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父母的驻疆情怀

    时间:2021-07-02 10:57:33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父母的驻疆情怀

      记忆中我们家又搬到“阿拉沟”,现在和静县境内巴仑台附近,在山脚下、河谷旁住进了砖房。勤学考试网小编整理了父母的驻疆情怀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父母的驻疆情怀

      我的父亲出生在江南的一个小村镇。年幼时,爷爷奶奶就因当时的战乱纷飞相继去世了。父亲便跟随我的大伯父在国民党部队里过着南辕北辙的生活。解放时,他们没能去成台湾,父亲和大伯父又回到了他们出生的地方(句容郭庄汤巷村),过着中国农民最普普通通的生活。有一年巧遇部队征兵,年幼失去父母的父亲,毅然选择了参军,走出了养育他的土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

      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经过一年的教育、锻炼,父亲就从大字不识的文盲,变成能读书看报、通信记笔记了,也从一个毛头小伙成长为一位少尉排长。在参军第三年,父亲由家乡的媒人介绍认识了我的母亲,当时的父亲清贫如洗,既无田又无房(在家乡),外婆家里好歹有田有房,因此大家都反对这门婚事,只有外婆坚决认定这门婚事。外婆虽然是农家妇女,但生活的哲理一点也不少,她一句话“只要有人就有一切”,她看中的是父亲的正直、勤劳、上进。在外婆的支持下,父亲、母亲当年就在外婆家结了婚。

      六十年代初,父亲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屯垦戍边、保家卫国,随着南京军区数以万计的人民解放军轰轰烈烈踏上了西去的列车,来到新疆这块占有全国土地四分之一的神秘的疆土。初到新疆,放眼望去是茫茫戈壁,沙漠无际,山脉绵延,方圆几百里没有人烟。父亲的部队最初到新疆被收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主要任务是修公路。如果称修筑开往西藏的铁路为“天路”,那么父亲当年修筑通往南北疆的公路为新疆的“天路”,我认为一点也不为过。

      就在父亲进疆的第二年,我的母亲也随两位阿姨一起从江南小镇踏上西去的火车,一路辗转,历经七天的颠簸,才来到了父亲的筑路工地,当时没有房屋就住“地窝子”,也就是地下挖个坑,上面搭个顶,就住人了,这个“地窝子”现在已很难见到了。但去年我带父母去北疆旅游时,它已经作为“兵团”精神教育基地珍藏了。那时物质匮乏,出生在江南鱼米之乡的父母,来到新疆填饱肚子的食物就是面糊糊和面条,蔬菜就是大白菜、土豆。在我的记忆中,八十年代中期,冬季都见不到一棵青菜的,每天都是储藏在菜窖子里的白菜和土豆,从入冬一直吃到来年的4-5月份。就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我的父母孕育的第一个生命降临了,那是1966年7月端午节,我的姐姐来到了人世间。她来的匆忙,在母亲身体里只呆了7个月,就迫不及待要睁眼看看这个世界。由于早产,出生时低体重儿,抵抗力差,体温低,呼吸微弱,当时有人劝母亲放弃这个孩子,早产儿都不好带,体弱多病。但是母亲坚持不放弃,用自己的身体挽救着这个小生命,她把姐姐紧贴在自己的胸膛,一点点暖化过来,母亲就是孩子的保温箱啊!产后的母亲,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身体,硬是坐在床头一个星期,将自己的体温传递给孩子。

      一周后,有了温度的小生命才逐渐可以吸吮母亲的乳汁,母亲用她的爱与艰辛换回了姐姐的生命。紧接着,“文革”开始了。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我的父母亲也自然而然卷入了这场浪潮中。据父亲说当时整个连队也分为两派,每天晚上跳“忠”字舞,背毛主席语录,老三篇。还好父母亲都是善良之人,对领导和战友都有一颗善良之心。对于整党、整风之类的运动,父母亲总是听之但从不参与。1966-1968年“文革”期间,父母亲平安度过。这时家中有了第二个小生命(就是我)。父亲考虑到“文革”期间“不太平”,就让怀孕的母亲回老家,老家生活物质比较丰富一点,还有外婆可以照顾母亲坐月子。那次从新疆回老家一路的经历,可谓是让母亲终生难忘。她从连队出发,坐的是连队的生活运输卡车,当时虽有一起回内地探亲的叔叔,但又不同路,一段路之后他便转车回了四川。

