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文档大全 > 正文

    2023年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6篇

    时间:2023-10-22 15:24:07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⒈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年号开皇。隋文帝的继任者是隋炀帝(杨广)⒉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这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6篇,供大家参考。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6篇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篇1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⒈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年号开皇。隋文帝的继任者是隋炀帝(杨广)

    ⒉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这是继秦朝之后,中国又一次完成了统一。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和联系,巩固统治。

    4、大运河:2+3+4+5=1。2:全长两千多千米;3点:中心洛阳、北到涿郡、南到余杭;4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5大水系: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1: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大运河的作用:大运河开通后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巩固了统治。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⒈隋炀帝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导致农民起义。隋朝二世而亡。 2.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大臣是魏征。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5、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1)、选贤用能,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2)、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

    (3)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三省”指的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 (4)修改法令,编纂《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5)、民族关系上: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⒈武则天登上帝位后,改国号为“周”,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1)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 (2)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3)武则天还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4)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武则天统治时期,史称“贞观遗风”,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⒋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由于他重用贤能,任用名相,锐意改革等。使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5、唐朝出现的新型农业工具——曲辕犁,可用于控制入土深浅。与新的灌溉技术——筒车一起,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⒈科举制度:(1)隋朝时创立,唐朝加以完善和发展。 (2)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3)常设的主要科目:明经和进士。(明经考儒家经典,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 (4)科举制度的作用(p130)

    2、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骑马出行普遍而富有情趣。

    3、唐朝习俗风尚、思想文化的特点:胡汉交融、中西贯通。唐朝的时代精神:博大开放、汇纳百川、充满创新活力。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

    (1)。设都督府,由当地贵族管理:唐太宗打败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并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

    (2)。和亲,会盟: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3)。册封,会盟: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2.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3.在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即拥戴他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4.吐蕃就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唐朝时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极为繁盛, 原因:唐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以及唐朝政府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 ⒈遣唐使就是日本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目的: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2.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3.唐太宗时,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大唐西域记》)

    4、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如图)(3)常设的主要科目:明经和进士。(明经考儒家经典,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 (4)科举制度的作用(p130)

    2、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骑马出行普遍而富有情趣。

    3、唐朝习俗风尚、思想文化的特点:胡汉交融、中西贯通。唐朝的时代精神:博大开放、汇纳百川、充满创新活力。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

    (1)。设都督府,由当地贵族管理:唐太宗打败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并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

    (2)。和亲,会盟: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3)。册封,会盟: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2.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3.在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即拥戴他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4.吐蕃就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唐朝时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极为繁盛,

    原因:唐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以及唐朝政府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 ⒈遣唐使就是日本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目的: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2.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3、唐太宗时,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大唐西域记》)

    4、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如图)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总结出隋唐时期我国有哪些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①我国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②《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印刷品;③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④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⒈文学家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指的是李白,人们称他为诗仙;“杜”指的是杜甫,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⒉唐朝时期的乐舞十分发达,相传唐太宗创作《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创作《霓裳羽衣舞》。 ⒊唐朝时,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其中以泥塑和壁画(如壁画《飞天》)为代表。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如图)

    ⒈1004年,辽军的进攻威胁到北宋都城的安全。对此,宰相寇准坚持宋真宗亲征。

    ⒉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规定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这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⒊1044年,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篇2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 年 都城:应天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 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民政 司

    三司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掌刑狱

    都指挥使司(都司)--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特务统治

    锦衣卫成立于洪武年间,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亲自主持,负责保卫皇帝安全,侦缉官员 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约束,可直接实行缉捕。

    3、八股取士

    改革科举制度:八股取士,考试命题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考生不许有自己的见解,严重束缚了人们 的思想。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答题要求: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

    文体: "八股文" 。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2、明成祖加强统治:

    ①1421 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②强化君权,进行削藩;

    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篇3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

    1、继秦汉之后,实现我国第二次大规模统一的朝代是 隋朝

    2、开创“开皇之治”盛世局面的统治者是 隋文帝杨坚

    3、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在历史上的最大作用是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4、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公元589年

    5、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皇帝是 隋炀帝杨广

    6、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时,最后一个灭掉的南方政权是 陈朝

    7、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的是 京杭大运河

    8、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加强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9、京杭大运河连通了五大水系,由北到南依次是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10、京杭大运河的中心是 洛阳

    11、京杭大运河分为四段,由北到南依次是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2、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江都就是今天的 扬州

