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文档大全 > 正文

    有关对家乡民风民俗了解程度调查报告

    时间:2020-08-31 07:32:14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关于对家乡民风民俗了解程度的调查报告

    王曦兮

    针对目前大多数青年人对自身家乡的民风民俗知之甚少的情况,我在网上做了一项民意调查,来了解他们所知道的家乡风俗的情况以及认识或体会。深入了解家乡风俗民风不仅有利于发扬本地的特色文化,更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调查结果显示,调查人口共计20人,其中有50%的网友认为还算了解,但老一点儿的民俗就不太清楚了。有10%的人认为自身非常了解,永远都不会忘记,人在他乡时还经常想起。还有20%的人只了解一点点,其余的网民持不知道的观点。结合本次调查,现将对家乡民风民俗了解程度的有关情况报答如下:

    一、总体现状:

    1、绝大多数是还算了解,但老一点儿的民俗却不太清楚。在被调查的网民中,占有一半的人持此种态度,但了解甚深的却只占10%。

    2、民风民俗差不多相同。在受调查网民中,有60%的人认为自己家乡的风俗和其他地方差不多,包括春节拜年,立春踏青、清明祭祀、端午龙舟、重阳登高等。有20%的网民还认为自己家乡风俗有其特色,如一年中有三大祭祀:清明,上坟插青,祭奠先人;冬至之月,全家吃馄饨;立夏当天,全家要吃绿皮鸭蛋,名曰“凉夏”;正月十五舞龙灯等,各具特色。

    3、家乡风俗民风,节日氛围浓的较少。有40%的网民认为家乡庆祝节日,民风民俗氛围不浓。有30%的人认为较浓。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一些旧的、传统的民风民俗的了解也越来越少。

    1、各个地方的民风民俗特色无法突出。风俗大致相同,有些地方特色民风民俗也濒临失传的境地,这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2、人们对家乡民风民俗的了解程度不算太深。深入了解家乡民风民俗对于弘扬家乡地方特色,更好地建设家乡起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我们,家乡文化的建设者与继承人,

    1

    就必须对家乡文化有所了解。

    3、民风民俗氛围不浓。在我调查的人中,大多数来自农村,在大年三十这一天,除了吃团圆饭,放鞭炮外,人们消遣的主要方式是打麻将,打牌,找不到其他消遣方式来感受节日氛围。

    三、对策及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下面我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1、当地政府加大宣传力度,鼓励节日期间人们组织宣传民风民俗文化的活动。在受调查的网民中,有人谈及自己家乡的特色民俗是正月十五舞龙灯。但由于参与人数太多,大多无秩序,发生了一起“踩踏事件”,造成一人死亡,于是当地政府规定禁止正月十五舞龙灯。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我认为,针对上面情况,政府更应该积极协调活动并鼓励人们开展此类活动。政府应从以下几点来做:

    (1)在当地建立民俗民风文化宣传部,开设专栏。广泛搜集本地特色的民风民俗,让当人民更加深入了解本地的传统文化,设立信箱。

    (2)加大安全措施。在节日期间,进行有组织,有纪律的宣传活动,适当的可增派人员维持活动秩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宣传活动必须有创意,有针对性,这样能更好调动民众积极性。

    (3)发展文化产业。闲暇之余,政府工作人员可适当走访农村,了解传统的民风民俗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营造具有本地特色文化产业的氛围。

    (4)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可生产一些具有特色,突出本地民风民俗的手工艺品,制作一些精美小礼品,“端”着宣扬民风民俗的“饭碗”,吸引参观者,为本地带来收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2、当地人民也应为自己家乡的文化贡献一份力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参与积极向上、健康的娱乐活动。节日期间,必须突出当地文化特色,比如:扭秧歌、观花灯、赛龙舟等等,参与活动必须有秩序,维护公共安全。

    (2)向年长的人们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民风民俗,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让他们谈谈现在同过去相去,还有哪些问题以及解决的方式,对于陈旧、腐朽的应摒弃;健康向上的应继承,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2

