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文档大全 > 正文

    桐城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4-19 09:15:09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7年工作回顾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第一年。一年来,在中共桐城市委的正确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桐城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桐城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第一年。一年来,在中共桐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快速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据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亿元,增长18%;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 68亿元,增长35.6%;固定资产投资48.3亿元,增长5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37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4900元,增长19.5%。

    农村经济不断繁荣。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4.2亿元,增长14.7%。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实施了粮食产业园、绿色食品工业园、50万只蛋鸭标准化基地、生态茶油产业化开发等30项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新增5家安庆市级龙头企业,全市5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31个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带动能力不断增强,连续五年荣获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市)称号。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免耕栽培、机插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得到示范推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粮油生产连续四年获得丰产丰收,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畜牧、水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初步建成8个畜禽养殖小区、15万亩渔业生态养殖示范区,大关蛋鸭大市场荣获安徽省绿色批发市场称号。新增茶园2800亩,茶园总面积达到3.05万亩。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生态公益林补偿、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及保险补助等涉农补贴资金8592万元,农民人均获益133.8元。3078名农民参加“阳光工程”培训,并全部实现转移就业。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家,总数达到193家,完成产值72.9亿元,增长34.2%;实现增加值20.5亿元,增长30%。百企翻番工程扎实推进,鸿润、丹凤、美祥、攀登、盛运5家企业税收过千万元,37家工业企业税收过百万元。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新发展民营企业428家、个体工商户1753户。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50万伏变电所成功落户我市,鸿润高档羽绒、丹凤电子布等50个重大工业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10.3亿元,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五大支柱产业日益壮大,竞争实力迅速提升,占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省级印刷包装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顺利建成。金光集团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填补了我市空白。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1项。品牌创建成果显著。“鸿润”和“霞珍”牌羽绒被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鸿润”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白兔湖”牌汽缸套获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金光、霞珍、友源3家企业获安徽省质量管理奖。

    开放型经济取得重大突破。引进上市公司及大企业、大项目成效突出,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家,实际利用外资3042万美元,增长12倍;引进境内市外资金12.14亿元,增长15.6%。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新增外贸进出口企业16家,出口额超百万美元企业达到8家。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7100万美元,增长14%,继续位居全省县(市)前列。经济开发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2.5亿元,增长150%,新增园区面积3平方公里。汇源果汁、信邦电子、凯迪发电、金田薄膜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新增企业16家,入区企业累计达10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0.7亿元,增长103%,实现了年年翻番目标。完成各项税收5108.4万元,增长71.1%。十大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推进。围绕新的城镇体系,新渡、双港、孔城、范岗、吕亭、大关等地大力实施工业集中区整合扩容,提档升级,特色日渐鲜明,效益更加突出,成为市域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服务型经济迅速发展。商贸流通运行平稳。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21.7亿元,增长16.2%。“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深入实施,发展农家店127家,建设配送中心8个,农村现代化商品流通网络不断完善。旅游产业大力推进。依托自然人文景观,精心打造嬉子湖、仙龙湖、龙眠山旅游区等一批旅游精品。金融业快速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1.4亿元,比年初净增13.2亿元;贷款余额36.3亿元,比年初净增6.7亿元。融资平台进一步拓展。城投公司组建以来,向国家开行申办到帐贷款1.53亿元,有力促进了城市建设。银桥担保公司正式运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94亿元。安徽桐城农村商业银行正在积极筹建之中。市区、新渡、范岗等地物流业快速发展。教育、房地产、信息等服务业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二)城乡统筹发展,面貌明显变化

    城市建设加速推进。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引领,科学编制了市区住宅规划和城市给排水等一批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定位、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城市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累计投资9500万元,实施了政务新区五条道路网、和平桥、盛唐南路、盛唐北路、龙城路等工程建设,完成桐城桥整修和明秀路、文城西路北段路面改造工程。北大街拆迁改貌等工程全面启动,新建拆迁安置房4.37万平方米。城市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等配套建设加快,硬化背街小巷路面2000平方米,完成日华、月辉广场等三处交通道口的管理渠化和信号灯设置工程,铺设天然气管网6.5公里,新增绿地面积2.2万平方米,亮化城市主干道12公里,城市品位和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深入开展,环卫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市区主次干道的车辆和摊群点管理全面规范,市容市貌显著改观。市区交通秩序整治卓有成效,“三小”载客车逐步退出市区营运市场,出租车公司成功组建运营,道路交通环境逐步好转,安全有序、整洁美观、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初步形成。