    13、京杭大运河的南北终点是 余杭和涿郡

    14、隋朝京杭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 运输

    15、今天的北京,在隋朝时被称作是 涿郡

    16、大运河的南端、在隋朝时被称作“余杭”的地方,就是今天的 杭州

    17、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隋炀帝的暴政

    18、唐朝的建立者是 唐高祖李渊

    19、唐太宗李世民夺得政权的方式是 玄武门之变

    20、唐太宗李世民创立的盛世是 贞观之治

    2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起草政令的是 中书省

    22、李世民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原因是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2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 《唐律疏议》

    24、隋朝建立、唐朝得以发展使用的制度有 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25、唐太宗时著名的谏臣,被唐太宗称为一面“镜子”的是 魏征

    26、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 门下省

    27、记录唐太宗和他的大臣等议论古今得失的书是 《贞观政要》

    28、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29、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的根本原因是 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

    30、唐朝百姓不想服劳役,可以合法利用的方法是 交纳实物代替

    3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管辖六部、执行政令的是 尚书省

    32、唐太宗的名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根源是 儒家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33、武则天当皇帝后将国号改为 周

    34、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创新贡献是 创立“武举”和“殿试”

    35、有“贞观遗风”,被称作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 武则天统治时期

    36、武则天为提高庶族地主等新贵族的政治地位而编修的是 《姓氏录》

    37、唐朝新发明的农业工具是 曲辕犁和筒车

    38、唐朝最鼎盛时期是 开元盛世

    39、唐朝时管理今天新疆的是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40、唐朝用于灌溉的工具是 筒车

    41、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代表是 唐三彩

    42、被誉为开元前期“救时之相”的是 姚崇

    43、武则天时期对于整个唐朝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 承上启下

    44、唐朝用于耕地的工具是 曲辕犁

    45、武则天修订《姓氏录》后,排名第一位的姓氏是 武氏

    46、武则天的最大历史功绩是 执政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47、开辟了“开元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唐玄宗李隆基

    48、被称作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是 科举制度

    49、科举考试中的常设科目有 明经科和进士科

    50、盛唐时期,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体现出的特点是 胡汉交融与中西贯通

    51、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习俗风靡全国开始的时间是 唐朝

    52、唐朝科举制度中,重点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治理政事能力的科目是 进士科中的策问

    53、唐朝时期,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主要是 骑马

    54、科举制度以前,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 出生门第高低

    55、周边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 天可汗

    56、唐太宗时期,前往吐蕃和亲的女英雄是 文成公主

    57、科举制度以后,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 才能

    58、唐朝时期,被称为“吐蕃”的地方,就是今天的 西藏

    59、与文成公主和亲的吐蕃藏族首领是 松赞干布

    60、采取“怀柔”政策,用民族平等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 唐太宗李世民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二)

    1、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是 武则天

    2、文成公主入藏时,在位的皇帝是 唐太宗李世民

    3、被唐玄宗册封为云南王的南诏首领是 皮逻阁

    4、唐玄奘将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弟子整理成的书是 《大唐西域记》

    5、“和同为一家”主要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关系? 吐蕃

    6、唐朝时,日本派到中国来的留学生被称为是 遣唐使

    7、六次东渡日本,将佛法传播到日本的我国高僧是 鉴真

    8、唐玄奘西天取经的目的地,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在唐朝时被称作 天竺

    9、阎立本绘制的、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节的人物画是 《步辇图》

    10、我国第一个将天竺佛教、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玄奘

    11、唐朝都城长安的城市建筑分为三部分,分别是 宫城 皇城 外郭城

    12、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时,唐朝的统治者是 唐玄宗李隆基

    13、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时,唐朝的统治者是 唐太宗李世民

    14、长安城内,百姓的居住区和商业区主要在城市的哪个部分? 外郭城

    15、我们今天将购物称作是“买东西”,主要是因为唐朝时的商业区是 东市和西市

    16、唐朝最著名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为中华文化传播到日本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汉语名字叫做 晁衡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 《金刚经》

    18、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是 唐朝初年

    19、第一次将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的科学家及其著作是 孙思邈的《丹经》

    20、火药的发明,与我国古代哪一项活动有关? 炼丹

    21、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的时间是 唐朝末年

    22、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是 赵州桥

    23、被称为“诗仙”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李白

    24、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的是 飞天图案

    25、唐朝时,市场上出现的一种用于交易凭据的印刷品是 印纸

    26、唐朝末年,著名的印刷业中心是 成都和洛阳

    27、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做 火箭或者飞火

    28、赵州桥的设计工匠是 李春

    29、赵州桥的设计时间是 隋朝

    30、被称为“诗圣”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杜甫

    31、我国的三大艺术石窟除了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外,另外一个是 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32、唐朝著名的乐舞《霓裳羽衣舞》的作者是 唐玄宗李隆基