    (3)与当地政府人员多交流,为宣传本地特色的民俗出谋划策,尽可能地想出弘扬的金点子,为弘扬本地民俗民风尽一份力。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郑少辉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这一问题是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中国的改革第一步源起于“三农”,中国未来的成败,也必将取决于“三农”,这是显而易见的。泱泱大国,农为根本,只有“根本”的问题解决好,才是最彻底的,最有价值的,最革命的。

    调查结果表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尚未建立长期投入机制,成为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四大难题。

    难题之一: 乡村债务问题

    据调查,一般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刚性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

    一、乡村债务成因分析

    1、财源有限。

    2、刚性支出居高不下。旱涝灾害、山林火灾、矿山事故等突发事件而导致的不可预算费用,使原本拮据的乡村财力更加捉襟见肘。

    3、财源流失严重。

    4、盲目性建设投资强力扩张。

    5、预算约束力不强,挥霍浪费严重。

    二、乡村债务影响分析

    巨额的乡村债务对基层组织运转、农村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1,这是违法行政的重要诱因。

    2、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

    3

    3,有损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难题之二: 农民增收问题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增收困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挑战。

    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二是产业化带动难;三是转移性增收难;四是政策性增收难。

    难题之三:投入机制问题

    1,金融资源流失严重,经济发展受资金“瓶颈”制约。

    2、上学难、看病难、贷款难、打官司难。

    主要原因:政策失衡、体制障碍、城乡隔阂。

    原因之一:生产经营模式落后,产业科技含量不高。

    原因之二:基础设施薄弱,综合生产能力脆弱。

    原因之三:乡镇机构臃肿,干部队伍庞大。

    表现之四:乡村两级经费紧张,基层组织运转困难。

    原因之五:党群关系疏离、干群关系紧张。

    原因之六:社会保障体系严重缺失,劳务输出引发社会问题。

    我认为解决以上问题,不是某一方面的责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社会长期的努力,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全民关注社会的发展,关注新农村的建设,积极献计献策。

    二、关注农民的需要,国家根据农民的需要给予帮助。

    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表着国家的发展,农民达到小康,也就代表着我国又上了一个台阶,只有这样我国才能成为发达国家。

    关于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王雪娇

    住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吃得最不好的还是老人……。我村总人口

    4

    1070人,其中60岁到70岁的老人有73人,70岁到90岁以上的老人有33人,其中孤寡老人16人。从小到大令我耳濡目染的是老人遭受儿媳唾骂,无人养老的事件屡见不鲜,让人心痛。老人为子女忙碌一生,到头来却落得无人养老,遭人嫌弃……于是,我针对坝上老农的养老问题作了调查,调查报告如下:

    一、农村养老问题现状

    无儿无女的老人怎样养老?针对这个问题,我对本村孤寡老人周占富进行了采访。周占富,男,64岁,无儿无女、双目失明,不从事任何劳动,生活完全靠别人给养。从谈话中得知他的8亩口粮田已被弟弟耕种,每年弟弟给他两袋麦粒儿,最多300斤。除了大队每年给的4袋面粉,再无其他收入。当问及这些东西是否够吃时,周老汉哽噎了,“饿不死就可以了!”这就是他随后的回答。而她的医疗保障也只不过是捡破烂换来10块钱的止痛片。我为这样的回答而心痛,但伤心存疑惑:县里有养老院,村支部为什么不将他送到那里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又采访了村支书张守玉。他说,我们县是贫困县,我们村是贫困村。村里的收入甚微,全村的孤寡老人的面粉目前就将村支部的收入花去一大半,那么多人的养老费哪里掏得出呀,国家颁布了减负政策,也不敢往人头上均摊啊,再说村民们也不同意嘛,村里管的也只能这么多了。

    有儿有女的老人怎样养老?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走访了村里的冯瑞莲老人。冯瑞莲,女,80岁。在农村80岁已是高龄,而她的养老问题却成了全村人的话柄。她有5个儿子1个女儿,当她被问及关于养老问题时,老人就一个劲儿的哭,不作任何回答;当再问及关于儿女的赡养问题时,老人就开始装聋了,回答了一些不相干的话。我想老人的儿女很是不孝顺,老人受了很大的委屈,但又顾及面子或是怕子女们知道自己说他们的坏话便难以启齿。对她的了解却是从旁人口中得知的。老人的口粮地让给二儿子种了,当她拿着口袋向二儿子要粮食的时候,遭来的总是二儿媳的一顿臭骂;再去其他的几个儿子那里,得到的却是同样的结果,还怪她把地给别人种了。老人有两个儿子住在城里却很少回来看望她,没办法只好去了总给自己脸色看的女婿家。吃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老人每天还得干繁重的家务活,打扫家,喂鸡、猪,做饭……样样离不开她啊。温饱问题好不容易才解决,更不用提医疗费了。当然有的老人儿女好些,可是老人的医疗问

