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文档大全 > 正文

    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教学设计3篇

    时间:2024-03-03 07:36:10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教学设计3篇

    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录像或图片等,能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对力形成初步的认识。

    2、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应用力学知识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旱冰鞋、拉力器、气球、磁铁、铁块、铁锯条、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确切的物理含义。

    (二)新课教学

    1、力的概念的教学

    用投影仪打出:人推车、拖拉机拉拖车、人提物体、手提箱子、手压弹簧的幻灯片。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这四个图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总结:人推车,人对车施加了力,车受到了力;拖拉机拉拖车,拖拉机对拖车施加了力,拖车受到了力;手提箱子,手对箱子施加了力,箱子受到了力;手压弹簧,手对弹簧施加了力,弹簧受到了力。在物理学中把人、车、拖拉机、箱子、弹簧等称为物体。把推、拉、提、压等称为作用。

    请同学概括力的概念。

    结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1)没有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吗?

    (2)一个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吗?

    (3)只有施力物体或只有受力物体这样的力存在吗?

    学生做出判断,师生共同总结:

    规律认知:

    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没有物体或只有一个物体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

    即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它们同时出现和同时存在。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演示实验一:用磁铁吸起铁钉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可让学生亲自到讲台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在总结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发言基础上总结:在这个实验中,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了。

    结论:物体之间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请同学举出这方面的例子。

    如:地球周围的物体受到地球施加的力的作用,但是它们并不一定非要接触。

    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怎么判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用手提桶时,桶受到的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2)人通过绳子提取井中的水,桶受到的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教师提出问题:用手拍大腿时,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拍大腿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况?

    3、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实践活动: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墙

    在学生中找一名同学,让其穿上旱冰鞋用力推墙,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总结:穿旱冰鞋的同学向后退

    教师对实验进行总体归纳: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同时也受到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同时成对出现。

    划船时,船到岸边,人用力推岸,对岸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岸施加的力的作用,船离岸而去。

    引导学生举些例子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

    用鸡蛋敲碗边,鸡蛋对碗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碗对鸡蛋的作用,所以用鸡蛋敲碗边,鸡蛋对碗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碗对鸡蛋的作用,所以鸡蛋就破了。

    老师:这些现象说明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通过让学生观察用手弯曲物体的演示,让学生总结出力是有大小的,引出力的单位。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力的符号;力的单位;以及力的单位的符号。

    在此介绍英国科学家——牛顿,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

    列举生活中具体事物,让学生感受1n的力的大小;自已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等。使学生对形成感性认识。

    5、力的作用效果

    教师使用课件,举一些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实例。

    老师:在这些现象中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以及运动的快慢、运动方向的变化都叫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有这些事例中,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由此可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请同学到讲台上亲自拉弹簧、用力捏气球、用力弯锯条等。教师再举一些物体受力发生形变的实例。在学生总结实验现象的共同点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在这些实例中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我们称之为物体发生了变。所有这些事例中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

    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形变)

    (三)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既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将力作用在坚硬的物体(如:玻璃、桌面等)上物体的形状会改变吗?

    通过课后小制作,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板书设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单位是牛。

    4、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五)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力的概念,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的作用。也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一个物体也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作用的是施力物体.不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加了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同时向对方施加了力,也同时受到了对方施加的力的作用,它们同时产生相互作用于对方的力,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即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课后反思:

    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同时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是广大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的粗浅经验介绍如下:

    (一)树立教师的威信,争取学生的配合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争取学生配合,尤为重要,而学生肯不肯配合老师又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信不信任教师,因此要想较好地调动学生,教师必须在学生面前树立较高威信。首先教师自己要有这个意识,然后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自我包装和推销,将自己辉煌介绍给学生;

    2、上好第一节课,争取第一印象;

    3、任何时候跟学生说话无论眼神、表情、语气和身体动作都有充满自信和果敢,要给学生肯定唯一的回答,不能模棱两可,犹豫不决;

    4、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说到底教师最终还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才能征服学生;

    5、借助他人来树立自己的威信,通过领导、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甚至高年级的学生介绍和赞扬来树立自己的威信。

    当老师通过努力获得了学生信服,他们的情绪和学习自然就会被老师调动起来。

    (二)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充满激情和爱心

    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动之以情、攻心为上是教师调动学生的重要的法宝,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充满激情和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科学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乐观、积极和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爱是推动教育过程的力量之源,教师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充满爱心,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和学生的心身健康等方面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时时处处都为学生着想,让学生都受到的教师的爱,他们也会爱自己的教师,所谓“爱屋及乌”,学生自然也就喜欢学习你所教的这门功课了。

