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领导讲话 > 正文

    论文例文:宗教世俗与市场化理论变迁关系研究x

    时间:2020-10-25 18:50:22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论文范文:宗教世俗与市场化理论变迁的关系研究

    2.1现代性与世俗化

    2.1.1世俗化的历史

    从词源上看,世俗化出自Saecufum世代,在它“时代”和“世界”的双重含义上,相对应于宗教救赎的时代和宗教世界,即上帝之城。所有欧洲语言的字典都显示“世俗化”的意思就是“成为俗世的”,也就是把人、事物、意义等从宗教的或是教会的改变成属世的或是为凡俗所用的。在欧洲,这个概念负载着超量的历史积淀意义,指向一个无所不在、无可否认的长期情况。欧洲曾经经历过被一种宗教控制整个社会的时代,即中世纪,然而,经过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欧洲打破了宗教对社会的全面束缚,因此,可以说,世俗化过程及其理论具有强烈的欧洲背景。在欧洲,世俗化意指相对于包括政府、经济、科学的世俗体制,教会体系的大小、力量、功能等都不断减缩。

    “世俗化”这一术语起初是随着宗教战争而开始采用的,意指土地或财产之脱离教会权力控制。在罗马教会法规中,这个词逐渐用来表示有教职的人之回归“世界”。它可以在纯粹描述和非价值判断的意义上使用。然而,随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兴起,世俗化逐渐变成了一个富有价值判断内涵的意识形态概念被使用。

    欧洲的启蒙主义对宗教的批判充斥于所有的世俗化理论,不只是实际过程的叙述性理论,还有对宗教的批判一谱系理论,以及规范一目的理论。认知批判将宗教视为一种原始的、前理性的世界观,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宗教将被科学和理性思想之进展所取代。政治批判将宗教视为一种统治者与神职人员的阴谋,提出使民众无知并接受压迫的宗教将被大众主政和民主自由所取代。人文主义批判将神的观念视为人的自我疏离和一种出自人类的向往和欲望的自我否定、对彼岸世界的投影,这个批判把上帝之死设定为人类解放的前提。总之,以法国启蒙运动为代表的欧洲的世俗化理论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欧洲大多数人把世俗化理论的前提接纳为对于事实正常状态的描述,以及作为对未来发展的投影。他们也将作为一个描述性的中性的世俗化概念变成一个作为意识形态、作为概括性的世界观、作为社会运动以及作为政府力量的具有目的导向性的“世俗主义”。而正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概念的世俗化的使用和推广,使世俗化理论招致了广泛地批判与质疑。..................

    ......................

    3.1宗教市场化理论提出的背景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困扰全球宗教学家的难题是:在现代性条件下,宗教没有衰弱、消亡,反而生机勃勃的原因是什么?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宗教社会学家在经过艰苦探索之后,终于提出了新的理论范式—宗教市场论。宗教市场论创立的核心人物是美国的罗德尼·斯达克(Rodneyst盯k)。他曾长期任职于华盛顿大学,现任教于德克萨斯州的贝勒大学,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宗教社会学家。他的代表作有《信仰的法则—解释宗教之人的方面》、《宗教的未来》、《美国的宗教化1776一1990》、《基督教的兴起—一个社会学家对历史的再思》及《解释宗教生活》等。

    宗教市场论,又称为宗教经济论(ReligiousEeonomy),宗教的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ChoieeTheoryofReligion)和供应方理论(SupplySideTheory)。宗教市场论把宗教理解为“理性的、相当明了情况的行为者选择‘消费’宗教‘商品’,就像他们消费世俗商品时权衡代价和利益一样”①。宗教市场论的理论出发点是理性选择假设,它驳斥了以往理论将宗教看做是“非理性”的观点,认为“人们在宗教行为上跟其他生活领域里同样是理性的”,而且“宗教行为如同人们的其他行为一样,也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一般是建立在代价/利益计算的基础之上的”②。宗教市场论认为,宗教系统与经济系统在一些主要元素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可以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对宗教现象的分析上。一个宗教市场包括三种构成要素:宗教产品的消费者,宗教产品的供给者,以及二者间的连接纽带—宗教产品。用经济学的原则解释宗教现象,会取得极大的解释力。斯达克运用经济学原则分别解释了宗教在美国的繁荣和在传统欧洲表面的衰落。斯达克指出,有人断言美国宗教缺少深度,因此它的普遍流行是表面的和虚幻的。欧洲学者喜欢将之归咎于美国文化的落后、群众幼稚而轻信和知识分子的文化影响太小等等。依据市场化的理论范式,美国宗教活力的真实原因是,基于政教分离的传统,美国政府对于宗教组织事务的干预相对稀少,历经两个多世纪的自由竞争,美国宗教组织得到了超乎想象的成长:这里有有1500多个相互区别的宗教教派,其中有24个宗派组织成员超过100万;这些团体中的每一个都完全依靠自愿奉献:美国人的宗教捐款目前是每年600多亿美元,亦即18岁以上的人中平均每人330美元切。这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无可比拟的。...................

    ....................

    第3章宗教市场化理论......................................20

    3.1宗教市场化理论提出的背景.........................20

    3.2宗教市场化理论的核心命题..........................22

    3.2.1微观层次:委身、改教与改宗......................23

    3.2.2中观层次:教派一教会论..............................24

    3.2.3宏观层次:管制一多元一竞争一繁荣..............25

    3.3本章小结................................................27

    第4章两种理论范式之比较.........................29

    4.1两种理论范式的内在关联........................29

    4.1.1世俗化是市场化理论的事实基础.............29

    4.2两种理论范式的分歧..........................................30

    4.2.1市场化理论:信仰人数与时间变化的关系..........30

    4.2.2萨默维尔的驳斥.................33

    4.2.3世俗化与高度现代化.........35

    4.3本章小结.............................37

    结论

    宗教经济模式与世俗化理论真的是针锋相对,彼此不容吗?从世俗化与市场化两种范式的相互冲突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世俗化理论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其理论本身蕴含了欧洲历史上从“宗教文化社会”到当代“信仰社会”的变迁,不管是传统世俗化理论还是新世俗化理论都着力于解释此时空框架下的社会变迁。从出发点上看,经典世俗化理论的核心关怀是现代性与宗教变迁的关系。从结论上看,经典世俗化理论难免都与对宗教衰退的预测有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和大多数情况下,现代性与宗教之间甚至被看作是一种零和博弈的关系。世俗化也从最初作为描述现代宗教变迁的描述性概念变成了对宗教未来发展趋势加以预测的一个意识形态的概念。这种预测性的断言因与各种“进步”或“保守”的意识形态纠缠不清,妨碍甚至限制了对世俗化理论的研究。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世俗化理论应该被埋葬,或不值一提。新世俗化的理论视域依然是现代性与宗教变迁的关系,它保留了世俗化理论关于建制性宗教的衰落和个体以非制度化方式满足其宗教性需求的事实判断,但却抛弃了世俗化理论对宗教的预言式判断,从而完成了对经典世俗化理论的超越。

    从这一意义上说,宗教经济模式似乎无法把握世俗化理论的理论指向,同时他因为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宗教的微观基础上,而忽视了对宏观社会结构和社会“精神气质”的关注。实际上,即便采用宗教经济模式,也必须考虑宏观层面的各种因素。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