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文档大全 > 正文

    【乡镇典型】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仅供参考)

    时间:2023-04-21 14:10:08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黑土地上的壮丽诗篇孤山脚下,田畴交错,一片肥田沃土;二龙湖畔,碧水连波,一派鱼米风光。位于吉、辽两省交界和梨树、东辽、公主岭、西丰、伊通交汇处的伊通满族自治县DD镇,就处在这片肥田沃土、湖光山色之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典型】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乡镇典型】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仅供参考)



    黑土地上的壮丽诗篇


    孤山脚下,田畴交错,一片肥田沃土;二龙湖畔,碧水连波,一派鱼米风光。

    位于吉、辽两省交界和梨树、东辽、公主岭、西丰、伊通交汇处的伊通满族自治县DD镇,就处在这片肥田沃土、湖光山色之间。DD镇党委书记**用自己火一样的赤诚,在这里带领干部群众谱写出了一曲科学发展、带民致富、造福民生的诗篇。

    谋划科学发展之路

    DD镇是伊通满族自治县重点产粮乡镇之一,幅员168平方公里,有耕地7970公顷,人口27800人。以往,由于单一以粮食生产为主,加之人多地少,全镇农民收入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之中。土生土长的农民面对生活的窘境,渴望经济的富有,希望生活的美好,但富裕之路在哪里,却无时不刻地困扰着他们。

    2003年初,带着上级组织的重托,**来到DD镇担任党委书记。面对干部群众对富裕生活的渴望,**感到了自己身上的一种巨大责任,在他心中也由此有了一种新的追求,那就是如何带领干部群众谋划出一条科学发展的富镇裕民之路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思考和对干部群众的调查了解,**渐渐形成了自己想法:DD镇地处平原,位于两省五县交汇处,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全镇经济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根本原因就在于产业结构单一,各种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没有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整体发展框架。对此,他在全镇首先提出了建设“三强镇”的总体发展目标,即:立足优势——建设特色型农业产业强镇、活化资源——建设高效型民营经济强镇、利用区位——建设辐射型商业贸易强镇,以此来推动全镇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刚刚调任到DD镇这一年,**利用春夏两季对DD镇方圆160多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进行了踏查,每天待在村屯七八个小时,有时甚至吃住在村顿。踏查结束后,他开始着手实施了他的“三强”计划。

    针对全镇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发展空间有限的问题,他着手实施了旨在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四兴”工程。一是实施“兴菜”工程,建立了4个生态、绿色、健康型的蔬菜园区,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50亩,收入达到270多万元。二是实施“兴绿”工程,着眼于生态型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业,种植大豆、高油大豆4620亩,无公害水稻1280亩,无公害瓜果、油料等经济作物2610亩,全镇农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三是实施兴禽工程,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投资兴建了海洪健康养殖有限公司、林海养殖有限公司、东升养殖有限公司三家大型蛋禽养殖企业,完成扩大再投资210万元,全镇养禽发展到180万只,带动养鸡专业户150多户,实现销售收入8520万元。四是实施“兴猪工程”,以引进高科技产品为突破口,引导全镇农民利用生态速功原菌发展养猪业,全镇每年出栏生猪达到3.3万头。通过实施“四兴”工程,极大地推进了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层次突出、特色明显、种植业与养殖业竞相发展的特色型农业格局初步形成。

    针对全镇工业总量不足,农副产品因再生产加工环节欠缺造成增加值低下,经济发展缺少后劲等问题,**本着小规模、大群体、高效益的基本发展思路,立足镇内资源特别是农副产品等生产加工原材料丰富的优势,采取政府鼓励引导、社会支持、农民参与的办法,着力发展了以生产加工专业户、小作坊、小工厂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形成了与农业生产相衔接的第二产业发展链条,着力发展了4种类型企业。一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材料的加工企业,兴建了实成粮油加工有限公司、林海饲料加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全镇大大小小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5家。二是以自然资源为原材料的加工企业,镇砖厂经过技术改造后,重新投资260万元上马生产无土空心砖,年实现利税200多万元。三是以工业产品为原材料的加工企业,突出发展了塑钢门窗制品企业,这类企业在全镇发展到8家。四是以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主的加工企业,重点发展了农器具加工企业。通过对民营企业的鼓励、引导和扶持,全镇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民营经济实现利税1520万元。

