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申报材料 > 正文

    浅谈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

    时间:2020-11-11 13:09:58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浅谈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

    诸镇康

    吴江市国土资源局 邮编215200

    论文摘要:从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入手,分析成效和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土地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调节与控制,这是国家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特别一些地区和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造成资源能源、交通供给趋紧,加上货币投放过多,流动性过剩和信贷困难并存,同时农业基础薄弱等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针对这种情况,中央 见事早,行动快,果断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义不容辞,本文就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作浅薄的探索。

    一、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代表政府对宏观经济运用国土资源管理的手段进行干预与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些主要目标是:

    第一,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至2010年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这是关系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底线,也是宏观调控中要牢牢守住的红线,这主要依据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措施,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实现耕地综合动态平衡。

    第二,统筹兼顾,确保经济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土地供应对防范“经济过热”,紧缩的供地政策对抑制投资过快增长起积极作用,可以通过供地闸门调节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减少土地资源浪费,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

    第三,促进土地资源配置的和谐。可以通过调整用地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健全完善集约合理利用土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与土地供应数量结构保持均衡和谐。

    第四,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促进利益分配的和谐,确保社会稳定。通过征地制度的革新,增加失地农民的再生产和就业,通过经济杠杆,均衡分配土地收益。

    二、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的手段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从根本上说,是实现土地管理秩序的不断规范,使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主要是调控土地资源和资本,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和土地资源在不同行业之间的配置,一这方面是以市场为基础,另一这方面需要政府调控干预。

    土地政策行政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主要是土地利用总结规划和年度供应计划,这是从本质上对用地结构作空间安排和时间安排,因此,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主要手段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供应计划,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土地供应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协调一致,从总量和结构上调控。

    土地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主要是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对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统一采用市场招标、拍卖、挂牌方式,稳步推进,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的税收政策调控土地收益力度也不断加大。

    土地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法律手段,就是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对土地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作用十分明显。主要是保证了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促进了经济增长,土地不仅作为投资和产业活动的重要载体,而且可以资源资产的形式直接作为投资,政府采用土地政策吸引投资启动经济增长,是有效的做法。同时强化对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排放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项目的管理,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也得到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由于加强了土地批后监管,保护了基本农田,加大了对闲置土地的清理,采取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强化管理,标本兼治,保持对土地市场整理的高压态势,切实防止乱占滥用土地现象。

    三、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

    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虽然成效明显,在遏止过热投资以及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地方政府在土地调控经济中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体制改革不到位。土地资源管理参与调控中,政府角色定位混乱,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在现行投资和金融体制下,地方政府重要的投资冲动难以遏止。地方政府介入经济往往出于地方政绩和利益的考虑,以牺牲土地为代价换取本地区经济总量的增长。一般意义上讲,经济过火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地方政府的利益趋动造成的,因此地方政府认识在市场经济中地位作用,是宏观调控中很关键问题。

    二是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难度加大。我国第二产业的强大支撑造成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在第二产业的控动下,土地资源的扩张开发仍成为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调控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执行方面难度加大。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土地征收征用的利益矛盾纠纷不断,统筹多方资源利益难度加大,违规违法对待土地资源有相当复杂的社会背景因素,存在一定的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与机制障碍。宏观调控面对保障发展上保护资源的两难问题。

    三是宏观调控在土地政策落实效果上难以十分理想。供地紧缩政策在实际调控中往往失力,土地在经济运行中,充其量不过是“限制”的要求,而不是“主导”要素。土地在宏观调控中“闸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土地审批的闸门管住了,但用地的闸门尚未有效得到控制。

    四、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建议

    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建立在中国特色特殊国情的基础上,以我国的独特的土地制度,特殊的发展阶段为前提,从现实出发,建议如下:

    一是转换地方政府职能。要强化地方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弱化对经济事务干预的微观管理职能,建立地方政府以实现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合理化和结构升级的宏观目标体系,让市场、中介、企业充分发挥自主性,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兼顾公正公平,起监督与服务的作用,建议强化地方政府执行土地政策参观调控的考核,实行土地保护责任制,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负总责,以强化其宏观调控的责任。

    二是严控“地根”这个“闸门”。完善有利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供应速度,用地结构和区别对待的调控机制。加强土地审批制度改革,从审批环节,审批事项,批准权限,报批方式,报批程序和审查内容等六个方面,严把土地审批中的关键环节。坚持提高征地成本,对被征地农民实行安置和保障,强化土地监察和监管,提高项目用地准入门槛,土地供应强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控制投资规模,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单位,投资强度,加强土地市场的监督管理。

    三是发挥经济手段价格政策的作用。在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工业用地,经营性用地通过市场又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运用经济手段调控是好办法,主要是提高建设用地取得和保有的成本。政府可以通过对土地市场的价格水平进行管制和引导,以土地的需求和供应关系来定地价,建立规范的基准地价和土地成交价格申报制度,制订地价与土地利用集约度调节系数,对土地利用率低的项目调高供地价格,对土地投资强度高的项目降低租金和税收等措施。

    四是创新土地管理方式和制度。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管理,摒弃传统观念,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改革创新土地管理。一要把集体建设用地尽快纳入国家统一的宏观调控体系之中,慎重又积极推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制订建设用地交易法,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实行国有建设用地与集体建设用地统一政策、统一调控、统一监管;二是调控土地收益分配,对土地资产性收益和各种税费,要强化中央及主管部门的权利,建议成立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性土地银行,成立土地宏观调控基金,引导土地市场的投资与储备,同时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地基本制度的税收体系,变地方政府经营土地为国家经营土地;三是完善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制度,加强土地市场交易平台建设,放开土地和房产交易,形成土地使用年期财产权和房产出租交易市场,实行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完善权利体系,明晰权益归属,理顺产权关系,拓宽流转渠道,改革产权登记制度,创设维权体制,以促进市场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