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调研报告 > 正文

    高一语文人教必修2教师用书第4单元13在马克思墓前讲话Word含答案2

    时间:2020-09-05 20:07:04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本课话题 ——生命永恒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这句话突出了马克思的无可企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抒发了对他逝世极为悲痛的感情,点明了他的英名因为伟业而永恒。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生命对海伦·凯勒来说并不是完美的,她是一个被禁闭在盲聋哑的痛苦世界里的人,但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她的生命是有限的、渺小的,但她却用生命谱写了一首属于她自己永恒的颂歌!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永恒是很长时间,尤对尽头而言。

    ——霍金

    2.现在就是永恒。我就在永恒之中。……一句话,永恒就是现在,现在就是永恒;现在就是永恒的生命。

    ——理·杰弗里斯

    3.除了永恒,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

    ——保尔·福尔

    4.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尼采

    5.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

    ——柏拉图

    6.真正的圣者的信条是善用生命,充分地利用生命。

    ——赫伯特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繁芜丛杂(wú)   诬蔑(wū)   衷心(zhōng)

    卓有成效(zhuó) 忌恨(jì) 诅咒(zǔ)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豁eq \b\lc\{(\a\vs4\al\co1(豁然开朗(huò),豁出性命(huō))) (2)应eq \b\lc\{(\a\vs4\al\co1(应允(yīnɡ),得心应手(yìnɡ)))

    (3)创eq \b\lc\{(\a\vs4\al\co1(创立(chuànɡ),创伤(chuānɡ))) (4)给eq \b\lc\{(\a\vs4\al\co1(给以(ɡěi),给予(jǐ)))

    (5)抹eq \b\lc\{(\a\vs4\al\co1(抹布(mā),涂抹(mǒ),拐弯抹角(mò)))

    2.语境辨析法

    (6)中国汇率改革应量(liànɡ)力而行,一味冒进会带来不可估量(lianɡ)的负面结果。

    (7)要想使工作计划不成为空(kōnɡ)谈和空(kònɡ)白无用的纸质文档,对不确定因素的预见和事先防范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8)在这座城市中,盖(Gě)天翼兄弟小心翼翼地掩盖(ɡài)他们的姓氏,避开他人好奇的目光和无穷无尽的问题。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eq \b\lc\{(\a\vs4\al\co1(ɡū(估)量,ɡū(沽)名钓誉,hù(怙)恶不悛)) (2)eq \b\lc\{(\a\vs4\al\co1(sǔn(损)失,yǔn(殒)身不恤,yǔn(陨)落))

    (3)eq \b\lc\{(\a\vs4\al\co1(开lǎnɡ(朗),琳lánɡ(琅)满目,liànɡ(踉)跄)) (4)eq \b\lc\{(\a\vs4\al\co1(坚忍不bá(拔),点bō(拨),飞扬bá(跋)扈))

    (5)eq \b\lc\{(\a\vs4\al\co1(qū(驱)逐,身qū(躯),崎qū(岖))) (6)eq \b\lc\{(\a\vs4\al\co1(fěi(诽)谤,fēi(绯)闻,fěi(菲)薄))

    (7)eq \b\lc\{(\a\vs4\al\co1(zhū(蛛)丝,守zhū(株)待兔,口zhū(诛)笔伐))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估量·估计

    两者都有“对事物的某些方面进行揣度”的意思。“估量”多指对事物或现象的大小、好坏等情况的测度。“估计”多指对事物的性质、时间、意义、作用以及质量好坏的推测。“估计”运用范围比“估量”广。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依法治国”是旗帜鲜明地向“权大于法”的痼疾开刀,有助于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增强整体经济活力,这将对中国全局发展产生不可________(估量/估计)的正向推力。

    (2)美国热带医学和卫生学会警告,美洲锥虫病正肆虐美国,________(估量/估计)已有逾三十万人受感染。

    2.肤浅·浮浅

    二者都有浮于表面、不深入的意思。

    “肤浅”强调局限于表面,形容看法、学识、理解、体会、检查、体验、观察等。“浮浅”强调浮泛、飘浮、不深入,像漂在液体表面那样;还可以形容作品、手法、理解、考察、兴趣、作风等。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以过去的经验,我们的批评常流于标准太狭窄,看法太________(肤浅/浮浅)。