    5

    题却得不到保障,往往是病了无人管。父母为子女操劳一辈子,到头来无人养老,或是看脸色活着,为什么呢?

    二、农村养老难的原因分析

    首先,其实无论老人有无儿女,养老难的原因是一样的——农村人口素质低。没文化使得媳妇女婿们不懂得爱屋及乌,没有爱心,也使得村民们毫无同情心,我们的礼仪之邦礼仪何在?没有文化使得人们不知亲情的可贵,不知友情、乡情的重要,使得人们不知什么是同情。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资的供应,还需要儿女的理解、关爱,以及心与心的交流。无知让老人们的这点需要成为奢求,不可得;无知也让乡亲们变成了吝啬鬼,舍不得掏出均摊在自己头上的几十块钱……硬是变成了鲁迅笔下麻木不仁的人了。人口素质低下已是农民养老难的根本原因。

    其次,农村经济落后,这是直接原因。我村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土地贫瘠,又没有草坡,农业收入微乎其微,全村几乎家家入不敷出。如果家里再供个高中以上的学生,就得靠借贷度日了。用一位农民的话来说就是“我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哪里顾得上我老妈呀!”

    是啊!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即使是有孝心可也无能为力啊。难怪媳妇见了婆婆就像见了仇家似的,是贫穷让人变成了吝啬鬼。

    第三,国家的分配制度不公平。建国初期,为了推进工业的发展,国家颁布了好多有利于工人的政策,其中一条就是工人退休之后可以向国家领取退休金。我们不得不承认:最受苦、受累的是农民;经济收入低,地位最低还是农民。农民同样会退休,但不会领取退休金,所以靠的依旧是田地、儿子啊!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民以食为天,农民做着最平凡但又最根本的贡献,农民老了之后却得不到最起码的生活保障,这就是不公平。如果农民也可以领取退休金,那些老人就不必为衣食而担忧了,更不会挤在儿女屋檐下忍气吞声了。

    三、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都知道教育与经济一环紧扣一环,一环影响一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要实实在在落实物资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践“三个代表”创建和谐农村氛围。我国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民已

    6

    经先富起来了。现在先富的人和地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各乡政府的基层干部、党员更应该发挥领导作用,积极地为农民拓出一条致富路。

    在分配制度上,国家应尽快地做出调整。现在国家虽然也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农民的政策,收效却甚微。国家干预经济,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而工业产品的价格也相应得提高了,所以,农产品的价格相对没有改变多少。国家连续降低了3个百分点的农业税,农民的农业负担减轻了,可这点负担分摊到每个人的身上也没几个钱,效果也不明显。希望国家的经济专家们同时考虑到宏观调查市场的经济作用,探索出一条直接有效且明显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通道。

    今年农村已在统计年过六旬的老人,据估计要给予这一部分人最低生活保障金。虽然,这制度尚未落实,但人心已是一片沸腾。希望国家尽快实施并将此制度改为农民退休金制度,相信这一制度的落实会成为农民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我地区现行的养老方式仍然是家庭养老,既由子女向自己年老的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日常照顾及精神上的慰藉,其存在可以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上认识。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还不高,也不平衡,尤其是在我村,经济水平极低。农村老人的经济来源都靠中青年的儿女,在中青年的儿女中,“重小轻老”的现象还是很严重的,小的还没钱照顾呢,何况老的?有些老人的儿女因生活琐事,不履行赡养义务;有些老人的儿女恶性攀比,“你不管,我也不管!”结果谁也不管这些老人。这样不仅老人经济困难,同时也给老人带来了精神方面的痛苦。

