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文档大全 > 正文

    2023年度西安碑林日语导游词9篇

    时间:2024-02-25 09:24:05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西安碑林日语导游词碑林(ForestofSteeles)は、石碑が林立していることから名付けられた。碑林は第一陣の全国重点文化財保護機構(石刻類第1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碑林日语导游词9篇,供大家参考。

    西安碑林日语导游词9篇

    西安碑林日语导游词篇1

      碑林(Forest of Steeles)は、石碑が林立していることから名付けられた。碑林は第一陣の全国重点文化財保護機構(石刻類第1号)、国家一級博物館、国家AAAA級観光スポット、全国18個の特殊観光景観の一つで、中国古代碑石を収集する時間が一番早く、収集名碑が一番多い漢族文化芸術宝庫で、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15号に位置しています。

      西安碑林博物館は陝西省博物館と呼ばれ、1944年に建てられました。これは900年以上の歴史を持つ「西安碑林」の基礎の上に、西安孔廟の古い建築群を利用して拡張された一つの碑石、墓誌、石刻造像を収集、研究、陳列することを主とする芸術博物館です。馆区は孔庙、碑林、石刻芸术室の三部分からなり、敷地面积は31900平方メートルで、既存の馆蔵文化财は11000件余り、11つの展示室で、展示面积は4900平方メートルです。

      碑林の源流は唐代に帝都長安務本坊国子監内にある「石台孝経」、「開成石経」に遡り、正式に創始したのは北宋の名臣呂大忠(陝西藍田人)で、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に作られ、その後、歴代の収集を経て、規模は徐々に拡大していく。現在は文化財11000余件を収集しており、その中国の宝級文化財は19種(グループ)134件、一級文化財は535件である。有名な「昭陵六駿」には四駿が碑林に隠れています。

      博物館の各陳列室は、連星門の中門を主軸として、南から北に対称に並べられています。前半は臨時テーマの展示室で、軸線の真ん中に「碑林」の額がある碑亭は北を碑林の陳列室とし、西側を石刻芸術室とする。

      西安碑林の正門に入ると、四角形の二階の軒を飛ぶあずまやが見えます。その中に有名な「石台孝経」が立てられています。これは4つの石を組み合わせた長方形の石碑で、高さは5。1メートルで、3階の石台の上に置きます。『孝経』は儒家の思想を広く宣伝する経典の著作で、歴代の封建王朝は非常に重視します。唐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の李隆基が自ら注を加え、隷書で文を書いた。

      博物館に入ると、まず目に入ったのは孔廟の跡地で、その建物は北宋末までさかのぼります。今までの照壁、牌坊、パロマ池、格子星門、華表、戟門、碑亭、両廒などを保存して多く明清の建築として、そして孔廟の固有の建築様式に従って、緑の木が隠れて、古風で典雅な庭式建築群を構成しました。小殿の両側に陳列されている唐景雲鐘、大夏石馬は国宝級の芸術品です。前者は唐の叡宗の景雲二年に鋳造されて、1200年余りの歴史があります。その音質は純粋で美しく、鐘の音ははっきりとしていて、鐘の上には唐の叡宗李旦が自ら文を書いて書きました。後者の大夏石馬は十六国時代の匈奴族鉄弗部の創立した夏の国の作品で、彼は我が国の漢代の時の芸術の雄渾な深さを受け継いで、体が巨大で、生き生きとしていて神を伝える特徴、その時代の芸術観念と芸術水準を代表して、同時に1件のきわめてめったにない貴重な民族の文化財です。

      碑林は中国古代文化の典籍と石の集中地の一つであるだけでなく、歴代の有名な書道芸術の貴重品の集まったところでもあり、巨大な歴史と芸術価値を持っています。1961年3月4日、碑林は国務院に第一陣の全国重点文化財保護機構として登録された。

    西安碑林日语导游词篇2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碑林,我是导游员.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一同来游览碑林。

