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文档大全 > 正文

    《说勤奋》教学设计7篇

    时间:2024-01-07 12:24:05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说勤奋》教学设计一、朗读“勤奋”、整体感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说勤奋》,(读题)2、现在我们把“勤奋”放在句中读,谁来读?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勤奋》教学设计7篇,供大家参考。

    《说勤奋》教学设计7篇

    《说勤奋》教学设计篇1

    一、朗读“勤奋”、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说勤奋》,(读题)

    2、现在我们把“勤奋”放在句中读,谁来读?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你读的时候,突出了勤奋,为什么这样读?

    指读,这句话告诉我们?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理想境界 桥梁(图)

    齐读(朗读就要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3、现在把“勤奋”放在这句话中,该怎么读?

    出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指读,你强调的是哪一个词语?为什么强调这个词语?

    (分别强调勤奋、一生、只有)读书时就要通过强调词语,表达自己对读书的感受。

    二、引导对话,感悟“勤奋”

    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在第二小节中去读,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a、司马光的事例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司马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司马光勤奋?用“ ——” 画出有关句子

    司马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什么?(编写《资治通鉴》)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司马光勤奋?谁来读一读你找的句子

    1、小时侯,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谁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

    (提示:你强调了“滚瓜烂熟”,读出了司马光背书背得熟练

    你强调了“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

    你强调了“一遍又一遍”是说司马光读书读了许多遍

    你强调了“却”,为什么?

    句中“却”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这里把司马光和哥哥、弟弟进行比较,哥哥、弟弟读书只读“一会儿”,司马光读了“一遍又一遍”,这句话前后意思发生了(转折), “却”表示前后句的意思发生了转折。

    哥哥、弟弟和许多孩子一样以“玩”为乐,司马光想到的读书,以“读书”为乐。(勤奋就是以读书为乐)

    齐读

    还从什么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

    2、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读时,他强调了“警枕”

    点拨:我们平时睡觉时用什么枕头?司马光什么做的枕头?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为什么叫它“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 “勤奋”!就是珍惜时间。

    3、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你强调“19年”,为什么?(时间长,19年中有没有休息?勤奋不仅在小时侯、长大后,还要持之以恒。强调“终于”,说编写《资治通鉴》不容易。

    所以引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b、童第周的事例

    刚才我们读了司马光的故事,知道了他勤奋表现在从小以读书为乐、长大后珍惜时间,而且19年如一日,那么,童第周勤奋又表现在哪里?

    指读课文第三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讨论:从什么句子,你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奋?先读句子,再说你的理解。

    (1)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不怕困难、奋发努力)

    《说勤奋》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

    让学生懂得成功= 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2、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二、细读第二、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师:听你们整齐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不过,老师想学齐泯王,不听你们齐“奏”,想听你们一个个“吹”,见识你们各人的真功夫。谁敢出来?

    2、指名读。

    师:有勇气,你百分之百不是南郭先生。

    (1)、正音。滚瓜烂熟(shu)、剥(bo)离;远渡重洋(chong)

    (2)、生字形近字辨别:期末(己、由)稍微(悄、俏)、社会(杜)、基础(拙)

    (3)、理解词语并造句:滚瓜烂熟、名列前茅(首屈一指)、急起直追(换奋发向上的词)、毫不气馁。

    3、默读课文。

    师:刚才,我们把课文读两遍了,我告诉大家,学语文一定要靠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就读准了,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就读顺了,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就读明白了。当然,学语文不能光是读,都让你们读去了,读完下课,各走各的,读了以后各人有什么感受、体会、发现、疑问、联想,大家彼此都不知道,那又何必要几十人拥挤在这一间屋子里干什么呢?是吧!那你们说,不光要读,还要干什么?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实话实说,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好了,现在我还想请大家读课文,不过要求高了,读完要谈想法。建议大家默读,这样便于思考,可以在你认为有想法的地方勾勾画画,做个批注。会批注吗?

    4、师生交流。第二自然段涉及以下话题:

    (1)、从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2)、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

    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司马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容易吗?从哪个词可看出来?“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指出“终于”一词说明《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花费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怎样读好这一句?

    司马光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他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是什么?(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抓住:“每当”、“却”、“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词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以及对比手法更突出了司马光的勤奋)

    如何读好这一句?自由练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注重评议(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交流:

    a.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b.长大后用“警枕”的自励自勉。文中“警枕”的“警”是什么意思?

