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文档大全 > 正文

    辽宁省服务贸易企业战略5篇

    时间:2023-04-30 15:15:23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篇一:辽宁省服务贸易企业战略

      

      发展辽宁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策略分析

      近几年来,辽宁省的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本文试对辽宁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发展辽宁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对策。

      标签:

      服务贸易

      出口

      国际旅游

      辽宁省

      一、旅游服务贸易与旅游服务产品

      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地区)旅游从业人员向其他国家(地区)的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并获得报酬的活动,既包括本国旅游者的出境旅游,即国际支出旅游,又包括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旅游,即国际收入旅游,本文主要指后者。

      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标的物是旅游服务产品。旅游服务产品的概念和一般产品的概念不同,它是指在旅游者从离家开始到结束旅游回家过程中,为其提供的娱乐、休息、餐饮等各种服务的总和。按照WTO服务贸易理事会对服务贸易的分类规定,旅游及相关服务包括以下几项:宾馆与饭店提供的住宿、餐饮服务、膳食服务及相关的服务,旅行社与旅游经营者提供的服务,导游服务和其他旅游服务。

      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是一种“无形出口”,具有创汇能力强,换汇成本低的特点。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对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投资环境,并通过旅游业的直接和间接的关联带动作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服务贸易在我国属于服务贸易领域的强项,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业,对于逐步改变单纯依靠商品贸易创汇的被动局面,形成贸易创汇和非贸易创汇并重的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飞速发展。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63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339.49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128倍,占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6.90%,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之一。

      二、辽宁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现状及问题

      1.辽宁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现状

      (1)旅游外汇收入持续增加。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在辽宁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0年以来,辽宁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稳步增长,取得了可观的外汇收入。2006年,辽宁省旅游外汇收入达9343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6%,增加创汇19652.66万美元。(见表1)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统计公告

      (2)入境旅游人数与天数大幅增长。2006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612987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3.9%。其中接待外国旅游者1372550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3.5%;接待香港同胞100725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7.2%;接待澳门同胞21145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4.2%;接待台湾同胞118567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1%。(见表2)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统计公告

      (3)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众多国外游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辽宁省旅游业已开始由观光型向节会、度假、休闲、科普等多元化方向发展。辽宁省充分挖掘本地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突出本地特色,不断推出特色旅游项目,深受国外游客的好评。如以展现北国冰雪风光为特色的沈阳冰雪旅游节、以举办国际服装博览会为特色的大连国际服装节、以满族民俗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抚顺满族风情节以及以欣赏美丽独特的自然风光为主线的大连赏槐会、鞍山千山国际旅游节、本溪枫叶节和盘锦红海滩观赏会等。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已推出30余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各异的旅游节会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旅游接待和旅游收入显著增长。以沈阳市为例,通过整合世园会、冰雪旅游节、清文化旅游节等旅游资源,2006年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创历史新高,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0万人次,同比增加22.5%,实现外汇收入2.31亿美元,同比增加33.5%。

      2.辽宁省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辽宁省近些年来的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有了比较快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量偏小。虽然辽宁省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长,但所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比重却一直不高,与北京、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有较大差距。2006年辽宁省旅游外汇收入仅占全国当年旅游外汇收入的2.8%,占当年全国第一的广东省的12.4%,与辽宁省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相比,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的总量仍然偏低。

      (2)服务的国际标准化程度较低。国际旅游业是一种跨国性的行业,只有国际旅游人数的增加才能带来外汇收入。优质、高效、国际标准化的服务是保证旅游者方便、顺利地完成其旅游行为并形成多次消费的保证。而我省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化程度还较低,主要表现在有些旅行社仍然存在着低价揽客,质价不符,协议单方增减旅游项目,擅自变更日程;导游员不认真履行职责,业务素质低,不能按标准提供游客满意的服务,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而有些旅游涉外酒店则存在降低服务标准,减少服务项目;旅游住宿的饭店内部管理混乱,不能按合约、服务质量标准提供服务,卫生不达标,旅游者人身及财物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

