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申报材料 > 正文

    汶川地震中政府公关与形象塑造研究x

    时间:2020-10-04 16:47:36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经典专科、本科、硕博、研究生、期刊毕业论文 仅供参考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勿用作商业用途PAGE 1

    封面呢?题目呢?

    摘 要

    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关关系,政府公关主要通过完善与公众的沟通渠道,吸引他们参政议政,健全传播机制,进而创新传播机制,完善法治,增强政府责任意识,提高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能力,从而更加稳定党和政府的执政之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作用日益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继续的深入,政府公共关系领域正在越来越受到政府公共部门的重视"尤其危机状态下,有效的公共关系可以促使危机的完美解决。本文结合公共关系的相关原则和新闻传播学等相关理论,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个案来展示中国政府公关。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政府公关;公关原则;政府形象

    目 录

    TOC \o "1-3" \h \z \u 1 引言 1

    1.1选题目的和意义 1

    1.2 政府形象塑造国内外研究综述 2

    2.政府公关与政府形象概述 4

    2.1 政府公关 4

    2.2政府形象 4

    2.3政府公关的核心 4

    3 汶川大地震中的中国政府公关 5

    3.1 危机发生时,领导人必须要及时到达第一现场 5

    3.2 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要在24小时之内反应 7

    3.3 “将真实的情况告知公众”:公众必须被告知 7

    4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有效政府公关活动所取得的效果 10

    4.1 在国内形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举国贩灾的局面 10

    4.2 中国人民的抗震救灾得到了全球华人乃至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 10

    4.3 政府公关成功塑造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11

    5汶川大地震中的中国政府公关的启示 11

    5.1 尽快建立政府危机公共关系的常设机构 11

    5.2 加强政府与媒体的协调 12

    5.3 政府形象传播要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进行整合传播 12

    6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勿用作商业用途PAGE

    PAGE 14

    汶川地震中的政府公关与形象塑造研究

    1 引言《格式要求》中写了序号应该是一、(一)1. (1

    《格式要求》中写了

    序号应该是一、(一)1. (1)

    进入21世纪以来,非传统安全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公共危机,从印尼海喻、汶川地震、曰本大地震为代表的自然灾害引发的危机,到SARS、甲型H1N1流感为代表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再到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为代表的民族关系、国家认同安全危机。这一系列政府公关问题给地区、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带来了十分显著的影响。

    政府在管理和执政过程中的社会形象越来越遭遇挑战。根据社科院社会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民众对各级政府的信任排序依次为中央政府、警察、地方政府。一般而言,对于群众揭政府的短,曝官员的丑,政府、官员会本能地护短遮丑,用“封、捂、堵、压、瞒”五字诀,将政府管理过程不合法、不公正、不道德的事情“掩埋无迹”。但诸多事实证明,欲盖弥彰,维而不稳,压而逾弹,个别公职人员见了棺材才落泪,赔了夫人又折兵。更严重后果是,造成民众对政府形象十分负面的评价——政府太想维护完美形象,不惜弄虚作假,知法违法,反而丧失公信力,丧失民心。

    政府的形象对一个国家来说十分重要,如果政府丧失信誉和形象,则民众将对政府失去信任和理解,社会问题随之而来,影响政府的执政之基。因此,对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等政府部门的形象战略升级十分重要。

    1.1(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所谓的政府形象就是群众在了解和经历的基础上,对政府在工作运行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总评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尽管它不是客观真实存在的。政府影响力是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号召力和公信力,是政府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式等被群众接受的重要指标,影响群众对政府政策想法和行为倾向,政府形象的好坏决定了政府的目标、任务、功能能否圆满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形象论”的滥调横行于世,影响了政府在国家中的定位。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不少手握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以政府代言人和当家人自居。此种“主人翁逻辑”得出的结论是:凡是我的所作所为,就是政府的所作所为;谁妨碍了我,就是妨碍了政府,就是在破坏政府形象。这也如一些评论人士所认为的,在一些地方,公权力对自己作为社会重要角色的认知已经严重混舌L正大步走向其赋予者认定方向的反面,且到了毫不避讳和掩饰的地步。

    政府形象影响政府的号召力、公信力和执政能力,一个开明公正公平的政府能够增强群众对政府的认可,信任和支持,增进群众对政府政策、法规和政府行为的认同和理解,既能帮助政府部门减少政策执行中的阻力,提高工作效率,又有利于促进稳定团结的局面,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另外,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助于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同,提升国家和政府的国际地位。政府形象的影响力和福射力在当前世界日益趋向信息化、全球化和民主化的境遇中得到了空前的强化,为各国政府所高度重视。