    33、大型乐舞《霓裳羽衣舞》,主要是借鉴了哪里的音乐元素? 西域乐曲

    34、杜甫的诗歌大多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因此他的诗歌被称作是 诗史

    35、唐太宗李世民创作的大型乐舞是 《秦王破阵乐》

    36、孙思邈在我国医学史上被称作是 药王

    37、有资格“雁塔题名”的人是 新科进士

    38、科举考试时,明经科主要考察的内容是 记诵儒家经典学说

    39、我国规模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石窟是 敦煌莫高窟

    40、赵州桥现在我国的哪个地方?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

    41、派大军扫平东突厥,并设置都督府、任用突厥人进行管理、保留当地风俗,实行“以夷治夷”方针的皇帝是 唐太宗李世民

    42、唐朝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品是 茶叶

    43、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 京杭大运河

    44、唐太宗手下著名的两个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并称为 房谋杜断

    45、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的作者及书名是 陆羽的《茶经》

    46、唐朝时期采取的民族政策是 开明民族政策

    47、《秦王破阵乐》中的“秦王”指的是 唐太宗李世民

    48、赵州桥的的建筑特点是 单孔石拱

    49、鉴真东渡日本后,定居的地点是 日本奈良

    50、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是 长安

    51、大昭寺门前的“甥舅会盟碑”体现的是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吐蕃

    52、少数民族突厥的首领被称作是 可汗

    53、生活在今天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在唐朝时被称作是 回纥

    54、生活在今天东北地区的满族,在唐朝时被称作是 靺鞨

    55、为了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唐朝对南诏、回纥、靺鞨等地区少数首领采取的措施是 册封

    56、唐朝时著名的画家,开后世“写意画”之先河,被称为“画圣”的是 吴道子

    57、长安的外郭城内,百姓的居住区被称作是 坊

    58、唐朝时,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做出很大贡献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南诏

    59、隋唐时期出现的楷体字的发明者,被合称为“颜筋柳骨”的两位书法家是 颜真卿和柳公权

    60、杜甫的诗歌中,反映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的代表作品是 “三吏”“三别”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一)

    1、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是 安史之乱

    2、发生在唐朝末年,导致唐朝土崩瓦解的农民起义是 黄巢起义

    3、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通过黄袍加身,最终开创宋朝的皇帝是 宋太祖赵匡胤

    4、唐朝灭亡后,在黄河流域相继存在的五个政权,以及周边同时或相继存在的十多个小国家,他们被合称为 五代十国

    5、建立金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女真族

    6、建立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党项族

    7、宋朝为了换取和平而向周边少数民族赠送的银两、布匹、茶叶等,被称作是 岁币

    8、北宋与辽签订的和议,历史上被称作是 澶渊之盟

    9、北宋在与辽的战和关系中,采取的消极防御政策是 守内虚外

    10、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削夺武将兵权而巧妙采取的措施是 杯酒释兵权

    11、建立辽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契丹

    12、我国古代由国家为征税而设立的边境贸易场所叫做 榷场

    13、认契丹皇帝为父,自称“儿皇帝”,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的后晋皇帝是 石敬瑭

    14、金兵灭掉北宋,俘虏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历史上称作是 靖康之变

    15、建立南宋,偏安江南一隅的皇帝是 宋高宗赵构

    16、岳家军打败金兵,准备直捣黄龙府的战役是 郾城大捷

    17、宋高宗赵构与秦桧在风波亭害死抗金英雄岳飞的罪名是 莫须有

    18、迫使南宋称臣、割让土地、交纳岁币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金

    19、建立蒙古政权,被称颂为一代天骄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成吉思汗铁木真

    20、蒙古政权采用的国家体制是 军政合一

    21、建立元朝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元世祖忽必烈

    22、建立元朝、统一全国,并建立起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的少数民族是 蒙古族

    23、元朝建立的政治体制,一直沿用并影响到今天的是 行省制度

    24、元朝时期,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 中书省

    25、元朝时,管理地方的行政机构是 行中书省

    26、元朝时,管理西藏等边陲地区以及宗教事宜的行政机构是 宣政院

    27、元世祖忽必烈颁布的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书籍是 《农桑辑要》

    28、元朝设立的专门管理农业的行政机构是 司农司

    29、元朝时,衡量一个地方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是 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