      (3)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是优势旅游资源大多数还未转化成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还未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目前来看,辽宁的冰雪旅游和中朝边境旅游开发利用比较成功,已形成品牌效应。而工业旅

      游、农业旅游和科技旅游则刚兴起不久,尚未转化为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其产业化发展还任重道远。同时,在景区的管理上也存在着一些主要的问题,例如景区的门票价格过高,景点标识没有中英文对照,景区的服务设施落后、卫生状况差,缺少无障碍设施等。

      (4)旅游商品的供应不足。旅游商品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购买的富有当地民族特色,具有实用性,工艺性,礼仪性和纪念意义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商品。旅游是一种在异地的精神和物质的享受活动,而购物则是旅游过程的延伸和旅游感受的物化。辽宁省有很多自己的特色产品,如岫岩玉器、海城陶瓷、台安柳编、满族剪纸等,但是除岫玉在鞍山市内有自己专门的展示出售场所外,其他特产即缺乏宣传又没有自己专门的供游客選购的场所。同时,旅游商品品种雷同单一、老面孔多、新产品少,在开发旅游商品的特色、品牌、种类、经营等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可挖。

      (5)旅游资源地区整合营销不够。辽宁省的区域旅游合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发展到“长三角”地区的范围和水平。由于受行政区划壁垒的限制,各市习惯于从自身角度研究旅游产品开发,未能站在区域旅游合作的高度深层次考虑联合开发的问题,加之各市产品开发规划不到位,特色开发合力不足,导致旅游产品特色不很突出,没有形成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在对外促销中,各地区也都是各自为战,缺乏区域合作的互动互补机制,不利于形成整体优势和提高宣传效果。辽宁省应以沈、大、丹旅游“金三角”为依托,将鞍山、营口、本溪等城市联合为一个整体,共同培育旅游靓点,统一推出旅游精品线路,统一标志,共同宣传。

      三、发展辽宁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1.实施品牌战略,突出辽宁旅游的整体形象。旅游资源是指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能作为旅游项目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旅游资源开发上,不仅要注重自然资源和人造景观的开发,而且也要重视高文化含量资源的发掘,以独特的文化内涵、配套的文化旅游设施和优质的管理与服务逐步形成辽宁品牌。在努力提升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的现代化水平的同时,不断推出主题鲜明、吸引力强的精品旅游线路。如以文化为主题的清文化、历史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组合产品,以季节为主题的冬季冰雪旅游、春季踏青旅游、夏季避暑旅游和秋季金秋旅游等。同时,加强旅游的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各市景区(点)等旅游企业应打破行政壁垒限制,站在合作共赢的高度采取有效措施,为旅游线路产品的布点连线创造条件。

      2.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提高软硬件建设水平。在辽宁省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过程中,应制定并落实完善的规章制度,控制旅游资源的开发强度,强化环境监控措施,坚决杜绝因开发旅游而给环境带来的破坏,以实现旅游资源永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电子商务的平台进行国际旅游贸易的促销活动,在经营模式上不断加以创新。加强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软件建设。通过严格培训、考核和管理,不断提高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在追求满足顾客要求、提高顾客

      满意度的同时,关注并研究企业内员工的合理要求和满意度,综合运用物质与非物质激励手段,调动员工积极性。

      3.加强旅游宣传活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外汇收入,更是一个地区形象和实力的展示。因此,辽宁省应在旅游宣传方面加大投入,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加强旅游宣传活动。首先,可以以各种旅游博览会、旅游交易会等为载体,宣传辽宁的旅游产品,扩大辽宁旅游这一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其次,充分利用各種宣传网络和新闻媒体,加强广告宣传的力度。与此同时,还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辽宁省可以赴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周边的邻国和地区,通过高层拜会、旅游说明会等多种方式积极推介辽宁省的旅游服务产品,并通过“互换式销售”等方式加强同国外旅游机构及旅游企业的密切合作。

