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全部考试 > 正文

    盘锦市高一上学期语文常考40诗歌鉴赏题汇总word含答案

    时间:2021-03-22 07:35:22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注,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写诗人触景生情,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消愁。

    B.“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诗人心迹。

    C.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写出了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

    D.上阕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

    2)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表述了诗人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的情绪,晚年归隐于终南山边。B.颔联表达了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的情形。“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C.尾联写了诗人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华美绚丽。

    2)这首诗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颔联写诗人登楼所见,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B.颈联议论天下大势,北极(星)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C.尾联运用典故,后主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竟然也享受祭祀,在成都锦官门外,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在此有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D.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

    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到了孤雁不饮不啄,只是飞着叫着追寻,声音里透出孤雁对它的同伴的思念。B.颔联“一片影”与“万重云”相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孤雁是那么渺小孤单。C.颈联“似”“如”借写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表现了孤雁的渴望与煎熬。D.尾联写野鸦也受到孤雁情绪的感染,鸣噪不已,进一步衬托了孤雁渴望团聚的愁苦。2)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是“遣兴”,从字面上来看,本词好象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其实不然。

    B.“要愁那得功夫”的意思是“现在哪有工夫发愁啊”,直抒胸臆,表达情感。

    C.“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是词人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

    D.这首词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生动活泼,表现手法新颖奇崛,风格独特。

    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回答下面小题。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叙事诗采用对话形式,人物对答富有情感与个性,生活气息浓郁。

    B.故夫对新人与故人做了多方面比较,并对他当初的休妻行为表示道歉。

    C.女子重提当年“新人从门入,旧人从閤去”之事,对被遗弃难以释怀。

    D.女子的婚姻不幸让人同情,她的遭际与《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相似。

    2)请简要分析《上山采蘼芜》《诗经·氓》中两位女主人公形象的异同。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晓色云开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树,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起笔写雨过天晴,天从人愿,春光美好,奠定了春日清晨的明朗基调。B.“东风里“三句,由写景过渡到写人,绿柳掩映下,筝声悠扬,令人心动神驰。C.“珠钿翠盖”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用镶嵌珠宝的花钿和翠羽装饰的车盖喻指女子。D.这首词将时间线索、游历所经的线索、情感线素三条线索交织,构思匠心独运。

    2)请对“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进行简要赏析。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泊牛渚①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

    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②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宏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声名大著。

    1)清代王士禛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为意蕴丰富,请简析。

    2)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 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日。

    1)颈联的“催”“逼”二字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赏析。

    2)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请分析词上阕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请分析“海棠红近绿阑干”的写景艺术。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①

    苏轼

    尊酒②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③。珠帘十里卷香风④。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注)①苏轼因与掌权者政见不合,出京任杭州太守,后被召回朝廷,赴京途中过扬州,友人设宴,此词作于席上。②出自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句子“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江东:杜甫在成都时,李白正放浪江东。④出自杜牧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起首两句用典,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

    B.上阕中的“李白”“江东”是词人自喻,而“草堂”是他喻,是指扬州席上的主人。C.“珠帘”句化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巧妙点出扬州的繁华。

    D.“花开又花谢”象征时光流逝,突出离别之久;“几千重”夸说离恨之深,化抽象为具体。

    E. 全词叙写了相忆、相聚、叙旧等丰富的内容,几处化用前人的诗语,感情深婉真挚。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酌酒与裴迪①

    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②,朱门先达笑弹冠③。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①裴迪:唐代诗人,是王维的好友。②按剑:发怒时准备拔剑动作。③弹冠:弹去帽子的灰尘,准备做官。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酌酒与君君自宽”一句照应了诗歌的题目。“宽”一字,既是宽人也是宽己。B.“朱门”一词用了借代手法,借指富贵。这句是说仕途得意的人们在相互庆祝。

    C.颈联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作者的心情,对情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D.此诗是王维为劝慰裴迪而作的七言律诗,文中多处使用典故,意蕴丰富。

    E. 作者在这首诗中,处处都体现出一种潇洒淡泊、怡然自适的乐观心态和隐居思想。

    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小题。

    和上官伟长芜城①晚眺

    (宋)严羽

    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

    京口②寒烟鸦外灭,历阳③秋色雁边遥。

    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

    (注)①芜城:扬州的别称。②京口:今江苏镇江。③历阳:今安徽和县。

    1)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2)《沧浪诗话》认为诗歌的高妙之处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结合尾联加以赏析。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瞻哀辞