      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中国书法的艺术,也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有着“石质书库”和“书法故乡”之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大家都知道碑林是由于碑石耸立如林而得名的,那么我们西安碑林是在中国古代文庙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从1087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900多年的历史。收藏的碑石有3000多方,所以在全国来说是一个最大的碑石博物馆了。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孔庙。站在孔庙当中,最先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座高大的牌楼了。它叫做“太和元气坊”。在上方还有非常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整个太和元气坊,我们可以用,高大而又不失精巧来形容它。

      在太和元气坊的底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水池,叫做泮池。中间有一座非常窄的小桥称泮桥。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有资格在泮池里洗笔,并且走过泮桥。

      走过泮桥之后,出现在我们眼前非常古朴独特的门就叫做“棂星门”。在门的中间可以看到两个大字“文庙”。左边有“德被天地”,右边有“道贯古今”,这两句话、八个字都是出自于《论语》。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穿越棂星门,我们即将跨越的第二道门叫“戟门”。在古代,想要祭拜孔子,文人走到这个地方要下轿,武官走到这个地方要下马,在两边的房子整理衣冠,才可以拜见孔子的。

      穿过戟门之后,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匹石马,它就是大夏石马了它的雕刻风格属于圆雕形式线条粗旷简洁给人一种古朴与凝重的感觉,大家都知道马的四蹄应该是直接立在地上的,可是大家看这匹马的前面和后面之间都有一定石头的处理,为什么呢?就是为了防止战马倒塌,大家仔细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六年”等字样,这匹战马是唯一的有大夏纪年的文物,所以非常珍贵,属于国宝级文物.

      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下对面的另一件国宝级文物--景云钟,我相信大家都有听过这口钟的钟声。在哪听过呢?就是每年除夕之夜12点响起的钟声。景云钟因刻于唐睿宗景云二年而得名景云钟。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三绝:这第一绝就是它纹饰非常精美.它分为上中下三段,每一段有很多的格子,每个中有不同的图案.第二绝就是它的声音清脆悦耳洪亮.第三绝就在于它的这段文字.它是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写的。李旦曾经写过三处的书法,但是流传至今的只有这口钟上的书法了。所以这段文字非常珍贵。它讲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宣扬这口钟的钟声。另一个则是道教的奥秘了。景云钟也在1964年的时候获得了世界名钟的美誉,是非常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就碑林广场了。大家看到道路两旁这六座对称的八角亭是清代建筑,里面陈放的碑石,主要记载的是当年康熙、乾隆平定战乱的一些经过,我们称其为御碑亭。现在大家随我来看这个亭子,它就是我们碑林标志性的建筑和象征了。我们可以抬头看到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碑林”。他就是由当时著名的大将军林则徐亲自书写的。

      在“碑林”两字下方,迎面而来的,就是体积最为庞大、制作最为精美,并且最早迁至西安碑林,被誉为“迎客第一碑”的——《石台孝经》。

      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撰写,并且注释,又建立于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想必唐玄宗将这样的孝经刻在碑石之上,主要是想告知天下他要以孝来治理天下。

      整个《石台孝经》高近6米,碑身,碑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得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下面请各位游客随我一同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开成石经》。因刻于唐文宗开元二年,而得名的《开成石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一本书了。

      在我们来到碑林之后,就会看到这样一个明确的记载:他一共有65万252字,主要的内容有我们众所周知的《论语》、《尔雅》、《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等。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也是当时所有的知识分子,科举考试所必读之书。由于在古代印刷术还不是十分的发达,为了避免手抄的错误,所以讲经文科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认们校对。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就步入了碑林的第二陈列室了,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可谓是精华荟萃之地。在众多的碑石当中,我们着重的来看颜真卿的作品。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大唐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在44岁的时候,所著作的。说道颜真卿,相信大家对他的字都不会感到陌生,“颜筋柳骨”,颜体字也是一字值千金的。在这,我们还可以对照着另外一块碑石—《颜氏家庙碑》,来看一下,这是颜真卿在72岁时所写的。

      有这样一个说法: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的早期作品,而颜氏家庙碑则是他的成名作和成熟作了。所以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多宝塔感应碑的字显得非常的清秀、瘦小,而颜氏家庙碑的字,就显的成熟了许多,肥厚了许多。