      此外,辽宁省旅游业还可以进一步地扩大旅游的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加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化水平。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培养辽宁省旅游业的名牌企业,组建国际旅游企业集团,积极拓展国际旅游业务,加快旅游业国际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241~243[2]中国旅游业对外开放战略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330~331[3]服务业、服务贸易与区域竞争力,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231~233[4]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全力打造辽宁旅游大省,元文礼,辽宁经济信息网,http://www.ln.cei.gov.cn/jjzw_info.asp?id=175[5]论辽宁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杨阳,理论界,2007.8,89~90

    篇二:辽宁省服务贸易企业战略

      

      “双循环”格局下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作者:杨凤

      李春雷

      秦丽

      来源:《辽宁经济》2020年第11期

      〔内容提要〕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高技术、高附加值以及网络化、集群化的产业经济特征。在当前新冠肺炎国际疫情蔓延,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本文针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对加快辽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双循环”格局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转型

      注:本文系2021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1slybkt-017)的研究成果

      作为保障生产过程连续性与效率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网络化和集群化突出的特征,对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與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关键支撑作用。受疫情与全球经济低迷等客观因素影响,我国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面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给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发挥内需潜力、有效利用国内国际市场资源、加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与供应链安全等内在要求,对促进辽宁主动应对疫情与国际市场冲击,加快其由制造业大省向强省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现实意义。

      一、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概况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促使辽宁省融入“双循环”格局,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生产性服务业分为六类,即信息传输、计算机与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一是从产业规模看,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及业务范围的逐步延伸,扩大了对大多数服务岗位和就业人员的需求。如2018年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为93.9万,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以32.4万排名首位,其次为金融业就业人数为18.1万,占比19.3%,两者共占就业总量的五成。二是从产业内部结构看,2018年辽宁金融业的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最大,为32.3%;房地产业所占比值紧随其后,为21.26%,其他产业所占比重均较低。

      二、“双循环”格局下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疫情推进“双循环”进程,金融业与房地产业发展受阻。一是受全球疫情影响,明显抑制我国在短期内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使得辽宁省的房地产、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问题凸显。如疫情期间,辽宁房地产业企业面临延期返岗、停产等情况,导致该产业基本处于停摆状态,自2020年1月26日起,以辽宁省富力集团、万科为代表的多家房企均已暂停售楼处销售活动。同时,房地产中介等场所的关闭以及相关企业盈利压力增加,使房屋成交受到较大影响。据相关统计,辽宁省商品房交易额在2020年第一季度同比减少26.3%,为473.2亿元。二是金融业的银行、基金、期货等机构为社会和居民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金融业链条梗阻将直接造成辽宁省经济面临困境。截至2020年3月末,辽宁省有3722户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5461户延期付息,4400户个体工商户延期还本付息,涉及金额共计307.5亿元。另外,还有对受疫情影响的212笔、38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已全部办理1~6个月不等的贷款延期,使得辽宁省商业银行面临较大资产质量风险。

      2.“双循环”乏力,产业发展区域失衡。“双循环”格局是参与整合国内与国际循环,从而形成不同于以往的新格局。目前,辽宁省受到诸如产业基础、开放程度、内需总量等区域差异影响,“双循环”动力不足,一些与产业链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发展失衡,差异较大。一是从区域分布看,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八成以上企业集聚在沈阳市和大连市,2018年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沈阳和大连占比达到70%以上。二是从规上服务业企业看,2018年沈阳、大连规上服务业企业数占全省的61.6%,而铁岭、阜新两市规上服务业企业数占全省不到10%。

      3.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不佳。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辽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意义重大。近年来,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显著降低,2018年较2012年下降2.4个百分点。同时,与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天津、北京和浙江相比,辽宁这一比值分别低20.3、18.2和12.1个百分点,而一些发达国家比重约为70%。由此可见,辽宁生产性服务业无论在规模还是速度上均具有较大增长潜力。

