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领导讲话 > 正文

    【银行讲话】温州市委书记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讲话

    时间:2023-04-20 17:30:08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11月8日)今天这次会议非常重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温家宝总理在温州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稳定一揽子措施,部署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行讲话】温州市委书记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银行讲话】温州市委书记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讲话



    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118日)


    今天这次会议非常重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温家宝总理在温州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稳定一揽子措施,部署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工作。

    今年下半年以来,温州倍受外界关注。“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温州尽最大努力组织了现场抢救、伤员救治和善后工作,充分显示了温州人的大爱精神,提升了温州的形象。进入8月份以后,我市局部经济金融问题逐步显现,少数企业主跑路甚至出现极端非正常死亡事件,引发了社会面一定的恐慌心理,带来了地方金融市场的波动,对温州和温州人信用产生了较大冲击。分析原因,既有宏观经济背景的影响,也有自身素质的问题。就好比今天冷空气来袭,抵抗力不高、体质比较弱的就容易感冒。当前学界和媒体对近年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遇到的一些瓶颈性问题争论比较多,而温州一直以来是全国经济的风向标和指示器,是全国民营经济的典型模式,所以发生在温州的局部性问题更容易引起全国性的关注。

    上世纪末以来,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垄断性、基础性领域的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现在全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民营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但相比而言,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确实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是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二是负担大幅提高,使整个民营经济发展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经营比较困难,今年下半年出现的一些问题,又因为温州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影响力,并且通过学界和媒体的放大效应,使得温州民营经济和民间金融的一些问题放大了。我们要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对问题也要有客观冷静的分析。

    针对前阶段经济金融出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特别是104日温家宝总理来温州考察调研以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温总理提出“温州要在一个月内基本稳定当前局面”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局部金融风波的应对处置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专门建立了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实体经济进行了有限度的界入,全力保障经济金融平稳发展。一是向各大在温金融机构派驻了联络协调小组,通过各大银行进一步掌握面上情况,加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协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二是政府专门设立了应急转贷专项周转金,帮助企业缓解信贷资金周转困难。三是提高了欠薪准备金的额度,依法维护企业职工权益,确保社会稳定。四是加大对非法集资和跑路企业主的打击力度,加强风险防控。五是帮助困难企业采取重组等系列措施。同时,各大驻温银行也及时向上级银行争取扩大信贷规模和优惠贷款政策支持,承诺不上浮利率不抽资不压贷,不变相提高贷款成本。各行业协会和企业也积极开展互救自救,形成共克时艰的合力。

    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企业主跑路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企业信心有所恢复,社会恐慌心理得到很大程度消除,经济运行基本正常,总体发展态势良好。虽然问题仍然不少,但与温州整体经济相比,发生问题的比例非常低。现在统计在册的困难企业不到200家,与全市40多万家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相比是很低的。从10月份来看,尽管注销的企业数比其他月份多一点,但新增企业达1400多家、注销企业300多家,出现了一些波动但仍然在正常范围内,新增企业数仍然保持了以往的发展态势。从即期经济指标看,7-8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负增长4-5%,但10月同比增长15.5%,环比也有所提高,这说明实体经济正逐步恢复增长,其它相关指标也印证了这一点。温州经济具有先行性,温州民营经济比例全国最高,温商网络遍布全国全世界,所以温州经济对市场的敏感性较强。总的看,现在温州经济下滑态势得到了有效控制,局部的一些先行指标不断改善,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也要看到,当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只能治标,吃的都是止痛药、退烧药,根本性的病根还没有得到有效根除。这轮局部金融风波发生在温州,有宏观背景的影响,但更多的要从温州经济自身找原因,更多的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去年10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就着手研究从金融这个核心环节推进温州经济转型,并委托省金融研究院和浙江大学作相关课题研究。今年4月份完成了课题,并且形成了金融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但考虑到金融改革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地方要推进这项改革难度很大,所以一直在找这么一个切入点和时机,能够推进这项工作。温总理在温考察时,省委省政府和我市提出要把温州作为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要求,温总理明确表示温州作为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可以考虑,并责成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局进行专题研究。创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既是温州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不仅对温州有益,更具有全国性意义。如果温州能在金融改革方面闯出一条路子,确立一个新的制度性典范,那就实现了温州的转型发展,意义非常重大。所以,我们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的问题,全力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稳定,更要抓住当前的难得机遇,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努力实现温州模式的创新。