    (2)这是很表面的,说尖锐些,是________(肤浅/浮浅)的表现手法。

    3.摸索·探索

    都有求索的意思。但二者侧重点不同:

    “摸索”侧重于试探着(行进),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

    “探索”侧重于多方寻求答案,解决问题。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广州医学院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具有社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为特色的预防医学教学,________(摸索/探索)建立了防治结合的实用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2)习近平主席在“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后的贺电里说道:“太空________(探索/摸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

    【答案】 1.(1)估量 (2)估计 2.(1)肤浅 (2)浮浅 3.(1)摸索 (2)探索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做到在认识上准确到位,在行动上狠下功夫,在实践中卓有成效。(  )

    理由:                                    

                          

    2.如何有效掌握并管理大数据,能够从繁芜丛杂的数据中抽取出对公司业务发展有用的信息,将成为企业CIO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  )

    理由:                                    

                          

    3.剧中通过描述在日寇侵华战争中,胶东地区根据地几个女人的曲折命运,传递出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

    理由:                                    

                          

    4.近期美国股市走势一直和油价密切相关,因投资者担忧消费开支或将受到石油和汽油价格上涨的打压,从而令经济复苏浅尝辄止。(  )

    理由:                                    

                          

    5.跳出地球看地球,我们眼前的世界是多么的渺小!太空飞梭,带你飞出现实,思路瞬间豁然开朗,人类历来敢想才实现了无数个梦想,今天想想,未来就如同美丽的神话!(  )

    理由:                                    

                          

    【答案】 1.√ 卓有成效:效果十分显著、突出。用词准确。

    2.× 繁芜丛杂:多而杂乱,没有条理(多指文章)。用词不准确。

    3.√ 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用词准确。

    4.×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此处应用“半途而废”。

    5.√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一下变得宽敞明亮。引申为通晓领悟。此处合乎语境。

    eq \a\vs4\al([识作者])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

    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

    他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众望所归的领袖。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

    eq \a\vs4\al([探背景])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他的逝世,在欧美等国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3月17日,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葬礼,参加者是他的亲密战友和亲属等。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对于马克思所做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eq \a\vs4\al([巧识文])

    悼 词

    悼词,我国古代称为“谏辞”“哀辞”“吊文”“祭文”,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悼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文体。所以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简要地做出评价,最后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简而言之,就是对死者生平的评述和对死者深切的悼念,也就是要“论其人”和“述其哀”。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伟大一生作了精要的总结,从科学研究成就和革命斗争业绩两个方面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深切哀悼之情。

    ①巨大影响 ②革命实践

    一、阅读课文第2~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答案】 达尔文的发现带给生物界一场革命,这里用达尔文的发现与马克思的发现进行类比,目的是说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意义。

    2.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个“特殊的运动规律”指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这个特殊规律的发现,使那些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批评家们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说明了马克思这一发现有着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3.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案】 “两个发现”与“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是“点”与“面”、“详”与“略”的关系。这样写表明马克思作为一位科学家研究的领域之广、成绩之大,与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相呼应。

    4.文中“简单事实”指什么?这个“简单事实”却“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答案】 “简单事实”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因是:剥削阶级惧怕人民了解真理,掌握真理。

    二、阅读课文第6~9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其中“这”指代什么?“主要的”指什么?

                            

                            

                          

    【答案】 “这”指代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和“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的“独到的发现”。“主要的”是指“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里的“主要的”表明对马克思的功绩的表述再次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6.“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个过渡句是怎样承上启下的?

                            

                            

                          

    【答案】 “承上”是表明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崇高目的就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所以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但这句话又是下文的论题,即他的光辉的革命实践的事实更印证着他对待科学的严肃态度和执着追求,证明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7.为什么说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又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案】 马克思之所以能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是由于他卓有成效地参加了亿万群众摧毁旧世界和创立新世界的伟大革命实践,革命实践是创立理论的基础,伟大的革命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和推动着伟大的革命实践。所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又是同样伟大的科学家。

    8.“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意是什么?为什么用一个“将”字?