    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民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对政府的要求和定位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在经济危机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经济面临战略转型和功能再造,需要对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政府形象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和升级,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稳定的上层建筑,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形象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发现我国政府形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建议,为我国政府形象的改进提供参考。

    1.2 政府形象塑造国内外研究综述文献综述改成第二章

    文献综述改成第二章

    对于政府形象塑造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维度展幵?:政府公共关系视角、应对公共危机的视角、组织及文化研究的视角、CI (corporate identity企业形象)的视角以及电子政务的视角。

    1.2.1 公共关系视角分析字体

    字体

    政府公共关系是指国家政府机关通过各种社会媒体传播的关于政府的形象和政府具体事务方面的信息,在群众心目中形成政府的良好形象,进而政府和群众之间构建了一种基本的公共互动关系。从哪里引用的请标注参考文献。基于政府公共关系视角的研究认为政府公关的主要任务就是塑造政府形象,具体手段就是沟通,宣传和解释等,这些方式可以增进政府与群众之间,政府内部上下级的共识,有助于实现政府意志。蒋春堂(2000)、詹文都(2009)、赵宇峰(2004)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通过开展政府公关活动树立政府形象的必要性、国外的相关经验以及对我国政府形象塑造的借鉴意义。

    从哪里引用的请标注参考文献。

    1.2.2 公共危机的视角

    以公共危机视角研究政府形象是在近年来公共危机频发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政府应在防范并化解危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执政党的存在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群众中形成的良好的形象和公信力,能够抵御一定的风险和危机。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凸显了政府的政府形象,如果危机不能处理好,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百姓对政府的形象。危机处理是政府构建民众心目中良好政府形象的关键点,必须要做好。

    1.2.3 组织理论的视角

    基于组织视角的研究比较多,主要观点是要在政府部门引入组织文化理论,强化成员的组织文化意识,加强与社会群众沟通互动,杜绝各种形象工程,强化和重视危机管理,另外,竺乾威和张国才论述了政府形象与组织构建的关系。张艺(2009)认为在影响政府形象的各个条件中,文化条件对政府形象的影响是最深刻而持久的,确立“群众至上”意识,塑造以群众为导向的政府服务文化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尊重群众的选择,加强政务公开,政府应抓好行政职能的履行,提高办事效率,应加强政策宣传,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4) CI (Corporate Identity)的视角?

    部分学者将将企业的CI (Corporate Identity)理论,借鉴性的用于政府的形象设计之中,同时也阐明了企业形象设计和政府形象设计的区别,就本质目的来说,企业是追求自身利益的,而政府应该是公益性的,政府是为了增强影响力,扩大知名度,取得群众的认可和信赖,由此实现对社会的管理,甚至是维护政治统治,有政治层面的意义。

    (5)电子政务的视角?

    基于电子政务视角的研究为数不多,也不够全面深入。曹桂芝(2004)论述了推行电子政务有利于建立高效,廉洁,民主和服务政府。胡振东(2006)从价值建设、行为建设和视觉建设三个方面思考了电子政府应该如何进行形象塑造。张志泽,王丽(2007)信息化技术与手段为政府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提供了客观支撑和平台,而高效、理性、勤廉、民主的政府形象也迫切需要通过政府信息化这一有效战略实现。彭暗园(2009)通过实证研究,总结了电子政务背景下我国政府形象改善的对策和建议。

    纵观近年的研究,不难发现,政府形象塑造研究的视角局限于公共关系学、公共管理学和传播学等方面,从客观发展来看,政府形象的塑造方式应该与政府所处的环境和发展要求协调统一,换言之,就是政府形象的塑造路径可以进行适度创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紧跟信息时代发展的潮流,对政府形象改善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

    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都要标注!

