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问题清单 > 正文

    政治论文: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升路径分析——基于空巢农户科技吸纳需求x

    时间:2020-10-25 17:10:33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政治论文: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提升路径分析——基于空巢农户的科技吸纳需求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林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发展的活动载体和重要实现途径,它在促进青年大学生了解国情、完善自我、服务社会、锤炼品格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面临的最严峻和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兼顾学生成才需要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利益需要,实现双向收益。农林院校作为农业科技推广多元化主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现代化农业人才、创新科研成果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在开展农林高等教育工作时应该主动的承担起服务农业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以时下广大的农户这一农村基本细胞的变化实际为出发点,鼓励、支持和引导青年大学生参与服务空巢农户科技吸纳需求的社会实践当中。使青年大学生作为一股重要的力量推动空巢农户对农业科技的吸纳,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于是,如何把握农村社会发展面临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整合优势资源,在全社会上下形成合力,构建具有互利性的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成为了社会实践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这关乎到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否获得更深层次发展的动力和养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也深刻的影响到变革中的农村经济水平提高,更关乎农林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工作的开展和农林院校改革的前进方向。

    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在农业上的贡献率只有 30%左右,大大低于许多发达国家的70%?80%。所以自 2005 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无不强调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现代农业化进程,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兴农战略的支撑,而它既需要有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也需要有热情服务的思想认识,更需要付诸于农业科技推广的实践。农户作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体,是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最终受体。近年来,伴随着广大青壮年农民的离乡,农村社会的基本细胞渐渐演化成由老人、妇女和儿童组成的空巢农户,它们成为农业科技的主要推广对象和基本吸纳主体,他们的吸纳行为不仅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效果,更影响着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效益。农林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准确分析广大农村地区人口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了解空巢农户科技吸纳的真实需求,形成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的社会环境,找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共振点、双赢点,逐步形成和不断强化各方面都有内在动力支持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成为目前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稳步开展的关键。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空巢农户科技吸纳需求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空巢农户农业科技需求问题相关的直接研究很少。但有不少关于农户农业科技需求的相关研究。Schultz 的研究表明,农户对新技术的接受速度取决于生产量、市场价格和农业投资风险,而非教育程度、性别和政策环境等因素。Wozniak通过数学建模,发现影响农户早期新技术采纳的因素主要是生产规模、受教育水平和信息传播程度。[4]M·罗杰斯表示影响农户技术采用的的原因集中在待采纳技术本身、经营状况和政策法规三个方面。Lindner 认为需要从两个方面研究农户的技术吸纳行为,一是农户对科技的需求热情,二是农户采用新技术程度。Doss 更关注的是非洲欠发达地区的困难农户,他的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性别在农户对农业科技需求影响上扮演重要作用,性别对技术选择、生产规模、信贷成功率、科技选择以及投入力度有很大的影响。Sheikh 的研究表明农户与农技部门的关系程度,是巴基斯坦传统农耕农户吸纳农业科技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国内学者对空巢农户农业科技吸纳需求的专门研究亦少之又少,但聚焦农户农业科技需求的相关研究很多,内容主要涉及农户科技采用的影响因素、科技需求的优先序、科技采纳的来源和途径、科技采纳的方式等方面。如:吴敬学等在农业经营管理的框架内,认为农户科技需求的强弱与农业可预测性收益有密切关系。张好收则更进一步分析了怎样通过提高农村留守农民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相关对策。李波等深入典型的欠发达农业省份,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发现贫困农户虽然在认识上普遍赞成科技的重要作用,但基于实际情况,他们仅对新品种、省工节本技术、生态养殖技术和农业深加工表现出相对强烈的需求意愿。张忠针对山东农户进行调研,理性的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农业科技供给模式的优缺点。张沁洁,张开云通过研究发现,广东的农户对农业科技的认同感很强,但涉及选择具体的科技需要时,传统的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科技间还是存在不小的需求程度差异。张雨针的研究针对的是分散的小农户,提出要在尊重农户不同特点的前提下,去构建以农户具体需求为主体的农业科技转化机制,并着重介绍了政府主导、引入竞争、政府主导和利益共享等具体的运行模式。王建华等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四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科技需求演化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机制和模式进行了耦合,最后提出应对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系统规划,专业大户做好统筹衔接,对专业化合作社加强监督考核,对家庭农场给予政策支持的建议。?

    ..........................

    2 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相关概述

    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农林高等教育遵循自身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符合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客观需求。厘清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相关概念、特征与重要性,是我们基于空巢农户科技吸纳需求,科学分析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升路径的理论基础。

    2.1 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相关概念

    2.1.1 实践的内涵

    实践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概念首先被康德引入,他认为实践理性通过对人的意志规范,而达到对道德活动的支配,这种“理性理论”显然没有脱离伦理实践的范畴。另一个哲学家费尔巴哈则认为实践与生活息息相关,但在他的观点里,实践只是为了生活的利己主义行为,毫无疑问,他也没有厘清厘清和生活的真实关系。在这基础上,黑格尔以其独特的智慧区分了理论和实践的概念,在他的一些著述中指出了实践在改造世界和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创造性特征,非常遗憾的是黑格尔的实践观点本质上仍属于抽象的精神领域。

    ?基于旧哲学没有正确解决实践的本质问题,马克思在长期的经验总结与对前人的理论研究后,从世界观的角度,最终揭示出实践是一种感性的人的活动,“全部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他的视野里,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由主体、客体和方法组成的。从认识论的角度,马克思主义在揭示了实践的基本作用时指出,一是作为客观标准的实践,唯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二是作为社会活动的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最终目的。