    城镇建设力度加大。新渡、孔城、金神等7个镇完成了总体规划修编,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再掀热潮,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900万元。镇区配套功能日益完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在安庆市“宜城杯”小城镇竞赛活动中,市区和新渡镇获一等奖,青草镇获鼓励奖。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42个示范村总体规划全面完成,村庄整治和中心村建设扎实推进,示范带动效应更加明显。以村村通工程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徐后路、吕兴路、高双路改造工程顺利完工,香双、双金、马踏圩三座乡镇重点桥梁工程全部竣工,范金大桥、桐舒公路一期工程启动建设,农村公路网络日趋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加强。牯牛背水库除险加固及灌区改造、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顺利实施,防灾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持续改善。新型农机具推广、户用沼气池建设不断推进。土地调控力度加大,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提高。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关闭12家小电镀、3家造纸企业,节能减排取得实效。营林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完成人工造林11675亩。林业资源管理力度加大,资源利用效益大幅提升。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稳步实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改善。农村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农技、畜牧、林业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三)社会和谐发展,民生显著改善

    十件实事和二十项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了城镇居民保障标准,共发放低保资金1120万元。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初步建立,4211人按月领取养老保障金。191名城镇未参保的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基本生活保障。7607名农村五保户实现“应保尽保”,50个村级五保老人之家和4所镇敬老院基本建成。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得到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55.7万人,全年补偿总额2240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实施,参保人数达4.7万人。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重大传染病救治和生活救助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全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贯彻实施,免除9.7万名学生学杂费2448万元,为农村初中、小学学生免费提供秋季国家课程教科书。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挂车河流域水利血防工程启动建设。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加速推进,解决了1.44万人饮水问题。村村通工程建成水泥路200公里、油路60公里,农村公路沿线建成41个候车亭和招呼站,路站运一体化进程加快。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工作正式启动,首批经济适用房、实物配租房开工建设。大力实施残疾人就业工程,组织300名残疾人员进行技能培训,11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帮助310名白内障患者复明,为38名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帮扶310名“4050”人员、439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文化下基层进社区活动持续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繁荣。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深入推进,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初见成效,市场环境明显改善。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实施,科技项目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第四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新渡镇被评为全国首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全年共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1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4项。科普工作成效明显,科技馆对外开放,成为安徽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高中教育质量持续提升,高考录取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专项督导考核获省级优秀等次。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明显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和“村为主”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加大,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全市计生服务所(室)建设基本达标,实现了“保类进位”目标。文化活动和文化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落户我市,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文艺创作成果丰硕,长篇小说《父子宰相》获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大型黄梅戏《桐城六尺巷》即将公演。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圆满完成省第五届农运会参赛任务。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深入推进,统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价格调控和监管工作力度加大,保证了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大力统筹城乡就业,新增就业岗位3366个,引导1464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全覆盖。征兵工作圆满完成,市人武部获省民兵训练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烟草专卖管理进一步加强。数字地震台建成运行。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提高,数字电视在市区开通。档案、供电、保险、外事、侨务、民族、宗教、邮政、通信、气象、地方志、人民防空、图书发行等事业都取得了新进步。

    平安桐城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严打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公安“三基”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打防控能力显著增强。“五五”普法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启动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加大,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坚持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度,信访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和加强。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效能建设深入开展。政府法制工作得到加强,行政复议、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市直32个部门、单位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项目实行了“两集中、两到位”,服务效能显著提高。外来投资代理服务中心组建运行,首问负责、并联审批等十项制度全面落实,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建筑市场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卓有成效,建筑材料招投标、劳务用工市场化等制度初步建立,严厉打击了破坏建筑市场环境的违法行为,建筑市场秩序得到净化。效能建设民主评议、投诉受理、明查暗访、督办查办、通报奖惩等多措并举,同步进行,取得了良好效果,机关作风更加务实,服务环境明显优化,效能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健全。

    政府与民众联系更加紧密。主动适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形势,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施政、依法行政、廉洁勤政,政府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的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均达到100%。切实加强与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联系,主动听取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政府议事规则、民主决策和信息公开等制度进一步健全,政务公开扎实推进,市长热线电话、政府网站成为政府与市民沟通的平台。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深入开展,行政监察职能进一步强化,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就。这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共谋发展、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依然不大,缺乏大企业、大项目、大投资的强力支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实现跨越发展的压力并存;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民生领域仍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机关效能建设和政府职能转换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坚持科学发展,加速经济崛起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崭新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大力实施,东部产业的快速转移,我市发展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省直管县内容的不断丰富完善,沿江城市群、省会经济圈相继启动,我市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扩张;近两年来,我市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强势推进,发展的内在活力正进一步增强。尽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融资、土地等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增多,但只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就一定能够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创造新业绩。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跨越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更大力度推进要素汇聚和有效投入,更大力度推进环境优化和民生改善,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好中求快、优中求进。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要着力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工业化进程,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

