳,暮时观彩霞,夜时赏秋月。古之风雅,莫过于此。

    有关南屏晚钟,无缘观瞻,空闻钟鸣。佛寺的暮鼓晨钟与太白的钟鼓馔玉不同,前者让人觉生之虚无,死之无常。后者让人饱声色犬马之娱,生纸醉金迷之叹。

    前者是高士悟道,后者不过是小人暴发。

    “苏堤春晓方大梦曲院风荷正流连”。

    说起来,苏堤比孤山等更惹我喜欢。缘故不仅因为苏大胡子是我的同乡,也不仅是我有渴慕先贤的情结,更在于苏堤本身。

    苏堤的规模宏大,比白堤远甚。东坡先生不仅诗词豪放,冠绝天下,其兴修水利,亦盖过前人。苏堤的修建,究竟为杭城百姓带来多大益处,实难计量,也不去算它。

    就苏堤本身而言,就是一处集人文,风物,休闲等综合气质的佳处所在。我游西湖之时,正七月中,杭城被热气笼罩。我出门之前,颇有些犹豫。同事久居杭城,她未点明,西湖值得一游。

    我在武林门(这名字代表了杭城的中心,感觉怪怪的)下车来到湖边,微风吹来,登时凉爽无比。所有的暑气,不适与嫌恶,一齐不见了踪影。

    游湖半周,正当午后。我踱步来到苏堤,绿杨深处,遮蔽天日,我选了一处,美美地打了个盹。睡的甚是香甜,四周除了鸟鸣,一无声息。

    醒来后,正发呆间,一个童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抬头见不远处有位金发碧眼的少妇,旁边半坐着一个粉琢似的外国小孩,三四岁光景,也在这苏堤的绿荫里小憩。

    这就是美轮美奂的苏堤。

    关于曲院风荷,处于一座有名的大宅子旁边。在白堤上看去,荷随风动,似一群绿衣少女的合舞,让人发呆。不过离着白堤的距离有点远,因此看的不甚真切。

    这就是我匆匆而过的西湖,对于蜻蜓点水似的游览,我存了一个奇怪的心思:第一次游,就浮光掠影罢,许多的不真切,不明白,就留给重游西湖罢。

    最爱西湖游不足,这也许就是重游的原因了。

    西湖旅游随笔【第二篇】:西湖随笔

    搭建在神话中的那座桥,坐落何处呢?断桥隔开的那对人儿,如今早已作古还是羽化飞升,他们的仙乡又在何处?浓妆淡抹的西子姑娘,在艳阳与朗月下,又有着怎样的风情?

    穿越时光隧道,自杨万里诗中飘出的那一缕荷香,魅力如磁场,纤指般的牵引,引我跌入西湖的怀抱,零距离的接触,感受西湖,江南女子一般的温婉含蓄。

    舟荡湖面,如一把巨剪裁开绿绸,复又合拢,如此美妙的缝纫成就一件无缝天衣,轻轻盖上西湖温婉而柔波荡漾的胸膛,细细感受游鱼如心脏,在薄衣呵护下,轻轻搏动。你会收手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