    (3)、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 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5、师生交流。第三自然段涉及以下话题: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词可看出来?(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勤奋)

    抓住“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体会,怎样读好这些句子?体会童第周的勤奋。你能用几个成语来形容他学习勤奋吗?(起早贪黑、夜以继日、披星戴月等)。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付出艰辛的劳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介“青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难度”。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用“ ”划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的名言和故事?(交流、推荐、出示投影)齐读这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经典事例?(囊萤照读、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

    6、请你用简短的一句话对他们做一个评价。可以是赞美的语气。

    教师小结: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成功者的成功无一

    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

    2、齐读最后一句话,(抓住“只有……才能……才能”体会勤奋的意义)

    3、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归纳说理性文章的篇章结构特点:提出观点、举例说明、总结观点。说理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4、质疑后学生共同探究:(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课后在去找资料解决,好吗?)

    怎么理解“勤奋”?是不是“废寝忘食”、不吃、不喝、不玩、不睡就是“勤奋”?(出示投影)

    五、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一定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我们还可以说:勤奋是 ( 阶梯 );是( 铺路石或成功之母 )。xc

    《说勤奋》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 ( 指导朗读)

    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

    C、特别"醒枕"的奥秘

    D、取得的成就(指导朗读)

    4、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5、指导朗读

    6、齐读这一段

    7、归纳板书

    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习课文第3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课文

    (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

    (4)体会交流

    成绩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

    (5)指导朗读

    (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

    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学习课文第4节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板书计划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说勤奋》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刻感悟文章内涵,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

    一、板书导入,初步感知勤奋的意思

    1、板书课题。

    板书“勤”字。认识它吗?为什么右边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齐读。给他找个兄弟。(勤劳、努力、刻苦、奋发)

    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

    二、交流观点,树起正确的勤奋观点

    过度:曾经有人对你说过有关“勤奋”的话吗?谁?怎么说的?

    2、你认为我们要不要或该不该勤奋?为什么?(自由阐发观点,指导用上关联词,如:因为只有勤奋,我们才能取得好成绩,才能做有用的人。)

    3、你认为我们可不可以不勤奋?为什么?

    师述:我认为人必须勤奋,没有什么要不要、该不该、可不可以,谁让你是人的呢?要想一生懒惰,那么来世就去做猪。

    4、虽然,勤奋对一个人这么重要,但老师还是发现生活中有不少人并不勤奋,那是为什么?(怕吃苦,图享受)谁不想快快活活、轻轻松松、舒舒服服过日子,你们怕不怕吃苦?

    投影1:我们要勤奋,我们不怕吃苦!齐读。(读得有决心)

    5、好了,现在我们的观点和课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找一找课文中的观点。指名说。

    投影2: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自由读。

    (2)指名读第一句。谁能把这句话说明白点?(换一种说法)课文中还有一句话你能说明白吗?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3)老师读第二句:先强调“只有”一词,问学生听出什么来了?再强调“一生”一词,问学生听出什么来了?齐读。

    三、以理服人,感悟文中勤奋成才的例子

    6、作者就说这两句话,说一百遍你相信吗?说一千遍呢?那要怎样你才相信?(举例)

    师:对了,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7、作者举了谁的例子?(司马光,童第周)怎么不举老师我的例子的?

    师:我们又学到一点: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8、司马光和童第周实现理想(成功)了吗?书上怎么说的?

    9、他们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勤奋)从书中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

    a、司马光的事例

    (1)读课文。

    投影3: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2)感悟第一句:什么叫“滚瓜烂熟”?他是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就是两遍吗?(不知多少遍)这就是“勤奋”!

    比较他和哥哥、弟弟的不同,从中能比较出什么?(仅仅比较出司马光很勤奋吗?从而知道勤奋是件吃苦的事,许多人都吃不了这个苦)

    (3)感悟第二句: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为什么叫它“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这就是“勤奋”!

    b、童第周的事例

    指名读课文。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字,是什么?(起早贪黑)同样这也是“勤奋”!

    c、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比较

    投影4:抓紧时间睡觉时

    天刚亮睡觉前

    从这几个词里,你又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珍惜时间)

    投影5: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比较这两句话,能比出什么来?有以下三点:

    (1)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司马光从小聪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3)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要想获得成功,都要靠勤奋。

    投影6:名人名言: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科学家爱因斯坦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数学家华罗庚

    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

    暂时还没有“家”颜老师

    10、读到这儿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11、还是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大屏幕上的几句话:

    投影7: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2、总结:

    是啊,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我们中华民族古来就有勤劳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像头悬梁、锥刺骨,像凿壁偷光,像闻鸡起舞,像囊萤映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奋会拉长我们的生命,会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变得有价值、有光彩!

    《说勤奋》教学设计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

    二、细读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读后交流,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细读第2自然段。

    ⑴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看出司马光小时候就聪明过人)

    ⑵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用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抓住“19年时间”可见时间长,“著名”、“巨著”可见不同一般,可向学生简介《资治通鉴》,进一步更了解成就之大。

    司马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容易吗?从哪个词可看出来?(指出“终于”一词说明《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花费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怎样读好这一句?