    社会养老虽然初见端倪,但不是主流。社会福利体制还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还没有搭建起来,加之尊老敬老、孝敬老人的中华传统美德也在日趋丧失,老农的养老问题不容忽视。

    综观这两个层面,还是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所以我们得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此次调查,虽然调查范围有局限性,但是对我自己而言是感受颇深。首先,我初步了解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思想,自己在社会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中都在无形的用运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而加深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

    7

    识。其次,我认识到中国的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如果任由农村的老人像现在这样生活下去,不仅是中国人性的退化,也是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大因素。最后,我觉得自己是真正以主人翁的地位来发现问题,并绞尽脑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虽然现在我还是一名学生,但是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提高文化水平,培养道德品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李富鑫

    调查目的:了解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上的问题

    调查对象: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留守儿童及与其亲近的人

    调查时间:2007年10月3日

    调查经过:对社会上的人进行抽样调查,并上网查寻相关的资料

    调查结论:由于父母不在家,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习及生活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半年以上,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生活在一起的17周岁及以下儿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外出打工已经成为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特别是一些贫困落后乡村,打工收入几乎主宰了某些家庭的经济命脉。这些外出打工的夫妻年龄一般在28—45岁之间,家中都有上小学或中学的孩子,出发前或把孩子交给家中的老人,或者托付给亲戚朋友照顾,使这部分学龄孩子成了“留守学生”,由于有经济作坚强的后盾,“留守学生”的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基本无忧,可是深藏其后的一些问题不能不令人关注。

    父母长期在外,家中的子女会因为思念而常半夜醒来。安徽太湖12岁少年章杨宁自缢身亡,留下遗书称,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子女只能用这种消极的行为来呼唤父母回家,只能把思念留给“黑暗”。

    由于缺乏正确的辅导,造成“留守学生”成绩下滑。“留守学生”中90%以上由爷

    8

    爷奶奶照顾,而爷爷奶奶又没有多少文化,再加上对孙辈的溺爱,所以爷爷奶奶在学习上不能辅导他们,又缺少严格的监督,学习成绩下滑在意料之中。文化程度和年龄的差异,家庭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到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

    没有父母之爱,使“留守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他们给人的印象大多比较木讷,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戒备或无奈,同那些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相比,似乎少了些活泼和开朗,长期下去,无疑会对孩子的心理及性格产生影响。

    长时间放任自流,缺乏正确监督,还可能导致“留守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某县公安机关的一份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调查报告显示,54.3%的人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造成。

    因此,我认为国家、社会应给予“留守儿童”情感交流、道德引领、学习辅导、生活照顾、安全保护等五类关爱与帮助,同时也尽量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补助,让更多的父母留在家里。

    让我们在保证孩子温饱及上学问题的同时,更加重视解决孩子在心理上的问题,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爱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孙雪媛

    调查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的必要性

    调查时间:2007年10月1日

    调查地点:荆门市掇刀区谭店村

    调查对象:谭店村干部

    调查范围:谭店村

    调查经过:走访

    调查方法:填表统计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体资金。

    9

    历史背景:合作医疗在将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60~70年代的发展与鼎盛阶段、80年代的解体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恢复和发展阶段。

    调查结论: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若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达到完美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也谈不上现代社会的完全建立。

    调查事实:从2003年开始,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正在不断的增加,通过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为将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截至2004年12月,全国共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945万户,6899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到了72.6%。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际,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结果: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在1974年5月的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第三世界国家普遍表示热情关注和极大兴趣。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1981年年报中指出,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本。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似是而非在合作医疗未成熟的中国,在农村建立合作医疗仍具有一些问题。

    发展经过: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

    10

    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建议:保障水平低,参加理赔的繁琐程序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现存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些多么多药费不能理赔而有一些上当受骗的感觉。希望有关组织能积极改正这一点,使合作医疗真正走进每位农民的心。

    结论:合作医疗在农村的建立,使许多农民走出“怕看病,花钱多”的困境,有利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