    市委市政府部署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工作,主要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温州经济发展的内生性问题。会前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1+8”政策文件,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全面强化金融对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配置资源主要以价格为信号,通过价值转移来实现,而价值转移的媒介就是金融。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经济与现代金融的关系,切实把握温州经济与金融的特点,抓住当前推进金融创新改革的良好机遇,全力推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

    (一)金融是温州转型发展的战略支撑。改革开放30多年,温州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确立了温州模式,对全国经济发展具有典型示范意义。但也要清醒认识到,现在温州总体发展相对滞后,发展水平在全省仅高于丽水,是浙江省欠发达地区,而且发展速度列全省倒数第1位,这就是温州发展的现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发展要又好又快,快不一定好,但慢一定不好。温州发展慢的直接原因是投资少,近10年来温州平均投资率只有33%,比全省低10多个百分点,比全国低20多个百分点。今天的投入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效益。没有投资,就没有即期的增长,也就没有未来的发展。经济发展应该更注重质量,但千万不能忘记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仍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全国人均GDP只有5000美元,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必须再翻两番以上。现阶段温州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人均水平低,总量问题仍然是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在转型过程中,对传统产业要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提升,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是主要方向,否则整天捣鼓那些低小散企业,没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转型必须坚持两个轮子驱动,即增量发展和存量提升。所以,加大投入是温州“十二五”乃至“十三五”的主要问题。

    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不佳,而营造环境是政府的职责。政府必须通过加大投入来改善环境,带动全社会的投入。今年1-10月,全市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翻了一番多。各地各部门和各大投资公司工作非常努力,接下去还要紧抓不放。温州人口规模列全省第1位,但多年来投资总量仅排在全省第6位,如果今年能保持当前的势头,完全有可能排到全省第3位。当然今年冲一下容易,今后要保持长期强劲的投入态势,就需要金融支持。投资关键在资金,靠自我积累,速度太慢、效率太低,必须借助金融杠杆作用,放大投资能力,加快投资进度。温州转型升级以投入为主抓手,金融就是战略支撑。“十二五”期间我市要实施“千项万亿”工程,如果能保持今年的势头,年均2000亿元的投资水平是可以达到的,关键要靠金融支撑。而现在全市财政资金合计不到300亿元,真正能用于项目建设的也就几十亿元,根本无法与2000亿元的投资额度相适应。所以,要通过金融的杠杆作用,全面强化金融保障。

    (二)金融是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温州经济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主,草根性比较强,灵活度比较高,机制比较活,体制具有优势。但经过这么多年,温州的体制机制创新人家都学会了,先发优势逐渐丧失,而原来既有的一些缺陷包括环境问题又充分暴露出来。温州现在每19个人就有一个企业法人单位,但企业规模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下。温州经济总量列全省第3位,但规上经济总量在全省排第5位,说明总量大但企业规模小。温州现有大型企业18家,中型企业599家,剩下的99.5%都是小微企业。这并不是温州企业没有扩张意识和能力,而是温州空间制约比较突出,没有为这些企业提供扩张生长的土壤和环境。小金鱼只能养在鱼缸里,鲨鱼和蛟龙就需要大海。很多企业在温州本地只有二三十亩地,但在外面都发展到几百上千亩。“十一五”期间,温州本地的工业投资只有1300亿元,而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的实业投资达到3000亿元,资本积累的第一桶金不是用在本地扩大再生产和转型发展,这种状况在这些年工业系统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标中得到充分反映。从1-9月工业企业经济效益11项指标看,温州的综合评价指数列全省倒数第1位。其中,温州的劳动生产率是10万元/人,全省是14万元/人,温州比全省平均低了40%,说明温州主要是靠劳力苦力赚钱;温州的新产品产值率仅为10%,而全省平均超过20%,不到全省平均的一半,说明老面孔多、新产品少;其他指标多数处于第8-10位。现在的困难关键在于自身竞争力不强,必须加快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而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要靠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靠投入,传统产业技改也要靠投入。

