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调研报告 > 正文

    移民搬迁情况调研报告书x

    时间:2020-11-03 20:51:06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吴堡县移民搬迁情况调研报告

    一、县区情况概述

    吴堡县位于市东部, 全县人口 8.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7.0 万人, 占总人口的 83.3%,城镇化率为 42%。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16.76 亿元,比上年增长 4.0%。其中第一、 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2.40 亿元、 6.72 亿元、7.64 亿元,按 常住人口计算,人均 GDP 21734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0.5 亿 元;全县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 0.73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0.28 亿 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4.83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516 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155 元。

    由于县域地形限制, 农村居民点规模小、 布局分散,设施配套难; 县区农业基础水利设施不足,老化严重,河道、沟渠淤堵突出,农田 行洪排涝和灌溉能力不足;山区水库、渠系等设施缺乏,工程型缺水 突出,部分农村人口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公路网络化程度低, 电力设施支撑能力不足,农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农民增收困难。并 且地质灾害和山洪灾害隐患数量多、分布广、密度大、发生频繁、危 害严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极大威胁。

    二、“十二五”移民搬迁初步成效 “十二五”期间,脱贫工作初见成效。我县坚持整体推进和精准 脱贫相结合,累计投入财政脱贫资金 1.28 亿元,贫困村特色产业进 一步发展壮大。特别是 2015 年把实施精准脱贫、实现整体脱贫作为 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现整体脱贫目 标的实施方案》,为实现全县贫困人口 2017 年底全面脱贫和 2020 年 全面实现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以来,通过“开发式、搬迁式、 帮扶式”等扶贫措施,分类扶持不同贫困群体,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减 少。按照现行扶贫标准, “十二五”初期全县贫困人口 2.42 万人, 到 2014 年末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 15003 人,累计解决贫困人口 9197 人,基本完成省市办下达的减贫计划任务,贫困人口脱贫比例 年均下降 9.7% 。2015 年,有 5000 人实现完全脱贫,全贫困发生率 由 37%下降到 22.7% 。

    按照“参与式”的扶贫方式,我县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 从解决制约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的难题入手, 依托整村推进项目, 重点 突出道路、农电、水利、能源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整村扶贫累计完成投资 1000 万元,完成整村扶贫 16 个村,建成集雨窖 1000 余口,硬化集雨场 12 万平方米,新建饮水 工程 4 处,解决了 15000 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新建村级道路 11 公 里,生产道路 51 公里,硬化通户道路 70 公里,道路交通状况进一 步完善;累计新建山地苹果 5100 亩,栽植优质核桃 23000 亩,改 造低产枣园 49590 亩,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生产 条件,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得到初步缓解,整村推进扶贫实效进 一步提高。

    三、面临环境

    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央提出了“六个精准” “五个一批”的总体 要求。六个精准是方法论,五个一批是具体措施。这“五个一批” 就是打赢脱贫攻坚的五场战役, 易地扶贫搬迁则是决胜之役。

     易地扶 贫搬迁解决的是生活在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的贫困人口脱贫问 题,他们的贫困程度最深, 自我发展能力最差,在原居住地几乎是零 积累,在新的安置点多数是从零开始, 是这次脱贫攻坚对象中的困中 之困、难中之难。

    吴堡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十二五”以来,全县共脱贫 9197 人,贫困发生率由 37%下降到 22.7%。截至目前,仍有 68 个贫困村 7419 户、15003名贫困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为了解决好贫困村和 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全县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的新要求,不 断加快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步伐,确保实现“三年稳定精准脱贫、 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

    为着力打造国家沿黄生态安全承载区、特色农副产品产业集聚 区、城乡统筹发展示区和特色文化旅游名胜带, 努力建成以黄河为主 线,多点相互支撑,交通网络健全,生产条件改善,特色产业壮大, 文化旅游特色彰显、 城乡一体发展的沿黄生态经济带。