    ?2.1.2 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

    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对于适龄学生而言,智育和生产实践的结合,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也是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农林院校的青年大学生要得到综合而健康的成长,就必须注重参加社会实践,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道路。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把理性认识付诸实践,从而促进自己的认识提高和发展。

    ?在笔者看来,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它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本质上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和其他具体的参与者而言,客观上都会产生影响。二是它的良性开展不应是无序的,而应该遵循高等教育的相关规律,这种科学的意志性应该贯穿于设计、组织、实施和后续强化的整个过程。三是它的对象范畴是开放的,却又集中体现在“农”字特征上,横向看,它既可以是对历史过去的总结,也可以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更可能是对未来的思考;纵向看,它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一些形态。四是它的内容维度是生动的,包括课程学习中的社会实践、校外社会实践和校内社会实践等。

    ...........................

    ?2.2 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征

    分析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征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其本质内涵,将来在开展具体的工作中更加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科学性,不偏不移,从而保障其顺利的开展。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其它大学生社会实践相比有着诸多共性,同样具有多方面的属性,例如:教育性、社会性、时代性、长期性、客观物质性、灵活性等,但也有其自身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协同性

    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是仅仅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就能够达成目标,而是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大学生等各个方面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协同完成任务。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离不开高等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关心,只有切实发挥好政府、学校、社会以及农林院校大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实现政府搭台、高校唱戏、接受地积极配合、大学生为主角,加强彼此交流与合作,各方齐抓共管,最终形成科学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才能保障这项育人工程的顺利开展和不断创新进步。

    ?2.2.2 互利性

    互利性指的是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要使农林院校和大学生获益,也要关注接受地的发展。于是,这就要求针对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规划设计,除了注重考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考虑实践接受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接受地的需求结合起来,形成对接模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学习,在服务中实现参与,在奉献中受到教育;让接受地的需求得到实现。真正做到农林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服务,地方为学校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广阔天地,双方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2.2.3 服务性

    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农林院校贯彻落实国家高等教育规划纲要,实现教书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又保持着自身独特的服务性,并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一方面,以农林为优势、多学科综合发展反映了新时期众多农林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指向,作为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本身就承担着服务于农业科技推广的任务,它们有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掌握和推动着整个农业科技的核心领域发展,是国家农业科技最前沿的基地,这就使得农林院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实践的设计、管理、实施以及考评等方面更加体现“农”字特色,要把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办学方向。另一方面,农林院校多数大学生来自农村,成长过程中对劳动的耳濡目染,培养了他们独特而又朴实的乡土情怀,这使得他们更倾向于习惯性的深入基层,投入到涉农等相关的服务活动当中。?

    ?.......................

    3 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空巢农户科技吸纳需求的现状分析......14

    3.1 认识不足,缺乏思想高度...................14

    3.2 经费缺乏,重视程度不够.........................15

    4 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空巢农户科技吸纳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20

    4.1 政府方面.................20

    4.2 学校方面...........20

    5 基于空巢农户科技吸纳需求的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升路径.....24

    5.1 基于空巢农户科技吸纳需求的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转型建议...................24

    5.1.1 政治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24

    5 基于空巢农户科技吸纳需求的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升路径

    习近平同志曾在中国农业大学考察全国科普日活动时强调高校是科学普及、人力资源最丰厚的地方,高校不仅抓教学、抓科研,还要抓科技普及,还要动员广大的生力军,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做好科普工作。建设现代化农业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所以必须要深化农业科研院所试点改革,建立健全各类激励和创新机制,鼓励推进农科教结合,充分发挥农业高等院校在农业科技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

    ?5.1 基于空巢农户科技吸纳需求的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转型建议

    5.1.1 政治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主要是进行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内开展着,这种现状的产生有着它的特殊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合理性,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建设者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许多农林院校的社会实践管理者却时常曲解政治教育的真正含义,片面强调和扩大社会实践的政治教育功能,这种理解上的不到位,与时下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性发展。回顾前文介绍的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史,我们不难从中发现这样的极端例子。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更具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它本身的内涵就嵌入了各种教育方式,自然也包括政治教育,也因此更符合当今主流教育的发展要求。

    实现从政治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呼唤,它建立在思想政治的一定基础上。对此,空巢农户的科技吸纳需求就给了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一个很好的方向,通过下基层,进农户的方式,体验生活,传递知识,促进专业进步,既提高了综合素质,又可以在服务空巢农合的同时,把握国家的政治方向,培养政治热情。只有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才更利于社会实践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它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适时的转变,有利于克服大学生长期以来对单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逆反心理,适时创新也更契合大学生的要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

    ?6 总结

    在各方面仍处于变革与发展中的我国,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将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需要加倍努力,也需要更多的关注。空巢农户的科技吸纳需求逐渐走进公众视野,给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给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利用和整合一切社会力量来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建立于时发表展节拍相一致,与改革开放大潮相融合的社会化实践教育模式,取得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显著的理论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当然,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其固有的特征,所以我们无法去预设某个一成不变的范式,对于那种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繁荣景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协同努力,在遵循其客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循序渐进。本论文也只是基于空巢农户科技吸纳需求的实际,尝试在这特定的视角内,对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提升路径进行粗略的描述分析,做个抛砖引玉。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呼唤更多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成果的产生,也期望看到农林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更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略)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