    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但工业投资仅增长21%,比面上低80个百分点,有几个县(市、区)前10个月工业投资是负增长。这不是因为温州人没钱,而是有钱没投在温州。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投资结构存在的问题,不能让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如果没有产业投资,整个投资再多也没有用。当然不是说投资一上来,环境改善就能见效,民间投资就能上来,这个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需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市委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工作思路和重点,要有紧迫感。如果温州的实业投资上不去,经济发展就不会有希望。所以,接下去要通过金融的杠杆作用,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投资,提高产业竞争力。

    现在温州投资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土地指标,所以接下去要加快瓯江口、瓯飞、民科基地、丁山等围垦进度,加快西部低丘缓坡的开发利用。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同时,更要进行结构调整,因为温州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是服务业。没有工业的支撑,服务业发展是不现实的,反过来讲,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还要通过服务业来拉动工业发展。温州发展服务业具有非常好的条件,一是处于海西区和长三角的交汇点,接纳台湾等地区服务业转移的潜力巨大;二是生态环境好、气候适宜,发展旅游、休闲、医疗、文化、教育等服务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三是具有全球温州人网络,这个商业网络如果能有金融网络的支撑,那整个温商网络和温州经济将会有大发展。像美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85%左右,其中金融业占GDP25%,是制造业的两倍。现在温州制造业占GDP53%,服务业占44%,其中金融业占11.2%,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发展经济学看,发展阶段分为资源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财富驱动四个阶段。过去温州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商品市场的开拓和创新能力。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由资源驱动向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的转变,温州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的开拓和创新能力。必须立足温州优势,充分发挥金融集聚功能和资金纽带作用,整合内外温州人资源,强化投资、创新和财富驱动,真正把金融作为温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

    (三)金融改革是解决“两多两难”问题的根本措施。这次温州之所以出现局部金融风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金融体制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地方金融体系二元结构特别明显,形成了“两多两难”问题。一是民间资金多而投资难。现在温州民间资本总量超过6000亿元,由于受区域条件制约,投资渠道不畅,民间资本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在本土落地,成了投机性比较强的游资。二是小微企业多而融资难。全市现有工商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34.5万户和私营企业8万家,由于当前体制内的金融机构缺乏与小微企业需求相适应的融资渠道、融资体系,只有少数小微企业能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这次我市出现局部金融风波,就是“两多两难”问题的集中体现。一方面是有钱没地方投,另一方面是要钱没地方融,中间这道墙就是体制问题,根本原因是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必须把解决“两多两难”问题作为主要切入点和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为全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典范和经验。

    (四)切实把握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温州转型必须推进金融改革,而且要把金融发展作为战略性方向,而改革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温州是民营经济为主的地方,经济市场化程度高,温州人善于资本运作,民间资本充裕并且来源丰富,发展民间金融应该是题中之义。温州的金融机构在全国地级市中最齐全,金融从业者比例最高,贷款额与GDP的比例达1.9,金融生态环境良好,同时民间金融锻炼了一批民间金融人士,为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奠定了扎实基础。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创新金融体系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国务院新“36条”明确提出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这次温州局部的金融风波,促成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对温州金融改革发展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104日温家宝总理在温州视察时明确提出“温州可以进行探索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发展的重大契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发展。

    二、着眼长远,构建与民营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方金融体系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解决温州民间资金多投资难和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以争创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切入点,全面强化改革动力,着力构建与民营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方金融体系,着力推进金融业的大发展,着力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真正使金融成为推动温州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强大动力。

