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文档大全 > 正文

    结合实际论述立德树人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8篇

    时间:2023-04-30 09:55:01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篇一:结合实际论述立德树人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作者:高丽娜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7期

      【摘

      要】党的十八大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确立了以立德树人为基本教育目标。因此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教育理念,同时积极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使学生充分领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原理,不断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为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

      【关键词】立德树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228-01一、“立德树人”的基本含义

      “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开始,“立德”与“树人”是两个互相独立的教育内容。“立德”注重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树立高尚的人格;“树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做出贡献。随着教育的发展,“立德”和“树人”逐渐融为一体[1],“立德”是“树人”的基础,而“树人”是“立德”的最终目标,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二、以“立德树人”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的理论来源和现实意义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教育方针是在一定时期内确定的基本教育模式、教育方向和教育目标,指导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党向来重视教育工作,确立了许多不同的教育方针指导着我国不同时期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2]。新时期以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品德方面的要求,因此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以立德树人为基础的新的教育方针,提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培养要求,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可靠的人员保障。

      (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体性功能,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较量集中在了人才较量上,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新的发展阶段中,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不仅要提升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同时还要立足于大学生的德育培养,以立德树人作为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我国大学生的全面发展[3]。

    篇二:结合实际论述立德树人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作者:王梦如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13期

      摘要:本文以立德树人的内涵剖析为主要出发点,分析以立德树人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的必要性,重点探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切实有效地完成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培养目标。

      关键词:立德树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9-0-01前言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对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给予高度关注,将此看做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此,高校思政教育要紧跟时代潮流,将立德树人看做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道德型综合人才。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剖析

      “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分别是“立德”和“树人”。前者主要侧重于受教育者的精神品质、行为习惯这一方面,注重对受教育者的行为思想教育,让受教育者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之下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即关爱他人、心存仁慈、乐于助人;“树人”则是在“立德”基础上进行深入教育的另一个方面,主要是指要做一个对国家、社会、家庭有用的人才,在成长过程中有所作为[1]。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很多研究学者逐渐发现“立德”和“树人”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后者是前者的根本目的,前者可以为后者目标的完成奠定教育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兼顾“立德”与“树人”这两方面的工作,从而不断提高教育实效性。

      二、以立德树人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的必要性

      立德树人是我国党和政府人才培养的核心思想,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纳入教育根本任务体系之中,更成为我国教育体制的指导方针。

      一方面,以立德树人为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根本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要求。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攻坚阶段,各项事业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和进行之中,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希望,更是需要通过其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促使高校大学生将个人奋斗与社会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相融合,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

      另一方面,以立德树人为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生面临多种多样的文化要具有较高的选择能力,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时刻坚定自我的政治立场,保持清醒的思想头脑[2]。以立德树人为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根本任务,更加符合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可以针对

      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进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

      (一)树立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

      高校思政教育教师要树立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将此看做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思想,对教育方案进行科学制定,从而更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切实有效的为社会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对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各项教育方案的制定、落实和践行要最大限度的回归到学生本身,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创设良好优质的条件,进而将其培养成为责任感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将德育工作看做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头号工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指导思想,从而为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完成打下坚实稳固的基础。

      (二)逐步完善思政教育教材体系

      高校要逐步完善思政教育的教材体系,将十八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时代思想融入其中,进一步延伸高校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拉近学生与时代思想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学生思想内涵的内在消化。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具有时代内涵、德育精神的思想教育内容融入到课程教育体系中来。借助互联网平台、移动终端等现代化方式将思政教育内容更好的传递给学生,并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来加深学生对中共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透彻理解,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立场坚定的精神品质。同时,要创新大学生学习方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在传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德育内容的学习有效性[3]。

      (三)巩固高校课堂教学主阵地

      要巩固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教学主阵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看做是学生“立德”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一方面,要不断丰富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将时代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融入其中,从意义、框架、创新之处对其进行全面教学。另一方面,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式,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生抽象理论到具体行为之间的顺利转换。此外,高校要构建优质、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无形影响来更好的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从而切实有效的完成立德树人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根本任务。

      四、结语

      “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提出,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高校要对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进行全面细致、深入透彻的剖析,将此看做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从树立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逐步完善思政教育教材体系、巩固高校课堂教学主阵地三方面入手,不断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利根.立德树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6(5):12-16.

