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文档大全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感想12篇

    时间:2022-05-14 11:40:19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感想12篇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感想篇1

      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下面是yjbys整理的关于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党的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个宏伟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发出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冲刺的新的动员令。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最重要的是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十三五”规划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1.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应了人民的新要求。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

      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回顾几千年的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救亡图存到推翻三座大山,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一直在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近17万亿美元,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阶段。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今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在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要认识到,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到2020年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使全体人民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全党同志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这些新的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相衔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体现了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十三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需保持在6.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才能实现翻一番目标。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实现“两个翻番”,否则势必走到老路上去,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考虑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

      3.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强调,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全体人民。指出:“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没有人掉队的小康。我们到时候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当前,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突出因素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的民生保障方面。要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强调:“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且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针对全国讲的,不是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不能把相关指标简单套用到各省区市,那样不科学,也不现实。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既要考虑到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要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4.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策略,也是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和问题、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以来,我国发展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多地显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指出,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一定要全面把握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推动我们的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落实好“十三五”规划纲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战略基石。

      从国际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良好发展态势可以保持。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党中央作出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判断以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情国情不断变化,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也相应变化。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破坏了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新的自主增长动力没有形成,世界经济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减弱,我们利用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加快自身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二是主要国家去杠杆、去债务,全球需求增长和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市场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利用国际市场扩张增加出口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在国内,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三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我国要素成本快速提高,利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原有比较优势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四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危机感上升,新的经贸规则制定处在激烈的利益折冲之中,我们利用原有规则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保护和扩大我国发展利益。五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更多领域承担更多责任,一些国家同我国发展的摩擦上升,而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壮大的势力对我国的戒备和防范心理加重,联手对我国进行牵制和遏制,我们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事务、统筹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工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努力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总之,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5.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决胜阶段。指出:“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必须清醒看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如果应对不好,或者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少造成的,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生活好起来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比如,如何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如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问题,等等。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既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要着力转方式、补短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是影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通过着力转方式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通过着力补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同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要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困难不容低估,风险要高度关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要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推给上面,也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留给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只有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顺利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人民群众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拧成一股绳,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投身新的历史进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感想篇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建立起比较完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单一星”,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直到今天还在支持和励着我们前进的步伐。通过字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历史,我有以下四点感悟:

      一是要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个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莫定了政前提和制度基础,道路关乎党的命运,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经过曲折探素和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符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是党和人民100年奋斗、创适、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加倍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不走封僵化的老路,否则中国必穷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否则中国必乱,道路要靠制度来菩实和保障。中国待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

      二是要强化历史拍当尽职责,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根本目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课复兴,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直面社会矛盾新要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保持对人民的亦子之心,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内涵要求,团结市领人民有效应对里大拥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自觉担负起新时代的伟大使命,党员干部要在各项工作中发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面对矛盾敢于迎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切实墙强实干意识使命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

      三是要坚持调查研完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是找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传家宝,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不断加和改进调查研究,要经常走出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扬“四下基层“泥腿子精神,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引究,做好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工作,要紧密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失重大决策部的贯彻执行,围绕巩固拓展脱热攻坚成果和多村振有效衔接,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央出问题,深入研究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使调查研究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服务

      四是要坚持艰奋斗奋发图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新中国建设国难重重艰苦奋斗的年代,是英雄出、精神昂场的时代。艰苦奋斗、奋发图理的创业精神永不过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不仅要在物质层面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节约的优良作风,更要在精神层面保持不畏艰险,坚韧不拔一往无前、不奋斗的思想态度。我们要传承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接力棒”,以俭修身、以俭兴业,节俭朴素、力成害侈,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害照之风挑重担、埋头苦千,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秦献,不驰于空想、不于虚声

      学习党史要佳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这是必须循的党性原则,我们要认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备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后漫成就,深刻认识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传统和优良作风,巩国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便命,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感想篇3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高擎“人民”旗帜的政党,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底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求解放、求进步的历史。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中国人民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为了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前进的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帮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为摆脱贫困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组织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重整山河,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尽艰险开辟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自18世纪英国率先开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已经走过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实现工业化,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针,坚决破除妨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在实践探索中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工业化快速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承接起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接力棒,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中国实现了由现代化的落伍者、赶超者到成功者、贡献者的历史性巨变。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两大奇迹”是我们治国理政成效的重大标志,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的生动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鲜明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继续创造新的奇迹。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在百年奋斗中,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引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在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一百年来,我们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以崭新的形象展现在世界上。

