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党会党课 > 正文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0-08-31 04:07:46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PAGE 3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讲座时间:2014年11月21日

    讲座地点:溧阳市汤桥中学

    讲座人: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徐兰香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如何运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将直接关系到我们体育教育的成败。

    近年来关于学生自杀的现象在媒体上屡屡报道,用百度搜索输入“学生自杀”关键词,显示的相关网页达100000多篇。北京大学儿童、中学生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近年来我们溧阳也有中小学生跳楼、上吊、跳河等自杀案例。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为什么会频频导演自杀的悲剧?对此,我们又有什么对策?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话题。震惊之余,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在这些逝去的学生背后,有着哪些值得深思的话题,需要社会各界来共同思考?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我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存在着许多缺陷与不足。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运用体育教学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尽好体育老师的一份力量 ,是我们需要思考并付诸实践的必须任务。

    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

    学生是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群体,他们目前的任务除了成长就是学习,他们面对的压力主要来自外界发展需要和自身发展水平两个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是每个学生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在一定范围内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化解,并使其转化成为成长的动力,但是当自身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甚至超过他们自身承受力的时候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例如逃避学习、撒谎、等一系列问题。

    1. 社会因素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随处可见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传播着一些对学生心理不利影响的信息,例如缺乏辨别能力的学生容易去模仿网络、电视等暴力行为,产生冲动暴力倾向等表现,造成现在学校校园里,学生之间相互欺负现象并不鲜见;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也容易使他们产生孤僻、与社会有隔离感等心理问题;当前流行的穿越剧,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幻想穿越以此来逃避面对的困难。

    2. 学习因素

    长期以来,学习负担过重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目前素质教育尚未落实到实处,学校仍然存在重分数轻能力。教师评价学生,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仍是考试分数。这造成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心理过度紧张,沉重的学习生活造成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下降,影响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对学习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下降,或是产生焦虑、恐惧、苦闷、压抑等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如果长期存在,得不到发泄,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3. 家庭因素

    当前许多家庭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过分溺爱,一味的满足孩子的需要,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代替,过分保护,养成他们的依赖性,导致他们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抗挫能力。另一方面,家长们又喜欢互相攀比,导致他们对孩子产生过高的期望,希望孩子不仅在学业上成绩突出,其他方面也比别人家的孩子都优秀,为实现这一愿望,不惜花费大量金钱、时间带孩子去上培训班,这些都带给孩子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父母往往缺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以为带给孩子们足够的物质需要就足够了,没有考虑到精神上的沟通,长期下来,容易造成孩子抑郁,或是性格孤僻、行为异常等心理问题。

    三、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1.体育教学的途径:在体育课堂中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营造活泼、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初步挖掘体育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游戏教材、田径教材、球类教材、体操教材、健美操和舞蹈教材、身体素质教材等等);逐渐通过课堂动态调控对学生进行心理渗透,如学生做出教师意料之外的新动作及新的游戏玩法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逐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如情境感染法、互动参与法、游戏竞赛法、批评教育法、 语言诱导法等等)。通过课堂教学,把体育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合作、竞争的精神等方面的作用落到实处,为学生今后能适应未来职业活动的需要打下良好基础。

    2.教学内容

    2.1 田径运动:走、跑、跳、投是田径运动的四大项锻炼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田径运动调节身心,促进心理发展。田径运动除了接力项目是团队配合之外,其他的项目都是个人活动为主,它以时间、远度、高度来衡量结果,参加者在田径运动中需要充分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挑战自我,挑战极限。

    比如体育教师可以从耐力跑项目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锻炼:长跑是许多学生不喜欢的一个项目,它需要学生付出长时间的练习和持久的忍耐力,但是长跑可以锻炼一个学生的有氧耐力,只要学生坚持练习,就可以取得一定的成绩,通过有意识的长跑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增强他们的抗痛苦能力。教师可以在课上安排学生进行团体性的趣味性中长跑练习,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组织些有竞争性的游戏练习。如:追逐跑,有的学生可以扮成狼和小羊或猫和老鼠(低年级);有的可扮成警察和小偷(中高年级)等进行;耐力接力跑,根据不同年龄段,每个学生跑3-5圈后进行接力,路线上可设置各种障碍。一方面可使学生达到运动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养成坚持长跑的习惯,同时,长跑也可以融入到他们的课外活动中。对于其它田径项目可以用跑得快、跳得高、跳得远、投得远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顽强拼搏意识。