    2.政府公关与政府形象概述

    2.1 政府公关

    政府公关是指以政府为主体,通过发挥传播沟通、行为规范等职能,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以维护政府良好形象,体现政府管理思想的一种传播活动。其中包含这样几层意思:一是政府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有社会公益性和政府行为权威性;二是有传播沟通、行为规范的职能,有政策导向性和传播垄断性;三是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有全民参与性;四是体现政府管理思想,维护政府良好形象。

    2.2政府形象

    政府形象,目前学术界的认识不一。有学者认为,政府形象是政府组织在自身的行为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客观表现,以及社会公众对这种表现的主观评价。①也有学者认为,政府形象是政府作为行政主体在作为行政客体的公民头脑中的客观反映,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作者对政府形象的定义倾向于反映论,即政府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政府机关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其内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风格,也就是政府区别与其他组织的独特特征。如政府行政理念、政府行为规范、精神面貌、服务水准及在公众中的信誉等。二是政府公务员的形象。即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言行举止、工作能力和衣着仪表等。三是政府的象征物。如国旗、国徽等。

    2.3政府公关的核心

    是指在现代社会里依据信息传播的科学原理,政府运用恰当的新闻传播工具,在政府组织内外部形成双向对称信息交流网络,从而不断改善政府的形象与管理,赢得国内外公众的信任与支持。

    这是定义,放在引言里面,或者文献综述那一章3 汶川大地震中的中国政府公关字体

    这是定义,放在引言里面,或者文献综述那一章

    字体

    [事件回顾]?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了巨大损失。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达里氏8级,最大烈度达H度,余震3万多次,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区市417个县(市、区)、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庄。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其中极重灾区、熏灾?区面积13万平方公里,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需要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10万人,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举世罕见。

    3.1 危机发生时,领导人必须要及时到达第一现场

    根据危机公关的原则,当危机发生时、要人支持。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震后不到两个小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立即出发赶往一线灾区。在飞往灾区的专机上,温家宝总理随即对全国人民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的高度重视和对灾区人民的关心,第一时间向全国人民传达了中央政府对此次事件的迅速反映,已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本人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设立救援组、预报监测组等8个工作组,全面负责当前的抗震救灾工作,对各级领导干部表达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鼓舞他们站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并表明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的决心和信心!可以说温家宝总理在飞往地震灾区的专机上的讲话在第一时间内让全国人民看到了政府的信息公开,看到了政府在突发性地震事件中的行动,使广大干部和各级人民群众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广大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受阻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晚上11点40分在临时搭起的简易帐篷内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分析当前抗震救灾形势,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要求部队指战员排除一切困难,就是步行也要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把指挥部设在了余震连连的灾区,在还有余震的地震现场办公,坐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这一份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位素以亲民形象著称的共和国总理更添了几分敬意和感动。

    总理在大地震现场爬上断墙向被困群众喊话的画面更是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和心理的震撼力,雨中看望废墟下待救学生,总理潜然落泪,鼓励待救援学生坚持到底,更另中华儿女无不为此动容###?,,5月14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乘军用直升机抵达汶川映秀镇察看灾情并看望受伤儿童。在都江堰新建的小学,温家宝总理实地考察时,踩着泥泞,攀上瓦砾堆,走近施救地点。新加坡5联合早报6记者这样描述道,当抢险人员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在雨中一直弯腰察看救援情况的温家宝,掉着热泪大声对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当经过排列着50具催难学生的尸体时,温家宝停下脚步,无言地对着遗体深深地鞠躬三下。

    震后第四天,5月16日,就在抗震救灾的紧急关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乘飞机抵达四川绵阳,慰问灾区干部群众,看望抗震救灾一线的部队官兵和医护人员。飞行途中,胡锦涛强调现在虽然己经过了震后七十二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但仍然要把挽救人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5月16日上午10:30分,飞机降落在绵阳南郊机场,温家宝亲自前往迎接,当全国公众看到两双指点江山的大手在灾区紧紧相握的一瞬间,心里涌起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对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将人民生命放在首位,执政为民的由衷认同。

    在其后的三天,胡锦涛先后前往北川、汶川、彭州、什郁等重灾区视察灾情、指挥救援。17日胡锦涛在视察受灾最严重的乡镇时下达指示,要求把救人放在首要位置,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最大努力救出被困人员。当晚胡锦涛在成都连夜召开会议,听取抗震救灾工作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

    3.2 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要在24小时之内反应

    当组织爆发危机时,不论其危机的性质如何,组织都要迅速主动的介入危机中,力争在第一个24小时内正面回应公众和媒体,表明其基本态度并公布事件的初步调查结果。根据经验表明,如果在第一个24小时内没有对事情进行正面回应,那么一经媒体跟风炒作,情况十有八九会变得更加严重,甚至引发完全难以控制的信誉崩盘。