    张舜民①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②。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注:①张舜民:和苏轼感情深厚。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作大盆盛之,数水其上,名其室为雪浪斋。后来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新修茸雪浪斋,而此时得知苏轼病逝,于是写了这首哀辞。②丈八盆:指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被贬,墨石也被贬,“石与人俱贬”中的“俱”字,道尽当时的炎凉世态。B.首联下句是说,苏轼虽然已经去世,但“石尚存”,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C.“重添丈八盆”体现了作者对苏轼遗物的珍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思念之情。D.尾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苏轼病逝,作者只能在万里之外的定州为其招魂。

    2)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作者写“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两句的手法及用意。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昭君怨

    卢照邻

    合殿恩中绝①,交河使渐稀②。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③。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注]①合殿:即合欢殿,汉代宫殿名称。②交河:古城名,故城位于吐鲁番以西。③金微:古山名,此代指匈奴统治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中的“绝”字写王昭君因远嫁匈奴心怀怨恨,因此与汉元帝恩断义绝。

    B.颔联笔触洗练,刻画了王昭君辞别故土,远嫁塞外时的悲苦孤单的形象。

    C.尾联借用对归雁的追随,表现了王昭君强烈的思乡怀土之情和身不由己的无奈。

    D.诗歌用词准确贴切,音韵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2)诗歌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其妙处。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临洮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①,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①长城战:指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唐军先后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尘足今古”句中的“今古”意贯上下两句,黄尘漫天、白骨遍野的景象,是从古到今都存在。

    B.诗人通过“秋水”、似刀“风”、“黄尘”以及“白骨”等边塞战场特有的意象,为诗歌营造了一个空寂、苍凉的意境。

    C.王昌龄诗“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句与王维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境界雄浑,气势恢宏。

    D.此诗歌构思巧妙,手法独特,全诗共采用四幅画面,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2)常言“诗言志”,但王昌龄诗中几乎是对边塞风物客观描述。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②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①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后汪元量为道士南归,这期间两人多有诗歌唱和。②碧玉:据《乐苑》记载,“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愁”统领全诗,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这一连串细节,表现了浓浓的愁意。B.颔联“碧玉调将空好音”直抒胸臆,表明纵使有优美的音乐,无人欣赏也是枉然。

    C.颈联由眼前秋风中万叶齐摇的景象,遥想故乡一灯夜雨的情景,渲染出萧瑟的气氛。D.尾联以景结情,梧桐夜雨,寒气萧萧,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2)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送元美①

    (明)李攀龙

    白羽②如霜出塞寒,

    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

    多少征人马上看。

    (注)①元美即王世贞(字元美),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②白羽:羽书,又名羽檄,古代紧急军事公文,插有鸟羽,表示要迅速传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运用比喻,以“霜”喻“白羽”,既形容鸟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还暗示形势逼人。

    B.次句运用拟人,以“胡烽不断”比拟异族频频入侵,战报立入朝廷,局势之严峻尽在不言中。

    C.前两句选用白羽、寒塞、胡烽、长安四组意象,强调军情的紧急,为元美的出行渲染气氛。

    D.第三句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既衬托情意,暗示时间,又与下文“征人”看月相照应。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词的开头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棋戏,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

    B.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第一、二两句追忆当年的豪举与现在独作江边渔父的闲散形成对比,后两句将昔日喝酒的欢快与今日孤独凄凉形成对比。

    C.“独去作江边渔父”,“独”字高亢突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诗句未见褒贬或感叹的痕迹,却富含深意、留有余味,启人深思。

    D.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蓬”之渺小与“蘋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前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烟水迷离之致,后两句显得英气凛然。

    2)请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春夜别友人(其二)

    陈子昂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注]①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②青春:此指春天。③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开头“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二句写景,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此联既点明诗题的“春夜”,又可见一种高迈的情怀。

    B.三、四句采用以乐景写乐情的手法,“芳樽夜”创设了送别宴席上美酒芬芳、温馨热闹的场面,写出了宴饮的欢乐。

    C.五、六句寓情于景,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露水滴沥的描写,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