    30、元朝为了实现分而治之的目的,采取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是 人分四等

    31、元朝民族融合的最大成果是诞生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回族

    32、元朝时,在中央设立的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是 国子学

    33、五代十国中的五代,指的是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34、北宋时期,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科学家是 毕昇

    35、宋朝时,指南针发明后,就被用于了哪个领域? 航海

    36、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的火药,在什么时候被广泛应用到军事领域? 宋代

    37、元朝时,被看做是“衣被苍生”的“棉神”的是 黄道婆

    38、元朝时期,江南地区棉纺织业的中心是 松江地区

    39、元朝时期,人民大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是 棉布

    40、被李约瑟称赞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是 沈括

    41、被李约瑟赞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是 《梦溪笔谈》

    42、描绘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及汴河两岸风光的大型风景画及其作者是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43、黄道婆的棉纺织技术是从哪里学来的? 海南岛黎族人民那里

    44、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的人,被称为“文明使者”的是 阿拉伯人

    45、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的作者及其著作是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46、被称赞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的是 《资治通鉴》

    47、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合称为“苏辛”的是 苏东坡和辛弃疾

    48、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 元曲

    49、元杂剧中最富盛名的代表,元曲四大家之首的人及其代表作是 关汉卿与《窦娥冤》

    50、《资治通鉴》的内容览括的时间跨度是 从三家分晋到五代十国

    51、宋词里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是 李清照

    52、被称赞为“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北宋词人是 苏东坡

    53、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 元杂剧的出现

    54、在词中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一直胸怀恢复中原斗志的南宋词人是 辛弃疾

    55、元朝时,人分四等的分而治之政策中,处于第一等的是 蒙古人

    56、南宋的都城临安,就是今天的 杭州

    57、贴近百姓生活、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主流的是 元杂剧的出现

    58、今天的北京就是元朝的都城,在当时称北京为 大都

    59、“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形容的是哪只军队的纪律严明? 岳家军

    60、由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以及汉、蒙各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的民族是 回族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二)

    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我国战国时期的 司南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的是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3、两宋时期,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 太湖流域

    4、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是在 两宋时期

    5、宋代时,被誉为头尾轩昂、日行千畦、不喂草料饥不啼的新型插秧工具是 秧马

    6、两宋时期我国的粮食作物中,居于粮食产量首位的品种是 水稻

    7、我国的制瓷技术居于世界顶尖水平,因此我国又被称为 瓷之国

    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做 交子

    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四川地区

    10、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我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 北宋时期

    11、两宋时期,我们食用的从越南传入的优良水稻品种是 占城稻

    12、宋代开采量居于世界第一的石炭,就是我们今天的什么东西? 煤

    13、宋代为了管理海外贸易,设置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市舶司

    14、两宋时期,我国主要的三大对外贸易港口是 泉州、广州、杭州

    15、宋朝开国后,为了避免武将专权而实施的国策是 重文轻武

    16、两宋时期,没有土地的农民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这种农民被称作是 佃户

    17、宋朝时,居住在城市的非农业户口人员,被称作是 坊郭户

    18、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做 瓦舍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篇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P2-5)

    隋文帝:杨坚(北周外戚)

    1、建立隋朝(581年,都城长安)

    2、灭陈,南北重归统一(589年)

    3、励精图治

    隋炀帝:杨广

    1、 开通大运河(605年开始)

    一。 南北重归统一

    1、 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人口有大幅度增长,据史书记载大仓库的粮食、布匹,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的开销。

    二。 大运河的开通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意义: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1、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朝大运河)

    隋统一条件:

    客观上:

    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②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③南京陈政权的腐败

    主观上:

    ①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②隋灭陈作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得当

    2、大运河:

    三个点:洛阳、涿郡、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第二课 贞观之治(P7-10)

    一。李渊(唐高祖)建唐(618年 长安)

    二。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1、关于贞观之治:一是贞观、太宗年号是唐太宗时期,二是“贞观之治”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

    1、 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措施:

    1、吸取隋亡的教训(政治)

    2、 轻徭薄税,发展农业(经济)

    3、 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政治)

    4、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经济)

    5、 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经济)

    6、 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政治)

    7、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政治)

    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

    敢于直言的魏征(著名的谏臣)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上

    2、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3、 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4、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三课 “开元盛世”(P12-15)

    开元之治

    1、 任用贤才,励精为治。

    2、 整顿地方吏治。

    3、 提倡节俭。

    (书P12)

    盛世(经济繁荣)

    1、 农业:曲辕犁、筒车、

    2、 手工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 商业:长安

    盛世经济的繁荣

    1、 唐玄宗时期,共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茶叶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 唐朝的农民还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3、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5、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6、 907年,唐朝灭亡。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 科举制的诞生