    (一)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坚持正规金融组织与民间金融组织、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内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逐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互为补充、良性竞争的金融组织体系。(1)建立面向小微企业的专营机构。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发挥融资主渠道作用,实行分类考核,推动全国性金融机构在温州设立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专营机构,确保每家银行业机构在每个县(市、区)均设立1家以上专营机构。(2)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要按照“年内50家、两年100家、今后不增加、监管归一家”的要求,通过统筹规划布局、引入招投标竞争机制、鼓励增资扩股、探索小额贷款公司与国有大型银行合作开展中小企业专营业务、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证券化试点等措施,做大做强小额贷款公司。(3)推进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严格限定经营范围和空间领域,按照“1650”城镇体系布局,争取每个中心镇设立1家村镇银行,提升中心镇金融服务功能,争取允许符合条件的法人作为设立村镇银行发起人的试点。严格限定以社区为重点,扩大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范围,促进城乡统筹融合。(4)推动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强做大。按照分类指导、股权多元的原则,2年内完成11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鼓励农村股份制商业金融机构在温州市域范围内跨县域和向下延伸(至中心镇)设立分支机构;推动温州银行(城商行)做大做强,支持其上市融资,加大在温商集聚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步伐;支持开展以民资和侨资为主的温州民营银行试点,为大量民间资本提供投资渠道和专业服务。(5)鼓励适当设立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设立信托投资公司,逐步发展融资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条件成熟时,支持设立保险总公司,探索组建专营存款保险的保险机构,探索对地方性金融机构和组织引入存款保险机制。(6)规范融资性中介机构。加强对融资性中介机构的清理整顿和监管,规范发展间接融资行为,推进其有序经营。严禁非融资性中介机构非法从事融资业务,引导民间金融有序运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全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适应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1)开展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县(市、区)先行开展试点,指导民间直接借贷规范运作,将各类融资性中介机构借贷综合利率严格控制在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以内,促使民间借贷行为阳光化、合法化。(2)组建温州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服务平台。以网络化的“第三方金融基础服务平台”为基础,联合银行、担保、会计、法律、评估、咨询、协会、专业市场等机构开展大规模协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全面高效的专业服务。(3)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渠道,推进对外投资主体多元化,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积累试点经验。(4)创新发展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支持温州辖内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在信贷规模、授权授信、利率定价、绩效考核、对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支持推出科技贴息贷款、税源经济贷款、农房抵押贷款等支农支小的信贷业务。支持保险机构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

    (三)健全民间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与项目、借方与贷方的对接平台,促成中小企业股权交易、新型金融组织资产交易,改善民间资本的有序流动,拓宽投资渠道。(1)大力推动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和设立。发挥市场对资金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拓展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功能,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2)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坚持境内与境外并举,IPO与借壳同行,全力推进企业多渠道上市融资。5年内全市在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0家。(3)开展温州区域性产权(资产)交易市场试点。将产权、股权、金融资产和城乡统筹过程中的各类资源要素统一纳入交易市场,并与浙江产权交易市场对接,推动和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市场登记和挂牌交易,逐步扩大交易规模。争取尽快组建金融资产交易所,改善信贷资产的流动性,促进信贷资源优化配置,做大地方资本市场。(4)有步骤地发展温州债券市场。以市场为导向,试点私募债权基金,分层次有步骤地发展温州债券市场。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可以上年度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确定。

    (四)强化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现在金融的作用很大,杠杆效应很强,但一旦发生问题,冲击力、破坏力也很大。温州的金融体制改革,特别要把金融风险的防控体系作为改革重点来推进,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警体系,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1)设立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市委决定成立温州市地方金融监管领导小组,建立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把经信、公安、财税、商务等相关部门纳入当中,加强对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及融资性中介机构的监管和服务。加强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条块结合、分工协作的监管协调机制。(2)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制定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完善《温州市金融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加强对民间金融组织、民间借贷活动的管理,健全地方金融风险预警体系。(3)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金融是信用经济,金融是经营信用的行业。有了信用才能降低交易成本,而全社会交易成本的下降则是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基础。这次局部金融风波影响最大的不只是资金损失,更重要的是对温州经济金融信用的极大损害。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出现真正困难可以通过重组、破产来解决,但绝不能跑路。人无信则不立,事业可以因破产受到损失,但是个人信用不能破产。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加大对跑路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加强边控工作,不管跑到天涯海角也要追回来,决不能任其逍遥法外。对跑路、失信和信用不良等行为,必须坚决打击和遏制,各级各部门在这个问题上态度必须非常明确。政府要带头讲信用,银行也要讲信用,全社会都要讲信用。政府创造环境,这个环境就包括信用环境,必须把信用环境作为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地维护温州信用。(4)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建立健全地方金融案件侦查支队,重点加大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查处力度,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