      三、“双循环”格局下促进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开创房地产业新型营销模式,加快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应针对当前疫情导致的国际市场低迷造成产业发展受阻的问题与堵点补短板,充分利用国内市场资源以及科技创新、经营方式创新推动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一是在国际疫情蔓延以及国内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为更好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针对辽宁省房地产行业销售受阻的情况,可探索营销方式的创新,如可将疫情期间兴起的“云卖房”、VR(虚拟现实)看房、直播看样远程交付的模式,与以“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家居企业建立密切关系,进一步提升辽宁省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营销效率。二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金融行业的放开是对外开放与放松管制的体现,其目标是逐步形成适应能力强、竞争力强、包容性强的现代金融体系。以此次疫情为契机,辽宁省应加快数字化进程,为用户提供“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同时加快金融机构线上化进程,进一步提

      升金融行业的数字化经营、敏捷营销与智能风控能力,畅通金融行业对辽宁省经济发展支撑的资金输血管道。

      2.依据“双循环”格局,推动产业区域协调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以国内循环为主体作为前提,辽宁省应加大改革力度,消除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在国内市场发展的难点和痛点。一是加快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协调发展,合理规划布局,发挥沈阳、大连等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辐射优势,使之充分带动周边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发展,以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国内经济循环。二是接轨国际市场,促使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向高水平发展,同时抓住由辽宁省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沈阳市政府共同主办“央企采购洽谈会”的机遇,将“央采会”打造成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借船出海,尽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

      3.夯实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基础,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一是加强政策引领与支持,尽快落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国家相关政策,辽宁应坚持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双循环”格局,积极扩大内需,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强对辽宁省重点生产服务业的支持,提高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与质量,夯实产业基础,切实保证产业链贯通与供应链稳定。二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国外市场份额与国际市场循环渠道,拓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全球产业链,协调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布局,逐步实现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篇三:辽宁省服务贸易企业战略

      

      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当今社会,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化程度和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现代化、国际化程度的标志,也是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

      现代服务业是辽宁省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的现代服务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比仍然是滞后的。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存在比重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本文就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一、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省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但长期困扰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量依然不足,总体发展水平低,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下降

      从人均服务业增加值来看,2007年我省为9341.2元/人,换算美元约为1280美元/人(汇率1:7.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服务业比重来看,2001年全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平均比重已经达到66.3%,其中发展中国家为52.2%,发达国家为69.5%。2007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0.4%,其中上海为51.9%,天津为40.2%,广东省为42.7%,浙江省为40.2%,我省为36.6%。可见,我省服务业比重不仅低于世界整体水平、与国内其他省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服务业滞后的“短边”效应直接影响到我

      省地区竞争实力和资源配置效率,难以为一、二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更值得关注的是从2004年起,我省GDP加速上升,而第三产业在全省产业比重所占比例持续下滑,其发展现状令人担忧。

      从近期看,经济发展与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出现“离经”现象(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提出的产业结构转换模型,以及“配第―克拉克定理”曾被专家学者视为“经典”)。这种背道而驰的走势,与经典论断明显相左,也影响到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实施进程的评价。

      (二)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目前,我省服务业内部结构中,传统服务行业仍占据较大比重,其中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最高,2006年为32.6%,其次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15.96%,新兴服务业虽然增长较快,但规模仍很小,如包括政府公务、居民服务、信息服务在内的比重为19%左右,而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的比重为15.37%。

      (三)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服务业发展基础仍很薄弱

      我省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反映到服务业也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2000年我省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404.1元,其中,只有沈阳、大连和鞍三个城市的人

      均第三产业增加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最高的是大连市,为8852.9元,最低的是朝阳市,为1072.4元,最高的是最低的8.26倍。2007年我省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341.2元,其中,只有沈阳、大连、鞍山和本溪四个城市的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最高的大连市为23276.5元,最低的是朝阳市仅为3030.1元,最高的是最低的7.68倍。见表4-7。2007年与2000年相比,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城市增加了1个,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城市间的极差略有缩小的趋势,但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各地区服务业的极不平衡的状态。

      更需要关注的是,农村服务业长期在低层次中徘徊,一些为“三农”服务的行业甚至有弱化的倾向,例如,原来较为健全的供销合作社服务体系,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供销社已经丧失原来的服务职能,新的服务体系没有建立,农民和农村获得的生产和生活服务数量稀少、质量也非常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经营性组织的现状是小、散、弱,对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作用不强。