    对荆门农村的调查报告

    曾文

    一、白洋村概况

    白洋村属于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乡下辖的27个行政村之一,据村民介绍:在20世纪80年代曾是远近文明的先进村,而后由于某种原因经济发展一直比较落后,是典型的农业型村庄,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几乎没有现代化的工业存在。现共有户籍人口215户,人口905人,党员18人,辖区内共有3个村民小组,土地905亩,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人地关系相对紧张。在本地种田只能保证他们一般的口粮来源,并不能使他们有一个充裕的生活,因此年轻者都纷纷外出打工,共有300多人。村内共有集体山林4000多亩,水塘若干个,拥有个人和银行债务40万、债权4万,村干部的工资报酬一年大概4000元左右,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包括村集体办公经费在内每年大约有3万元。

    二、村庄的秩序和治理

    村庄的秩序和治理情况如何,可以通过村庄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反映出来。

    (一)村庄里的教育观念

    教育是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一条最主要的途径,已经被大家所接受。每一个父母都

    11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学文化知识,不管家庭的经济情况如何,他们都会节衣缩食,供养孩子读书。作为父母的他们都有一个想法:孩子要读书,不能毁了孩子的前途。但是在农村中调研时我们得到的暂时的信息却是:书越读越穷、家越穷越读。读书已经成为家庭贫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到农户家走访发现:家中没有耐用电器的、房子比较破旧的,家庭条件比较艰苦的,一般都有孩子读书,教育已经成了农村家庭最大经济支出。教育作为新的三座大山之一,不知能否如一般的农村居民所想的,能够继续的改变孩子的命运,虽然读书使家庭变穷但家庭并不因穷而阻止孩子继续读书,探究个中原因我们发现:

    1、教育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不让子女读书、怕孩子以后抱怨,只要孩子好、家里穷点也没什么可以抱怨的,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他们是父母的精神寄托。

    2、自己没有读多少文化,感觉到缺少文化知识给家庭生活带来极大的不方便,他们认为读书总比不读好。

    3、家庭的经济情况不好,作为家长的觉得心里不舒服,对不起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着想都是大人的想法),所以想给子女提供好的教育。

    4、孩子没有多少文化、受教育少,尽早的踏入社会容易学坏,没有分辨好坏的能力。

    5、孩子读书以后能有所作为的话,作为父母的会有一种成就感和荣誉感

    (二)村庄里的生产和生活

    以前大伙在一起玩打扑克、聊天主要是一种消磨时光的方式,但缺乏金钱的刺激,渐渐的少了,打麻将的渐渐多了起来。然而大多数人并没有把打麻将作为一种发财致富的手段,作为一种职业来经营,虽然有其少数的人如此,一般大家还是能接受的这种娱乐方式的。不过另外一种闲暇的生活却不那么的易于大家接受,不知从何时起,白洋村又有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买码和研究码报。地下六合彩的传入虽然只是近来的事,然而它的发展似乎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一到每周开码的日期,全村的马路上蜂拥而动,不管男女老少都可能参与到买码的过程中。为何有那么多的人买码,可能与村民贫穷而又希望发财致富的愿望有关系吧!村民经常提到的就是六合彩1:40的高赔付率,有很大的吸引力。大家花高价钱买码报,买《楚天都市报》(虽然农村的路途不方便,但当天的报纸还是能顺利的到达彩民的手中,据说这份报纸有什么玄机,可以帮助买码,可惜

    12

    我并没有发现什么),然后研究码报,他们生活的重心似乎就只有这些。我们到茶馆聊天就有人把码报和报纸拿给我们看,让我们这些学生帮助参考,我们说不懂,他们似乎不相信,然后自己又自己琢磨起来,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也许这就是一部分村民沉溺于六合彩的理由吧。

    一些有识之士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建议该如何去消除六合彩,比如:让国家出钱来研究六合彩,假如确定能赔付的话,让大家都去买六合彩让码庄赔付不起,那它就会彻底的破产。也许他的想法是好的,但在访谈时我们得到的信息却不能不让人担忧。即由于当地的公安部门与码庄的相互勾结,相互利益链条的存在,一般对他们实行的是放纵和暗地的保护,或许直接的参与其中,从村民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我们也许能明白点什么。据说某公安部门抓住一码庄,问:以后还会再玩吗?答:以后再也不玩了,那害人啊!警察说:那好,罚你20万吧!码庄战战兢兢地问:那要是我还继续玩呢?对方不怀好意的回答:那好吧,态度不错就罚你10万吧!虽然是笑话不一定可信,但却给了我们一个信息:当地公安部门的保护,是当地六合彩能存在的重要因素。由于存在着利益纠葛,假如没有了六合彩,那当地的公安部门就失去了一大财源,所以只有保护和放纵,村庄内部也没有一种力量去约束疯狂发展的六合彩,通过这种方式把村庄内的资源一步步的吸取干净。