      在党的领导下,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的建立,历史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苏东剧变以来,我们党坚持历史定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彻底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百年奋斗使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重大转变,从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在党的领导下,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我们党成立之后,经过28年浴血奋斗,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重塑了世界政治地图,有力推动了维护国际和平事业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进步的一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正在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和引领者,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成功走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展现了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独特性,是当今世界各国多元现代化发展道路中的一元,有效冲击了传统的“西方中心论”,打破了西方模式的垄断地位,推进了世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扬弃资本主义旧文明中的落后野蛮成分基础上形成的,超越了资本主导劳动并控制社会的逻辑,拒斥了利己、殖民、扩张、掠夺的发展逻辑,摆脱了国强必霸、冲突对抗的历史宿命,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始终保持肌体健康和生机活力,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

      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百年历史表明,我们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党,是一个善于依靠自身力量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走向成熟和强大的党。在革命战争时期,通过延安整风运动,清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正之风,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向全党提出,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着重提出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组织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集中性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和知识培训,要求增强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增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自觉性。改革开放之后,党围绕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先后就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感想篇4

      今天我们迎来了我们党的100周岁华诞,在这火红的七月的美好的第一天,我们一起为党祝福,祝福我们的党生日快乐!

      自1921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坚韧的毅力,带领着中国人民冲破艰难险阻,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政党,_年的风雨洗礼,留下的是不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而作为组成这个集体的每一名党员,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他们不断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让党旗永远飘扬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象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挣脱了三座大山的重重枷锁,展勤劳和智慧之翼,乘改革与开放之风,在和谐的阳光下尽情展现着自己生命的光辉,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我们同样感到重任在肩,如何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如何让自己的言行无愧于中国共产党员的称号,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应该也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战火的硝烟已经离我们远去,在和平年代里,我们正在面对一系列新的挑战,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前进,是因为他是一个属于人民的政党,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我党的一贯宗旨,战争年代我们可以为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和平年代我们同样可以为了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党员是一面旗帜,是一面引领人民群众走向富裕的旗帜,是一面让所有的贪欲、腐朽汗颜的旗帜,我们欣喜的看到一面面鲜红的党旗正在全国各条战线上高高飘扬,人民不会忘记那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洪流的战士,不会忘记在震后的废墟中用自己的双手拯救生命的天使,更加不会忘记五星红旗在香港、澳门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刻,他们已经化为一抹鲜艳的红色融入了党旗之中,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让世界瞩目!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感到自豪,因为教师是文化和精神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我们传播的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感到责任重大,因为和我具有同样称号的同志中有太多优秀的个体,他们激励着我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这将是我一生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党员是一面旗帜,让我们重温入党誓言,以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名义再次向人民郑重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感想篇5

      百年党史蕴含着实践智慧与思想力量,镌刻着伟大人格与崇高精神,前赴后继的共产党人以生命赴使命、以信念聚力量、以斗争铸辉煌,用执着坚守和不懈努力,在党事业发展道路上披荆斩棘、探索前行,在奋斗中书写忠诚、在行动中映照初心、在斗争中擎举信仰,开辟了发展道路,更创造了伟大业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力量。

      在奋斗中书写忠诚。奋进征程燃信念,百年党史创辉煌,这背后是无数共产党人心系祖国、不懈奋斗的身影。从革命战争年代至今,只要是党和国家有号召,他们总会在第一时间响应,在第一时间冲锋战斗前沿。他们积极参与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勇敢奔赴到抗洪抢险、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战线上,哪怕是冒着生命危险,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都义无反顾。爱国的热血沸腾在胸膛,精忠报国的誓言温热在心中,他们是冲锋在前的“战斗员”,为党的事业、民族的发展努力奋斗,在历史长河中写下了一句句感人诗行、一卷卷辉煌篇章。英雄气概长留天地,卓越风范长存心间,他们的伟大精神深受崇敬与怀念,成为我们前行的明灯、精神的坐标,鼓舞着我们不畏艰险去战斗、竭尽全力去奋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国奋斗就是时刻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原则,在党和国家需要之时敢于挺身而出,身先士卒、解危救急,书写忠诚品质。