    三、立足当前,统筹抓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针对当前温州经济金融形势,我们在谋划长远发展对策的同时,更要重视眼前具体问题的解决,统筹兼顾改革发展稳定各个方面的工作,把长远目标分解转化为具体可实施的任务。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始终高度重视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稳定。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继续抓好维稳一揽子措施的落实,并积极借鉴上世纪80年代乐清出现的金融风波处置经验,着力防范系统性风险。(1)强化工作力量。对市金融联络服务工作组力量进行优化整合,市人行、温州银监分局要派专人联系市金融联络服务工作组,配合做好协调工作,市金融联络服务工作组工作到春节之后。(2)健全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机制,实行一日一报、分级报送,保持信息传递及时畅通。在经信委建立总协调工作组,做好市县之间、跨行之间的联络协调工作。(3)加大舆论引导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市稳定金融形势的各项措施和成效,掌握舆论主导权,维护温商良好形象。

    (二)深入推进企业服务百日克难行动。要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稳定经济金融秩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深化各项帮扶措施,全社会合力共渡难关。当前要强化三个方面的措施:(1)强化政府引导力度。切实发挥市县两级财政应急转贷专项资金的作用,兵贵神速、出手要快,确保资金在途使用率达到80%以上。(2)抓住银行信贷这个关键。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分头到各自联系的银行沟通工作,争取各驻温银行上级行的信贷支持。完善银行考核激励机制,从10月份起根据贷款总量、贷款结构、服务对象等要素,对在温银行机构实行一旬一排名的考核制度,确保银行做到不抽资不压贷,不变相提高贷款成本,加大信贷资金保障力度。(3)发挥民间金融的作用。加快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试点,选择若干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在银行建立总量不少于50亿元的民间转贷周转金,用于企业的转贷服务,激活民间金融。

    (三)抓紧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申报工作。我市申报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请示报告和总体方案已经上报省政府。市金融办、发改委、人民银行和银监分局要切实加强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和有关部委的沟通,加强与省级有关单位的联系,必要时要组织专门力量赴省进京,蹲点跟进,努力争取年内获得批复。同时对“1+8”文件体系中温州自己可以做的工作,要抓紧排出工作推进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四)加快推进温州金融集聚区建设。温州金融集聚区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三大金融集聚区之一,也是温州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载体。年内务必要启动滨江商务区金融功能区块的金融机构大楼建设,争取早出形象。同时要加快促进各类金融要素集聚,实现人才、信息、资金的相互交流,力争 “十二五”末温州金融集聚区初步形成规模。

    四、强化保障,创造金融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和条件

    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是我市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落实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环境,凝聚各方合力,切实为金融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切实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金融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统一指挥协调;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把金融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对在温银行机构、地方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分类考核评价,完善激励机制,促进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形成社会合力。深入贯彻国务院新“36条”精神,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加快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民间力量的作用,调动海内外温州人特别是温商群体的积极性,吸引海内外温商回归发展金融业、参与地方金融体制改革,使温商成为温州金融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改善发展环境。要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全面优化信用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才环境,切实为金融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特别要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以信用道德、信用制度和信用文化建设为重点,建立完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大力引进各类金融高端人才,强化金融人才使用、激励、配套服务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温州。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以勇于改革而著称,金融领域的改革曾经走在全国前列。当前温州又迎来了地方金融改革创新的历史性机遇,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再创优势,努力开创温州金融业发展新局面,为加快转型发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