    1、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2、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唐)

    1、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大国学的规模

    2、武则天:创设殿试和武举

    3、唐太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1、唐朝科举制的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三。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人的制度,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文学艺术的发展。

    1、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犁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1905)

    第五课 “和同一家人”(P22-26)

    民族关系

    一。 民族政策

    1、 唐太宗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二。唐与突厥(新疆)

    1、(唐太宗)安西都护府

    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

    安西都护府:唐太宗

    北亭都护府:武则天

    三。 唐与吐蕃(西藏)

    1、 七世纪(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

    2、 八世纪(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

    1、 吐蕃人是藏族的先祖,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有的以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他们的纺织业和冶铸业的水平也很高。

    2、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罗些。

    3、 文成公主入藏的影响: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四。 回纥的勃兴

    1、 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八世纪中期,回纥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双方关系友好,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五。“车书本一家”

    1、隋唐时期,我国东北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生活着靺鞨族,有“海东盛国”之称。

    2、 隋唐之际,云南洱海间一带发布着六诏。六诏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后来,在唐朝的支持下,最南边的南诏统一了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第六课 对外友好往来

    兼收并蓄

    一。 遣唐使

    1、 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是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2、 使团规模庞大,少则二百多人,多至五六百人。

    3、 遣唐使会过后,很受重视。他们一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他们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二。鉴真东渡

    1、唐玄宗是,鉴真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4、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四。玄奘西游

    1、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

    2、还以亲身写成《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第七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一 高超的建筑水平

    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以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2、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二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

    3、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印于868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术品

    三 光耀千古的诗坛

    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李白:性格豪放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有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诗仙

    3、杜甫:生活在唐朝有盛转衰的时代

    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年代

    三吏、三别 诗圣

    4、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

    《秦中吟》《新乐府》

    他提倡诗歌要更多的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

    他的诗:讽刺社会,同情人民,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第七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一 灿烂夺目得到书法和绘画

    1、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

    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2、柳公权:自成“柳体”

    他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在书史上留下“笔谏”的美名

    3、 后人把柳书和颜书并成为“颜筋柳骨”

    4、 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

    《历代帝王像》《布辇图》

    5、 吴道子:画技高超,后世称他为“画圣”

    《松子天王图》

    二 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1、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2、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三 盛大欢腾的乐舞

    1、唐太宗:《亲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九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 契丹族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那时候,唐朝已经灭亡,出现犁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3.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的身上,高呼“万岁”

    4、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5、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分割局面。

    二 辽、宋、夏的和战。

    1、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

    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和平局面。

    3、那时候,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势力崛起。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元昊向宋陈称臣,送给西夏岁币。

    4、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5.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

    6、金先灭了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于同年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7、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宋高祖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解除他们的兵权。秦桧还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8、岳飞班师以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 南方农业的发展

    1、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2、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步超过北方。

    3、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新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4、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5、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6、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7、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8、重要原因:北人南迁

    二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 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从海南兴起的棉织品,南宋是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南宋)。

    3、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4、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三 南方商业的繁荣

    1、那时候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 “买卖昼夜不绝”。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强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4、那时候,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6、从唐朝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7、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也是“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解释)

    8、六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 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对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的规定,普通老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到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服精美华丽。受北方人的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南宋有的学者认为: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

    2、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脚的陋习也逐渐传开。这反映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3、那时的饮食相当丰富,东京城里的食品有两 www.jingyou.net 百多种,夜市上的小吃很多,夏季还有冷饮。

    4、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宋的羊肉价格较高,一般人吃不起,南方人吃鱼多。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篇5

    5、科举制度的演变过程

    诞生: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录用人才。(之前选拔官吏主要看门第的高低。)

    隋炀帝时,正是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完善:唐太宗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武则天时,创造了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被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常设科目: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

    废除: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直至清朝末年(1905年)才废除。

    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但后来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6、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内地与少数民族的联系,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①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西突厥地区(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②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

    ③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④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⑤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7、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

    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日本药学界奉为始祖。

    唐与新罗的关系: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8、你知道我国隋唐时期科技方面有哪些世界之最吗?请列举出来。

    ①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②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③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④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篇6

    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生活区域: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

    (2)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3)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1)生活区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2)建国: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统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二、辽、北宋、西夏的和战

    1、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1)背景:宋真宗时,澶州之战,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评价:

    ①“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②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③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④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损失亦很大。

    (2)议和: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3、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和战交错,但“和”始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2)辽宋、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它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4、“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

    异: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夏向宋称臣。

    同: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