      在行动中映照初心。初心是灵魂的纯粹、品行的高尚,是为群众办实事的身体力行。党史历百年,初心永如一。“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爱民为民不是空洞无力的口号,而是胜过一打纲领的行动。谷文昌、孔繁森、廖俊波、黄文秀等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用行动为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凡是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事,力所能及的,拼尽全力去做;力有不逮的,努力提升自身能力本领,在驰而不息的努力下攻坚克难、创造奇迹,为人民事业倾尽心血,用生命的光热点亮人民的幸福。党史中,无数共产党人为民奉献的“无我”精神,是“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的现代诠释,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生动例证。我们在行动中映照初心,就是要主动走近群众,以为民之心铸奉献精神,以人民大众为“初心之镜”,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之愿为愿;也作为“修身之镜”,听取群众的评价,以之照己照心,看看脸上是否有自得自满之色,想想心里是否有愧疚之情,检视自己是否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标定行动的坐标。

      在斗争中擎举信仰。百年党史中不乏艰苦卓绝的斗争,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有坚强的党性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战出了共产党人的风范与力量。他们满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仰,越过敌人层层设防的封锁线,跳出敌人围追堵截的包围圈,双脚跋涉环境险恶、危机四伏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他们追寻信仰的脚步行经山下重溪、翻越崇山峻岭、跨过翻腾大江、横穿浓密遮天的山林,顽强不屈的意志支撑着他们血战南北、奋力拼杀,支撑着他们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并肩作战,不断突破重重难关,拼搏创建革命根据地,积极扩大革命武装力量,在斗争中取得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斗争愈难,斗志愈燃;敌人愈强,斗志愈强,这是我们的钢铁意志和雄浑力量。炯炯有神的目光里燃着最炽热的火焰,这火焰是信仰的热度;笔挺正直的腰杆立着最硬实的脊梁,这脊梁是信仰的力量。我们当在斗争中擎举信仰火炬,“踏平坎坷成大道”,不断丰厚斗争品格的鲜明底色。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回望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激荡人心、激励斗志,我们当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在学史中坚定人生志向、升华人生境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力量。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感想篇6

      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毛泽东同志曾说,“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这样一个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正在进行之中。”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和紧迫。党和人民的事业每前进一步,党的建设就要推进一步。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知难而进,以自我革命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当前,我们正在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征程迈进,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必须不断开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感想篇7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我们学习党史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达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

      一是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但是,在百年的历史中,也有一些丧失理想信念的例子。比如,我去年在讲党课时,讲了党的一大的13名代表。我们再一起简要回顾一下:13名代表中,有些人的一生是光辉的、伟大的一生。比如:毛泽东、董必武,后来成为党的领袖,何叔衡壮烈牺牲,邓恩铭、陈潭秋英勇就义,王尽美积劳成疾,因病去世。有的人先后落伍,比如,包惠僧于1927年因大革命失败仕途遇挫而消沉,继而脱党;刘仁静于1926年去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参加托洛茨基派的活动,于1929年因被开除出党;有的人叛变投敌,比如,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等人。特别是张国焘,他是党的一大的主持人,是一大选出的是三人中央局成员,但是,长征途中,在党最需要团结的时候,他挟兵自重,另立中央,公然走上了分裂党和红军的道路,之后又投入了蒋介石的怀抱,死心塌地地在国民党营垒里干了长达10年的特务勾当。

      我们一定要坚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筑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矢志不渝为中共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二是要始终坚定“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长征前,我们党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坚持游击战争,不但使中央苏区逐步扩大,而且,也在其他省份建立了很多根据地。可以说,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但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统治中央后,照抄照搬苏联经验,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苏军,开始万里长征,教训极其深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这些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都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也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科学产物。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最适合我们的。我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三是要始终做到“两个维护”