      (四)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但比重仍然偏低,就业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除取决于该产业提供的产品或产值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外,更取决于它提供的就业量在总就业量中的比率。

      辽宁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结构分布特点,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第一产业占优势的状态,1984年实现了就业结构的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的扭转,而在1999年的一年里就实现了的第三产业处于最大比重结构的过渡,2000年实现了“Ⅲ>Ⅰ>Ⅱ”的转变。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有力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但是,从发达国家社会结构向经济服务化转型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服务业就业人数已经逐步超过了其他产业部门。虽然目前(2007年)我省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40.1%),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2007年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为73%,日本为65%,韩国为58%);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2000年为42%),这说明全省服务业就业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加快发展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据统计,2006年辽宁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59.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0.5%、51.0%和38.5%。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呈现出主体行业发展平稳、部分行业增速趋缓、生产型服务快速增长、消费热点继续发展等几个显著特点。但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较国内服务业更为发达的地区,辽宁省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辽宁省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应如下:

      1.加大政府管理力度和政策倾斜度

      服务业有别与第一、二产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绝大多数服务业具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尽管公共产品市场失灵并不是政府干预的直接理由,但从经济发展历程看,绝大多数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是由政府提供的。由于发展现代服务业主要靠市场配置资源,但是政府的适当的投资会起到引导作用。我省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自己的软硬件建设,增强对人才、资金的吸引,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为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2.优化服务业内部的结构,合理调整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以及服务业内部的比例关系。

      目前,我省服务业与世界平均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确保农业和工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保持服务业与其余产业的协调均衡发展,有步骤、有重点的发展占人口优势的服务业,在最终消费性服务业保持稳定的唯达宁膏的前提下,加快中间型服务业发展的步伐。

      同时在把握重型结构、资源型产业、商品粮基地和国有为主的辽宁特点的同时,应突出发展一些面向生产、面向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业”,以汽车制造、装备生产、石化、电子机械等几大龙头产业为轴心,推动生产性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加快研发、检测、维修、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技术培训、供应链管理、仓储、零部件配送、售后服务、项目外包、保险、物流、展销及维修等服务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培育现代制造业的中介服务产业集群,促进辽宁省重装机械、石化设备、船舶制造、汽车制造、电子通讯设备等产业与信息、保险、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融合。

      3.选择有利于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三次产业的协调与均衡发展,我国国情是农业大国,并且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尽管我国的经济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建设新型工业化道路任重而道远。而对于我省具体现状来说,我们应该发展满足现代消费需求和适配新型工业化的现代服务业,着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和技术支持。

      4.尽快构建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由于现代服务业涉及的行业众多,规模相对较小,服务内容复杂,近年来,许多新兴项目不断增加,为现代服务业的统计增加了很大难度。长期以来,对服务业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统计条件落后,技术落后等原因,也是我国服务业统计工作较为薄弱,因此在此大环境下,造成了我省有些部门、行业在统计过程中,难以计算和漏统、错统存在的现象,2005年我国开展的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表明,2004年国民经济统计中GDP的增量变动93%是来自服务业增加值的变动,我国服务业常规统计中,统计单位不全,增加值核算低估等问题比较严重。因此,有必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起一套适合我省的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必要的考核制度,充实统计机构,真实的反映服务业的变化,保证服务业统计信息准确及时,对我省现代服务业的改

      进和发展方向做出理论上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魏馨辽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策略分析[J],对外开放,2008.3[2]赵勤

      .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1[3]邢明

      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与发展方向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4[4]杜辉

      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定位与战略选择[J],决策咨询通讯,2007.4[5]王必锋、王海兰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9.[6]潘海岚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作者通讯地址: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学院

      辽宁

      大连116028)

    篇四:辽宁省服务贸易企业战略

      