    ⑶自读课文讨论:司马光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

    交流:

    a、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b、长大后用“警枕”的自励自勉。

    ⑷出示: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你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抓住:“每当”、“却”、“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词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以及对比手法更突出了司马光的勤奋)

    如何读好这一句?自由练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注重评议。

    ⑸文中“警枕”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⑹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

    ⑺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3、细读第3自然段。

    文章除了写司马光勤奋的事例外,还写到了童第周。

    ⑴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童第周与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哪些词可看出来?(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

    ⑵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⑶“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付出艰辛的劳动)

    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介“青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难度”。

    ⑸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会取得成功?

    交流:抓住“毫不气馁,奋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体会,怎样读好这些句子?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⑹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用“”划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的名言?(多搜集)

    ⑺自由练读第3自然段。

    ⑻指导背诵第3自然段。

    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算暴自弃权。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事例?(推荐读课外书)

    4、细读第三段。

    ⑴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

    ⑵齐读最后一句话,(抓住“只有……才能……才能”体会勤奋的意义)

    根据第三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司马光只有( ),才能( )。童第周只有( ),才能( )。

    ⑶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⑷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5、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作业:

    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滚瓜烂熟,史学巨著,毫不气馁,名列前茅,勤能补拙。

    2、背诵课文。

    3、区别形近字组词。

    《说勤奋》教学设计篇6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一)复习词语

    桥梁基础枕头习惯远渡重洋稍微一动有所作为名列前茅

    ①词语复习,不同于第一教时的词语教学,重点抓“梁”、“茅”,通过理解字词意思来记住字形,达到正确书写的目的。

    (二)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讲了哪几个有关勤奋的故事?

    (三)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帮助解决这个疑问。既然课文讲了两个有关勤奋的故事,为什么课题不用《勤奋的故事》,而要用《说勤奋》作为课题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再讨论交流。

    ②帮老师释疑,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整体感知了全文。

    二、自由选择,精读感悟

    (一)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比较句子

    ③通过读,让学生咀嚼体会;通过读,培养语感;通过读,感悟语句表达要正确、具体、形象。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们用艰辛的劳动换来的。

    c.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读第一句。“手中的鲜花”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指什么?

    第一句与第二句相比,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第三句,第三句与第一句比,多了哪些词?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第一段。

    (二)小组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例子,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先确定学习哪一自然段,然后各自轻声读一遍,再划出说明勤奋的句子,注意不要多划也不要少划。划好之后,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④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

    2、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能不能把司马光刻苦、勤奋的精神通过你的朗读感染给大家?

    讨论:哪些地方说明司马光很勤奋?

    什么叫“警枕”?(用书上的语句回答)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警枕的作用?

    看录像。哪一样东西最能引起你的注意?为什么?

    ⑤先学文,再看录像,再者结合谈感想,进一步凸现司马光的勤奋。

    指导背诵: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小时候怎么勤奋,再写长大以后,更加勤奋,最后写取得的成果)

    ⑥注意学法指导,理清顺序,帮助记忆。

    3、第三自然段

    认真默读一遍,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摸清学情,有的放矢。

    出示句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⑧抓住这句话,牵一发而动全身。

    “拙”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是指什么呢?童第周是如何“勤能补拙”的呢?

    指导背诵:用什么办法把这一段话记住。

    小组讨论:司马光与童第周相比,哪些地方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⑨这是一个很有思考价值的开放性问题,答案没有唯一性,通过讨论感悟作者选材精心;天资好的人,通过努力能成才;基础差的,只要不气馁,同样可以取得成就。

    归纳两段的段意。

    4、齐读第四段。

    三、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看录像:这一段录像你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凿壁借光)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与勤奋有关?

    ⑩积累语言,化消极词汇为积极词汇。

    2、学习几句与勤奋有关的名人名言。选一两句你喜欢的,读一读。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等明日。

    ——孙中山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有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天才就是勤奋。

    ——歌德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德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家因斯坦

    3、如果这篇课文再增加一个勤奋成才的事例,你认为选什么为好?为什么?你能帮作者写一个事例吗?

    ⑾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

    设计意图: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教时设计紧扣“勤奋”两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什么样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之间走一个来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笔者在教学两个具体事例的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参与其中,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努力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能力,提高素养。

    第二个事例,采用质疑探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最后由“课本”向“课本外”延伸,说成语,读名句,写事例,帮助学生营造“大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运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在学中做,在做中创。

    《说勤奋》教学设计篇7

    【教材分析】

    《说勤奋》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6课。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如果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稍有不慎,就会把这类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理、激情、导行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说理性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从小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了解议论文文体特点,领悟议论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并练习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了解议论文文体特点,领悟议论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并练习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链接资料,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读过许多成语故事,你知道这些故事吗?(出示: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这四个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板书课题:说勤奋

    师:同学们常在一起说班级的事、家庭的事、国家的事。你知道“说”是什么意思吗?可以换一个字吗?(谈、议、论)

    师:作者是怎样议论“勤奋”这个话题的呢?