    (三)加强教法探索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热情并不算太难,难的是长时间地维持这种学习热情,尤其是认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成绩没有提高的话,热情更难维持下去。相反,如果教师的教学得法,学生的学习得法,那么学生学起来就相对轻松,学习的效果就好,学生就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和快乐,由于成功感能够不断地得以强化,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就可以较长时间地维持下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法探索和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调动学生学好物理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教学上应该通过丰富的语言艺术、生动感性的实例,深入浅出,突出重点、难点,注意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向45分钟要质量,减轻学生课后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做好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包括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选参考书,如何掌握学习各个环节的学习技巧(阅读技巧、记忆方法、概括知识的方法、向老师提问的技巧等),如何运筹时间,知识的重点、难点和考试热点的分布,中考各类题型的解答方法,考试过程的常见失误与对策等方面。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会主动、轻松、针对性强,学习效果自然大大提高,积极性也就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完善的地方,请多提宝贵意见。

    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方法与过程: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初步领略力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自然现象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教学难点:

    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简单的规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方法:

    多媒体网络教室法,启发与讲解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片引入课题,引起学生探究力的兴趣。(教师讲述:在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及大量的自然现象中,许多都有与力有关,怎样认识力?

    本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力(force)是什么:

    ①多媒体演示分析图5-1中的各种力现象,指出两个物体。(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分析,最终由学生概括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用字母F表示"。)

    ②分析动词(举、推、压、拉、吸引、排斥等--力的作用;"加油站")(说明: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这种作用,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③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已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力是什么?)

    ④教师提问: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能发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两个物体能否也能发生相互作用?

    ⑤学生活动: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力现象。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实验探究:让学生做几个简单的实验(用手拍桌子,两手互拍等)后,多媒体演示课本P77/图5-2后,在教师的点拔与引导下,由学生得出"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结论。

    ②教师说明: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③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已见,陈述自己的观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④学生活动:举出一些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现象。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①多媒体演示课本P78/图5-3、图5-4中的现象,在教师的点拔与引导下,由学生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结论。

    ②教师解释什么是"形变(deformation)、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加油站)

    ③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点拔与引导下总结。

    ④学生活动:举出一些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见《学案》。

    四、新课小结:

    这节课着重介绍了力是什么,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

    五、作业布置:

    1、课本:P79/1、2题。

    2、达标题:第5.1节。

    六、板书设计: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力

    1、力(force)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说明:

    ①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②力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说明: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说明:

    ①形变(deformation)。

    ②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引导学生抓住可爱这条主线,从漂亮、有趣、勇敢三方面感受大白鹅是个可爱的小动物。

    2、通过朗读中体会、抓重点词句、想象拓展等不同方式,感受“我”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体会通过具体事例描写动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词语导入,初步感悟大白鹅的“可爱”

    多种方法,深入品味大白鹅的“可爱”

    拓展想象,对比前文,体悟大白鹅的勇敢

    抓重点词,转换角色,体会大白鹅的有趣

    指导朗读,感悟形象,

    感受大白鹅的漂亮

    整合全文,梳理大白鹅“可爱”的线索

    比较感悟,明确用事例写动物的写法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词语导入,初步感悟大白鹅的“可爱”

    周身洁白、昂首挺胸

    (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白鹅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在深入阅读之前,谁愿意当当小老师,带领我们读读这些词语?

    1、出示第一组词语,学生带读

    回忆课文内容:谁能用这两个词语围绕大白鹅说一句话?从中感受到大白鹅的什么特点?

    (预设:大白鹅周身洁白,走起路来昂首挺胸,真是太漂亮了!)(教师板书:漂亮)

    2、出示第二组词语,学生带读:东张西望、神色慌张;两眼圆瞪、引颈高叫(两组词语以不同颜色出示)

    通过这两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你又感受到了大白鹅怎样的特点?(教师板书:有趣、勇敢)

    二、多种方法,深入品味大白鹅的“可爱”

    (一)指导朗读,感悟形象,感受大白鹅的漂亮

    请你轻声读课文,说说从哪感受到大白鹅的漂亮可爱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处理以下两个重点句:

    1、重点句1

    我周身洁白,黄色的双脚和扁圆的嘴,像嵌在白玉上一样。

    导学策略:

    (1)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读出大白鹅的漂亮可爱?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洁白”“黄色”读出大白鹅颜色的漂亮;抓住“白玉”读出大白鹅的健康漂亮。)

    (2)请大家想象着大白鹅的样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重点句2

    它缓缓的步子从容、稳健。当它昂首挺胸、引颈高歌的时候,更显得昂扬雄健。

    导学策略:

    (1)指名多人朗读:通过他的朗读,你们听出了什么?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从容”“稳健”“昂首挺胸”“引颈高歌”“昂扬雄健”读出大白鹅姿态的漂亮。)

    (2)请大家想象着大白鹅的姿态来读一读。

    3、展示白鹅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鹅形象的美丽,教师配合视频解说,然后学生进行回读。

    (二)抓重点词,转换角色,体会大白鹅的有趣

    1、抓住大白鹅第一次下蛋的反常表现,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语句,理解小主人的心情。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抓住描写大白鹅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重点句1:

    一天中午,鹅竟破例从水塘走回家来,腿里像灌满了铅,步子越发迟缓了。

    (预设:引导学生结合“灌满了铅”体会大白鹅的反常表现。)

    重点句2:

    (1)出示句子:大白鹅有什么反常的行为?你体会到了什么?

    它东张西望,神色慌张,一会钻进鸡窝,一会儿又跑出来嘎嘎地叫,最后蹲在鸡窝旁的一堆稻草上,才平静下来。

    (预设:通过大白鹅一系列的动作体会到大白鹅第一次下蛋的紧张、焦虑的心情。)

    (2)想象练习:你能当一当这只大白鹅吗,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它东张西望,神情慌张,一会儿钻进鸡窝,可是转念一想:。一会儿又跑出来嘎嘎地叫,最后蹲在鸡窝旁的一堆稻草上,才平静下来。

    (预设:学生通过想象出大白鹅第一次下蛋时紧张、焦虑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大白鹅的这种表现在小作者眼中十分有趣。)

    2、抓住小作者心情,理解小作者对大白鹅的关爱之情

    导学策略:

    当学生抓住其他语句理解作者心情时,教师尊重学生的体会,但不做重点引导;重点抓住以下语句引导学生理解:

    啊!一个比我拳头还大的雪白的蛋露出来了。这时,我心里真比三伏天吃凉西瓜还高兴。我想:这家伙真是个机灵鬼儿,下完蛋还用草盖上,准是怕别的东西伤害它的“宝宝”吧!

    (1)当学生抓住“啊!一个比我拳头还大的雪白的蛋露出来了”谈理解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比我拳头还大”和“雪白”体会小作者的高兴之情。

    (2)当学生抓住“这时,我心里真比三伏天吃凉西瓜还高兴”谈理解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作者的心情:

    ①三伏天是什么时候?有什么特点?

    ②你在热天吃过凉西瓜吗?有什么感受?

    ③在这里,小主人看到大白鹅下蛋的心情?

    教师小结:在这里,小作者用三伏天吃西瓜这个例子表现出了他第一次看到大白鹅下蛋的那种欣喜之情。

    (3)当学生抓住“我想:这家伙真是个机灵鬼儿,下完蛋还用草盖上,准是怕别的东西伤害它的“宝宝”吧!”

    导学策略:

    引导比较两句,体会“机灵鬼儿”的称谓表现出了在小作者心里大白鹅非常有趣:

    这家伙真是个机灵鬼儿,下蛋还用草盖上,准是怕别的东西伤害它的“宝宝”吧!

    这家伙真机灵,下蛋还用草盖上,准是怕别的东西伤害它的“宝宝”吧!

    ①这两句话哪不一样啊?

    ②你认为小主人为什么这样夸大白鹅?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双线交融的写法

    引导学生体会到本段将大白鹅的表现与小作者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明确双线交融的写法:

    (1)男女生分别读描写大白鹅和小主人的语句,渗透双线交融的写法。

    (2)这段话写了哪两部分内容?

    (3)这两部分是怎么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男女生分别朗读描写大白鹅和小主人的语句,引导学生发现本段中大白鹅的行为牵着小作者的心,从而体会到本段将大白鹅的表现与小作者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明确双线交融的写法。

    (三)拓展想象,对比前文,体悟大白鹅的勇敢

    创设情景:那是个晴朗的夏夜,碧蓝的夜空中有满天的小星星,我们早已睡了,鹅照例睡在鸡窝旁,周围十分安静。突然,一阵鸡的叫声把我惊醒,我侧耳细听,沙沙沙,好像有什么在搏斗似的。我一骨碌爬起来冲向鸡窝。啊!

    出示:

    月光下,一只黄鼠狼趴在鸡窝上,两只贼眼闪着寒光,正对着大白鹅。

    1、指导学生抓住“贼眼”“寒光”读出黄鼠狼凶狠的样子。

    2、(出示黄鼠狼图片)面对如此凶恶的敌人,大白鹅是怎么做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

    大白鹅伸长脖子,喘着粗气,张嘴振翅,两眼圆瞪,威武极了!猛然间,它用嘴对准黄鼠狼猛啄过去。那家伙急忙向院外逃窜。鸡得救了!