    四、小结

    荆门农村已经有过太多的学者对其做过调查,而且也得过他们自己的结论:即荆门农村,村民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合作,村民对村庄的认同感较弱,村庄的行动单位是以每一个具体的农户为基础,这是目前发展的几大障碍,我们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段冰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

    13

    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

    本次暑假社会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一个南方的乡村,下面分类介绍一下在这次调查中获得的信息。

    (一)农业:“民以食为天”,我先介绍一下这里的农业发展状况。“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们这个村地处平原地区,降水适中,因此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薯类等,这里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两耕。

    (二)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历来为国人所重视。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在我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现在这里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我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人都说孩子上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同时,这里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软件不断完善,这里的中小学已经有了专职的音体美教师,并且计算机的普及工作在小学四年级已经开始。由于近几年兴起的教师外出进修的热潮,多数的教师都希望能在假期外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教育方法,利用合作办学的教育资源。但是农村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存在脱节,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没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这不仅在农

    14

    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而且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三)经济:首先列举一些有关农村的经济新面貌:一是彩电开始普及,我到的农民家庭一多半已经用上了彩电,靠近城镇的地方,有少部分接通了有线,大部分都是卫星接收。从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政策的最主要途径。二是摩托车普及了,由于外出务工的人员增多,与城镇中心地区交易来往增多,很多人都买上了摩托车。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多。我们村中,70%的安装了电话,还有一些农户想安电话而安不成,因为电信的门子少了,比我高一个辈分的叔叔大爷中,一半使用了手机。这些都是由于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取得的成果,在我采访中,有人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村社、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单是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良和实验,不单是农民的自发行为,也不单是政府的一厢情愿,发挥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工业反哺、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等,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鲜明时代特征。”也有人说:“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经验告诉我们,既要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量转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农业兼业化、农村劳动力素质退化的严重后果,那些大量输出劳务的村落显现的凋敝现象足够我们警惕,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迫在眉睫。”

    (四)医疗: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以前不少农民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2006年,政府投资支持五大重点领域,新农村建设摆在首位 ,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农村电网,农村公共文化,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区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及种养业良种工程等.可以说我们村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这里将来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成果。

    建设新农村要首先理解农村贫困的根源。

    有了对农村贫困根源的知识,才能发现和尊重农村事务的规律。了解了这种规律,

    15

    才可能恰当地处理国家援助与村民“自助”的关系,村民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的关系,以及农村眼下的迫切需求与历史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

    中国农民贫穷,从根本上讲,不是因为国家政权的“下沉”,不是因为基层政权的腐败,不是因为“权利”被剥夺,不是因为农民税费负担过重,不是因为城市的剥削,更不是因为农村缺少“基础设施”。中国农民贫穷,有五大根本原因:

    1、制造的产品已取代养殖和种植的产品,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农业已成为“产业”。占人口10%以下的农户,用机器耕作辽阔的耕地,方能获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

    2、中国农村人口过多。农村人均耕地少,构成“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一半农产品不进入市场,而是供农民自己消费。中国农民人均耕作一、两亩地,而在农业发达国家,人均耕作上千亩地。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是我们时代最落后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工业时代,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拒绝自种自食,养牛的也得买牛奶喝,对鲜奶进行卫生消毒和包装的是专业工厂。因为引进了土豆、玉米、白薯,清朝的农村人从一亿上升到四亿,自由小农经济的成功达到了顶峰。在1840 年,这种生活方式进入了不可逆的衰亡期。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中国在册的农村人口高达九亿,包括将近五亿农业劳动力。尽管农业技术在飞速进步,耕地总量却是固定的,因此,农业领域的劳动积极性空前下降。