      确立坚强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上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毛泽东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邓小平在与中央领导集体谈话时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人民的命运需要有这样一个领导集体”。我们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是28年,这28年,正好以遵义会议的召开为界,可以划分为前14年和后14年。前14年,我们党没有形成成熟的党的领导集体,没有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也没有我们党创立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我们遭受了两次大的挫折,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一次就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召开之后,我们党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此后,形势完全发生变化,我们党先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领导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最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要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断的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四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两句话最早是习仲勋同志讲的。在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中,党中央就决定了邀请老同志参加活动。习仲勋同志就参加了这次活动。当时,习仲勋同志已经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常年住在深圳。10月1日这天,他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了阅兵和群众游行。晚上天安门广场要放焰火,还有群众的联欢。那天的气温下不高,中央考虑到老同志的身体状况,就通知老同志们说晚上的活动自愿,可以参加,也可以不参加。但是那天晚上,习仲勋同志不顾年事已高,身体有病,晚上穿着一件风衣,又上了天安门城楼。他看着群众的联欢,看着夜空中释放的焰火,想着白天的阅兵和群众的游行,心情很不平静,当时脱口就给站在他身边的中央领导同志就说了这两句话。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两句话是对我们党的历史,党和人民血肉不可分割的这种关系的高度的概括和总结。这个故事是习仲勋同志的秘书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讲到的。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艰辛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大革命失败后,30多万牺牲的革命者,大部分是跟随我们党闹革命的人民群众。红军时期,人民群众就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臂。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广泛的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最早是陈毅同志总结概括提炼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反之,我们将一事无成,甚至会走向衰败,走向失败。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进展。

      五是要始终保持真抓实干的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实干史。比如,铁人王进喜,大家知道他的铁人称号是怎么来的吗?那是因为当时,他为了堵住井喷,在没有搅拌机的情况下,跳进搅拌池里面,用身体搅拌混凝土,因此被称为“铁人”。还有,他曾经率领他的钻井队打出了大庆的第一口油田,并且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纪录。大家想想,以我们当时落后的技术条件,能创造世界纪录,是多么了不起。他有一句口号: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他只活到了47岁就因病去世。还比如,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有一个新闻报道(中新网文字报道),20xx年大年初一,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应对疫情问题。总书记说了一段话,他说今天是大年初一,本来应该让大家过个年,放松一下,但是现在疫情很紧急,我昨天晚上是夜不能寐,让大家来开会研究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这就是我们的领袖,他的这种实干精神让我们非常感动。还比如雷锋,“愿作革命的螺丝钉”。质朴的同时,体现出的就是实干精神。

      我希望大家能向我们党史上的先进人物学习,向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多一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少一些偷奸耍换、斤斤计较,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尽心尽力完成好本职工作任务,为我们的事业发展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六是要始终保持勇于斗争的品质

      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比如抗美援朝战争。大家都知道,出兵之前,中央意见都不统一,有些将领一直对出兵持保留意见,后来,还是在毛主席“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思想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思想的指导下,彭德怀元帅请缨出战。而当时呢,战场上敌我力量极为悬殊,美国军队动用了除核武器以外所有新式武器,而志愿军方面武器装备劣势明显,基本上是靠步兵、少量炮兵和坦克部队作战,后来的少量空军也只能掩护主要交通运输线。战争开始时,敌人完全不把我军放在眼里,但战场上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成为我军最强大的武器,令敌人胆战心惊。血战长津湖时,志愿军官兵身着单衣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寒夜里潜伏,宁肯冻死也要保持战斗的姿态,这种精神让傲气十足的美军王牌部队官兵刻骨铭心。战后多年,美军陆战第1师作战处长鲍泽仍心有余悸地说:“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毛主席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曾说,志愿军打败美军,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这种气是什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

      尽管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暗潮汹涌,但这些阻挡不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定步伐,也阻挡不了世界人民走向文明进步的时代潮流。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畏艰险、自信乐观、勇猛精进,持之以恒地推进伟大斗争,做到“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

      七是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严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比如,1960年2月,河南省林县人民用简陋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引漳河水入林县,至1969年7月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灌溉面积达54万亩,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比如,毛主席一生粗茶淡饭,一件睡衣补了73次,穿了20余年,转战陕北时,警卫员李银桥看到他洗脸洗脚用同一条毛巾,就又领了一条,劝主席用旧的洗脚,用新的洗脸。结果,毛主席说,现在用脚多,用面子少,一条就行了。主席还说,如果全军每人多领一条毛巾,这些钱买子弹,可以打两个沙家店战役,坚持让李银桥退回去。再比如,延安时期,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慰问抗日将士,蒋介石在重庆请陈嘉庚吃饭,花了800大洋,吃的是山珍海味。毛主席在延安请陈嘉庚吃饭,花了2毛钱,吃的是自己种的蔬菜、土豆和房东大娘为招待客人送来的一只老母鸡,2毛钱是调料钱。陈嘉庚后来说,从800大洋和2毛钱就可以看出,共产党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不要求大家穿补丁衣服、吃糠咽菜,但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必须坚持历行节约,节俭办事,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必须接过艰巨奋斗的接力棒,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挑重担,继续走好赶考路。