    D.本诗语言畅达优美,诗篇虽略带感伤色彩,但感情基调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回压抑的感受。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蓦山溪

    张中孚①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②;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③。

    (注)①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金。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②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③白居易《长安道》中有“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B.“听楚语,厌蛮歌”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

    C.下片写识途老马,再见旧时景象而嘶鸣,直接写出了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D.“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明前人说的话深得其心。

    2)本词抒发的情感喜忧参半,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23.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途中见杏花

    唐•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吴融,晚唐诗人。昭宗龙纪元年(889年)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西川,任掌书记,累迁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荆南。帝乡,此指都城长安。长安多杏树。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途中偶见一枝杏花,这触动了他满怀的复杂心绪,让他写下这首笔法委婉细腻,情感动人的诗歌。

    B.“一枝红艳出墙头”与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表达的情感相同,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无比欣喜和激动之情。

    C.颈联写天色渐暗,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蝴蝶绕其飞舞。

    D.尾联虚写,诗人从眼前的鲜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

    E. “帝乡千万树”,是为了对比显示眼前的杏花的早发、鲜艳、可贵。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雨中

    陈与义①

    北客霜侵鬓,南州雨送年。

    未闻兵革定,从使②岁时迁。

    古泽生春霭③,高空落暮鸢④。

    山川含万古,郁郁在樽前。

    [注]①靖康年间,金兵攻入宋都汴京,北宋灭亡,陈与义南渡避难。此诗作于南渡避难时。②从使:即使。③霭:云雾。④鸢:鸟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联写客居南方的诗人双鬓发白,眼前这一场雨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B.第二联抒发感叹,诗人因为没有听到战争平息的消息,觉得自己度日如年。

    C.第三联写古老的湖泽上蒙上了层层云雾,傍晚时分,空中的飞鸟下落归巢。

    D.本诗用词贴切准确,如首联用“送”表岁月不居,颈联用“生”状霭自下而上。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夏别宋之悌①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注)①宋之悌:为初唐时著名诗人宋之问之弟,李白友人。宋之悌因事被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昌)设宴送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是说宋之悌所往之地的清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若空,极言江水之澄澈。B.颔联由对方将往之处回到眼前分别之处。千里之别原是悲哀的,此处不言“悲”而言“兴”,并用“一杯”与“千里”相对。既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派,又含有无可奈何的情绪。

    C.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悲凉凄切,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特别是江猿的啼声本来就是很悲凉的,在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时刻,听见这声音,更是断人肠。

    D.尾联是说作者一生从不流泪,现在却因为朋友的离去而泣涕不止。诗人如此动情,可能是出于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

    E. 这首诗的感情跳跃性很大,前三联飘洒有想,基调豪迈;尾联顿折,感情沉郁。这就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

    2)“兴在一杯中”的“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注]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固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紅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其时周宝为镇江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中堂,大厅。

    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连用三个“满”字,描绘了宴会上轻歌曼舞、花团锦簇的豪华场面。

    B.颔联承接首联,意思是说这次宴会虽比不上海上神仙宴会,但尽显人间富贵。

    C.颈联“夜”“晴”二字将周宝夜以继日、沉湎于歌舞声色之中的场面写了出来。

    D.诗人别出心裁,全诗用大量的篇幅描写盛宴,主旨却蕴含于一个“愁”字中。

    2)请结合全诗从艺术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2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①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总领全词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B.因为“短棹”划船无力,不能使船行进得很快,无可奈何地让轻舟缓慢地飘荡在湖面上。

    C.“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D.“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景,“隐隐”和“处处”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2)下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简析。

    2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元帝时位至垂相,多次向朝廷进谏。③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珍。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B.连续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清秋己至,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C.本诗与《秋兴八首(其一)》的景物整体色调是不一致的。

    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2)诗中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元嘉草草”三句是对南宋统治者轻敌冒进而欲草率北伐的警告和嘲讽。

    C.结尾三句,以廉颇自喻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情感极其沉痛悲壮。

    D.这首词语言精练深刻,虽用典较多,但用得十分贴切,艺术感染力很强。

    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句词展示的画面很有深意,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

    3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游赏心亭①

    [北宋]王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②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①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②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首句写景是从宏观着眼。“此空存”中“空”字写出“六代豪繁春去也”,含有无限感慨。