    大力实施骨干企业翻番计划,壮大工业经济实力。按照做大小企业、做强规模企业、扩张骨干企业的总体要求,扎实抓好第一批百企翻番,启动第二批骨干企业翻番计划,精心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骨干企业,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引导骨干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术创新投入,支持十强企业争创国家级技术中心,鼓励明星企业争创省级技术中心,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品牌建设,支持丹凤、金光、白兔湖、霞珍等品牌争创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壮大支柱产业基地规模。精心规划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工业项目,加强项目储备。强力推进50个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健全重点项目领导联系调度制度,为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投产创造有利条件。扎实抓好机械制造、印刷包装、制刷三大产业研究中心建设,科学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壮大工业五大支柱产业基地规模,尽快形成产业配套发展、资源优势互补、聚集效应突出的产业集群,积极争创省和国家级运输机械、印刷包装基地。

    大力实施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帮助中小企业搞好发展规划,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不断推进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激励机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组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二)加快产业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深入推进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加快畜禽、渔业生态养殖示范区和粮食产业园建设。实施农业、农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畜牧兽医和基层林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做强鸿润、霞珍等国家级龙头企业,做大青草香米业、友源、乐健、双龙丝绸等省级龙头企业。着力推广“龙头企业建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快汇源、青草香米业、双龙丝绸、玉润等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延长产业链。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加快农民就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向专业化、技能型转变。建立致富能人带动、龙头企业牵动、合作组织推动的发展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速土地流转,加快林权制度改革,推进规模经营,实施农民创业致富计划,培育产业农民,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切实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县乡道路改造和养护力度,全面实现“村村通”目标,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和通达深度。实施挂车河水利血防、牯牛背灌区改造工程和双港、孔城、范岗土地整理重点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注重农村生态建设,实施沼气国债项目和农村安全饮水、林业血防、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二期工程,大力整顿木材加工市场,切实加强湿地保护,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加强新农村电气化镇和电气化村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积极实施“以机代牛”、免耕栽培,建设好“三电合一”农业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发挥省、市示范村的典型示范作用,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中心村庄,大力实施以“五清、四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程,建立和完善村庄管理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一批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农村新型社区。

    (三)加快外向化进程,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强力推进开发区建设。按照大开发、大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经济开发区投入力度,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5亿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新建望溪东路等14条主次干道,完成和平东路等7条道路和大王等3个安置点续建工程,进一步加快水、电、通信、绿化等配套设施的一体化建设,着力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围绕城镇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布局,大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培育发展一批集约式、环保型、特色化的重点产业集群。

    以大开放推进大招商。继续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招商,主动出击,全力强攻,力争在利用外资上再有新突破。突出抓好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新兴及节能环保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争形成更为先进的产业结构和关联集中的企业集群。不断拓宽利用外资领域,提升外资在农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份额。大力开展开发区、部门和乡镇联手招商,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的快速反应、综合协调和跟踪服务机制。充分发挥驻外招商办事处的前沿阵地作用,选准招商信息,实行跟踪招商。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鼓励桐城在外成功人士投资家乡,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积极构建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四)加快城市化进程,打造名城品牌

    突出机制创新,加强城市管理。按照完善基础、强化整治、健全机制、全面提升的要求,扎实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贯彻实施新的城乡规划法,成立市规划委员会,出台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加大城市规划综合执法力度。完成城市竖向规划和城市公共设施、电力、消防、人防、龙眠河综合整治规划,编制重点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强化城市市容卫生、交通秩序、建设质量、窗口服务管理,努力争创安徽省文明城市。完成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项目编制工作,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全力加快申报进程。

    突出功能完善,加快城市建设。围绕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目标,加快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政务新区路网工程、和平桥、南山桥、海峰桥、盛唐南路二期、龙城路等工程建设任务,启动实施新北环路、盛唐北路二期、居巢路及望溪东路延伸工程等项目,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改造红星菜市场,继续推进北大街改造和现代社区建设。启动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公交场站,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新建一级消防站,重视并加强人民防空工程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

    突出统筹理念,加快城镇发展。加大对省级中心镇建设的扶持力度,针对区域资源特色,调整主导产业布局,加快集镇产业发展。完善小城镇的规划编制,突出抓好中心镇和重点镇新建项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理顺城市公交管理体制,努力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网络。充分发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作用,以城带乡,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加快市场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商贸业。研究制订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做大物流产业,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继续深化商贸流通体制改革,加大城乡市场建设力度,加快兴尔旺大市场、城市新区和城镇商贸业发展,逐步形成高品位的城乡商贸网络。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着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努力营造便利、安全、和谐的农村消费环境。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大省级龙眠山森林公园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快推进仙龙湖山水园、赐金园文化旅游和嬉子湖生态旅游开发。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加强文物保护,扩大对外宣传,提高桐城旅游的知名度,积极争创省级旅游工作先进市。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继续把房地产业作为城市重要产业加以引导、发展和规范。强化物业管理,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努力营造安全有序、规范便捷、环境优良的宜居环境。加强中介机构行业管理,规范房产等各类经纪中介行为。

