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全部考试 > 正文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

    时间:2021-01-25 22:22:19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

    国际经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

    内容提要: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国际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的战略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为推动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全面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在利用外资的同时,必须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引进来”与“走出去”是一国建立开放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仍处几初步发展阶段,要想进一步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就需要拥有适合国际市场需求并且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提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国际背景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以获取企业价值最大化为驱动力,以各国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市场运行规则日渐统一为前提,通过商品、资本、技术、劳务人员等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而实现世界经济体系高度融合的过程。主要表现在:

    (1)、贸易全球化

    战后,随着各国经济的新一轮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际市场的争夺,出现贸易总量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地理分布日趋合理的新格局。国际贸易规模空前扩大,成为贸易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国际贸易结构明显升一级,己从有形贸易扩大到无形贸易。一方面,货物贸易比重卜降,服务贸易比重上升。匡际贸易的地区分布更加广泛,纳入世界市场的国家增多。无论是中国还是东欧国家都先后引进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与世界市场接轨。

    (2)、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是指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逐渐趋同的过程,是金融市场的全球化,随着各国经济的相互开放和交融,各国金融市场也日趋开放和自由。随着全球金融竞争的加剧,为了在国际市场几有更多的份额,许多金融机构通过并购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全球化并不是仅仅要求各国开放市场,放松管制,而是要求各国实行规范的经济管理制度,更多地按国际规则和惯例行事。这有利于协调各国的管理机制,杜绝不平等竞争,促进开放竞争。波兰政府为了防止新的呆坏帐继续产生,财政部要求所有银行根据国际标准提供常规审计,以增加坏帐透明度并予以暴光。目前全球资本市场的经营规模,不但绝对量成倍放大,而且全球金融交易量相对于国际贸易与世界产值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其增长幅度远高于国际贸易与世界产值的增长幅度。

    (3)、生产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是指以全球分工为基础,以建立全球生产经营体系的跨国公司为主体,面

    2

    国际经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向全球发展的生产。20世纪80年代以后,生产全球化迅猛发展起来,成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最具决定作用的一个方面。生产全球化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跨国投资,在境外组建各种各样的分支机构,来负担不同环节的生产任务,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将分布在不同国家的生产分工置于自己管辖之下,使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生产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关系,逐渐形成了以产品价值增值链为纽带的跨国生产体系。随着跨国生产体系的建立,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国际关联和国际分工日渐成为继国际贸易之后联系各国经济的新纽带,从而世界经济活动也表现为由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贸易的浅度一体化转向商品和劳务的国际生产产的深度一体化。生产全球化的最大表现就是越来越多的产品成为多国产品,其产地的意义越来越小。例如,一种到处出售的计算机,芯片产自美国,外壳由印度制造,在新加坡或印度尼西亚组装,最后在神户钉上“日本制造”的牌子,于是消费者认为它是日本产品。这种国际分工,使企业生产不再受地域限制,获得全球发展空间,使跨国生产体系不断壮大,各国生产逐步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又相,制约的共同发展状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商品、资金、技术、服务等生产要素相互流动,高度交融。国际分工不仅主要表现为垂直分工,而且表现为产业的梯度转移,发达国家将大量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向海外。当今的国际分工是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司时进行,而且,并非仅仅局限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链也延伸到发达国家,并基于此建立起全球性生产专业化与协作的国际分工体系。宏观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微观经济组织发生深刻变革经济全球化不仅使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也使微观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客观上提出了商品打破国家疆域的要求。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驱动下,一些大企业摆脱母国市场的空间束缚,转向全球市场创建一体化的、跨越国界的全球经营网络,并按照世界市场的运行规则构建和实施其经营战略,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2.全球产业结构调整

    (1)、从20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一个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过程,是一个由个别发达国家主导产业依次替代并逐渐向海外转移而导致世界各国产业变动旱波浪式向前推进的过程。

    20世纪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生化技术、材料能源技术和空问技术等向更深层次发展,全球产业结构也进行了大范围调整。产业重心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趋于下降,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重要也位。

    (2)、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20世纪年代以来,各国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总体趋势是逐渐将第三产业作为产业重点。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从1980年到2006年,约上升了5到15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中虽然第一、二产业仍占有大部分比重,但呈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大。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高技术产业群在许多国家兴起,高新技术向

    3

    国际经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其他产业广泛渗透,促使传统产业发生质的飞跃。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大力发展微电子业、光纤通信、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把些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国外。90年代,这些发达国家继续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及廉价劳动力,将某些制造业移师海外,产业结构逐渐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同时跨国公司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而其直接投资及并购更加有力地推动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为适应科技进步引致的生产国际化及国际分的进一步细化,跨国公司在21世纪的发展中,将进一步改革企业制度和全球发展战略,在信息技术、金融服务领域实行多元化联合,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大规模企业并购和产业重组的浪潮。跨国公司的发展进一步扩张了全球性生产系统,改变了原有国家之间的生产分工,传统的贸易方式面临挑战。其一,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和企业并购行为,使包括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内的生产行为替代了原来传统意义上的产品的国际贸易。其二,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将使产品的交换过程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归属生产过程。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动因及依据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动因分析