    【设计意图:对于首次学习议论文的小学生,以熟知的成语故事和日常生活经验解题引入,能消除学生对此类文体的陌生感,拉近他们与议论文的距离,唤起阅读兴趣。】

    二、初读感知,理清思路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

    作者议论“勤奋”,提出的观点是,然后用和这两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2.全班交流,理清思路。

    【设计意图: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对于初次接触议论文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填空练习不仅降低了概括主要内容的难度,也有利于学生理清文路,初步把握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三、细读事例,感悟勤奋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简单介绍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司马光为什么能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呢?默读第2自然段,想想你从哪里可以读出司马光的勤奋。请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预设一:小时候勤奋学习

    (课件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方法指导:抓住“躲”、“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关键词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预设二:长大后勤奋写作

    (课件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方法指导:①看“警枕”视频。②对比感悟:你睡觉用的是什么枕头,感觉怎样?想一想,如果头枕着一个圆圆的木头睡觉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理解内容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议论文教学也应如此。对比想象头枕“警枕”睡觉的感觉,有助于学生深切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取得了什么成就?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引导学生明确:作者正是用两个典型事例证明了: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6.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的是“由扶到放”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习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学会阅读,促进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合作探究,深化中心

    1.话题一:天资聪明的同学也许稍微认真一些就能取得好成绩,难道一定要很勤奋吗?(师适时补充伤仲永的故事。)

    2.话题二:怎么理解“勤奋”?是不是“废寝忘食”、不吃、不喝、不玩、不睡就是“勤奋”吗?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作本上。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讨论话题,深化对“勤奋”的认识和理解。】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读一读关于勤奋的故事,背一背关于勤奋的名言。

    【板书设计】

    16.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后反思】

    《说勤奋》是一篇阐明道理的议论文,课文列举了司马光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这两个典型事例,说明了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学习这篇课文,对指导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勤奋”的美好品质,有着积极意义。

    在教学时,我抓住“勤奋”这两个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到“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表达出来的,并通过第一个例子悟出: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从第二个例子悟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由于课文的两个例子结构很相似,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学习司马光那部分内容时引导多一些,学习描写童第周的那一部分则放手让学生自读。学习完事例后,我让学生谈感受,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勤奋的故事或名言。

    教学结束后,自我感觉相当不好,课堂上学生表现也不尽如意,回答问题的寥寥无几。到底问题出在哪里,静下心来我仔细分析:

    1.教学观念陈旧,舍不得放手学生。我总感觉学生不会,没有自学的能力,总爱讲呀讲,平时如此,公开课上又怎可能一下改变呢?

    2.备课方向不对,只备自己,不顾学生。备课时,我的出发点是自己,尽管教学设计改了一遍又一遍,但考虑最多的还是自己怎么教好,怎么讲顺。而学生到底哪儿已经会了,哪儿不会,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点拨指导,自己全然不知。只知己,不知彼,肯定会打败仗了。

    3.钻研处理教材不够深入,仍是就教材教教材,不会取舍。字词句段篇,读书与理解,哪一点也舍不得放弃,结果是哪一点也没有抓住,永远也跳不出教材的框框。本来这篇课文与学生生活、学习关系紧密,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为什么让学生联系自身谈“勤奋”,谈聪明的人需不需要勤奋,谈今天怎样做才算勤奋……,还可以对照自身来说“勤奋”,请几个比较勤奋的同学说说自己平时是如何学习的;然后找两个学习上懒惰的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尤其是回家后的时间都做些什么?最后讨论,比对两种方式的优劣,从而得出成绩的优秀来自于平时的勤奋。说实话,这些内容在备课时,我已想到,但只担心讲不完课文,就都删除了。如今想想,真是愚蠢之举呀!

    4.调控课堂的能力不强,自信心不够。总感觉在自己的课堂上,时间过得特快,课堂容量特小,没学个什么东西就下课了。站在讲台上,没有自信,紧张严肃得要命,只顾想自己的思路,哪顾得上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呀!屈指算来自己上班的年限已不算短,但这点毛病总改不掉,教学水平停滞不前,原因到底何在,自己也很迷茫。

    总的来说,这节课给了自己很大触动。它向我发出了警示:必须改变自己。真的,不改不行了。自己照此下去,会原地踏步;学生照此下去,会越来越懒。决心有了,但方法还需自己探索研究。不管怎样,动起来总是对的`,动起来就会有变化,抓紧改变吧!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