      说道中国的书法家,都是 “字如其人”。颜真卿可以说是“字如其人”的典范。在他77岁的时候,奉命劝喻参加叛乱的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在以死相胁和高官厚禄的利诱下,当面痛斥李希烈,并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和祭文,立志以死报国,最终被李希烈缢死。颜真卿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书法宗师的气节与风范。

      好,我们就来到了第三陈列室。在这里,主要欣赏到的是草书的代表。来看一下张旭的《肚痛贴》、和怀素的《千字文》。说道张旭,他被后人称为“张癫”。有一个爱好,就是喝酒,并且是逢酒必醉。酒醉之后,会拿着头发沾上墨汁,挥“发疾书”。

      讲到怀素,和张旭是一样的,虽然身为和尚,可是却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是喝酒,并且也是逢酒必醉。两位书法家的字体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都是非常的洒脱、非常的奔放。两通作品都是草书的代表,同时也是国宝级的文物。

      接下来,展现在眼前的就是第四陈列室当中的两幅图画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副《关帝诗竹图》,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它并非一幅简单的竹子图,而是由一首五言绝句所组成的。叫做“不谢东君意,甘心独立明。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写照了。整幅图充满了诗情画意,非常有趣,也是非常之精美。

      接着我们再看一下旁边的《魁星点斗图》,主人公是以一个小鬼的身份出现的,他脚底下踩着一个鳌,手里点着一个斗,希望自己可以高中的意思。同样是由两句话八个字所组成的,叫做“正心修身,克己复礼”,是说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都一样会做的到。

      在请大家随我这边,我们进入了碑林的最后一个部分——石刻艺术室。

      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陵墓石刻,一部分是宗教石刻。我们先来看陵墓石刻的代表——“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墓前的石刻,相传是由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作。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勒彪。拳毛騧,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是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曾骑过并壮烈牺牲的坐骑。唐太宗为显示自己的赫赫战功和对者流匹骏马的思念才诏令立昭陵六骏。但是今天有一个遗憾之处,就是我们看到的这六匹马当中有两匹马是复制品,也就是大家看上去比较完整的两匹,一个叫做“拳毛騧”,一个叫做“飒露紫”,他们是被美国人盗走的,现存于美国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六骏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们造型依就健美,神态逼真。是唐代接触的艺术珍品之一。

      好,我们进入宗教展区参观。大家看到的这个叫“皇兴造像”。“皇兴”是北魏的年号,它采用浮雕手法来体现犍陀罗雕艺术。犍陀罗是古印度的一个地名,它集中了犍陀罗与古希腊两地雕刻技法的精华,它的特点是姿态生动,线条简洁,衣纹质感强。

      好了各位朋友,到这里,我们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但愿今天的参观能带给您一些收获。谢谢大家!

    西安碑林日语导游词篇3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最初是漕运使吕大忠等人为保藏因唐末五代战乱而委弃市井的唐《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颜真卿、柳公权等所书的著名石碑而兴建的,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碑林 将众多矗立的石碑集中在某一园落里,供人们观瞻欣赏、研习借鉴的场所,称为"碑林"。著名的如西安碑林,陈列汉至清代的各种石碑、墓志二千余件,与曲阜孔庙碑林和泰山岱庙碑林合称中国三大碑林。古代碑林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祖国历史和艺术的珍贵第一手资料。----《古代碑帖鉴赏》费声骞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碑林不只是以历史悠久、保存碑石之多、规模之大著称于世,而更重要的,还是这些碑石文字珍贵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西安碑林日语导游词篇4

      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中国书法的艺术,也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有着“石质书库”和“书法故乡”之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家都知道碑林是由于碑石耸立如林而得名的,那么我们西安碑林是在中国古代文庙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从1087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900多年的历史。收藏的碑石有3000多方,所以在全国来说是一个最大的碑石博物馆了。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孔庙。站在孔庙当中,最先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座高大的牌楼了。它叫做“太和元气坊”。在上方还有非常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整个太和元气坊,我们可以用,高大而又不失精巧来形容它。