                            

                            

                          

    【答案】 恩格斯最后庄严地宣告“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这是充满信心的预见和憧憬。一个“将”字,说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话题: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而现在好多同学看着社会上流行什么就想着将来从事这一行业,请你谈谈对将来职业选择的看法。

    学生甲:选择职业可以说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第一步,对职业的选择要慎重,不能太过随意,选择正确的职业,对于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很大的帮助,起点决定高度,职业选择的眼光要高一些。

    我的观点:                                    

                            

                            

                          

    【答案】 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讲,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存高远的精神。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会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我们将是光荣的、高尚的。

    1.写作特色

    论述逻辑严密

    本文的中心是论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而这主要是通过“思想家”和“革命家”两个方面来论述的。前者表现在创立无产阶级理论上,后者表现在参加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上,而这两个重点,又是紧扣第2段中两个“对于”来阐发的。

    逻辑严密还表现在文章各个部分、各个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上。从全文来说,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如第2、6段);就段与段之间来说,一般都用了总括上文、引起下文的过渡性语句(如第2段的“这个人的逝世”,第4段的“不仅如此”,第5段的“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第6段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第7段的“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第8段的“正因为这样”)。这样,不仅使得段落过渡自然、结构严谨,而且使得论述内容重点突出,层次井然。这是作者思路清晰的反映,也体现了悼词的特点。

    2.写法指导

    论述逻辑严密“三方法”

    议论文论证过程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必须注意段落间的衔接和照应。

    所谓衔接,即指段落与段落或层次与层次之间的过渡形式。常见的有三种:

    (1)借助关联词语来衔接。如用“因此”“由此观之”“然而”“但是”“总之”“综上所述”等等,这类关联词语一般放在段首或句首,起到衔接作用。

    (2)运用语句来衔接。即用一个句子,放在两个需要过渡的段落或层次之间,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又称过渡句。

    (3)运用独立的段落来衔接。其作用与过渡句相同,有时,过渡段就是一句话时,这样的过渡段同时也是过渡句。

    运用衔接手段,可使文章层次更加清晰,结构更加严谨。尤其是当论述的内容重点或论述方面发生转变时一定要注意衔接。这种转变可以表示为上下文之间的多种关系:承接、转折、深入、补充、因果等。其次由分论到总论,或由总论到分论,或是由这个问题的论述转到另一个问题的论述时,也要注意衔接。

    所谓照应,即人们常说的“呼应”。它不像衔接那样,可由单独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构成,而必须由前后相关的成双成组的语句或段落构成。常常是交代在前,照应在后;暗示在前,揭示在后;伏笔在前,应笔在后。合理而巧妙地运用照应,不但使文章脉络贯通,章法灵活致密,而且可以使文章中某些关键的内容得到强化,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启示。常见的照应方式有:开头照应标题、结尾照应开头和中心、分析议论照应前文的叙说、总说照应分说或分说照应总说等。

    3.迁移应用

    根据上面所讲的内容,以“疑”为话题,写一段论述结构严密的文字并作简要点评。

                            

                            

                            

                            

                            

                          

    【参考例文】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往往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发;“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一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的原理。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唯有具有探究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索,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1.课内素材

    追求崇高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他毕生的真正使命是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在这个崇高目标的指引下,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创办杂志和报纸宣传革命,创立了领导各国工人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组织——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是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最崇敬的领袖。因为有崇高的追求,马克思建立了伟大功绩;因为有崇高的追求,马克思赢得了工人阶级的普遍爱戴。一个人要想做出不凡的功绩,就得有崇高的追求。

    【应用角度】 “追求崇高”“使命”“奋斗”“功绩”等。

    2.精彩应用

    追求崇高,就是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追求崇高的奋斗目标,人生因追求崇高而熠熠生辉。马克思说:“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也许他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真正完善和真正伟大的人。”马克思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和恩格斯一起,创建革命理论,指导工人运动,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历史上那些为人们所敬仰的伟大人物,都是为国家、民族甚至为全人类而劳动、而付出的人。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居里夫人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牟利。”居里夫人让科学服务于全人类,而不谋求个人私利,她的人格是伟大的,她的精神是崇高的,这正是她受人敬仰的原因。我们应该学习伟人追求崇高的品格,选专业,选职业,不要只看到经济利益,应多考虑给广大群众带来更大益处。