     “十三五期间” 我县龙山惠民家园安置点、家店村安置点、怡佳社区、怡馨社区均位 于沿黄生态经济带围之。参照省陕政发〔 2011〕68 号文件对陕北黄 河沿岸土石山区的划定围和国家划分经济带的例, 我县位于沿黄生态 经济带的区域围之。按照“六个精准” “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将 脱贫攻坚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 设结合起来,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体,采取超常规举措,确保打 赢攻坚战。

    四、移民搬迁是群众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偏远山区群众的贫 困落后面貌有了较大变化, 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但是, 由于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贫困面仍然很大,贫困程 度仍然很深, 返贫率仍然很高, 最近几年, 经过不断的扶持, 按照新的贫困标准,贫困发生率不断降低 %。那么,如何从 根本上解决偏远山区村组的贫困问题,群众有一个好的生存 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通过调研,认为现实的选 择就是实施精准的移民搬迁,只有走出大山,才能彻底告别 贫困。其理由是:

    一是部分村组自然条件差。地貌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区, 立地条件差,地表植被脆弱、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陡 峭的山坡、匮乏的水源、脆弱的生态,是制约群众生存和发 展的一道道难关。干旱、沙尘、霜冻、冰雹、洪水、虫鼠等 自然灾害频繁。

    二是资源性缺水严重。有的群众居住在山上,群众吃水 非常困难,通过国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母亲水窖行动等人 饮解困工程, 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 但和农业生产一样, 也是“靠天吃水”,主要依靠集雨场窖,若遇干旱严重的年 份,群众仍然到十多里的沟底挑水,来回需要 2 个多小时的

    时间,由于居住人口少、成本极大、费用高,如果全部铺设 自来水管道,则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三是基础设施依然落后。近年来,我县偏远村组的交通 条件有所改变,但是加之自然环境和近几年的洪涝灾害部分 村道修建和维护的费用极大,而村居住的群众可能只有几 户,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

     部分偏远村孩子要到镇小学上学, 距家 20 多公里,特别是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学生,由于 年龄小,为了孩子上学,母亲只能跟随孩子来到镇、县城租 赁房子居住,给孩子做饭、照顾上学,父亲在家劳动,有的 家中劳动忙,只有爷爷奶奶照看孩子上学,由于爷爷奶奶对 孩子有溺爱心理,对孩子的学习、成长非常不利,有部分群 众为了生计、走出大山,十多年前举家前往县城,从事大棚 产业开发、经商、打工等,家里的土窑洞无人居住,年久失 修,均已塌陷,成为危窑,无法居住,偏远村组通讯条件也 较差,不少村手机信号时有时无。

    四是居住条件简陋。我县农村群众居住土窑洞的农户较 多,且有不少危房户和无房户。

     这里的土窑洞已住了几辈人, 地质灾害隐患较大。

    五是教育卫生发展严重滞后。村没有小学,村也没有卫 生室,村民们小病“靠扛”,大病进医院。在倡导教育医疗 卫生事业服务均等化的今天,居住在这里的群众很难实现均 等化,只有移民搬迁,集中安居才能够为教育卫生服务均等 化奠定基础。

    四、当前我县在“十三五”移民搬迁方面所做的工作 在移民搬迁方面,我县在移民搬迁工作中认真执行省、 市、县有关政策,结合实际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 效。

    吴堡县辖 5个镇, 1个街道办事处, 104个行政村, 有贫困村 68 个,总人口 8.6 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7321 户 15970 人;在册贫困户 4970 户 9835 人;“十三五” 涉及扶贫搬迁户有 910户 2550人,其中 2016 年计划搬迁 377 户 1170 人; 2017 年计划搬迁 533 户 1380 人。

    资金筹措及安置措施。镇(办)政府及县国土局多次 组织人员,深入到贫困地区,对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存在 困难、问题,今后发家致富的想法,是否愿意搬迁等,进行 走访了解摸底,座谈讨论等,

    “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总投资总计投资 1.7 亿,在县 城集中建设移民搬迁小区及相关配套设施,截止 2017 年 7