      在太和元气坊的底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水池,叫做泮池。中间有一座非常窄的小桥称泮桥。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有资格在泮池里洗笔,并且走过泮桥。

      走过泮桥之后,出现在我们眼前非常古朴独特的门就叫做“棂星门”。在门的中间可以看到两个大字“文庙”。左边有“德被天地”,右边有“道贯古今”,这两句话、八个字都是出自于《论语》。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穿越棂星门,我们即将跨越的第二道门叫“戟门”。在古代,想要祭拜孔子,文人走到这个地方要下轿,武官走到这个地方要下马,在两边的房子整理衣冠,才可以拜见孔子的。

      穿过戟门之后,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匹石马,它就是大夏石马了它的雕刻风格属于圆雕形式线条粗旷简洁给人一种古朴与凝重的感觉,大家都知道马的四蹄应该是直接立在地上的,可是大家看这匹马的前面和后面之间都有一定石头的处理,为什么呢?就是为了防止战马倒塌,大家仔细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六年”等字样,这匹战马是唯一的有大夏纪年的文物,所以非常珍贵,属于国宝级文物。

      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下对面的另一件国宝级文物——景云钟,我相信大家都有听过这口钟的钟声。在哪听过呢?就是每年除夕之夜12点响起的钟声。景云钟因刻于唐睿宗景云二年而得名景云钟。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三绝:这第一绝就是它纹饰非常精美。它分为上中下三段,每一段有很多的格子,每个中有不同的图案。第二绝就是它的声音清脆悦耳洪亮。第三绝就在于它的这段文字。它是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写的。李旦曾经写过三处的书法,但是流传至今的只有这口钟上的书法了。所以这段文字非常珍贵。它讲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宣扬这口钟的钟声。另一个则是道教的奥秘了。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就碑林广场了。大家看到道路两旁这六座对称的八角亭是清代建筑,里面陈放的碑石,主要记载的是当年康熙、乾隆平定战乱的一些经过,我们称其为御碑亭。现在大家随我来看这个亭子,它就是我们碑林标志性的建筑和象征了。我们可以抬头看到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碑林”。他就是由当时著名的大将军林则徐亲自书写的。

      在“碑林”两字下方,迎面而来的,就是体积最为庞大、制作最为精美,并且最早迁至西安碑林,被誉为“迎客第一碑”的——《石台孝经》。

      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撰写,并且注释,又建立于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想必唐玄宗将这样的孝经刻在碑石之上,主要是想告知天下他要以孝来治理天下。

      整个《石台孝经》高近6米,碑身,碑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得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下面请各位游客随我一同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开成石经》。因刻于唐文宗开元二年,而得名的《开成石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一本书了。

      在我们来到碑林之后,就会看到这样一个明确的记载:他一共有65万252字,主要的内容有我们众所周知的《论语》、《尔雅》、《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等。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也是当时所有的知识分子,科举考试所必读之书。由于在古代印刷术还不是十分的发达,为了避免手抄的错误,所以讲经文科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认们校对。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就步入了碑林的第二陈列室了,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可谓是精华荟萃之地。在众多的碑石当中,我们着重的来看颜真卿的作品。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大唐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在44岁的时候,所著作的。说道颜真卿,相信大家对他的字都不会感到陌生,“颜筋柳骨”,颜体字也是一字值千金的。在这,我们还可以对照着另外一块碑石—《颜氏家庙碑》,来看一下,这是颜真卿在72岁时所写的。

      有这样一个说法: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的早期作品,而颜氏家庙碑则是他的成名作和成熟作了。所以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多宝塔感应碑的字显得非常的清秀、瘦小,而颜氏家庙碑的字,就显的成熟了许多,肥厚了许多。

      说道中国的书法家,都是“字如其人”。颜真卿可以说是“字如其人”的典范。在他77岁的时候,奉命劝喻参加叛乱的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在以死相胁和高官厚禄的利诱下,当面痛斥李希烈,并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和祭文,立志以死报国,最终被李希烈缢死。颜真卿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书法宗师的气节与风范。