    B.“城压沧波到海门”中“压”写出了沧波压制着城墙,突出了江水的浩渺和汹涌,“到海门”则写出了江水一泻千里。

    C.颔联写景很有气势,“万里”从时间角度大笔勾勒宏阔的境界,与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笔法相似;“来”、“入”两个动词写出江山奔赴的气势。

    D.颈联将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刘禹锡的“金陵王气黯然收”以及许浑的“玉树歌残王气终”等名句融为一炉,既有历史的深沉感,又很有现实意义。E. 第八句中“对芳樽”对应前文“醉眼”。诗人面对精致的酒器开怀畅饮,足以见出诗人在怅然之余,仍有乐观豁达的精神。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诗歌鉴赏

    1.1)C

    2)①“抛”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时光流逝之快。②“红”“绿”形容词作动词,准确贴切地展示了颜色的动态变化。③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2.1)CD

    2)①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境,以山水为乐,从容淡泊的情感。②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写出了隐居山林所见景色的安逸与美好。③突出了作者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心境,表现了诗人恬淡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情感总说2分,结合诗句理解2分,分析表达出的心情2分)

    3.1) A

    2) (3)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

    (2)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

    (3)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

    (4)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

    4.1) D

    2)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5.1) B

    2)词中通过描写醉态十足,醉话连连,暂且贪得醉中欢乐的醉者情态,塑造了一个借酒浇愁,醉中隐含着太多的悲愤、痛苦、无奈、满腹牢骚、壮志难酬而又倔强的形象。6.1)B

    2)《卫风·氓》与《上山采蘼芜》描写的女主人公都是勤劳、对丈夫忠诚,最后却被丈夫抛弃。所不同的是,《卫风·氓》表现女主人公的坚强以及对前夫的决绝之情。《上山采蘼芜》表现女主人公被抛弃后仍关心着前夫,表达了对封建礼建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强烈愤懑。

    7.1)C

    2)“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写作者凭栏久立,唯见今晚薄薄的雾气和淡淡的斜阳向城墙落下。此句以景结情,由上面的追忆往日旧游转入抒写今日感情。对比前文的明媚春光,欢娱游事,使人感到一种人事全非的怅惘。

    8.空:白白地,徒然。诗人登舟望月吟诗,联想到袁宏乘月泛舟咏诗遇知音,受到谢尚的赏识,声名大著。而自身空负袁宏之才,谢尚却不复遇。“空”字抒发了诗人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

    2.最后两句寓情于景、以景抒情(虚实结合),想象明天秋风萧瑟,枫叶飘落,挂帆远去,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了诗人因不遇知音的孤寂、凄苦之情。

    9.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

    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前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

    ②寓情于景。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

    10.1)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白发、青阳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拟人手法,恰切地表现诗人求仕情切,宦途渺茫,时光飞逝,鬓发已白,功名未就的忧虑焦急而又无奈辛酸的复杂感情。

    2)“松月夜窗虚”,匠心独运,一则对上句的“永怀愁不寐”进行照应补充,再则以迷蒙空寂的静夜之景,抒写心绪的空虚落寞惆怅。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语意双关),韵味悠长。

    11.1)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丝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1分)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1分)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

    楼小藏不了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2分)

    2)“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运用了以乐写哀的表达技巧。海棠绽放,满眼绿色,但词人久滞客乡,故乡遥远,看到这满眼绿色,更添思乡之愁。以乐写哀的表达技巧的运用,把词人的这种思乡之苦写得婉转而含蓄。

    12.1)AB

    2)①表达了词人在扬州席上与友人相逢时惊喜交加的感情;②抒发了词人宦海沉浮的悲苦,前途未卜的忐忑心情。

    13.1)BE

    2)①作者为友人倒酒,进行劝慰,其实是和友人一起借酒消愁。②对人情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和激愤。③不问世事的旷达超脱。

    14.1)①首联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1分)诗人客居异乡,登楼远眺,古城周围一片萧条,深秋时节,草木凋零,暮色降临,古城孤立荒原,渲染出一片冷落萧瑟的气氛。(2分)②自然引出诗人的归思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2分)

    2)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尾联写诗人极目远眺,但见长路漫漫,不见故乡,把一片乡情融入“江南江北路迢迢”的画面中。