    (1)、适应经济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推进以及企业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廉价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正通过企业跨国经营、国际合作的有效运作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最大限度地聚合在一起。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生产,选择销售价格相对较高的地区出售,寻求利益最大化已成为全球企业的经营趋势。我国企业要想享受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所要做的不只是在国外建立销售网络,更要积极制定发展战略,在国外直接投资建厂,根据当地的消费需求进行生产和服务,渗透到国际市场的前沿和纵深,才能获得发展机遇。如海尔集团从1996年开始,己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等地建立海外生产厂,立足当地融智与融资,发展成本土化的世界名牌,提升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顺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部分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有一效空间。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动,而对外直接投资又对一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产业向海外转移的重要手段。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换过程中,由于技术差距的存在,一些在我国己经或即将“不为”的产业部门,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中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例如国内纺织业,生产能力为世界第一,但国内需求量仅占其生产的到,因此我国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及时调整过剩产业,为国内产业发展留出空间。

    (3)、寻求新的市场空间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另一动因是扩展出口市场。尽管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国际双边和多边机制的焦点,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在当今世界有抬头趋势,只是通过更加隐蔽的方式如通过反倾销法、原产地规则等非关税壁垒实行。采用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不仅

    4

    国际经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可以避开这种壁垒,在受资国就地投资、就地生产销售,还可以带动设备、技术、劳务的输出。同时,我国加入后,外国商品和服务进入我国市场将更加便利,这将使国内商品和服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企业在国内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有限的市场空间使企业靠加大投入,改善生产设备,谋求高生产率及规模经济的路受阻,限制了企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企业难以获得发展所必需的竞争优势。面对这种情况,企业会产生一种内在冲动,要“走出去”寻找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达到建立新的市场和增强成长后劲的目的。

    2.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依据。

    我国在对外自接投资的产业选择过程中,既要参照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般规律,更要以我国现阶段的产业情况为出发点,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反映我国产业政策的目标,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总体看,我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主要以下三个基准为依据,来寻求微观经济主体的收益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均衡。

    (1)、产业组合区位比较优势基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所拥有的市场竞争力取决于其具有的经济优势,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进行的产业选择也是由其经济优势决定的。关键是在产业选择的框架内经济优势的获得有其特殊性,它不同于单个投资者的经济优势,即不同于厂商的经济优势。产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产业的各种优势往往分散在不同的企业,或者说产业经济优势是该产业内各厂商单个优势的集合,产业组合优势的实质是一种“组合优势”。产业经济优势的这一本质表明,产业组合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产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说产业内优势企业的组合状况决定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所选择的产业,只有单个企业的分散优势成为产业整体优势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空间才会不断扩大。我国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多为中小型跨国公司,据有关资料显示,平均每个投资企业的中方投资额只有3.4万美元,与发达国家的600万美元及发展中国家的260万美元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对这样的中小型跨国公司一言,它的劣势是抗风险能力弱,规模效益较差。因此我们可以考虑组成优势企业集团,在强强联合的基础上,化单个企业的分散优势为产业整体优势,来增强竞争力。实际上无论是欧美跨国公司,还是日本综合商社,它们大都以大型企业为核心,进而组建具有较大资产规模和合理化分工的经济共同体。我国的跨国公司应从产业整体优势出发,组建跨国经营集团,以期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为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争得一席之地。企业组合虽能呈现产业的一定优势,但这种优势并非全球优势。事实上,对外直接投资需要的不是那种全球的绝对优势,而是需要相对特定区位的投资优势,即母国某产业相对于东道国同类产业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比较经济优势产生在一定的投资区位中,它是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经济依据,也是投资国与受资国共同获益的经济根源。这种相对意义上的产业经济优势,使对外直接投资在特定区域内,让双方共赢,从而使跨国投资成为可能。当投资者结合自身产业特点,选择一定的区位时,若选择合理,则会强化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匕较优势,否则,将会阻碍投资活动的进行。由此可见,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区位选择与投资者的比较优势密切相关,进行产业选择的同时,也选择了一定的区位,产业组合优势要以区位为基础。对于我国来说,我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地区应该是那些在经济发展程度和我国仅差半拍的国家和地区,比如东欧和中亚各国。东