    3、组织社区合作非常艰难。人们独立自由,不肯合作,习惯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车”来抵制合作组织。中国农民家庭的经济独立和人身自由有两千多年历史,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与工业时代严密的组织化生产格格不入。无拘无束、潇洒闲逸、独立自由的耕织生活,用了一代人时间就征服了满族,使这个习惯合作的游牧民族忘掉了关于战争的艺术。但在工业时代,所有产品都是合作劳动的结果,包括教育领域淘汰了只有一个老师的私塾。

    4、市场机制摧毁不肯合作的小农经济。小规模家庭农业无力应付市场上变动不居的成本和销售价格,无力适应市场机制对规模效益的要求,更无力联合起来建立非农的产业。所以,农村整体沦落到破产的边缘:一部分农民陷入绝对贫困,大多数农民陷入相对贫困,农村与城市的鸿沟急剧扩大。市场经济是事实,是农村衰落的原因,而不是挽救农村的手段。不组织起来合作,农民就无力适应市场的残酷竞争,就只能沦落为

    16

    21 世纪里自种自食的“自耕农”。

    5、衰落的农村导致农民萎靡的精神。在市场条件下农村经济的衰败,以及中国一些农村政治政策方向上的失误,导致了农村基层原有社区组织的溃败。农村基层社区组织的溃败,导致了农村文化的衰败甚至倒退。在繁荣的城市面前,农村人的精神和自尊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在精神和文化上更加衰落,甚至堕落到求助传统迷信。文化垮了,就更加一无所有,就使农村人更难组织起来,更难应付时代的挑战。中国农民处于无组织状态,中国工人也处于事实上的无组织状态,其他普通中国人也正在走向无组织状态。因为组织上的瓦解,中国人在精神上的凝聚力也瓦解了。然而,在迄今仍存活的少数集体经济社区里,我们能看到强大的非农经济,蓬勃向上的精神,以及比较丰富的文化生活。身陷贫困的中国农村,向中央政府发出了SOS 求救信号,也向城市发出了警告。对流动民工犯罪的恐惧已经把居民区变成了城市监狱,变成了铁窗铁门和保安警卫的天下。在市场机制下,城乡逐渐呈现的对立,正在取代作为共和国基石的“工农联盟”,威胁中国的社会统一,威胁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去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民阶段必能克服种种困难,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当前新农村建设社会调查

    吴芸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用水难。一是饮用水问题。由于村民居住分散,无法集中供水,条件稍好的家庭有自己的专用水井,条件较差的只能依靠水塘堰取水,蓄水量小,水质差,稍遇干旱,农户就要到数公里外拖水度日。同时,部分堰塘水源浑浊变质,原水细菌总数和大

    17

    肠肝菌严重超标,人畜饮水极不安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5%的农户尚未饮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35%的农户对农村状况最不满的地方是饮用水不达标。调查中发现,个别乡镇的集镇生活饮水也存在很大困难。我镇现有居民2400户、9000多人,每天需生活用水2000吨,而目前水厂日供水量仅800吨,加之原取水点周冲水库无水可取,集镇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目前我镇已自筹资金70万元,正抓紧改建水厂,另辟水源,但尚缺资金80万元。二是灌溉用水问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但长期以来,国家、集体对农业水利投入不够,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农民维修改造能力有限,每到用水高峰季节,农民之间常常发生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

    (二)筹资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资金的投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0%的农户认为“党的政策好,就是缺资金”,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突出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的保证。一是村级债务重,化解难。2005年底,全市1551个村中负债村达1449个,占93%,累计负债9.07亿元,村平58万元。全市仅有无债村102个。所调查的8个村中有7个负债,村平超过百万元。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有限。据测算,全市村平“一事一议”筹资(按最高限额)仅2880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对资金的需要。全市计划“十一五”完成通村四级公路3833公里,按每公里20万元左右概算,需投资76660万元左右,国家政策性补助、地方政府投入和社会资金投入只能解决一半,资金缺口3亿多元。三是地方资金配套的压力大。由于财力有限,部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如乡村公路建设等,很有可能因为拿不出配套建设资金而实施缓慢,进而影响整个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四是信用贷款门槛高,手续繁杂。除政策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外,其他商业银行在农业农村放贷很少。