    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如果在第一时间听不到政府部门的声音,就会用一些不实的消息来填充”空隙”或者”时间差”。所以,中央政府在特大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要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出声音,对公众需要的信息要坚持早说、主动说。正如罗伯特。希斯所强调的,危机发生的最初几小时(若危机持续时间长,则为最初几天),管理者就必须采取一系列关键的行动,这些行动是甄别事实,深度分析,控制损失,加强沟通。

    诸多危机实践表明,危机爆发后的24小时是传播的高峰,此时是最考验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应变能力、公关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关键时刻。当特大公共危机突然发生时,中央政府应在第一时间成立一个危机处理小组,即处理危机的核心团队。

    3.3 “将真实的情况告知公众”:公众必须被告知

    “将真实的情况告知人”也即公众必须被告知,是公关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之一。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把真相和事实及时告诉民众,不仅有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更有利于突发事件的解决和化解。而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政府信息发布的透明和顺畅恰好证明了这一点。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此次汶川大地震中的政府信息发布。

    1、对地震灾情的第一时间发布

    此次中国政府公布地震信息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地震后仅18分钟,政府即通过国家级通讯社新华社的新华网在尚未确定震中、震级的情况下,发出第一则地震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14:53,新华网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注:后地震级别先后两次修正为7.8级和8.0级)并及时发布了各地的震感信息。

    2、24小时滚动新闻报道,实时发布最新灾情

    从5月12日巧时20分开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并机进入直播,随后国际频道也进入直播。可以说,央视的直播5抗震救灾众志成城6在这次各类媒体的报道中发挥的作用最大,各地的人们正是通过电视直播画面与灾区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这场不知道终点的直播”是央视对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直播,它也立刻成为国际电视媒体报道的重要新闻源,据不完全统计,有113个国家和地区的298家电视机构进行转播或部分使用直播信号。

    3、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众多媒体记者深入灾区第一线,发回大量救灾现场的及时动态报道

    地震发生后不久,中央电视台随即在第一时间派出410人深入地震灾区进行一线的采访报道,在震区信息不畅、道路受阻、次生灾害频发的状况下,央视前方报道组24小时内在四川都江堰、北川、青川以及甘肃文县、陕西宁强等地快速设置了近30个机动报道分队,几乎覆盖所有重点受灾县市和乡镇;在抗震救灾最前沿的9个移动直播报道点,形成覆盖4000余平方公里的直播报道网。第一时间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抗震救灾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以央视为代表的电视媒体通过多视角及水、陆、空全方位的镜头,记录了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抢险救灾场面,高度满足了公众的信息需求。

    4、完善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为发布最权威的地震信息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这场值得称道的信息发布战中,完善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政府信息公开中所起的作用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新闻发言人制度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公关活动。它的发韧和发展源自政府公关的需求。新闻发言人制度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影响权力机关的结果,是政府公关框架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向媒体和公众提供信息,与媒体和公众实现沟通,用政策议程引导传媒议程和公众议程的职能。

    就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不到一个半小时内,国家地震局于5月12日下午15点53分召开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张宏卫介绍了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全国有震感的地区,并透露中国地震局己启动一级预案,一支180人的救援队伍已经集结,准备开往灾区投入救援。下午4点多钟,国家地震局调研处调研员杨威及时对记者澄清,北京局部地区12日晚22时到24时将发生3一6级地震的传言是纯属谣传。随后国家地震局又相继召开了多次新闻发布会,及时通报地震相关信息。

    中国已建立了完善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已成为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级政府通过媒体来实现与国内外公众的有效互动,对内发布信息,稳定民心;对外向外国民众展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对此次地震的关注和快速反应。

    5、政府主动公开辟谣,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汶川发生地震后,全国多个省区市均有震感,引发一些群众的猜测和不安。5月12日下午,有消息称晚10时到12时北京有地震,国家地震局通过新华网及时辟谣。河南、贵州等省有关部门迅速通过手机短信等现代传播手段,及时告知公众此次地震对本地没有大的影响等安民信息。此后10多天里,一些地方关于地震和灾情的谣言,都被相关部门及时发布的准确信息所击溃。在地震面前,中国民众表现出了空前的镇定和理智。对于人们由于地震而产生的恐慌、心理创伤,以及少数人可能利用灾难进行诈骗的行为,政府都及时通过媒体发出提醒。