      [2]樊泽民,陈怡琴.立德树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与鲜明主题[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91-294.

      [3]张澍军,苏醒.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使命[J].思想教育研究,2016(7):40-44.

      作者简介:王梦如(1987-),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学历: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职称:助教,工作单位: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篇三:结合实际论述立德树人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将立德树人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摘

      要:当前阶段,我国经济、教育、政治等方面都处于深刻变革的发展时期,作为肩负人才培育重任的高等院校逐步探索出了新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将立德树人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不仅是现代高等院校承担育人使命、创新教育路径的重要任务,也是完善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教育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专业培训;德育工作;文化环境

      一、在思政教育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思想的实践意义

      (一)符合现代素质教育方针的改革需求

      高校现代教育方针是指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理念与当代学生成长特征,制定的教育规划、培养目标以及教育实践模式,对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指导。现阶段,在高校思政工作中,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原则的目标,既是贯彻新时期高等教育思想品德方面引导目标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兼具核心素养与道德素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为此,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高校应结合以立德树人为基础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为现代化事业的全面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基础。

      (二)为大学生端正、积极价值观念的树立奠定基础

      大学生作为现代化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在推进技术改革、经济结构有效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等新时期建设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人才的综合素质与储备数量也成为衡量国家话语权、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准。在此基础上,大学教育不仅需要注重学生专业实力、实践水平、通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更应该重视学生德育、思政、价值观念等品德教育工作的积极意义,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的教育任务,在日常教学、宣传、教育活动中全面落实。

      (三)满足现代大学生差异化发展需求

      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在日常生产、生活领域的多元化利用,打破了以往信息开发、传播、评论的形式。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更注重自身发展的价值与个性化需求的表现,在网络平台表现活跃。信息接收、反馈渠道被拓展,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也使得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呈现差异化特征。为此,德育教育的阵地不应局限于实践活动中,还应拓展到网络平台中,以当代大学生具体的精神需求、发展目标为导向,打造立德树人的新教育阵地。

      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任务创新思政教育工作形式的有效举措

      (一)重视思政教育者的引领作用,强化思政专业培训建设

      当前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与舆论阵地,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应该避免千篇一律的灌输性教育,在实践活动中融入创新要素,使思政工作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思政教育理念、模式的转变也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高校应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教育者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方面,完善思政培训机制,一方面在校内组织集中培训,对工作难点与教育重点进行研讨;另一方面,选拔优秀思政教育队伍进行实地考察、经验交流、培训学习等,增强教育者开展德育思政工作的实践能力。

      (二)创新思政教育实践观念,夯实德育教育全面推行的理论基础

      1.塑造新时期德育工作认知理念

      品德修养是影响大学生道德观念、成长方向、行为习惯的关键要素。处于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已经养成的一定的认知基础,思政教育可以通过对学生思维观念的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新时期德育教育形式,注重对学生品德的教育是立德树人现代教育方针的实践内容。为此,高校应该针对现阶段学生思维认知特征,通过社会实践、专家讲座、教育研讨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项目等,从实践出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增强自身品德修养,培养起正确的认知观念,为立德树人思政教育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

      2.贯彻全面发展、积极引导的德育观念

      高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坚持关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大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外,更要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青年学生对学习和生活都充满朝气、充满热情,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面临不同于以往的新鲜事物,诱惑也随之产生,这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危机。这就要求教育者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要加以关注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促进其全面发展。

      3.营造积极思政教育氛围,建设多元化校园文化环境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坚持“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合理利用校园文化载体。校园文化载体最能反映高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特色以及思想文化特点,可以激发大学生为人生理想而奋斗的热情,例如,校训、校歌、校徽等。第二,要充分发挥校园自然环境的隐形教育作用,将文明向上的精神融入到校园建筑物、指示牌、雕塑等的设计理念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身心愉悦、健康的发展。

      三、结语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改革新阶段思政工作的根本任务,实践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品德修养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为现代化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为此,高校应立足于当代大学生表现出的思想特征、道德观念、人文素养等发展特点,创

      新德育教育模式,提升思政工作的实践性与合理性,营造和谐、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高校思政教育在思想引领方面的优势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爱华.信息化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变革[J].中國大学教学,2016.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四:结合实际论述立德树人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立德树人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实践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重视。在这个过程中,“立德树人”理念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其价值与实践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点议题。