    在建设辐射型商业贸易强镇方面,**带领干部群众充分利用自身的良好区位优势,在全镇大力发展了商贸市场、餐饮服务、汽车运输等产业和劳务经济,使全镇主要街道两侧的商户发展到285户,各类综合商店、专卖店发展到53家,集餐饮、洗浴、住宿为一体的旅店、酒店发展到21家,大吨位货车发展到240多辆,每年劳务输出7200多人,创收5800多万元。通过大力发展商贸业,使DD镇成为辐射并带动周边乡镇的商品集散地和商贸中心,全镇每年市场成交额达到2500多万元。

    把富镇裕民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带领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科学发展之路,使**和他的农民父兄在DD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终于走出了穷困的阴霾。到2008年末,DD13个村中有集体收益达到80%以上,收益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个,全镇农民普遍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收入项目。

    架起联系群众之桥

    **修桥是在DD干部群众中流传很广泛的一个故事。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深知自己也是群众中的普通一员,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只有多为群众做些修桥补路这样的实事、好事,才能真正架起自己通向群众、贴近群众的桥,才会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西大有村是距小孤镇政府所在地较为偏远的一个村,这个村通向镇政府所在地只有唯一的一条路,路上有一座木桥多年来只是由几根杨木杆支撑着。每到雨季汛期时,整座桥经常被河水冲走,不仅村民们来回行走不方便,就是小学生们上学也常常因此耽搁。特别是在春冬两季运送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时,运输车辆根本无法从桥上通过,只好绕道几十里路而行。镇委镇政府前几任领导也曾多次想为村民们出资修一座能够风雨畅行无阻的坚固的好桥,可都因为资金不足而搁浅了。2012年,当**了解到村民们行路难的这一情况后,找来了镇委镇政府的相关领导,专门研究为西大有村民修桥的事情。**把想法提出来后,一些同志说道:“赵书记,为村民修桥,也是咱们镇几届领导多年的心愿,可这件事太难了,不用说修桥的钱没处出,就是桥两岸土质技术问题,咱们多次找过技术人员,都解决不了这一技术难题啊。”听了同志们的劝说,**说道:“我们一贯提倡联系群众,可一座行路的桥我们都不能为群众修好,那么我们还拿什么来联系群众呢?修桥的难度是很大,但我们能因为有难度就不为群众去修吗?如果不是因为有难度才需要我们,那么群众还要我们党委和政府干什么?”最后,**广辟渠道,筹集足了资金。技术问题不好解决,他就亲自到省里去请高级技术人员帮助解决。经过三个多月的奔波和努力,一座全长30米的水泥浇筑的坚固大桥终于建成了,村民们说:“赵书记为我们修了一座便民桥,一座连心桥。”

    多年来,**始终坚持的一个信条就是:群众的需要既使再难,也要认真去做,群众反对的,就不能去做。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信条,他总是在群众的需要与反对之间,选择为群众做事。伊通六中和伊通三十中同是座落在DD镇境内的初中学校。其中伊通三十一中由于学校规模小、师资力量差,只负责DD西部七个村屯学生的就学。伊通六中位于镇政府所在地,无论是教学规模还是师资力量,都要优于三十一中。前些年,由于收入低,条件有限,西部村民子女在学区选择上因为就近就便,都选择了三十一中,并没有什么意见。近些年,随着收入的增加,各方面条件变得好起来,西部村民在子女就学的学区选择上,渐渐不满足于三十一中的教学条件。一些村民把意见反映到**这里,想把自己的孩子也列入到六中的学区里。听了村民的反映,**首先到了两所中学进行了考察,之后又同有关人员进行了论证。综合了各方面意见后,他感到西部村民提出的意见有一定的道理:一方面,在一个镇内设两所中学,在很大程度上浪费和分散了全镇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同是DD镇的群众,子女在就学上也不应该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从而他得出结论,把六中和三十一中合并在一起,既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又符合广大村民的意愿。但是,如果把两所中学合并在一起,一方面要争取上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同意,另一方面又要取得两所中学的认可。针对这些问题,**多次找到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汇报了情况,又到两所学校多次召开教师大会,做老师们的思想工作。在他的努力下,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终于同意了他把两所学校合并在一起的建议,并在2012年把两所学校正式合并。