    6、政府对震后公众存在疑虑的问题的及时解答

    对这次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破坏性最强大地震的毫无预兆的突然发生,国内公众在惊叹地震造成巨大伤亡的同时也不禁开始质疑政府有关部门为什么震前没有做到及时预警,与此同时网上也开始流传各种各样的关于地震前兆的说法。5月16日,中国地震局相关专家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就震后广大公众关心的震前动物异常现象与地震发生、三峡大坝和诱发地震的关系等问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国家地震局相关专家对公众震后关心问题的及时解答,解除了公众心中的疑问,同时也破除了谣言。

    汶川大地震后,中央和地方财政拨付了大量专项资金用于抗震救灾,全国各族人民、海外华人华侨以及国际社会也纷纷慷慨捐助,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密集和最大数额的捐赠。能否有效加强对这些款物的监管,对推动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也关系到政府的形象。针对公众对娠灾捐款使用透明与否的忧虑,中国政府及时作出反应。

    7、政府对外媒开放报道,面向世界通报真相,重塑中国的世界形象

    汶川大地震中中国政府实行信息公开所表现出来的开放和透明度,让西方媒体没有了制造新闻的空间和机会。为了让更多的国内外公众了解四川灾区的真实情况,中国国务院新闻办联合外交部、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台办等部门,邀请了20多家中外媒体记者组成采访团,包括德新社、路透社、《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于巧日晚前往四川进行采访。此外,另有20多名境外记者先于采访团抵达成都。国外媒体评论指出,此次中国政府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政府不限制记者赴灾难现场采访,而且尽力为采访提供帮助;主持救援工作的官员也主动接受采访,直言不讳。美国《国际日报》发表评论说,“由于中国政府在灾害发生后的迅速行动和媒体信息的迅速公布,使得西方媒体对地震的报道,几乎都成正面性的报道。”

    4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有效政府公关活动所取得的效果

    4.1 在国内形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举国贩灾的局面

    坟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反映迅速,成立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且领导人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公众的一致认同。特别是在地震信息的发布上,中国政府做到了空前的透明。使广大民众得以全面了解灾情的严重性以及抗震救灾的艰巨性,大量从灾区一线发回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媒体报道,使中国民众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直面灾难的残酷和人间互助的真情。

    中国政府的抗灾行动,在反应速度、协调能力、动员能力、信息披露等各个方面,都表现了相当的成熟度,不仅为灾区人民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援助,而且提供着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更为重要的是在国内民众乃至全球华人中间形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全力抗灾的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在民族遭遇特大自然灾害面前再次得到了彰显!正是这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让中华民族历尽磨难而不倒,从而最终夺取了抗震救灾战争的伟大胜利,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召开,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支持!

    4.2 中国人民的抗震救灾得到了全球华人乃至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

    汶川大地震后,世界各国领导人对中国灾区人民发来慰问,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地震的巨大伤亡数字,并且为中国人民战胜这场特大天灾鼓励加油,国际社会纷纷以各种形式向中国地震灾区提供紧急援助,用实际行动声援中国抗震救灾。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5月1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对国际社会有关抗震救灾的援助表达了中国人民的衷心感谢和欢迎。5月20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与安理会成员集体默哀,对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表示哀悼。尽管不同的国情、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会让中外之间的相互不适应、不信任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但许多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比如人性、人道主义、相濡以沫和救死扶伤的精神在此次中国汶川大地震中得到了弘扬!

    4.3 政府公关成功塑造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5月13日,全世界主要媒体的头版头条都是中国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而全世界大多数媒体舆论也都无一例外地对此次发生在中国的近30年来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表示了同情。一个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年来饱受妒忌和指责的映映大国,突然受困于人类罕见的特大地震灾难,上万人瞬间被夺去生命,另有数万人被埋在废墟中不知生死,中国弱的一面毫无遮掩地暴露在世人面前,强烈改变着世人对这个东方大国的感受,尽管这种改变很可能只是暂时的。

    总的来说,这次中国政府面对汶川大地震这一突发公共事件,对外充分展示出了一个专业、开放和合作的姿态以及危机发生时勇于直面问题、充分信任国内民众和有效动员民众力量的能力,对国际社会开放,而不是以往的强硬、保守姿态,中国的国际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观。

    5汶川大地震中的中国政府公关的启示

    汶川大地震中的中国政府公关可以说是相当到位,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效果,对我国今后的政府公关工作有很大的启示:

    5.1 尽快建立政府危机公共关系的常设机构

    我国在传统的政府官僚组织中,具有政府公关性质的机构大致有办公室(厅)、调研室、宣传、对外联络、交际接待、信访等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在条块分割的状况下,缺乏有效的协调与沟通机制,也使他们养成了各自为政的思想,导致在危机事件的公关中职责不清、信息不畅、效率不高,最终贻误最佳时机。

    为了建立新的危机公关机制,保存有价值的危机公关文献资料,应该由政府一把手牵头,主动联系以上各职能部门,经常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使各部门在沟通中逐步适应合作协调的工作方法,使其达到在思想上认同和接纳这种联合工作的方式。

    用这种渐进的方式逐步培养,也可以说适应了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模式的思想,有利于较小的损失和较大动荡的发生。

    5.2 加强政府与媒体的协调

    积极主动加强沟通协调,使政府新闻议程设置与媒体自身良性发展趋向同步,是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实现共赢共存的上佳思路,亦是政府新闻工作的必然选择。在减少和处置突发事件舆情危机过程中,加强政府与媒体的协调,是现行管理体制的补充,政府行政的政治需要,沟通民意的社会需要,有利于政府赢得公众的支持和信任。现在的社会已进入大媒体的阶段,媒体种类繁多,信息途径宽广,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要有这样的意识,即主动与媒体接洽,搞好关系,这是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不仅我国社会主义阶段有这方面的现实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同样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因为在各级政府执政的一项有效而又重要的资源就是新闻媒体,政府话语权必须通过媒体传播才能得以体现,其话语权影响力和权威性也只有通过媒体的反复强化和逻辑印证,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现如今的中国,新闻媒体已由单纯的国家供养单位转向政府引导、自主经营的单位,身兼宣传与传媒两种角色。

    5.3 政府形象传播要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进行整合传播

    整合传播理论是利用自身所可以动用的所有资源和渠道,对所要推销的观念进行全方位的包装,综合选择传播方案和渠道,针对目标受众进行立体化传播的一种手段。单靠制作周期很长的一两部广告片肯定是不够的,一定要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目标公众产生不断重复的信息剌激。这实际上就是把“国家形象”这一个商品进行整合传播。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此次5.12汶川大地震中国政府在迅速反应、信息公开、公共危机管理等方面都给国内外公众以耳目一新之感,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政府有很强的政府公关意识,重视公共关系在政府管理以及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真实、准确、及时地与公众进行良好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这正是现代民主政府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增强政府的社会回应力,也是在现代社会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沈赞臣. 国家形象传播:十二五期间中国广告业的新课题[J]. 中国广告. 2011(04)

    [2] 悉星. 国家形象片:当“中国”成为广告主[J]. 市场观察. 2011(03) [3] 黄靖. 靠什么树立中国国家形象?[J]. 南风窗. 2011(04)

    [4] 娄向鹏. 品牌,一个国家最美的脸——写在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在纽约时报广场播出之际[J]. 科技智囊. 2011(02)

    [5] 陈开和. 国家形象广告与我国对外传播[J]. 对外传播. 2010(12)

    [6] 徐静. 从《中国制造》看国家形象广告创新策略[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0(06) [7] 郑玮. 从中国元素看中国广告对外传播[J]. 东南传播. 2010(08)

    [8] 莫凡. 作为国家战略的国家形象广告——解读商务部《中国制造,世界合作》国家形象广告[J]. 新闻界. 2010(02) [9] 汪辉勇. 论公共价值的生成与实现[J]. 广东社会科学. 2010(02)

    [10] 戴丽娜. 基于“软权力”构建的国家形象广告研究[J]. 新闻记者. 2010(03)

    [11] 政府部门是否可以做形象广告[N]. 法制日报. 2002

    [1] 张丹丹.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政府形象研究[D]. 暨南大学 2011

    [12] 舒爱玲. 中国国家形象广告传播策略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1

    [13] 孙秀洺. 我国公共政策传播广告化[D]. 吉林大学 2011

    [14] 邵文静. 政府行为与政府形象塑造[D]. 黑龙江大学 2009

    [15] 张珍珠. 从汶川大地震看中国政府公关[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学位论文的格式请参考格式要求再修改一下。

    学位论文的格式请参考格式要求再修改一下。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

    一、论文构成

    毕业论文格式应规范,必须由封面、目录、正文(包括中外文题名、中外文摘要、中外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致谢)三部分构成。论文装订顺序为外封面"开题报告"内封面"目录"中文题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外文题名"外文摘要"外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致谢"考核意见表。如有附录部分,装订在参考文献后面。