    (三)专业服务组织弱。对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程度不高,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的产业化经营链条没有形成,农民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问卷调查表明,关于城市支持农村的最主要最可行的措施,25%的认为是城市大规模组织送资金、送科技、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关于种、养、加工,60%最担心的是市场价格不稳,23%最担心的是技术不过关,17%最担心的是打不开销路;关于农产品销售途径,75%认为是通过专业协会组织最好。

    18

    (四)村容村貌较差。一是村庄建设规划差,“散、小、乱”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村镇建设规划长期滞后,对村庄建设缺乏有效规划指导,大多数村庄布局分散,集镇“长蛇布阵”、村庄“天女散花”、民房“横七竖八”,村庄建设杂乱无章,总体上还处于无序状态,有新房无新貌、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村庄环境差,“脏、乱、差”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存在卫生不洁、河水不清等问题,垃圾随意倾倒、家畜家禽散养、人畜混居较为普遍。问卷调查中,28%的农户对农村状况最不满的是卫生条件差,30%的农户最不满的是村镇规划不合理。

    (五)村组干部及农民素质亟待提高。村民小组精简以后,村干部培养缺乏载体。有些村干部从农民直接选为村干部,有的直接当选村“两委”主职,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缺乏领导群众工作经验。

    对农村买码情况的调查报告

    刘秋平

    近年来,买码之风由城市逐渐转入农村,而且很快就风靡全村。

    为什么买码在农村如此受欢迎呢?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农民除了农忙之外,平日里无事可干,闲得慌,研究买码便成了消磨时间的好方式;二是受买码利润的刺激。请想想,一元变四十元,十元变四百,一百元就成了四千,爱财之心,人皆有之,谁不会心动呢?

    我们调查小组到农村发现村民不是三五成群地讨论争执,就是拿着个放大镜细细看着码书,样子好像是一位考古家在考察甲骨文。我们随即拉住一个小孩子问他父母正在做什么,他漫不经心地回答:“正在买码呢,他们看的是虎,你看的是什么呀?”真可谓是“一语惊人”呀。我们吐了吐舌头,支吾了一阵,离开了。继续往前走,看到一位老奶奶坐在太阳下,我们不禁感叹:“成人、小孩子都被污染了,只有老人还如此惬意地晒太阳,享受生活。”正当我们准备凑过去问她对买码的看法时,意外地发现老人手中握着放大镜,眼睛上带着老花镜,而且老花镜紧紧贴着放大镜,镜镜相连,都快成

    19

    显微镜了。老人看得很仔细很投入,丝毫没察觉我们,我们又灰溜溜地离开了。

    晚上才是买码之时,这岂能错过。我们发现,家家户户的门紧锁,根本没有什么万火通明。人们都跑到码庄报码去了,码庄很热闹,一大九人手中攥着一些钱围着码庄直嚷嚷“给我14号,来10块钱。”“给我把马包一窝。”真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我们不禁感叹,这样的民风会创造出怎样的一个农村来。当天晚上开码后,就有两口子在家大吵大闹的,也有整夜哭哭啼啼的,甚至要离婚的。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也有中了特码的人欢欢喜喜的。要是,馅饼从天上掉下来,不会总砸在一个人身上的,这次砸给你馅饼,下次就可能砸给你砖头。总之,挨砖头的比捡馅饼的多,可是村民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宁可被砖头砸得头破血流也要尝尝馅饼的味道。

    农村买码之风让我们担忧。农民沉迷于买码,无心种植,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搞好农业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我们建议村干部多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如腰鼓、象棋等,培养大家的兴趣,创造文明气氛围。有关政府,也应看到村民买码的动机——赚钱,所以,我们建议政府要安排有关技术人员指导村民养鱼种树以提高农民收入。广大农民也应意识到这一点——买码不是正当的也不可能的赚钱方式,想赚钱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工作,每一份收获都是甜美的,每一次不劳而获是耻辱的。

    我们村组织过一次“邻里节”,中间有一个节目是教育人不要买码的:张三用家当——三万块钱买猪(码号),结果亏了,他大发感慨:“买码本来就猪(笨)呀!”是的,买猪,一群猪呀!让我们在笑的同时,也深受教育,这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及其对策

    丁乙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了解,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多万人,而且这个数学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上升趋势。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20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