    5

    国际经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欧和中亚各国的业基础、国民受教育程度和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我国相近,但他们国内市场化的程度较低,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不如我国。这些国家出口能力差,其产品在国际市场没有什么竞争力,我国企业可以到这些地区投资建厂,充分发挥我国产业的比较优势。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我们能提供更加适合当地市场条件的生产技术: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则能提供相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众多企业集优势资源互相组合,形成区位比较优势,对于扩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空间具有重大的意义。

    (2)、产业内垂直贸易量基准

    所谓产业内垂直贸易量是指某一产业内部以“工程间分工”为基础的贸易关系,即某一类生产所需要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的交易频度和交易数量,由产业内各阶段的连锁度决定。通常情况下,产业内各个生产阶段的连锁度决定了产业内垂直贸易量,而产业内垂直贸易既有利于产业组合优势的形成,也有利于产业优势的内部化。根据企业生产阶段的不同,可将这种连锁关系分为前向连锁和后向连锁两种形式。无论是前向连锁还是后向连锁,均会对相关产业的中间产品的生产起到带动作用,由此不难看出连锁度的大小卜要取决于中间产品交易的频繁程度,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应主要选择中间产品交易频繁的产业优先发展。若国外企业选择初级产品的生产,对于前向连锁度较高的产业来说,则有利于为母国提供生产相关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所需的资源供给,我国当前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这种资源型投资;若国外企业选择最终产品的生产,对于后向连锁度较高的产业来说,则有利于带动初级产品及中间产品的扩张,通过这种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可以为本国产业发展开辟国际空间。由此不难看出,产业内垂直贸易量与产业关联的深度和广度呈正相关关系。产业关联越深,意味着国际生产将波及到母国较多的生产环节产业关联越宽,则表明国际生产将辐射到更多的母国产品。对外短接投资活动对母国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母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技术发展的波及效应,即只有对外直接投资形成了产业内部和产业间联系高度化,才能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宏观效用,才能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因为是海外投资,对母国的波及效应作用将上要由海外子公司与母公司所发生的贸易量来这一指标来衡量,这里的贸易量主要是指产业内垂直贸易量。由于产业内的垂直贸易属于互补贸易范畴,在垂直条件下,国外企业和国内企业任何一方扩张了生产规模,都会使另一方的生产发生扩散效应。显而易见,产业内垂直贸易量的实质在于充分发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相关产业成长的波及效应。据此,我国在对外直接投资的选择上要注重对国内相关产业具有较强关联效应的产业部门,加大对国内波及效应大的产业投资,由此带动和扩大国内的技术、设备、半成品、零部件和原料的出口,从而以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带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譬如在南非,海信摩下有一我国最大的家电加工装配企业之一,每年带动国内电视机散件出日近千万美元。海外投资企业与母国相关企业的贸易关系越密切,关联效应的波及力越大,国际生产对于母国产业成长的“外溢效应”越大,或者说,海外投资的经济技术特征对国内产业具有较强的传递作用和辐射能力。因此,我国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与本国企业所发生的垂直贸易量,是衡量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国际生产“外溢效应”的重要指标。

    6

    国际经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结构高度化同质性基准

    所谓结构高度化同质性,是指对外直接投资所形成的产业传导机制同母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趋势相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相对优势基准是为了发挥产业的“现有优势”,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同质性基准则力求培育产业的“潜在优势”。就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看,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产业结构上的差距。从20世纪中期开始,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而我国却处于完成传统工业化和实现现代工业化的两个阶段重叠进行时期。尽管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如火如茶的进行,但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高度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结构高度化同质性基准强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应瞄准能积极推动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的产业。国际经验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相对优势”产业对外投资,转移国内的夕阳产业或朝阳产业中的夕阳环节,利用国外廉价生产要素或新的巨大市场需求,重新获得发展优势,一是通过“相对劣势”产业对外投资,利用新建、并购和设立国外研发中心等多种投资形式,近距离获得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企业、产业水平,达到直接牵引国内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的目标。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的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由传统的粗放型经营转向高度化的集约经营。因此,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也需满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应瞄准能积极推动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的产业,如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那些高新技术含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类型,通过新国民经济增长体系在国际生产体系的延伸,形成国际生产与国内生产之间的产业传导机制,既而形成对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直接牵引,避免在建立国际生产体系的过程中形成对国内粗放经济的某种扩张效应。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更快地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资本营运效率,同时从根本上加强国际生产体系对母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改善作用。结构高度化同质性基准就是要求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方向应符合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在建立国际生产体系时,应将资金投向对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有自接推动作用的产业,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美国和日本等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重点大都放在第三产业。由此不难看出,在我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重点是那些能推动母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提升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产业。上述三个我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基准,不仅体现了国际直接投资规律的一般要求,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