    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说起

    马誉炜

    ①我们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有着深厚的友谊,而且从始至终洋溢着纯洁和高尚。共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在长达近40年的合作中,他们同甘苦、共患难,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起草共产主义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家境困难时,恩格斯经常给他寄上解救贫困的英镑。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又花费了10多年时间帮助整理马克思《资本论》的手稿,使《资本论》二、三卷得以问世。

    ②这就是真正的朋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③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相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年代,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作为一个人,为何交友、怎样交友、交什么友?其基本原则和真谛仍没有改变。翻开人类历史,大凡成大事者,身边总有一些志同道合的真正的朋友相助。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史上,无产阶级革命家之间结下的纯洁而又高尚的友谊堪称楷模。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之间的情谊,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实证明,共同目标是友谊的基石。人生最重要的是对事业的追求,交友一定要以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为基础。

    ④当今世界,常常有人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交上真正志同道合、同舟共济的朋友的难度之大。最为常见的是,一些人交友的原则是趋炎附势:今天你大权在握,你的朋友就会遍布天下,老乡、同学、战友、老部下,凡是和你能搭上界的,甚至压根儿就搭不上界的也找个由头去拉拢你,似乎都是知心朋友,他们可以和你称兄道弟,推杯换盏,甚至向你盟誓两肋插刀云云。但有朝一日你的权力不在,或是你遇了难、倒了霉,再看那些朋友,早也就“树倒猢狲散”,各奔东西了。正所谓:得意时朋友认识了你;失意时你认识了朋友。朋友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世态炎凉、真善美丑。还有一些人,交友的原则是唯钱是图:为了捞取钱财,不惜出卖党性原则,不惜造成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不惜坑害黎民百姓。这些年,领导干部傍大款,行贿受贿,走上犯罪道路,教训极为深刻。还有一些人处事圆滑,左右逢源,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开展。说什么:批评上级担心官位难保,批评同级担心关系难搞,批评自己纯粹自寻烦恼,批评下级又怕丢了选票。还是宋人欧阳修说得好:“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他还说:“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⑤如果我们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友情这面镜子一照,也许就照出了时下一些同志与人交往中的差距和问题。我们不妨想一想,自己是否从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层面上去考虑与人交往和择友的问题,是否注重了交往对象的道德素养和才干能力,是否坚持了多奉献、少索取的处世交友原则,是否想到了与友人一起肩负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也许有人以为这样讲是小题大做,交友似乎不必与政治扯在一起。其实不然,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更不能小看这个问题。

    从实践看,党员干部在择友、交友的对象、方式和范围等方面,一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党员干部的思想素养和作风,影响着党的形象和党员干部的威信。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征途上,很有必要提倡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观,建立起如他们之间那样的真挚情谊,携起手来,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共同创造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骄人业绩。即便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倘若有这样难得的友谊做伴,谁又能说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呢?

    1.学提论点

    文章从马克思恩格斯纯洁和高尚的友谊入笔,提出了“这就是真正的朋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论点。因为马、恩的友谊世人皆知,令人感动,所以用这个材料引出的论点有高度,且这一材料本身就是一典型论据。

    2.悟正面论述

    第③段从正面论述,选取了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之间的情谊作论据,典型,说服力强。论证时做到叙议结合:先联系现实议论提出交友问题,然后扼要叙述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的友谊事例,段尾又用议论总结。

    3.学列举

    第④段主要从反面论证,列举了趋炎附势交友、唯钱是图交友、圆滑处事交友等丑恶现象,并为这些人画像,文笔犀利,批判性强。

    4.悟引用

    第④段结尾引用宋人欧阳修的话语,点出君子交友原则,并用欧阳修的名言进一步论证小人交友的恶果。说服力强,增添了文采。

    5.学排比

    第⑤段中用了四个“是否……”句式,向世人发问,旨在提醒人们运用正确的交友原则交友,内容针对性强,语言有气势。

    相关热词搜索: 讲话 马克思 高一 必修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