      一、立德树人理念的价值

      1.增强人文情怀。立德树人理念要求大学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增强自身素质,这对大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成年人的心智更加成熟,而大学生的思想并未完全成熟,通过“立德树人”理念的引导与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探索自我人生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处境。在强调自我完善的同时,也在不断建立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时代的联系,增强人文情怀。

      2.促进学生成长。大学时期是大多数学生成长为成年人的过渡期,并且在这一段时间里,大学生主要的社交场所是学校。因此,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校园环境的支持。在这方面,“立德树人”理念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阳光的花园”,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让大学生在思想、学术等方面继续成长,形成健康成熟的个性和价值观念,成为具有良好生活能力和长期发展能力的优秀人才。

      3.培养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是未来的中坚力量,是整个社会的希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养成社会责任感非常重要。而“立德树人”理念正是通过社会责任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承担意识。通过树立健康、开放、自信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充分担负起个人和社会的责任,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学校的立德树人实践

      1.建立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校根据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发展趋势,建立了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该体系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校园文化活动等,并广泛结合校园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学生偏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知识渠道和成长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术领域”的奉献精神。

      2.建立“强化学生领导力”理念。学校倡导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管理和组织建设。通过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空间和有益的资源支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成长和发展。学校开设了一系列有市场竞争力的课程,比如“管理与领导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

      3.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思想。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教学思想,倡导学生缺点上“成长”,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盲目抵抗力”,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痛点”,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拓展。

      在学校的立德树人实践中,学生们能够充分体验“成长和平等相处”和“学生和谐相处”的关键词。通过学校的教育,也能够帮助学生加强与社会相连的责任感,以此来加强自身的社会能力。这种做法在校园内形成了融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得学校的“立德树人”理念能够在学生们身上得以真正体现。

      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立德树人”理念则是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点。在未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该深入实践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为大学生的创造发展空间和健康成长打好根基,真正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篇五:结合实际论述立德树人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简析“?德树?”理念在当代?学?思想政治教育?作中发展和实施?家庄铁道?学四?学院

      吉光曜?、将“?德树?”作为当代?学?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将“?德树?”作为当代?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贯彻党的教育?针的迫切需要。教育?针是指党和国家确?的在?定历史阶段的关于教育?作的指导思想,正以“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重点,以“培养什么?、如何培养?”为核?,是教育事业改?和发展的根本指针,规定了教育?作的总?向,凝聚着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中国共产党历来?度重视教育?针的确?,新中国成?以来党在不同的时期确?了不同的教育?针,每?次教育?针的变化都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也都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和发展。?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报告对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教育?针做出了明确表述:“努?办好?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贯彻党的教育?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民服务,把?德树?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将“?德树?”作为当代?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健康成才的迫切需要21世纪,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资源配置?趋社会化和全球化的今天,?才更是成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最强劲动?和最重要资源。所谓“?才”,?般地说,就是指?群中在知识、能?、素质等??相?较??更加突出的?,或者说,是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发展、?类进步做出更多贡献的?。虽然?才是?个历史范畴,不同社会历史阶段对?才有着不同的社会标准和具体要求,但是,任何历史时期都强调两个基本的?才标准--德与才。“德”是指?的道德素质和?格品质,“才”是指?的才?能?和专长特长。在古?看来,“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道德是才能发挥的基础和前提,?个真正的?才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的道德追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化多样化?益发展,各种思想?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化越来越多样多变,互联?、?机等新兴媒体对?学?的影响越来越?,我国改?发展中的许多?盾问题也反映到?学?头脑中,?学?眼界开阔、思维活跃、信息丰富,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受到?定的?扰和冲击,部分?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道德理念失范、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和现象。把“?德树?”作为当代?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基于对当代?学?思想政治状况的客观审视,是针对?学?思想政治教育?作中的薄弱环节,是为了引导当代?学?树?正确的世界观、??观和价值观,通过促进当代?学?思想道德素质、科学?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普遍提?和协调发展,从?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科学成才。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课堂教育是?校德育的主要?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校对?学?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提??学?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健康成长和全?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学?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实“?德树?”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主渠道”、“必修课”的作?,就必须以更?的精?、更多的举措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当前,尤其要抓好三项?作:?先,要及时充实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其次,要切实改进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紧密联系?等教育改?的实际,紧密联系学?的思想、学习、?活实际,抓住国际国内重?事件,抓住社会?活中的倾向性问题,抓住学?关注的热点难点,把理论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直?学?关切,增进学?共识,化解学?困惑;应把科学理论融?感?事例,把抽象道理融?鲜活?物,把深邃逻辑融?通俗话语,把理性思考融?感性场景,做到?之有物、?之有理、?之有情,使学?愿听爱听,学有所获,受到启发;应多运?学?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式,多搭建学?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多发挥各类?众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的作?,努?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感染?和针对性实效性。再次,要??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德树?”,?疑先要?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之本四、总结为增强?学?的思想政治?作就要使种教育?量相向??、各种教育能量互补融。为此,就必须树?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养成教育,使家庭教育合理化、科学化??社区教育和环境优化,发挥社会教育势,探索社会教育途径;尤其要坚持学校育的主体地位,明确学校是?学?教育?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是?学?教育?作的重要责任?,不断丰富和拓展?校教育模式。当代?学?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衔接、联系与沟通,营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局?,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体的完整教育格局,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教育?络环境,进?步凝聚“?德树?”的强?合?。参考?献:[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普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民?学出版社,2008.[2]中共中央?献研究室。?五?以来重要?献选编,下[M].北京:?民出版社,2003.