      辽宁省服务贸易的发展探究_贸易经济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服务化程度的加深,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引下,辽宁省结合自身的一些发展服务贸易优势,牢牢把握历史机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实现了服务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居民消费、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更为振兴东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就辽宁省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辽宁省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辽宁服务贸易经济一、发展服务贸易的意义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其兴旺发达的程度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已经形成了以金融、零售业、旅游、民用航空运输、房地产、租赁、专家服务和咨询、基础电讯为主的进口服务行业,和以国际旅游、国际金融与保险、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国际运输为主的出口服

      务行业。在服务质量体系基本形成的同时,我国服务贸易各业的运行机制也在不断完善。辽宁省服务贸易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较大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辽宁省服务业发展速度一直缓慢,导致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服务贸易发展一直相对滞后,国际吸引力也不强,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才能改变当前辽宁省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的现状,从而推进辽宁省经济建设,加速东北振兴进程,以增强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二、辽宁省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中央做出了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决策以来,辽宁省服务贸易迎来了大好的契机,发展速度加快。服务业对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但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较国内服务业更为发达的地区,辽宁省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1.现代服务业引进外资不足,发展落后。在辽宁省的服务业中,传统服务业占据主要份额,服务贸易出口多集中运输、邮电、旅游、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了对辽宁省工业发展的拉动。同时,现代服务业引进外资不足。传统服务业,如商贸业、餐饮业、酒店业等是辽宁省服务业吸引外资的主要领域,虽然近年来一些新兴服务业,如物流业、旅游业、保险金融业、以及会计、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行业在省内中心城市发展很快,但是这些领域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尚显不足,和发达地区相比明显存在差距。2.服务业发展的地区结构不平衡,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差异性较大。信息技术、房地产业、软件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绝大多数集中在沈阳和大连。其他城市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且缺乏规划和特色定位。3.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够合理,多集中于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而在金融、保险和专利使用等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领域则比例偏低,许多部门出口远小于进口,滞后于我国产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另外,在服务外包、服务企业走出方面我们也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三、辽宁省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构想1.积极引进外资,加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力度,根据辽宁省服务贸易自身的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通过有序开放,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整体竞争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强化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拓展吸收外资投资方式,加强分类指导与企业监管,促进辽宁省省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引导外资合理有序流向服务贸易领域,引导省内企业参与服务外包承接业务,吸引包括新建、并购、风险投资在内的多种服务业跨国投资。2.大力发展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为服务贸易奠定坚实的基础,重点培植优势行业,优化产业结构。辽宁省的优势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务和旅游两大方面。这两方面总的来说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含量比较低。对辽宁省来说,在这两个方

      面的投入成本较低,在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在保持优势的同时,也要加大这两方面的科技投入,要改善旅游环境,提高劳务输出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优势。在保持和促进原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辽宁省还要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寻找新的增长点,创新服务贸易领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咨询法律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如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要以辽宁省的传统服务业为基础,新兴服务业为方向,迎合国际服务业发展潮流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推进辽宁省地方性服务业逐步向专业化、系列化、国际化方向发展。3.促进重点部门服务贸易发展,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大力促进以海洋运输为主的运输出口服务,采取新的措施促进建筑服务扩大出口,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服务、特许和专利权使用服务,对通信、保险、文化、动漫、咨询、音像等部门进一步关注,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的扶持力度、积极开拓对外文化贸易。小结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正面临历史性机遇,中国政府正致力与营造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宏观环境,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和简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贸易促进

      体系,推动服务贸易更快更好的发展。在这样的发背景下,辽宁省要结合自身的一些发展服务贸易优势,牢牢把握这次机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完善服务贸易体系,扩大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让服务贸易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乃至推动国家经济腾飞的一大助力!参考文献[1]陈畴镛.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一个突出重点[J].政策瞭望,2005,(05)[2]曲如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隆学文.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发展大趋势[J].投资北京,2006,(02)[4]王娟.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问题[J].辽宁省经济,2005,(09).