    二、纸张及印刷装订规格

    毕业论文一律用A4纸张电脑打印。左侧装订。

    三、编辑设置

    1、页面设置:

    ①“纸型” ──主要选用“A4”,“纵向”,个别页面可以采用“A4”,“横向”。

    ②“文档网格” ──一律使用“无网格”。

    ③“页边距” ──上:2.5cm,下:2.0 cm,左:3.0cm,右:2.5 cm。装订线位置居左。

    2、段落:

    ①论文题目居中,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

    ②“行距”一律为1.5倍。

    3、外文字体:一律为Times New Roman

    四、封面要求

    上交的每份论文都一律采用学校统一印发的外封面(装订线一律在左面)。另附自制内封面一份(A4纸张电脑打印),内容为中外文论文题目、作者的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的姓名与职称、论文完成时间。

    五、开题报告要求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对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选题的研究意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技术路线,课题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创新之处,课题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参考文献等方面。开题报告表格见附件。

    六、论文摘要

    (一)字数:中、外文摘要一般各为300~500字。

    (二)摘要内容:要求概括地表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研究方法、研究重点、结果和主要结论。

    (三)字体:中外文均是五号,中文使用宋体。

    七、正文要求

    (一)字数:文科类专业8000字以上;理科类专业,音乐、美术等专业5000字以上。

    (二)字体:正文一般用宋体小四号字打印。中文题名用黑体小三打印,外文题名用小三打印。文章中的各段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字打印,并且前后要一致。全文的文字格式要统一。独立成行的标题后面不再加标点符号。

    (三)序号:全文的序号编排要规范。论文的正文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层次。

    中文各层次系统为:

    第一层:一、 二、 三、 ……; 第二层:(一)(二)(三)……;

    第三层:l. 2. 3. ……; 第四层:(1)(2)(3) ……;

    第五层:1) 2) 3)……。

    外文各层次系统为:

    第一层:A. B. C. ……; 第二层:(A)(B)(C)……;

    第三层:a. b. c. ……; 第四层:(a)(b)(c) ……;

    第五层:a) b) c)……。

    第一、二层次标题应单独成行,第三、四、五层次标题可与文章其他内容同列一行。

    每页要插入阿拉伯数字页码,置于右下角。

    (四)表名放置在表格正上方,中外文对照;图名放置在图件的正下方,中外文对照。表格一览表采用“三线表”形式,插图需在文中相应处直接给出。图的大小为:半栏图<60mm,100mm<通栏图<130mm。文中计量、计价单位统一采用国际标准单位,公式应独立成行居中斜体排版。

    (五)注释:注释指作者对文中某一部分内容的说明。如:对某些名词术语的解释、引文(尤其是直接引用)出处的说明等。中外文均是小五号,中文使用宋体。注释既可以使用脚注,也可以使用尾注。在正文中需加注之处的右上角用注码 ([],一般放在标点符号前)标出。注释的格式参考参考文献的格式。

    八、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指论文写作过程中所参阅的各种资料,应附在论文末尾加以说明。参考文献有多种意义:作为阐发作者见地的佐证或背景资料;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或经典论述;表示对他人理论或成果的继承、借鉴或商榷等,反映作者对情报吸收、利用的程度。

    论文主体撰写过程要求参考两篇以上外文文献,文科专业要求必须有10篇以上参考文献,其他专业要求必须有6篇以上参考文献。要求罗列出所有引用的中外文文献资料目录,目录按引用顺序排列。

    参考文献具体格式如下:

    (一)专著(注意应标明出版地及所参阅内容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序号] 作者.专著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二)期刊中析出的文献(注意应标明年、卷、期,尤其注意区分卷和期)

    [序号] 作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

    (三)会议论文

    [序号] 作者.篇名[C].会议名,会址,开会年.

    (四)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篇)名[D].授学位地:授学位单位,授学位年.

    (五)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六)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题(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七)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年,起止页.

    (八)报告

    [序号] 作者.题(篇)名[R].报告年、月、日.

    (九)电子文档

    [序号] 作者.题(篇)名[E].出处或可获得地址(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九、附录的要求

    毕业论文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实验设计、调查材料及其相应的数据、图表等应整理后用附件形式附在参考文献之后。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