    15.1)B

    2)①作者表面上写墨石坚硬厚重的特点,实则以石喻人;②墨石坚重之质,不轻易改变本性,这正是苏轼坚贞品格的象征;③作者借此句表达了对苏轼坚贞品格的赞美及对其逝世的悼念之情。

    16.1)A

    2)①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虚写汉朝土地上草色葱绿,绿意盎然,实写胡庭风沙肆虐、尘土飞扬,虚实结合,既拓宽了诗歌的意境,又蕴含了王昭君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②运用对比手法,将眼前塞外黄沙漫天的恶劣环境和想象中此时汉朝土地上青草茵茵、充满生机的景色对比,凸显了王昭君远离故土的幽怨悲凉。

    17.1)D

    2)诗中蕴含了诗人对穷兵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五六句引用众人的说法,作者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在七八句以这里自古至今漫漫黄尘和遍地白骨的景象来作回答,来表达作者的反战思想。

    18.1)B

    2)①知己之叹。秋夜自斟自饮,昭仪亦无知音,两人都一样孤独,愁苦无人理解。②故土之思。远离故乡,辗转飘零,孤居馆舍,眼前的凄冷景象勾起“故乡心”。③亡国之痛。雨夜难眠,“挑灯看剑”,无力报国,暗含国破家亡之痛

    19.1)B

    2)①望月,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表现征人怀念家乡的愁情。②夜月之下无数“征人”“马上”驰骋,雄壮的场面也表达了将士们立功边塞的豪情。③又蕴含了诗人希望元美勉力边务,不辱使命的感情。

    20.1)B

    2)①壮志未酬的无奈与怨恨。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江边的无奈与牢骚。②不屑于君王恩宠的豪迈情怀。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表现了对统治者的不屑(或答“蔑视”“轻蔑”等)以及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情。21.1)B

    2)①与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第四句直接写“离忧怅有馀”,五、六句通过渲染离别时凄清寂静的环境来表达离别的悲伤。②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七、八句诗人向友人袒露心胸,他对友人没有什么世俗礼品可赠,只愿他们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这次远行,表明自己此行是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志向。

    22.1)C

    2)词的上片中“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回忆少壮时节建功立业、挥刀立马、春风得意,抒发的情感是喜:对意气风发、建功立业的追忆;但是“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日功名已成土,梗落江湖,抒发的情感是忧:漂泊江湖,流落他乡的落魄;词的下片中“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抒发的情感是喜:重回故里的欣喜;“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抒发的情感是忧:物是人非的伤感。

    23.1)BE

    2)(1)惜春之情,长时间守着杏花也看不够,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2)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3)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

    24.1)B

    2)意为面对万古不变的山川,我烦闷地喝酒。抒发了山川如旧,国破家亡,有家难归,忧愁难消的郁闷之情。

    25.1)AC

    2)(1)对友人被贬千里之外的遭遇的同情与担忧之情。(2)以江海可相通和千里共杯酒表达对友人的劝慰之情。(3)在分别之际的泪雨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极度难舍之情。

    26.1)B

    2)①尾联“愁”与宴会的奢华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反衬诗人内心的愁苦。②借景抒情,尾联以“江头月半斜”渲染愁情。

    27.1)B

    2)动静结合。一二两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镜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移动缓慢,衬托了“静”。三是两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拂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表现了诗人流连山水愉快的心境。

    28.1)A

    2)表达了苦闷与愤慨、悲愤与哀伤之情。颈联,看淡功名,上疏直言;事不遂心,退而讲经。作者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事与愿违不得为国出力的苦闷与愤慨。尾联,借多已瞎达、轻裘肥马的“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凸现悲愤与哀伤。

    29.1)B

    2)佛狸(拓跋焘)本是外族入侵者,但人们却在他的祠前频繁地迎神祭社,意味着人们已经忘记战败的历史,安于异族的统治了。抒发了词人不堪回首的沉痛之情,也提醒南宋统治集团应励精图治,早日收复中原,洗雪前耻。

    30.1)BE

    2)①帝都风物犹在、人事不同的变迁之感(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之感):首联、颔联寓情于景,诗人大笔勾勒赏心亭风物,寄寓沧桑变迁之感。②统治者不以前车为鉴、沉迷亡国之音的忧虑之感:诗人用典,悲叹北宋统治者不吸取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