      [2]中共中央?献研究室。?五?以来重要?献选编,下[M].北京:?民出版社,2003.

    篇六:结合实际论述立德树人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现代经济信息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徐宝星 林 莉张家口学院摘要: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就是针对立德树人的教育,将其作为学生奋斗的目标,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事都必须要以此观点出发,更好的建立自己的思想观念,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此次论文主要谈论的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真正理解。关键词: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8-0414-01目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了社会不良之风的影响,所以,在很多层面上,他们的思想观念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要建立基本的条件,要将立德树人的观念进行全面的讲解,进而让学生更为清楚的理解其中的含义,改变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去除掉身上的坏风气,更好的建立自己正确思想观念。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1.立德树人的基本概念对于立德育人,是我国五千年文化历史中的精髓部分,经历很多代人的验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精神文化领域。也被使用到教育事业当中,主要被分为两个部分,立德就是对学生的人品以及个人的做法进行教导,让其具备优秀的品行,与人为善,乐善好施等好的品格,而至于树人,则是建立在立德的基础上,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能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教育开始进行全面的改革,于是就这两种方式进行合并,开创新的模式,将其进行同时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其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2.学生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品行,所以,学生必须要具备这种品德,而老师作为育人的代表,必须要更好的引导学生,同时,也要注重这一方面的教学,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自己本身也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职业道德,并且要进行实际的行动。要懂得学生的想法,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懂得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更要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在教学期间,也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感染学生,让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一个学生只有学会了做人,才能进行其他的操作,否则也只是惘然,浪费时间而已。3.教育的方向虽然这两个方面在很久以前是分开的,但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将其合为一体。而且对于品德方面的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其中还包含了家长的影响,同时也有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必须要从根本上进行了解,为此,可以从学生的家庭教育开始,主要是家长的行为以及个人的品行,因为这些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还有就是学校,也是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必须要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获得好的品行,进而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然,在社会的需求下,不仅是需要优秀的品德,同时也必须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所以,在教育上,必须要开展全方位的教导,既保障学生的品行也要保证他们的专业技术以及综合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额立足于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尽一份力。的想法中,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就像是平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处也是一种教导,要懂得友爱同学,在别人遇到问题时,要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难题。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接受这样的方式,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导上,还是要针对不一样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以此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因此,老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成功,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才能更好的面对将来遇到的任何问题。2.教育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学校对于这种教育观念的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不能有偏差,要相信自己的学生,以后在社会上,都能成为优秀的社会精英,所以,不要以学生的背景作为衡量的标准,这样既没有师德也失去了教育的资格。现在的家庭,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十分娇贵的,所以,老师要具备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在学生的教育上,必须要保持公平,公正。另外,老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了解他们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他们的优势,弥补他们的缺陷。而且,在一般的情况下,老师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进行多交流,这样才能及时的了解学生的状态,进而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学习。所以,学校的风气也是很重要的,虽然它的影响性不大,但是却给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要想更好的实现立德育人的教育,就必须进行全面的改进,同时,学校也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无论是哪一个学生,都将公平的对待,在学生的事件处理上,也必须保持公正性,这样才能为学生建立纯净的校园。3.教师的个人思想方面作为一名老师,也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和任务,要明白教师不是一份简单的职业,它同时还具备着个人的责任感,是为了更好的培养祖国未来的人才,所以,老师也必须要明白这些观点,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方式方法,规划自己的人生,确定追求的目标,进而适应社会。同时,当代的大学生也必须要明白自己的责任,要懂得立德育人的真正含义,更好的建立自己的观念,要不断的磨练自己的意志,更好的建立良好的品德。三、结语综上所述,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民族富强的根本,所以,一定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更好的帮助他们了解立德育人的意义。并且学校在进行教导时,必须要以此作为教育的基础,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好的品德,在进入社会以后,做一个有上进心的青年,更好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参考文献:[1]李墨,刘斌贝,樊桂林.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共产党员:河北,2016(35):36.[2]李学军.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企业导报,2015(20):161+155.[3]刘凌.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现代国企研究,2015(18):229.[4]李毅.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4):155-157.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1.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至于这种方式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耐心。因此,老师在教育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而培养他们在不同方面的能力,特别是个人的品德和为人处事的方式,另外,还需要了解学生的思想,从他们内心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414