    月已有 630 套安置房竣工并达到入住条件。

    配套产业建设。移民搬迁产业建设致关重要,我县立 足自身地域特色,多方面发展产业确保搬迁户增收。其中家 塬头村昆仑山雪菊试种成功,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畜禽养殖, 种植扎蒙花,红枣加工,手工挂面加工;怡馨小区产业方面 政府 =将县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与搬迁群众产业扶持相结合,为搬 迁户提供免费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培训, 进行手工挂面、 黄河玉等 特产的销售;部分搬迁户依托“千年古城” 、横沟温泉等旅游景 区发展产业实现增收。

    加强学校教育、 医疗卫生工作, 在抓好群众收入的同时, 做好孩子上学、饮水、就医、居住环境等工作,为群众安心 搬迁,舒心生活奠定基础。

    搬迁后的变化。一是居住环境的变化。搬迁户告别了 居住土窑洞,告别高山、高坡居住,告别艰苦的条件,告别 租房居住,住进移民小区,有了自己的房子,心里踏实,条

    8万件改善,实现电气化生活。二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促进群众 收入的增加。原来在山区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只靠种地年 收入不足万元,而搬迁后移民搬迁户大多从事大棚蔬菜种 植、经商做生意、以跑运输、砖瓦工、粉刷工、修理工、装 卸、打工等为主,每户年收入均在 5

    8万

    五、要正视移民搬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实现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浩大,任务艰巨,必须正 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群众放弃土地难。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群众有 故土难离的观念,他们担心人地分离后,现有的土地不便于 耕种和管理,搬离后没有技术、手艺的人,单靠打工难以维 持生活。还有部分群众担心搬迁后,放弃原承包地,以后没 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可能丢失未来资源开发的补偿费。

    (二)搬迁方式选择难。搬迁的先后、搬迁的远近、整 村搬还是部分搬、分散还是集中,作出选择和决策都很难。

     长远看,整体搬迁、易地搬迁虽然成本高、难度大,但一劳 永逸,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贫困问题,是治本之策。近 期看,实施部分搬迁,先易后难,多数群众易接收,可操作 性强,工作任务轻、难度小,短时间能够见到效果,引发矛 盾也较少,但搬迁不彻底,将来可能出现二次搬迁,损失和 浪费都很大。

    (三)搬迁后稳定增收难。搬迁后,能否超越原有生活 条件,实现富裕,这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政府最关注 的问题。由于搬迁涉及群众多,搬迁户情况不尽相同且文化 水平有限,配套产业用地有限,移民安置可能会因搬迁户没 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生活环境不适应等原因, 导致搬迁致贫、 搬迁返贫和移民回流的问题。

    (四)宅基地腾退难。搬迁户旧土思想较重,很多群众 都有着“落叶归根”的思想,都不愿意腾退自己的旧宅,思 想工作难做。

    六、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有力的组织保障。县上要建立强有力的实体 领导班子,下设常设,出台组织保障政策,按照“硬抽人、 抽硬人”的原则,抽调群众感情深、事业心强、责任心强、 吃苦耐劳的同志专门从事该项工作。

    (二)形成强大的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采取不同 侧重、不同形式的宣传方式,形成全社会认可、支持移民搬 迁的强大舆论氛围和全民关注、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多渠道筹措移民资金。按照“政府统筹、渠道不 乱、用途不变、统一规划、项目捆绑、各记其功”的原则, 搞好涉农资金的整合工作。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大规模向移民 区倾斜。广泛动员社会扶贫力量,积极投身移民工程中来。

    (四)出台移民搬迁的相关政策。由县政府统一部署, 各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尽快制定出台保障移民搬迁有序、顺 利实施的土地腾退、户口转移、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补助 标准、社区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政策。

    (五)同步建立搬迁后扶机制。在制定移民搬迁总体规 划的同时,同步出台完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明确扶持围对 象,扶持标准和扶持的期限。建立灵活调整机制,加大移民 搬迁公益事业投入,健全移民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增加移民 就业岗位,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