      同志们,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家拼命的强大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我们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群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的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以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感想篇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中国梦涵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和过程性的有机统一。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苦干实现梦想,奋斗成就伟业。从现在起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我们立足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国际地位“三个没有变”的实际,按照全面小康的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为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石、铺平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向前推进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进。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必然选择,更是抓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必将使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法治保障。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要求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改革开放的各种措施办法都必须在我国宪法和法律制度的框架内运行。当前,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凸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关键所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实现党的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政党来说,党的形象和威信、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才能经受住“四大考验”、战胜“四大风险”,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内涵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肩负起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创新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提出了“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的内涵。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同志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将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综合施策,努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的发展、我们的改革、我们的法治都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重要论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发展,更加突出了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迫切性,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得到进一步深化。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认识。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统一,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的认识。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强调既要提高经济实力,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些观点和判断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认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突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基础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支撑。党中央以法治建设为切入点,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深化了对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同志结合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经验,作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科学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对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最新概括,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又迈进了一步。正是从这一高度出发,党的以来,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全党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组织保障。坚定不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抓住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顺应了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力争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以牢固的宗旨意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同志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做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自觉践行党的宗旨,站稳群众立场,贯彻群众路线,不论环境条件怎么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接地气、通民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任务相当艰巨,迫切需要我们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同志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

      以顽强的工作作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靠的是优良工作作风。同志反复强调:“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的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治党,注重优良工作作风的养成,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工作落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以好的作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确保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赢得更加灿烂的未来。

      以严明的政治纪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离不开一个团结统一、纪律严明的党。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我们立党的基石,也是每个党员必须坚守的政治生命线。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把讲党性、讲纪律、讲规矩落实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全过程。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感想篇9

      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下面是yjbys整理的关于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党的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个宏伟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发出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冲刺的新的动员令。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最重要的是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十三五”规划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1.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应了人民的新要求。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

      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回顾几千年的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救亡图存到推翻三座大山,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一直在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近17万亿美元,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阶段。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今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在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要认识到,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到2020年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使全体人民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全党同志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这些新的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相衔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体现了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十三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需保持在6.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才能实现翻一番目标。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实现“两个翻番”,否则势必走到老路上去,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考虑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

      3.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强调,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全体人民。指出:“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没有人掉队的小康。我们到时候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当前,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突出因素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的民生保障方面。要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强调:“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且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针对全国讲的,不是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不能把相关指标简单套用到各省区市,那样不科学,也不现实。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既要考虑到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要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4.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策略,也是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和问题、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以来,我国发展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多地显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指出,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一定要全面把握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推动我们的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落实好“十三五”规划纲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战略基石。

      从国际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良好发展态势可以保持。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党中央作出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判断以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情国情不断变化,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也相应变化。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破坏了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新的自主增长动力没有形成,世界经济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减弱,我们利用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加快自身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二是主要国家去杠杆、去债务,全球需求增长和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市场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利用国际市场扩张增加出口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在国内,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三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我国要素成本快速提高,利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原有比较优势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四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危机感上升,新的经贸规则制定处在激烈的利益折冲之中,我们利用原有规则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保护和扩大我国发展利益。五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更多领域承担更多责任,一些国家同我国发展的摩擦上升,而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壮大的势力对我国的戒备和防范心理加重,联手对我国进行牵制和遏制,我们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事务、统筹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工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努力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总之,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5.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决胜阶段。指出:“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必须清醒看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如果应对不好,或者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少造成的,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生活好起来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比如,如何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如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问题,等等。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既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要着力转方式、补短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是影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通过着力转方式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通过着力补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同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要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困难不容低估,风险要高度关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要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推给上面,也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留给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只有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顺利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人民群众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拧成一股绳,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投身新的历史进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感想篇10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发前行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更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0日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唯有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史中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才能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一、学党史以坚定理想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有的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消极悲观,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究其原因,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思考、联系实际,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中学出对党的忠诚,学出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定,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只有从学习党史中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修炼自身道德品质,方能稳住心神、守住清白。