    篇七:结合实际论述立德树人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立德树人的意义

      立德树人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和人格的塑造。这种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操的人。

      立德树人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能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与人相处。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他的知识和技能,更取决于他的品德和人格。

      立德树人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而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这样,他们就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定,不会轻易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动摇。

      立德树人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解决问题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他的个人能力,更取决于他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立德树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它能够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

      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中注重立德树人,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有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操的人。

    篇八:结合实际论述立德树人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Vol.34No.1JournalofHandanPolytechnicCollegeMar.2021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提升课程思政实效的意义、困境与对策刘洋(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郑州450044)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实效,既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但当前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还面临专业课教学尚未完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尚未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等困境。为此,高校应采取深化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加强师资培训,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方法;完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建设;强化课程思政顶层设计等对策,才能进一步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实效。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课程思政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62(2021)01-0070-05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纲要明确指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纲要。”由此可见,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要求当代高校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将学科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进而形成全课程、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最终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1]一、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提升课程思政实效的意义课程思政要求高校各专业教师教学时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将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道德理念等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意识地融入教学过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合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为此,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高校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实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代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将大学生的能力养成、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塑造融为一体,这是检验高校一切办学治校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实效,就需在能力养成和知识传授过程中加强价值观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而且有利于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要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各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机制,全面提升立德树人成效。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就要在各门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报国之志,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自觉融入到个人的勤奋学习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目标自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在各门课程中将文化软实力渗透收稿日期:2020-12-01作者简介:刘洋,女,河南开封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助教。?70?

      第34卷第1期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03月到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中,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而进一步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2.有利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人才培养必须首先引导大学生学会做人,实现育人育才的统一,才能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这就要求人才培养体系中必须贯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全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杜绝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这不仅有利于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而且有利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因为课程思政一方面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任何一门课在教学中都要发挥德育功能,践行德育责任;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强调各门专业课都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要将正确的思想导向贯穿于全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达到润物无声、滴水穿石的立德树人效果。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实现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统一,更加突出以文化人、以技育人,既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全员、全课程的育人格局,也能够促进大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3.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攻坚克难,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的重要法宝。当代高校是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阵地,是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导向的重要场所。当前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这就要求高校要放眼大局,开阔视野,从每一门课程入手,准确理解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科学构建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门专业课的思政元素,优化升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优势,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这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高校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主体责任,加快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全校一盘棋的育人格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4]二、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提升课程思政实效遇到的困境近年来,不少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有一些高校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面临缺乏顶层设计、尚未建立完善的建设机制等困境,给高校提升课程思政实效带来了极大的阻力,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1.专业课教师尚未真正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当前,部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尝试阶段,课程思政理念也尚未深入人心。一些专业课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完成科研任务和完成规定的教学课时,尚未真正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为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浪费时间,阻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一些理工类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比较虚,考察了解大学生真正的思想动态也比较困难,而专业技术课课堂效果评价容易量化,教师很容易考察得出学生的专业水平。这也导致一部分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关心大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不关心甚至干脆放弃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在专业课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太大意义和必要性。显然,这不仅与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背道而驰,更阻碍了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5]2.专业课教学中尚未完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的当下,依然有不少高校教师重智育、轻德育,导致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尚未完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即使一些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也大多采取了说教、灌输的形式,而非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不能从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情感心理出发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反而事与愿违,降低了课程思政的实效。此外,很多高校专业课教师虽然在专业领域都有着比较扎实和全面的知识储备,但部分教师尤其是理工类院校教师的人文知识储备却参差不齐、令人堪忧。他们中的不少人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科研攻关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方面,极少愿意花费精力去埋头挖掘专业课程背后的人文价值和励志故事,将其运用到专业课教学中的更是少之又少。这就导致这部分高校教师难以抓住每一次本可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致使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3.完善的课程思政建设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当前,不少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受到国家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驱动,不少高校的主要负责人将?71?