    2.2 球类运动

    球类运动包含多种项目,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深受学生们喜爱,球类运动可以通过对规则性强、集体性强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球类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智力水平,在运动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场地及对方情况做出应激性反应,在这种多变性能锻炼喜爱,能够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反应力。再则,球类运动的比赛非常激烈,比分即使呈现,交替上升,气氛紧张,这种充满竞争的比赛容易给学生带来紧张、焦虑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正常发挥。在比赛关键时刻,如何调整心态,这是一次对学生抗焦虑能力的考验和锻炼,抗焦虑的能力增强可以促进学生在面对重大事件时保持平常心态,稳定发挥。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组对抗活动,安排相应的拉拉队,营造比赛情境,激发学生竞技情绪,起到对抗焦虑情绪的锻炼作用。球类运动也与田径运动不同,它更需要团队协作配合,因此在球类运动的团队合作中,学生们更能够体会到合作的真正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给他们流出组内交流和讨论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安排战术,进行有效配合,使他们真实合作,增强团队意识,学会理解他人,包容他人,在团队中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合作能力。而球类运动的规则能够对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起到很大的训练作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可以人为地设计人性化规则,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让全体学生互相监督,这样不进可以起到自我控制能力训练,可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参与。

    2.3 体操运动

    体育运动可以按练习形式分为徒手体操和器械体操,也可以根据任务分为竞技性体操和非竞技性体操。通常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是非竞技性体操。

    音乐与体操配合,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在做体操同时,不仅可以放松肌肉,可以平稳情绪,缓解学习压力。非竞技体操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不是很高,因此,教师可以设立不同水平的体操动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学习,学生可以在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从不会到会,从完全不会到随意发挥,建立成就感,而且自主开发的韵律体操可以起到健身与娱乐的双重效果,在上课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配乐体操练习,可以让学生身心双方得到放松。在体育课体操运动中,也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运动器械,例如跳箱子、双杠练习等,面对运动器械,有些学生会担心被器械伤害而产生恐惧不敢练习,克服恐惧心理,挑战自我,可以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

    3.教学方法

    3.1 游戏法

    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上占有很大的比重。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创造性、智能性,而且体育游戏实施起来也简单方便,它对设施要求不高。体育游戏的娱乐性可以带给学生欢乐,让他们在欢笑中缓解学习压力和疲劳。同时,体育游戏也可以启发思维,促进智力发展。例如,“喊数抱团”游戏,可以放松学生心情,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交往团结协助能力。它属于集体配合游戏,需要成员快速数数,团结互助,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有许多突发因素出现,活动趣味性很强,可以有效使学生身心放松。

    3.2 收放结合法

    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根据教学不同采用分散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明确课的基本练习内容和要求之后,由教师分别带到指定区域从事兴趣活动,教师轮流辅导。让学生有宽裕的练习时间的同时,又可以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练习。收放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组合和配合能力,促进学生相互理解与协调,在收放教学方法中,学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观察、模仿过教师的示范动作,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进行自我练习,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和理解力发展。学生在无教师“注视”下自己做练习,自由自主的活动,可以从情绪上得到一定的放松。

    四、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制定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把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落到实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健康意识、正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了解造成学生心理缺陷的因素,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 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汲取前人的精神财富充实心理世界。通过阶段性实施方法,学生能够正确地了解自我、容纳他人、融入集体、慢慢的适应环境。

    2.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和谐运动的环境,营造了师生沟通得平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促进了运动技能的提高,发展了健身的能力,尤其是增强了体育学习的自我意识,达到了运动技能与健身意识双提高的目的。3.运动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双促进,在享受挫折实践中,学生不仅得到了运动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中享受到经受挫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了个性发展,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提高以及身体与心理的双提高。

    4.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这个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体育老师要随时把握教育的时机,尽可能在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心灵受到感动、震撼和启迪。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到锻炼,获得体验。多让学生在体育运动合作中,逐步学会了谦让,理解,关爱,体贴,逐步学会了合作。

    5.2 建议

    当前学生的心理存在着或显性或隐性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体育教学中采用合理的心理健康指导学生心理,尤其对于学生的学习焦虑,与人交往以及自身冲动个性等得到改善。因此,在学生的体育课堂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他们的身体机能尤其对于身体素质均有促进作用。

    心理健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体育教师在关注学生掌握各种运动技能的同时应该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的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多关注学生,多赞赏学生,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营造同学间相互帮助的气氛,在课堂中同学之间若是产生摩擦,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调解,引导他们宽容的心态。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如果只是学习成绩好,或有某项特长,却没有高尚的品德,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都算不上成功的教育,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获得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而应该是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特长鲜明,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有用之才。只有教育思想正确,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学校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紧密相连,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 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行为干预。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和积极、健康向上的个性,对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师生活动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论证,体育教学能实现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体育教师通过渗透心理学和教育学的途径,加强心理健康的培养,慢慢的改善学生产生的不良心理因素,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并积极推进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 思考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