      好,我们就来到了第三陈列室。在这里,主要欣赏到的是草书的代表。来看一下张旭的《肚痛贴》、和怀素的《千字文》。说道张旭,他被后人称为“张癫”。有一个爱好,就是喝酒,并且是逢酒必醉。酒醉之后,会拿着头发沾上墨汁,挥“发疾书”。

      讲到怀素,和张旭是一样的,虽然身为和尚,可是却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是喝酒,并且也是逢酒必醉。两位书法家的字体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都是非常的洒脱、非常的奔放。两通作品都是草书的代表,同时也是国宝级的文物。

      接下来,展现在眼前的就是第四陈列室当中的两幅图画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副《关帝诗竹图》,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它并非一幅简单的竹子图,而是由一首五言绝句所组成的。叫做“不谢东君意,甘心独立明。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写照了。整幅图充满了诗情画意,非常有趣,也是非常之精美。

      接着我们再看一下旁边的《魁星点斗图》,主人公是以一个小鬼的身份出现的,他脚底下踩着一个鳌,手里点着一个斗,希望自己可以高中的意思。同样是由两句话八个字所组成的,叫做“正心修身,克己复礼”,是说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都一样会做的到。

      在请大家随我这边,我们进入了碑林的最后一个部分——石刻艺术室。

      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陵墓石刻,一部分是宗教石刻。我们先来看陵墓石刻的代表——“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墓前的石刻,相传是由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作。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勒彪。拳毛騧,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是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曾骑过并壮烈牺牲的坐骑。唐太宗为显示自己的赫赫战功和对者流匹骏马的思念才诏令立昭陵六骏。但是今天有一个遗憾之处,就是我们看到的这六匹马当中有两匹马是复制品,也就是大家看上去比较完整的两匹,一个叫做“拳毛騧”,一个叫做“飒露紫”,他们是1914年被美国人盗走的,现存于美国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六骏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们造型依就健美,神态逼真。是唐代接触的艺术珍品之一。

      好,我们进入宗教展区参观。大家看到的这个叫“皇兴造像”。“皇兴”是北魏的年号,它采用浮雕手法来体现犍陀罗雕艺术。犍陀罗是古印度的一个地名,它集中了犍陀罗与古希腊两地雕刻技法的精华,它的特点是姿态生动,线条简洁,衣纹质感强。

      好了各位朋友,到这里,我们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但愿今天的参观能带给您一些收获。谢谢大家!

    西安碑林日语导游词篇5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中国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西安碑林日语导游词篇6

      西安碑林座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从历史价值来说,许多碑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有的可藉以补充和订正史书记载的遗误,有的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和地方史宝贵资料。如从陕西周至县出土,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移入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通高353厘米,宽103厘米,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用中国和叙利亚两国文字记载了唐时基督教中一派的景教由中亚传入我国的情况。此外,唐《中尼合文之陀罗尼经幢》是我国唐代和尼泊尔人民友好交往的.实证;《唐广智三藏碑》记载了一个印度僧人一生在中国的经历和密宗传入日本的师承关系。等等这些都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和宗教史的珍贵资料。

      《明德受纪碑》上刻有“大顺”、“永昌”字样。这是明未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遗物,记载着当时陕西大旱,粮价昂贵,“小麦每斗二两四钱,米每斗二两六钱”和“人食人犬亦食人”的悲惨景象;清刻《张化龙碑》,颂扬了当时领导陕西扶风、歧山一带农民反抗官府的张化龙;清刻《荒负歌》等,也记录了一些遭受官僚、地主压迫剥削的广大农民的苦难生活;元刻《重修牛山土主忠惠王庙碑》、《刘尚神道碑》和清刻《平利教案碑》等,均从不同方面记录了元末红巾军起义和清末广大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和帝国主义外来侵略的事实。