      Vol.34No.1JournalofHandanPolytechnicCollegeMar.2021更多精力放在了建设一流学科,以及提升各类能够体现高水平办学的量化指标方面,在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方面有所迟缓。这导致高校教务部门制定的教学任务往往更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不少教师也迫于职称晋升和业绩考核的压力,在平时更侧重专业课教学和职称晋升而无暇顾及课程思政。此外,由于不少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针对课程思政的管理、考核等一系列机制体制,致使部分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即使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得到公平合理的评价考核,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顺利发展。同时,高校各院系之间在职能体系和资源配置方面仍习惯于传统的各自为阵,致使各学科各院系都只顾自己的教学任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进程。[6]4.缺乏系统的课程思政顶层设计目前,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到各高校都普遍缺乏系统的课程思政顶层设计。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此却认识不足,尚未引起高度重视,导致有关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规划和宏观设计都严重滞后。同时,很多高校实施课程思政也普遍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包括有关各方职能责任、经费保障、绩效考核督查、课程建设等体制机制。这不仅制约了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进程,还导致各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表现参差不齐。另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在课程性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使得考察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比考察各门课的教学成效在指标量化方面的难度更大,导致部分高校在实施课程思政方面出现了观望态度,影响系统的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如此,一方面导致高校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一直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最终逐渐忽略了专业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也使高校很难在全校营造课程思政的氛围,使得课程思政很难深入人心。三、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提升课程思政实效的对策面对提升课程思政实效遇到的困境,高校应该积极应对,采取深化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加强师资培训等有针对性的对策,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新成效。1.深化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深入理解?72?立德树人的重要性首先,高校要在广大教师中间大力宣传课程思政理念,让每一位专业教师都深刻认识到无论是课程思政还是专业课教学,其根本任务和价值旨归都在于立德树人,以帮助教师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因此,高校要定期组织各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课程思政开展常态化沟通交流,并定期组织各专业教师观摩课程思政名师的公开课教学活动,或邀请课程思政名师对本校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各类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和育人优势。同时,高校要引导教师深入理解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要让教师深刻领会到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生硬说教,而应将其巧妙地渗透到专业知识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滴水穿石、润物无声的效果。其次,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师有关课程思政的全局意识,推动全课程育人。高校要引导全体教师深刻认识到自身除了肩负神圣的教书育人责任,自身的课程教学还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环节之一,还肩负着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的责任。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认识才能对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时刻提醒自己自觉提升道德境界、增长学识,进而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再次,高校要让专业教师认识到任何一门课程都蕴含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高校要进一步推动教师积极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积极鼓励教师充分挖掘专业课的思想政治资源,善于抓住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契合点,并将二者完美融入专业课教学中。[7]2.加强师资培训,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方法首先,高校要重点加强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师资培训,建立并完善课程思政培训机制。高校可以在每月组织教师观看课程思政名师示范课,并针对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教学研讨,引导教师结合自身课程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身的课程思政教育方法,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其次,高校在开展有关课程思政的师资培训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执教能力。高校要定期开展各院系之间的课程思政教研,使各专业教师在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中,扬长避短,积极学习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宝