    联系群众,目的在于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群众办一些实事,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路家村原是DD镇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一个村,全镇700多农户多年来一直靠粮食生产维持生活。由于村里人口多、耕地少,许多农民忙完季节性农活后,就再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一些人整天游手好闲,打架耍钱,村屯风气不正。2005年,**亲自包保了这个村的产业项目开发工作。他见到村民们思想观念保守、易于满足现状,就找来一些村民们一起座谈。座谈中,他为村民们算了两笔帐。他说:“现在全村人均耕地不到3亩,一家按4口人计算,一家有耕地不过1垧左右,而1垧地的产粮收入至多5000元左右。”接着他又为村民们算了另一笔帐:“现在一个农村劳动力如果肯吃苦,肯出力,外出打工一年,至少收入也在1万元左右,而家中的1垧左右地只要一名成年劳动力就完全能照顾下来,这样外出打工的1万元收入就是土地之外的额外收入,并且远远高于土地的收入。”就这样,在他的启发下,路家村村民的脑筋开始活了起来,就在当年,外出打工的村民就达到了700多人,平均每户都有一位外出打工的劳动力,而路家村农民人均收入也由全镇的后位跃居到全镇的前位,由此也带来了该村家家上项目、人人想致富的良好风气。

    **来到DD镇任职已经六年多,他为群众做的事情记不清有多少,“村村通”水泥公路,多处的村小学校舍被新建翻建,敬老院的老人们住上公寓式的房舍,部分村小学的布局得到了合理的调整……这些都是被群众耳熟能详的事情。

    大兴关注民生之举

    **身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既着眼于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到想大事、抓大事,又关心群众每一家每一户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小事,把群众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

    路家村农民李洪宇前些年因为结婚欠下了5万多块钱饥荒,日子过得一直很窘近。他一直想做些买卖改变一下生活状况,可都因为手中没有钱,加之没有合适的项目,一直没有实现自己的想法。一次,**在下乡中有人向他反映了李洪宇的情况,他就来到李洪宇的家中,见到李洪宇为人老实厚道,就帮他琢磨起发家致富的门路来。临走时,**对李洪宇说:“只要你有发家致富的想法,只要你肯吃苦,以后有什么困难就到镇里找我。”就这样,在**的帮助下,李洪宇从信用社贷来资金,建起一座以生产草帘为主的加工厂,第二年又投资5万元建起一座杨树苗育苗场,后来他又带领30多名村民到抚松县以建参场为业,搞起了劳务输出。现在,李洪宇不仅还清了5万多元外债,而且还挣下家产20来万元。

    张家岗子农民王玉东一家4口人,前些年只靠种不足1垧地维持生活,眼看着两个孩子即将要上高中和大学,家里没积蓄供养,心里不由得急了起来。为了这件事,他来到镇里找到了**,想让镇里为孩子解决部分学费。**听明了王玉东的来意后,就对他说:“镇里帮你解决孩子的学费,只能解决一时,不能解决长远。要想长远解决,还要靠你自己。”后来,在交谈中,**得知王玉东会酿酒技术,就对他说:“你不妨办一个酒厂,我帮你解决场地、资金这些问题,如果搞好了,不仅将来孩子上学的学费好解决了,就是家庭生活也会好起来。”在**的鼓励和支持下,王玉东从信用社贷来了款,又审批了临时用地,办理了卫生防疫手续,办起了一座酿酒厂。现在,酒厂的生产规模已经达到年消耗玉米500多吨,利税10多万元。

    吴政军和吴艳玲是张家岗子村的两个孤儿,由于父母过世比较早,一直由村民轮流照看。**听说这件事后,就亲自来到张家岗子村看望两个孩子。看到两个孩子生活困难,就让人送来米面豆油和钱。后来见到两个孩子上学交通不便,就给孩子买来自行车和衣服物。见两个孩子住的房子破旧,就花了2万多元,为他们盖起了两间砖瓦房。现在两个孤儿中的妹妹吴艳玲已经上了高中,哥哥吴政军已经从吉林大学毕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

    东大有村村民王德林的孩子前些年在伊通六中读书,不幸患上了红斑狼疮,住进了医院。住院一个多月后,家里再无经济能力承担住院费用。情不得已,王德林来到了镇里,找到****听明情况后,当即组织镇机关的同志进行捐款,又与县民政、教育等部门取得联系,在全县发起救助和捐款活动。在**的发动和倡导下,社会各界共为王德林的孩子捐款1万多元,最终治愈了孩子的病。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用他的满腔赤诚,在孤山脚下、二龙湖畔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书写着壮丽的诗篇。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