    日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转型时期,经济发展正由传统的低层次、粗放型平而扩张方式转变为以高度化、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我国建立国际生产体系的直接体现,也必须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从国际上来看,当前我国在国际分工阶梯中总体上处于中游地位,与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在产业上有一定的互补性,一方面我们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输出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方面,也可以向不发达国家输出成熟、适用技术,输入国内所需资源产品。我国在国际分工阶梯中所处的特

    7

    国际经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定位置,决定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对外直接投资将同时存在:一类是优势型的对外直接投资。由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依托技术进步大力发展计算机、生物工程、石化、制药等高技术产业,其退出的某些制造业如钢铁、家用电器、轻工、纺织等行业将由发展中国家来填补,而我国在这些行业上恰恰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此外,我国还拥有大量成熟的适用技术,如家用电器、电子及轻型交通设备的制造技术、小规模生产技术以及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等,这些技术和相应的产品已趋于标准化,并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阶梯较小,易于为它们所接受。另一类是学习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即以汲取国外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为目的而向更高阶梯国家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总之,现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既要遵循当代国际投资的一般规律,又必须从我国产业的阶段性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角逐中占有一席之地。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应重点加大以下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1)、资源密集型产业

    从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的演变过程来看,对资源业的投资虽然投资额有所增加,但整体呈下降趋势。从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经济的持续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国内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而对国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仅停留在分散的利用状态,远未形成完整的海外资源利用战略体系。因此,对资源开采业的直接投资将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重点之一,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紧缺的战略资源主要包括石油、矿产和林业等。

    (2)、制造业

    我国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木的变化,商品短缺情况基本结束,相当一部分工业品在国内市场已达饱和状态。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的简单重复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导致我国制造业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大量资产闲置,据估计我国制造业生产能力闲置率在以上,而某些在国内属于过剩的产业,如机电产品、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等行业所具有的成熟技术、设备,其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稳定,很适合国外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需求。同时我国技术设备和劳动力成本较低,因而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由于一些国家的限制,靠出日带动增长的发展空间又非常有限。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可以采取对外以接投资的方式绕过各种贸易壁垒,盘活这些资产,将这些过剩的生产能力转移出去,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3)、服务业

    服务型跨国公司的特点是行业多、范围广、投资大小不限、经济规模要求可大可小,追求的是比较利益,比较适合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实条件。我们可以考虑在发达国家以服务业作为直接投资重点,形成并发展服务业的国际化体系。广义的服务业儿乎包括了除资源开发和制造加工之外所有的社会经济部门和行业,服务业各行业既为物质生产部门众多企业的运作提供彼此间实物、资金、信息、等的联系和沟通服务,又为它们前向地联系着顾客和市场。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远不及发达国家,我国服务业的相对落后。既有产业内部原因,也有开放度不够的因素,但服务业中的某些行业,如贸易和运输

    8

    国际经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业,却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也是对外直接投资比较集中的行业。在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进行投资,可以充分利用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带动我国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从服务业的特点具体看:一来,选择投资服务业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的。首先,服务业的投资规模较小且见效快,这个特点使其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初级阶段的产业选择。其次,贸易等服务业的直接投资可作为其他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先导,发挥贸易业的后向关联作用。服务业特别是贸易业的这一特点也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目标和政策的。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史看,许多国家都以出口贸易为先导,然后扩展贸易服务业仓储、包装、运输、保险,再从贸易服务业发展到就地生产,发展工业制造业。因此我国也可以通过扩大贸易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逐步带动其他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服务业的另一特点是不需要太多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本的投入,主要依靠特定人员能动的经营服务能力和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就能取得相当可观的利润和其他收益。正因为如此,国际直接投资向服务业集中和倾斜已成为当代国际资本运动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新趋向,服务业正日益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产业。对我国而言,发展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是一个必须的战略选择。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外投资者对我国服务业的进入将不断加深,这使得我国服务业在国内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而我国资源开发业和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需要国内服务业来提供战略支持。同时应该看到发展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我们扬长避短,分享更多的国际经济利益。首先,服务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可以避开我国资金不足的弱点,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其次,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再次,服务业在创造实物产品新增价值和获取较大中间利润方面的特殊功能,也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多的外汇收入,更多地分享到国际经济发展的利益。我国应抓住世界贸易组织决定开放银行、保险、证券、金融信息市场的机遇,积极培育和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服务行业。

    参考文献:

    [1] 万君康、梁积江《金融国际化与中国金融发展取向》,《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2] 肖勤福《生产全球化的若干微观影响》,《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第5卷2期2001年5月。

    [3] 薛荣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挑战》,《世界经济》1998年第4期。

    [4] 王述祖《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国政治经济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5] 陈凤英《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趋势》,《现代国际关系》200年第11期。

    [6] 上海财经大学投资研究所《中国投资发展报告迈向国际化的直接投资框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9

    国际经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0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