      身怀六甲的母亲在西安办好签证准备转车,她拖着行李、抱着孩子、又挺着大个肚子,加之文革期间,红卫兵串联,车站秩序一片混乱,母亲一个星期都未能坐上火车。加上这时姐姐又生病,每日咳喘,一路上转车,上火车、下火车,颠簸了一个月才回到老家.......很快,我就出生了。虽然跟着母亲一路颠簸,但并未影响到我。母亲说我出生时白白胖胖,这一切源于外婆的细心照顾。母亲在外婆那里休养了6个月就要返疆工作了,当时姐姐只有2岁,我才6个月。因我还小,需要母乳喂养,母亲选择了带我回新疆,将姐姐留在了外婆身边。就这样,母亲带着我又经历了一路艰辛才回到工作的连队。这段历史造就了新一代的一群人。

      我父母连队的叔叔阿姨大多数都把孩子寄养在外婆或奶奶家里,像姐姐一样寄放在老家长大的孩子占90%以上家庭。他们在老家生活不比我们差,但幼小的心灵已经蒙上阴影,心理学研究,幼儿期的心理缺失将影响人一生的性格甚至人格的形成。他们没有得到同其它兄弟姐妹一样的父母关爱,缺失了同父母的沟通。每一位寄放在老家的孩子,你们为家里奉献是无形的,是不能用物质来衡量的。这是历史的产物,社会历史的原因造就了新生代中有这样一群人。七十年代初,父母由最初的北疆(北什坉)的地方,辗转几次到达了一个叫“砖厂”的地方,现在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镇旁的土丘地带。相传是西游记中西天取经之路,经过的白沙河就是今天焉耆的开渡河。那个叫“砖厂”的地方,周围已经被栅栏围住了,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区,小时候就听说有千佛洞、有壁画。但从来没有去看看。“砖厂”是弟弟出生的地方,那时生活环境有明显改善了,父母住上了土块房。弟弟是1970年12月冬至那天下午出生的,当时是一位叫“凌华”阿姨帮忙剪的脐带,放在现在人眼里是无法想象的,但在父母那一辈生孩子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家中唯一的男婴诞生,无疑给父母带来了喜悦。在当时中国男尊女卑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家中没有男孩,周围的人或多或少,有心无心中会说出一些带有传统色彩的不中听的话是常事。七十年代末,父母由修公路转至修南疆铁路,父母单位的职工也由“砖厂”陆陆续续搬走了。在1973年12月份我小妹,也是我家的老幺出生了,她和我一样都出生在老家,当时我外婆身体很好,能帮妈妈一并照顾她月子。铁路工人,铁路修到哪里,家就安在哪里!单位转为修南疆铁路,当时第一个点就是戈壁滩,每天烈日当头,大家称为“风火台”,顾名思义这个地方就是刮风和烈日。具体位置现在和静“榆儿沟”附近。我家在“榆儿沟”居住的时间不长,很快又搬家了。

      记忆中我们家又搬到“阿拉沟”,现在和静县境内巴仑台附近,在山脚下、河谷旁住进了砖房。由于修铁路隶属铁路工程管理局管辖,生活待遇也有了明显改善,食堂经常有红烧肉吃,过春节还发牛奶糖,劳保还发大头鞋、羊羔毛大衣。周围有山有水、散落的生长着柳树、榆树,有时在树根旁还能找到蘑菇。那时单位有宣传队、篮球队,经常有演出和表演赛。我父亲那时已是营部后勤管理员,我也刚上一年级。在我上三年级时,我们家又搬到了“老团部”,我父母已调到团机关“行管科”。“老团部”在现在焉耆四十里城子乡,现为农二师27团退休分会。在“老团部”是我们家安营扎寨时间最长的地方,我们姊妹四人在“老团部”学校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也是从这里走出,继续完成大中专院校的学习。

      1978--1986年,父亲在兵团三建机关行管科后勤管理员一直到退休,母亲在机关附属部门、物质站、机关大楼后勤办一直到退休。父母从一个江南小村镇不远千里来到新疆已经50余年,半个世纪过去了,岁月留给他们的是沧桑。他们留给新疆这块热土是公路、铁路、高楼大厦、厂房、学校.......是汗水、泪水、是青春、奉献.......中国的历史上书写着他们的光辉业绩,造就了他们这一代伟大的——“兵团人”。


     

    相关热词搜索: 父母 驻疆情怀 文章赏析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