    导学策略:

    引导学生抓住大白鹅的动作,从两个层面进行体会:

    (1)抓住“伸长脖子”“喘着粗气”“张嘴振翅”“两眼圆瞪”等词语感受大白鹅的勇敢。

    (2)抓住“猛然间”“猛啄”感受大白鹅不仅勇敢,而且懂得先发制胜,有勇有谋。

    3、与第一自然段中大白鹅平时的表现进行比较:再来读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

    它缓缓的步子从容、稳健。当它昂首挺胸、引颈高歌的时候,更显得昂扬雄健。

    (预设:通过与平时的对比,提升学生对大白鹅因勇敢而“更可爱”的理解。)

    4、引导学生结合大白鹅“引颈高叫”进行拓展想象

    出示:

    大白鹅面对黄鼠狼逃走的方向,引颈高叫了两声,好像一位得胜的将军。

    如果你是大白鹅,你在说什么?

    (1)面对落荒而逃的黄鼠狼,你在说……

    (2)面对看到你壮举的小主人,你会说……

    (3)看着受到惊吓的鸡群,你想说……

    (预设:引导学生通过拓展想象,深化理解大白鹅因勇敢而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大白鹅勇斗黄鼠狼的表现与第一自然段大白鹅从容、稳健的姿态对比,深化学生对大白鹅“勇敢”的理解;通过拓展想象大白鹅可能对三个人物说的话,引导学生体会大白鹅的“勇敢”]

    5、师生配合朗读

    三、整合全文,梳理大白鹅“可爱”的线索

    出示:

    我望着这位勇敢的英雄,觉得大白鹅更可爱了。

    抓住“更”字,引导学生体会到除了“勇敢”外,“漂亮”和“有趣”也写出了大白鹅的“可爱”:

    1、大白鹅的勇敢使小作者觉得大白鹅更可爱了。还有哪也让你感受到了大白鹅的可爱?

    学生接读(课件出示):

    它周身洁白,黄色的双脚和扁圆的嘴,像嵌在白玉上一样。那突兀的额头是我和鸭的显著的区别。它缓缓的步子从容、稳健。当它昂首挺胸、引颈高歌的时候,更显得昂扬雄健。

    2、的确,大白鹅因漂亮而可爱。它的可爱还表现在?

    学生接读(课件出示):

    它东张西望,神色慌张,一会儿钻进鸡窝,一会儿又跑出来嘎嘎地叫,最后蹲在鸡窝旁的一堆稻草上,才平静下来。它可能要下蛋了吧!过了一会儿,我去看它。它已经悄悄离开了。我欣喜地察看它蹲过的地方,随手拨开那些稻草。啊!一个比我拳头还大的雪白的蛋露出来了。

    3、最后,因大白鹅的勇敢,让我感到大白鹅更加可爱了。

    学生接读(课件出示):

    月光下,一只黄鼠狼趴在鸡窝上,两只贼眼闪着寒光,正对着大白鹅。大白鹅伸长脖子,喘着粗气,张嘴振翅,两眼圆瞪,威武极了!猛然间,它用嘴对准黄鼠狼猛啄过去。那家伙急忙向院外逃窜。鸡得救了!大白鹅面对黄鼠狼逃走的方向,引颈高叫了几声,好像一位得胜的将军。

    4、漂亮、有趣、勇敢的大白鹅在小作者眼中十分可爱。为了写出大白鹅的漂亮,主要描写了大白鹅的(外形);然后通过写大白鹅(第一次下蛋)写出了它的有趣;最后通过写大白鹅(勇斗黄鼠狼)写出了它的勇敢。

    (教师板书:外形、第一次下蛋、勇斗黄鼠狼)

    四、比较感悟,点明用事例写动物的写法

    1、在上学期,我们也学过很多描写动物的文章,你还记得有什么吗?

    学生列举:《遥远的恐龙世界》、《鼠狐猴》、《国宝金丝猴》

    2、比异发现不同:(与《遥远的恐龙世界》描写翼龙的自然段对比)

    (1)ppt展示两段内容

    (2)大白鹅是拯救鸡群的英雄,翼龙是天空中的英雄。作者对二者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3)看来,我们在描写一种动物的特点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来描写。

    3、比同体会作用

    (1)在这篇课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是采取具体事例来写的?

    (2)你觉得使用这种方法来写有什么好处?

    (3)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描写小动物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什么去写?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