      碑林中还记载了诸多历代爱国主义人物,如被誉万世师表的孔子,统一中国文字的李斯,对蜀汉忠贞不渝的关羽,两袖清风的郑板桥,慷慨就义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虎门销烟震惊中外的林则徐,历代书法大师王羲之、颜真卿、于右任,以及励精图治的邓廷桢,推行新法的康有为等。他们那忧国忧民,为事业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大量的石经,是碑林中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石台孝经》刻于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亲自以隶书书写的(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记述他也孔子的问答辞,主要内容讲孝、悌二字),此碑由四块色如黑玉,光可鉴人,高590厘米的细石合成,碑上加方额,额上刻浮雕瑞兽、涌云;额上盖石,盖石边缘刻优美的卷云,顶上作山岳状;碑下有三层石台阶,故称“石台孝经”;三层石台四面都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茂盛的蔓草和雄浑的狮形怪兽,两种不相协调的动植物被刻画得融洽无间,整个构图给人以威武、活泼的感觉,为盛唐的艺术精华。《开成石经》,是唐文宗太和四年(公元830年)接受国子监郑覃的建议,由艾居晦、陈珍等用楷书分写,花费了大约七年时间到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刻成一部石经。其中包括《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礼仪》17卷,《礼记》20卷,《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公羊传》12卷,《尔雅》3卷,以及《公羊春秋》、《孝经》、《论语》等十二种经书和五经文字及九经字样。

      计114石,文刻两面,228面,字列八层,共六十五万零二百五十二字。刻成后立于唐长安城的国子监内,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同时也是读经者抄录校对的标准。此经是我国古代七次刻经中保存最完好的一部,它俨然是一座大型的石质书库,这在我国印刷术发明以前,对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石台孝经》、《开成台经》等名碑,原来竖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今西安市南门外)的国子监内,唐末韩建(大尉许国韩公)缩小长安城后,这些碑连同其它一些名碑都散落到了城外。唐昭宗以及后粱时期,陆续将这些石碑移到原唐代尚书省西隅。到宋哲宗元佑年间(公元1086-1093年),又将全部碑石搬到学府之北,就是今天的碑林所在地。此外,明清两代的《兴学碑》、《修渠记》、《修栈道记》、《修城记》、《修庙记》等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西安碑林不仅是东方石质历史文化的宝库,更重要的是书法艺术的宝库,享有“书法艺术故乡”的美誉,令海外人士向往。碑林中早期石刻有宋代摹刻的秦峰山刻石,原碑为秦国丞相李斯所书。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刻的“曹全碑”,是用秀美的隶书写的,这是全国汉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碑刻,为汉碑中的精品。“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它保存了我国最早的《周易》文句,相传是当时著名学者、大书法家蔡邕以隶书书写,方挺严整,为汉隶之典范。

      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繁荣时期。在唐代书法艺苑中,名家辈出,时有杰作,真、草、隶、篆,百花争妍,犹如璀灿的群星,放射出永不泯灭的光辉。欧阳洵、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创一体,欧阳通、徐浩、史维则、怀素等也都是一代名家。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与其父欧阳询的《皇甫诞碑》很相近,结构严谨,书法险劲,是值得珍视的书法名碑;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等,气势雄浑,苍劲有力,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笔力遒美瘦挺,劲如削竹,结构峻整,神足韵胜,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则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流利洒脱,为世所珍。此外,宋起佶的《大观圣作之碑》(瘦金体)和清代翻刻的《宋淳化秘阁帖》等,也是稀有的珍品。

      除了书法,在北魏、唐、宋等碑志上,还保存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精美图案花纹。如唐刻《大智禅师碑》的两侧,以线刻和减地两种手法并用的图案作为装饰,将蔓草、凤凰和人物穿插布置,使人感到繁丽、活泼、美妙而有生气;《石台孝经》碑头上的浮雕卷云和狮子,碑座上线刻的精致蔓草、瑞兽等,也都表现了唐代雕刻所特有的富丽作风;唐刻《道因法师碑》座垢两侧,用流利的线条,刻出两组人物,共有十多个卷发深目的异国装束的人,牵马携犬,作准备出行状,是不可多得的线刻佳作;北魏的《元晕墓志》四侧,分别刻着有表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形象,空隙中满填流动的云彩,呈现出飘逸而和谐的奇特意境。它们象绿林一样陪衬着繁花似锦的书法艺术,使碑林这座书法艺术宝库,更加瑰丽异常。