      二、学党史以推动方法创新

      从xx南湖之畔的一叶红船,到今天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中国号”巨轮,我们党之所以能破除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立足实际、守正创新,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当前我们党正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双重挑战,不论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或是开展反腐斗争等各项工作,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为人民谋幸福的新征程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党和人民的事业等不得、慢不得,消极懈怠换不来美好生活。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事业发展就会原地踏步。我们决不能被既有的成绩蒙蔽双眼、捆缚手脚,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和拼搏斗志,唯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开创未来。

      三、学党史以践行为民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忧,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学习党史的成效如何终究要回到为民解忧的实践中接受检验,在为民担当作为中得到体现。

      若处处以个人为中心,事事搞自我设计,忘了为民初心,便失了民心。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群众之忧,增进人民福祉,才能赢得人民衷心而持久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推进,在新征程创造新辉煌谱写新篇章。

      回望党史,汲取经验;面向未来发展,更思肩上重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唯有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在学党史中回望初心,坚定信念,勇于创新,我们才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历史答卷。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感想篇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建立起比较完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单一星”,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直到今天还在支持和励着我们前进的步伐。通过字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历史,我有以下四点感悟:

      一是要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个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莫定了政前提和制度基础,道路关乎党的命运,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经过曲折探素和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符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是党和人民100年奋斗、创适、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加倍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不走封僵化的老路,否则中国必穷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否则中国必乱,道路要靠制度来菩实和保障。中国待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

      二是要强化历史拍当尽职责,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根本目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课复兴,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直面社会矛盾新要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保持对人民的亦子之心,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内涵要求,团结市领人民有效应对里大拥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自觉担负起新时代的伟大使命,党员干部要在各项工作中发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面对矛盾敢于迎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切实墙强实干意识使命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

      三是要坚持调查研完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是找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传家宝,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不断加和改进调查研究,要经常走出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扬“四下基层“泥腿子精神,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引究,做好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工作,要紧密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失重大决策部的贯彻执行,围绕巩固拓展脱热攻坚成果和多村振有效衔接,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央出问题,深入研究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使调查研究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服务

      四是要坚持艰奋斗奋发图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新中国建设国难重重艰苦奋斗的年代,是英雄出、精神昂场的时代。艰苦奋斗、奋发图理的创业精神永不过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不仅要在物质层面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节约的优良作风,更要在精神层面保持不畏艰险,坚韧不拔一往无前、不奋斗的思想态度。我们要传承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接力棒”,以俭修身、以俭兴业,节俭朴素、力成害侈,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害照之风挑重担、埋头苦千,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秦献,不驰于空想、不于虚声

      学习党史要佳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这是必须循的党性原则,我们要认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备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后漫成就,深刻认识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传统和优良作风,巩国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便命,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感想篇1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高擎“人民”旗帜的政党,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底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求解放、求进步的历史。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中国人民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为了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前进的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帮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为摆脱贫困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组织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重整山河,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尽艰险开辟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自18世纪英国率先开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已经走过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实现工业化,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针,坚决破除妨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在实践探索中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工业化快速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承接起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接力棒,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中国实现了由现代化的落伍者、赶超者到成功者、贡献者的历史性巨变。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两大奇迹”是我们治国理政成效的重大标志,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的生动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鲜明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继续创造新的奇迹。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在百年奋斗中,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引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在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一百年来,我们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以崭新的形象展现在世界上。

      在党的领导下,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的建立,历史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苏东剧变以来,我们党坚持历史定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彻底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百年奋斗使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重大转变,从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在党的领导下,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我们党成立之后,经过28年浴血奋斗,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重塑了世界政治地图,有力推动了维护国际和平事业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进步的一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正在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和引领者,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成功走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展现了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独特性,是当今世界各国多元现代化发展道路中的一元,有效冲击了传统的“西方中心论”,打破了西方模式的垄断地位,推进了世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扬弃资本主义旧文明中的落后野蛮成分基础上形成的,超越了资本主导劳动并控制社会的逻辑,拒斥了利己、殖民、扩张、掠夺的发展逻辑,摆脱了国强必霸、冲突对抗的历史宿命,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始终保持肌体健康和生机活力,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

      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百年历史表明,我们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党,是一个善于依靠自身力量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走向成熟和强大的党。在革命战争时期,通过延安整风运动,清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正之风,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向全党提出,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着重提出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组织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集中性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和知识培训,要求增强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增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自觉性。改革开放之后,党围绕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先后就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