    篇五:辽宁省服务贸易企业战略

      

      辽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战略和路径选择

      【摘要】

      本文根据2001—2011年辽宁对外贸易相关数据,分析了辽宁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研究提出了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战略、路径。

      【关键词】

      外贸发展方式

      战略

      路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为此,商务部等八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本文结合该指导意见和辽宁省“十二五”规划要求,研究提出了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战略、路径。

      一、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战略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纲领。发展对外贸易可使一国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社会财富增长和提高社会福利。只追求贸易数量增长,而忽略质量的做法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以实现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

      技术和创新决定了生产效率或者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从而决定了外贸发展方式。科技进步和创新是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和核心动力。因此,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必须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通过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有效地发挥科技对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

      3、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为导向

      对外贸易结构是对外贸易的基础,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关系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具体包括优化商品结构、优化市场结构、优化外贸方式结构、优化主体结构等。

      4、保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外贸发展方式涵盖了外贸的量性增长、质量提高、结构组成、利益得失以及生态资源可持续性等内容。因而,保证对外贸易的适度规模和稳定的增长速度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而且,辽宁省对外贸易占辽宁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外贸依存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要保证辽宁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

      5、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可持续发展

      合理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所追求的应该是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对外贸易的增长要建立在国内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产品价值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辽宁对外贸易要可持续发展,需要由粗放型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外贸发展方式,由高投入为主的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为效率提高为主的外贸发展方式,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要快于投入物增长速度,增长与资源、环境、效益相协调来实现良性循环。

      二、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路径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对外贸易发展的观念

      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关键是要树立并真正实施科学的对外贸易发展观,形成有利于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思想保障。科学的对外贸易发展观应该是合理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合理的对外贸易是指我们要了解对外贸易的真实面目,它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就是互通有无,通过国际分工提高国内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增加国民福利和国家利益、平衡国民经济发展。健康的发展是指对外贸易的增长与GDP的增长、对外贸易结构与国民经济结构、对外发展的扩大与国民福利的增进要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的关系。

      2、促进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

      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辽宁省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辽宁省进出口总额为15.9亿美元,其中出口15.2亿美元,进口0.7亿美元。2011年,辽宁省进出口总额959.6亿美元,其中出口510.40亿美元,进口449.2亿美元,全省对外贸易在全国排名居第8位,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大省。但辽宁对外贸易规模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辽宁省外贸依存度为28.3%,全国外贸依存度为49.90%,其外贸依存度低于全国总体水平21个百分点以上,只相当于全国总体水平的56.4%。

      1978—2010年,辽宁省进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速约13.9%,对外贸易总额增长了近40倍,其年均出口增速约为13.2%。1978—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16.8%。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7.2%。辽宁省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速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出口年均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是量和质的统一,对外贸易量的增长是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全省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辽宁省十二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出口年均增长15%。2012年4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2530亿美元,年均增长27.4%。其中,出口超过1350亿美元,年均增长27.6%。全省外贸依存度由2011年的28.3%提高到52.2%以上,进入全国出口前6强省份。而完成这一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但“要建设对外贸易大省,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力争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东部发达省份行列”,必须努力完成这一目标任务。

      3、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的层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近几年来,辽宁省出口商品结构虽然有所改善,但出口商品结构层次仍处于低端化水平,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高新科技产品出口在辽宁省出口产品中的比重过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的层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工业制成品的升级换代;加快从单纯的价格优势向质量、技术、品牌等综合优势转变。

      (2)提高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增加辽宁省机电产品出口规模,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要超过25%。加快调整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以挖掘机、起重机、盾构机、工程机械等为骨干产品,充分利用产业优势,打造辽宁重装备出口基地;以输变电装备、汽车零部件为突破口,通过创新和产业化

      发展,提升出口产业优势;以船舶出口为基础,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辽宁船舶工业;进一步加快机床产品结构调整,控制低档产品生产,淘汰落后、污染、高耗能产品,发展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高的产品;大力发展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提高它们在产业中的比重,寻求新的出口市场。

      (3)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加快调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要超过30%。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速不低于东部省份的平均水平,使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辽宁省出口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加快调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以计算机及外部设备、通讯及网络产品、航空航天、光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等产品出口为重点,培育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4、优化出口市场结构