      第34卷第1期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03月贵经验,主动探索如何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全课程育人,主动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与各门课程教学相融合的方式方法,促进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完美结合,最终实现提升课程思政实效的目标。此外,各专业教师还要根据本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心理发展特点等实际情况,探索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法。例如教师可采用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小组讨论、情景式教学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课堂获得感,进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学生认知与情感层面的进一步深化,推动课程思政取得实效。[8]3.完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建设,健全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为提升课程思政实效,高校应加快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健全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首先,高校要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教育管理机制。高校教务部门在规划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体系时应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四个自信、国家认同、政治认同为主要内容,做好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体系的宏观规划和针对各年级的教育内容分层设计。与此同时,高校教务部门还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并进行职能分配,拟定课程思政培养方案,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各专业特色确定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准,指导各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使各科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善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分析教材和开展教学,深入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因素,切实推动立德树人取得实效。另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充分吸取各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为理论阐释提供学生熟悉的素材,如此才能形成各专业一盘棋的育人格局,不仅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密切融合,而且有利于高校提升课程思政实效。其次,高校要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考核体系,将课程思政质量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薪资和职称评定指标体系中,以此来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具体而言,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激励机制,健全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长效机制。高校要重点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建立专项教师奖励,以激励做出突出贡献和显著成绩的教师。同时,高校在教学成果评价和教师考核方面都要增加针对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内容的评价考核。再次,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评价,高校要一改传统单一维度的课程知识评价,转向包括专业内容掌握水平在内的人格培养和素质培养等多个维度,强化对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塑造等方面的考察,从而激发教师努力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优势的积极性。高校要在全校范围内掀起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潮,定期对课程思政模范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推动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课程育人的课程思政新格局,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9]4.强化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健全工作保障第一,高校要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设计,保证课程思政建设顺利开展。对课程思政的师资体系设计,高校应一改传统的只关心教学任务,转向融科研、教学、育人于一体的综合制度体系,相对应的评价体系也要以教师师风、师德建设为主。而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体系,高校应明确思路、抓住重点、突出实效,要制定具体的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方案、改革方案和细化实施等可行性强的文件,推动各院系切实将课程思政纳入其工作议程中。此外,高校还要督促各院系尽快将课程思政纳入各专业学科的发展规划中,推动课程思政理念真正在各专业有效贯彻执行。第二,高校要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机构设置。高校要尽快建立由校党委统一领导,教务处牵头、相关部门协作、各院系重点落实的课程思政建设格局。同时,为了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建设中相关部门的职能,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课程思政工作部,统筹协调与管理包括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第三,除了完善制度设计和机构设置,教育主管部门还要完善课程思政的示范引领。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要针对不同高校、不同课程和不同专业的特征,开展针对性指导,而且还要善于发现课程思政建设的模范、标杆,进一步促进其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经典范式。教育部门要定期表彰课程思政建设的模范高校,建设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中心,促成从国家到地方高校的多层次示范体系,积累课程思政建设的宝贵经验并进行大力推广,促进各高校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实效。此外,各地教育部门还要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经费保障,一方面要科学划拨地方财政高等教育经费;另一方面,也要用好中央支持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专项经费,?73?

      Vol.34No.1JournalofHandanPolytechnicColleget20200603_462437.html,2020-06-01.Mar.2021大力支持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改革。高校也要根据自身经费来源的不同情况,科学规划和利用各类资源,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增加对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投入。[1]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应努力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最大程度地利用课程教学的育人优势,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助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真正成长为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本职工作,而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各专业教师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当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高校教师更应该谨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时刻不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伟大使命,不断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新成效,获得新进展。参考文献[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2]杨建超.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理性审视[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121-128.[3]唐芳云.立德树人:高校“课程思政”价值定位的哲学审视[J].理论导刊,2020,(02):121-124.[4]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16-18.[5]李骏扬.理工科课程中的思政与情感[J].中国大学教学,2019,(12):20-23.[6]齐砚奎.全课程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01):124-127.[7]赵志伟.我国高校“课程思政”的脱嵌性问题研究——以社会科学类课程为例[J].中州学刊,2020,(04):88-92.[8]王芳.“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6):35-37.[9]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动立德树人的实践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9,(12):12-14.[责任编校:张勇](上接第61页)后问题及幼儿期胆小怕生、多动、打人、注意力不集中等发育落后问题,补充发育弱项短板、增强发育强项长板,让孩子更健康、更优秀、更快乐!参考文献[1]黎珊.儿童保健护理系统管理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42).[2]明清.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49).[责任编校:张彩红]?74?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