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调研报告 > 正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统计(平均数)▏沪教版(21)(11页)

    时间:2020-11-10 04:27:07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课题

    沪教版P33《平 均 数》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通过具体的事例初步了解平均数的概念,体会引入平均数的必要性。

    2.知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平均数。

    3.知道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在该组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

    4.知道可以使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数量的两组同类数据。

    教学重点

    平均数的意义和它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数量的两组同类数据。

    评价关注点

    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辨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用意识

    《平 均 数》 学历单

    教学

    环节

    环节目标

    师生活动

    评价

    关注点

    活动一情景引入

    情景引入,激发想象

    一. 新课导入:

    (1)各位同学们,作为少年军校,每个月学校都会举行月月赛。这回的月月赛学校要组织老师参加1分钟投篮比赛:

    语文组

    6

    8

    6

    8

    4

    哪个老师的投篮成绩好?

    (2)数学组老师想和语文组老师比一比。

    数学组

    9

    9

    5

    8

    9

    请同学们做一做裁判,哪个组的老师投篮水平高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比较总成绩,(出示:总成绩)语文组32,数学组40

    比较每个小组1分钟平均每人投中几个(也就是1分钟投篮的平均成绩)(出示:平均成绩)语文组6.4,数学组8

    一个一个比较。

    你们的方法真多,很会动脑筋。刚才,5位老师通过比较总成绩和平均成绩,我们发现数学组的老师1分钟投篮的成绩更好。

    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能力

    辨析能力

    活动二探究阶段

    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二. 新课探索:

    探究一:比较不同数量的两组同类数据时需要用到平均数来比较

    1、语文组的投篮高手韩老师来大展身手,这是她的投篮成绩

    语文组老师(6人) 6 8 6 8 4 10

    现在谁获胜了?说说理由

    语文组。总成绩42,6人,平均成绩7

    数学组。总成绩40,5人,平均成绩8

    不能比较。

    2、问:你们用的什么方法?(比较平均成绩)

    刚才我们不是用了2种方法吗?唉,现在大家怎么不用总成绩来比较?

    人数现在不一样了,比较总成绩不合理,比较平均成绩比较好。

    3、小结:人数不同,比较总成绩的这个方法行不通,我们比较1分钟投篮的平均成绩更合理。

    像1分钟投篮的平均成绩就是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均数》。(出示:平均数)

    什么是平均数?自学看书P33

    将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叫做这组数值的平均数。

    5、你觉得这句话里的关键词是什么?

    出示:总和÷个数=平均数

    6、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先打上?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一起来验证。

    探究二:理解平均的计算方法和含义——计算平均数

    1、刚才有同学已经口算出平均数的大小,我请他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板书)

    语文组(6+8+6+4+8+10)÷6=7个 数学组(9+9+5+8+9)÷5=8个

    2、像这样,把每个老师投篮得分加起来,就是要先求出他们的和(出示:求和)再除以投篮的人数,也就是按照投篮数平均分(出示:平分)这样就算出了语文组和数学组平均投篮的个数,这种方法是先求和再平分,就是求和平分法。

    3、通过列算式求出平均数,我们发现数学组1分钟平均投中8个,语文组的1分钟平均投中7个,所以数学组老师获胜了!

    4、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求数学组老师1分钟投篮的平均数呢?(先出篮球图、学生练习纸讨论)

    投中9个的老师分出1个给投中5个的老师。

    小结:数学上,像这样把个数多的移给个数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样的方法叫做“移多补少”。

    探究三:借助条形统计图,了解平均数的特征

    1、还是刚才这幅篮球的图,老师根据将他们的投篮成绩制成条形统计图。这条红色的虚线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我们来看一下,语文组老师平均成绩是7个,奇怪了,老师没看到有谁投了七个啊?你怎么理解7这个数? (生各抒己见)

    7表示1分钟平均每人投中7个,反应的是一般情况,不是每个人都投中7个。

    3、对,这个7不是表示某一个人的投篮成绩,是表示语文组老师投篮的一般水平,是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代表一组数的平均值。

    小结:同学们分析得真不错,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是一个虚拟的数。

    (出示:平均数是虚拟的数)

    4、数学组的平均数8呢?所有的平均数都是一个虚拟的数。

    探究四:通过观察了解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在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1、再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条形统计图,你们还能发现些什么?(同桌互说)

    2、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每组数据的平均数始终比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小,比最小值大。(板书: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在该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判断: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小丁丁是篮球队中最矮的一个,他的身高一定不超过160厘米。

    探究五:生活中的平均数,并出示概念

    1、平均数还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如果老师想知道我们班级小朋友身高发展的集中趋势,那么就是求我们班级小朋友的平均身高,那么的平均身高怎么计算?(平均身高=总身高÷总人数)

    2、老师想说:如果同学们想要长得高,长得结实,就需要多运动,多运动的孩子才是最阳光最健康的。

    3、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地方用到平均数?(学生举例)

    (每个班级平均多少人,总人数÷班级数=平均每班人数)

    小结: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工资、平均住房面积、平均寿命等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像刚才的这些…都是平均数,请再来看我们前面说根据平均数概念得出的数量关系对不对?是不是这一组数据的总和÷这一组数据的个数=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划去问号

    跟进练习:

    接下来,我们利用刚才学习的本领来解决二道选择题。

    (1)英语组老师也参加了投篮,英语组老师也

    参加了1分钟投篮,他们的平均成绩是( ) = 1 \* GB3 ① 7 = 2 \* GB3 ②7.5 = 3 \* GB3 ③8

    小结:在计算平均数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小数

    (2)国庆长假期间游泳池第一天入场1300人,第二天、第三天共入场5700人,国庆长假期间游泳池平均每天入场游泳多少人?正确的算式是( )

    = 1 \* GB3 ①(1300+5700)÷2 = 2 \* GB3 ②(1300+5700)÷3 = 3 \* GB3 ③(1300+5700+5700)÷3

    小结:对呀,1300+5700是3天的总和,总和和个数是相对应的关系。

    辨析能力

    归纳能力

    自学能力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据分析能力

    辨析能力

    归纳能力

    归纳能力

    归纳能力

    归纳能力

    辨析能力

    活动三巩固提高

    初步形成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估测能力。

    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巩固练习

    1、计算平均数

    (1)第三位数学老师对自己的投篮成绩不满意,他又投了一次,现在数学组的投篮的平均成绩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大)

    现在是多少呢?动笔算一算

    (2)语文组老师的孩子小A也来参加比赛,他

    加入语文组,现在语文组的成绩是

    发生什么变化?(减少)

    现在是多少呢?动笔算一算

    (3)问:现在求的是几个人的平均成绩?求7个人的平均成绩就要除以7,总和与个数要相对应。

    小结: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这组数据中所有的数(包括0)都要作为数据进行计算。不能删去改组资料中的零值资料。

    (4)原来的平均成绩是7个,现在的平均成绩6个,低了多少?(1个)也就是拉低了个整个语文小组的平均成绩。

    小结:平均数很敏感,任何一个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使平均数发生变化。这正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特点。

    2、判断题

    (1)小胖想学游泳,正巧暑假他看到一条河,旁边竖了个牌子平均水深110厘米,他想自己身高145厘米,于是准备下水去游泳,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用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讲一讲。

    (出示池塘切面图)

    小结:虽然河里的平均水深是110厘米,但由于河里的水深有高有低,小胖同学还是可能会发生危险。小胖没有看到其实旁边还竖了一块牌子,禁止游泳。要保护生命,学游泳还是去正规的游泳馆学习!

    (2)既然要去游泳馆,小胖是说走就走,报名参加了游泳培训班,这参加游泳培训的同学平均身高是140cm,他们在水深130cm的游泳池中学习会遇到危险吗?

    小结:虽然游泳池的水深都是130厘米,但由于同学有高有低,所以比较矮的同学还是可能会发生危险。平均数的范围是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解决问题能力

    归纳能力

    辨析能力

    活动四

    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本领?

    什么是平均数

    求平均数的方法

    ……

    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五

    作业

    练习册P36-37

    板书设计:

    平均数

    将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叫做这组数值的平均数。

    总成绩 总和÷个数=平均数

    平均成绩 (6+8+6+8+4+10)÷6=7(个)

    (9+9+5+8+9)÷5=8(个) 求和平分

    (9+9+10+8+9)÷5=9(个) 移多补少

    (7+10+6+7+6+9)÷6=7.5(个)

    (6+8+6+7+5+10+0)÷7=6(个)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

    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在该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计算计算平均数可能会出现小数

    计算一组平均数时,不能删除该组资料中的零值 资料

    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平均数》课堂练习单

    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

    一、讨论: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求数学组老师1分钟投篮的平均成绩呢?

    二、选择题

    1、英语组老师也参加了投篮,英语组老师也参加了1分钟投篮,他们的平均成绩是( )

    = 1 \* GB3 ① 7 = 2 \* GB3 ②7.5 = 3 \* GB3 ③8

    2、国庆长假期间游泳池第一天入场1300人,第二天、第三天共入场5700人,国庆长假期间游泳池平均每天入场游泳多少人?正确的算式是( )

    = 1 \* GB3 ①(1300+5700)÷2 = 2 \* GB3 ②(1300+5700)÷3 = 3 \* GB3 ③(1300+5700+5700)÷3

    三、计算平均数

    1、计算数学组的老师1分钟投篮的平均成绩

    2、计算语文组的队员1分钟投篮的平均成绩

    四、判断题:

    1、小胖身高145厘米,可以去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湖中学习游泳。他说的对不对?…………………………………………………………………………( )

    2、参加游泳培训的同学平均身高是140cm,他们在水深130cm的游泳池中学习会遇到危险吗?……………………………………………………………( )

    五、巧用平均数

    古时候,有个地主雇佣长工,地主对长工说:“我们这里的报酬不错,平均每周给300个铜板。很快有10个长工接受了这份工作。上了一周班以后,地主才发给每个长工100个铜板。长工发现上当了,纷纷找地主理论:“平均工资每周300个铜板,我们怎么只拿到100个铜板呢?”地主皮笑肉不笑地回答:“平均工资确实是300个铜板,不信你们可以自己算一算。我每周要指挥你们干活,每周我的工资是2400个铜板;我弟弟每周500个铜板;我的六个亲戚每人每周250个铜板;你们10个人每人每周100个铜板。这样算下来,总共是每周5400个铜板,付给18个人,平均工资不就是每周300个铜板吗?”长工们听了气得说不出话来。

    你有什么想法?和小伙伴交流一下。

    相关热词搜索: 统计 平均数 上册 五年级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