    (六)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突破要素制约瓶颈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培育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项目、鉴定、专利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积极培育和引进专业人才、高级人才。认真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着力提升市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政府、企业、专业组织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着力谋划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加快鸿润家纺、丹凤电子、盛运机械、恒昌玻璃、同力机电、运城制版、汇通和金庆龙汽车零部件等续建项目建设,推进汇源果汁、信邦电子、凯迪发电、金田塑业、劲牛乳业、霞珍玻璃、扬帆机械等新上项目建设,抓好50万伏变电所及11万伏平坦变输电工程建设,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引江济巢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为市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和环保优先,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林地保护制度,搞好土地利用的综合平衡。从严从紧利用土地计划指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实行供地准入制。全面排查闲置土地,加大清理和处置力度,积极盘活土地存量。扎实开展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加大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落实力度,推行清洁生产,鼓励发展循环型生态工业,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有效投入。顺应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切实创新融资方式。积极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完成安徽桐城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积极争取村镇银行试点。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加强政银合作和银企对接,改善金融服务,扩大贷款规模,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做好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切实激活民间资本,大胆引进风险投资。充分发挥城投公司和银桥、民生担保公司的作用,为城市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资信平台。

    增强财政公共保障能力,提高财税管理水平。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加快市直企业改革改制进程,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出台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大力提高投资效益。坚持依法治税,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强化支出管理。积极化解村镇债务和教育债务,努力增强财政促进发展和公共保障能力。

    三、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更加注重和谐社会建设,努力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扎实推进民生工程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医疗和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项目,提高报销比例,扩大受益面。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不断健全五保供养制度。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加强项目、产业、智力、技能扶贫,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法律援助等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

    今年在继续抓好2007年二十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着力办好十件实事:1、调整市区学校布局,合并市十二中、十三中,新建桐城实验中学;2、完成河沿等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3、扩建市福利院,新建2所镇敬老院和10个村“五保老人之家”;4、完成市区自来水管网和二水厂改造工程;5、完成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使市民用上天然气;6、开工建设市体育馆;7、开工建设市民公园;8、继续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开展入市蔬菜安全检测;9、全年组织4000人参加就业技能培训,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10、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今年建设大关等3所镇卫生院和3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

    (二)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树立教育强市品牌。巩固“普九”教育成果,重视学前教育,提高高中教育普及率。推进桐城师范争创高专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书本费。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名师,建立城镇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农村边远地区支教的长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整合医疗资源,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推进“名院、名科、名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强化卫生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加强地方病防治和妇幼保健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桐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宣传,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启动桐城文化博物馆建设,办好《桐城文学》。巩固广播电视“村村通”成果,加快有线电视进村入户进程,推进镇村文化站室和农家书屋建设,促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构建和谐文化。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倡导“绿色网吧”。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扩大对外宣传,提升桐城知名度。加强国防教育,做好双拥、民兵预备役及平时和战时动员工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加快国家级桐城气候观象台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全面推进“两纲”实施进程,继续抓好外事、侨务、新闻出版、地方志、档案、统计、通信、烟草管理、菜蓝子工程等各项工作,实现社会共同进步。

    (三)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公德教育、诚信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大力提升公民思想道德水平,着力打造“信用桐城”。认真做好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村为主”工作机制,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优化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价格监管,努力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完善监管机制,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人民调解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完善信访工作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政府新形象

    (一)以民为本,建设亲民政府。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强化群众观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百姓冷暖,千方百计解决好就业保障、拆迁安置等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突出难题。坚持并完善领导信访接待日、市长热线电话等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不断拓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积极争创政务公开示范市。

    (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广大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工商联的意见。成立市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顾问委员会,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逐步推行听证和公示制度,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滥用职权的行为。

    (三)务实高效,建设效能政府。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完善政风行风评议考核办法。继续深化和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推行限时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负责制,建立健全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与政府管理创新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效率,推进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做到运转更加规范协调,工作更加高效便民。切实加强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建立健全防疫、防火、防灾及其它预防灾害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推行电子政务,不断创新政府工作方式,切实以开放的思维、务实的作风解决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廉洁从政,建设清廉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健全行政审批、土地经营、国有资产管理、工程招投标等制度,坚决防止和严厉查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违法违纪行为。倡导勤俭节约之风,反对铺张浪费。坚持从严治政,落实行政责任追究制,强化行政问责制。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办事能力,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桐城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信心百倍,斗志昂扬。让我们在中共桐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奋发有为,为开创桐城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