      碑林能较完整地保存到现在,是与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的贡献分不开的。宋代时,由于无人管理,珍贵的汉唐碑碣有的被人用做砖甓,有的用于修桥,遭到人为的破坏。元代时,碑林的碑石曾两次全部跌倒。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陕西发生8级大地震,碑林里的大量碑石因摔碰而断裂。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毕沅率同僚到碑林视察,只见房屋倒塌,碑石横卧于荆榛瓦砾之间,环顾四周,满目荒凉,这使他十分震惊和痛心。他与同僚合义,采取修整房屋,整理石,编目著录,组织石刻陈列,建立管理机构和保管制度等措施,重修和保护碑林。在他所著《关中金石记》中说:“前后堂庑,皆鼎新焉,旋于土中,搜得旧刻数十片,遂取《石经》及宋元以前都,编排甲乙,周以栏盾。明代及近人所,则汰存其佳者,别建三楹以存置。其锁钥则有司掌之,设法保护,以冀垂永久。”毕沅对金石文字有浓厚兴趣,整修碑林在于“庶考古者,得以观览也”。(《毕沅在保护关中古迹上的贡献》,文物天地,1983年第二期)他为保护珍贵文物作出了重要贡献,很值得赞赏。

    西安碑林日语导游词篇7

      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由孔庙和碑石陈列室、石刻艺术室组成,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1961年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请大家看这个牌坊,它叫“太和元气坊”。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在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中间有座是半圆形的池子。这就是泮池。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接着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门额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有三门,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其他人员出入的。戟门,又称仪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三道门。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此钟重约6吨,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钟身最顶端蹲有蒲牢,传说它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善鸣,所以伏于钟顶。钟上铭文共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以及钟的铸造经过。铭文外,钟身分别布着雕刻精美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这座钟移被选入世界名钟之列。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

      这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称为“大夏石马”。大夏即为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赫连勃勃命其长子赫连镇守长安,这匹马便立于赫连璝的墓旁,便是大夏国铁骑神骏征战南北的纪念与见证。石马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肌肉丰满,马腿间有两组石柱,使马站的很稳,这也是它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西安碑林日语导游词篇8

      各位游客:

      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请大家看这个牌坊,它叫“太和元气坊”。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在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中间有座是半圆形的池子。这就是泮池。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接着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门额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有三门,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其他人员出入的。戟门,又称仪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三道门。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此钟重约6吨,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钟身最顶端蹲有蒲牢,传说它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善鸣,所以伏于钟顶。钟上铭文共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以及钟的铸造经过。铭文外,钟身分别布着雕刻精美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这座钟移被选入世界名钟之列。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

      这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称为“大夏石马”。大夏即为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赫连勃勃命其长子赫连镇守长安,这匹马便立于赫连璝的墓旁,便是大夏国铁骑神骏征战南北的纪念与见证。石马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肌肉丰满,马腿间有两组石柱,使马站的很稳,这也是它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西安碑林日语导游词篇9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文昌门附近,馆内由碑林、石刻艺术等部分组成,其中由历代碑石、墓志组成的碑林是馆内的亮点,其中包括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等书法名家的碑刻,还有《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唐代碑刻。

      在碑林博物馆内,你能够欣赏到历朝历代的碑刻和墓志,这里收藏的碑刻和墓志时间跨度长达20xx多年。其中的珍品有: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

      除了书法大家的石刻外,最受游客欢迎就是《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碑刻。《石台孝经》,是儒家经典,碑文由两个皇帝以四种字体书写的,即:唐玄宗李隆基以隶书书写碑文,又以楷书作小字注释,又在碑刻成后在碑侧用行书作批注,而此这块碑的碑额是由唐肃宗李亨用篆书所写的。《开成石经》刻成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一共包括诗,书,礼,易,春秋等十二部经书。 在碑林博物馆浏览时,还可以在馆内的“石刻艺术馆”中观赏到四神墓门、唐昭陵六骏图。

    相关热词搜索: 日语 碑林 西安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