      2011年末,与辽宁省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有215个,排名前五位的出口市场为日本、欧盟、东盟、美国和韩国,这五大市场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6.2%。辽宁的出口市场较为集中。优化其出口市场结构,要在保持原有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市场,以提高市场深度和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要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按照《全省国际市场开拓指导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积极走出去抢占市场。要在巩固日本、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全力开拓非洲、南美、东欧、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实施出口多元化。通过提升质量、品牌,投资拓展市场深度。

      5、强化一般贸易,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2011年,辽宁一般贸易出口占到全省出口总额的43.65%,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7.09%,加工贸易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近一半。辽宁加工贸易的主要问题是加工贸易的竞争优势依然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加工贸易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实现辽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首先,要鼓励引导加工贸易从单一的加工向研发、设计、销售上下游延伸,尽快提高辽宁省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产品附加值;其次,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增强辽宁的自主创新能力;再次,扩大国内采购比例、延长国内产业链条;最后,要鼓励发展配套产业,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十二五”期间要以辽宁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以长兴岛综合保税区为载体,申请设立全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实现“十二五”期间在全国率先转型升级的目标。

      6、优化主体结构

      辽宁对外贸易主体较为单一,2011年国有企业出口所占份额为28.2%,民营企业出口所占份额为24.47%,外商投资企业所占份额为45.49%。外资企业出口成为辽宁出口的主导力量,民营企业出口所占份额低,不利于外贸稳定可持续发展和外贸效益的提高。辽宁对外贸易的未来应当建立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省内的国有和民营企业应当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因此,要鼓励和扶持私营企业出口,促进贸易主体多元化,发挥其体制、机制优势;做强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

      7、促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是实现转变辽宁外贸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和中心环节,是实现辽宁省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辽宁出口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出口产品质量较差,国际竞争力低。从辽宁的专利获批数量来看,辽宁的专利数量明显偏少;从累计总数来看,辽宁专利获批数量占全国总数的比重为3.56%。201年,辽宁获批专利数量仅占全国的2.31%,与国内相对发达地区如江苏、广东等相比差距甚远。因此,要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支撑,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为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8、以出口品牌战略为主线,引领出口发展方向

      坚持品牌为主线就是要继续落实出口品牌战略,并利用品牌产品的出口来提高本省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要加强出口品牌培育,制定产业政策,为出口品牌成长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品牌意识,鼓励企业租品牌、买品牌、创品牌,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商标的产品出口企业通过《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和PCT申请商标国际注册和国际专利注册,增加商标和专利的国际注册数量,维护企业海外商标权益。通过政策引导,每年商标境外注册100件。到“十二五”末期,争取境外商标注册达到1000件,境外商标注册企业达到600户。把品牌建设的重点放在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上,尽快建立出口产品自主创新体系。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各方协同、阶段推进”的自主品牌培育机制。

      9、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近年来辽宁省的服务贸易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占全国的比重仍然偏低。因此,要制定全省发展服务贸易中长期规划,推进服务贸易体系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服务贸易龙头企业,提高服务贸易在辽宁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要超过30%。积极搭建平台,推动软件、技术、文化、会计、医疗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以及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发展服务外包,建立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着力引进总部、高端、离岸型服务外包企业,扩大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规模。支持大连国际服务外包保税研发测试中心通过国家正式验收,并将这一模式在省内推广。抓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发挥大连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作用,提升大连软交会的水平,加快推进沈阳进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步伐。

      10、强化国际贸易摩擦案件的应诉

      建立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体系,制定贸易摩擦应对预案。研究制定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碳标准等非传统贸易摩擦的应对预案,推进趋势预警、主要贸易国技术法规和标准预警、重点产品预警和专项预警的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商务部等八部委: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商贸发[2012]48号)[EB/OL].http://fdi.gov.cn,2012-02-17.[2]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ln.gov.cn/,2011-04-01.[3]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的意见(辽政发[2012]16号)[EB/OL].http://www.ln.gov.cn/,2012-04-17.[4]国家统计局网站[EB/OL].http://www.stats.gov.cn.[5]辽宁统计信息网[EB/OL].http://www.ln.stats.gov.cn/infopub25/.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