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模拟试题 > 正文

    三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

    时间:2020-08-26 07:41:56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第一课时认识小数

    课题认识小数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会写小数。

    教学重

    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

    教学难

    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

    教具准

    米尺,收集的超市收款凭证小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

    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引入小数。

    同学们经常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爸爸妈妈到收

    银台付完钱以后,售货员就会给他们什么呢?哪些

    同学把这些收款凭证小票带来了?你能向大家展示

    一下吗?

    老师这也有一张小票,是小华的妈妈给小华买文具

    的收款凭证,现在老师把它做成了标价牌。(展示)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

    分一分类呢?怎么分?

    左边这组数是45、3、18,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

    谁还能举出其他证书的例子?右边这组数有什么特

    点呢?(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X|k |B| 1 . c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题目:认识小数)

    2、认识小数。

    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让学生读文具标价牌上的三个小数和学生拿的凭证小票)

    引导学生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让学生看圆珠笔、铅笔、橡皮的标价牌,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元角分

    3 5 0 3元5角

    0 5 0 5角

    0 1 5 1角5分3、学习教材第92页例1.

    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教师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

    教师总结: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也就是10份中的1份,所以1分米也可以表示为

    10

    1

    米,还可以写成0.1米。 教师提问: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3分米是

    10

    3

    米,还可以写成0.3米)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以米为单位鹅两位小数。教师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那么用分数表示就是

    100

    1

    米,也就是0.01米。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1.30米或1.3米。因为30厘米就是3分米)

    4、完成“做一做”。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2页的“做一做”,请同学们读题,先说一说题目的含义再解答。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的第1、第3题。

    2、填单位名称

    8.37元=8( )3( )7( )

    2.65米=2( )6( )5( )

    0.24米=2( )4( )

    3.40元=3( )4( )

    3、填适当的数。

    0.25米=

    )

    ()

    (米=()厘米 0.73元=

    )

    ()

    (元=( )元( )角( )分 2.92米=( )米( )厘米=( )厘米

    四、思维训练X|k |B| 1 . c| O |m

    按要求涂色。

    (1.4)

    (0.5)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小数比较大小

    课题小数比较大小课型新课

    教学目

    标由生活实例加深对小数内在含义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重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理解小数大小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理解小数大小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

    盒尺,学生收集的各自跳高的成绩。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及

    反思

    一、学前准备

    1、读出下面各小数。

    5.28 0.72 3.94 0.7 0.72 3.05 0.9

    12.5

    2、说出下列小数的实际含义,X Kb 1. C om

    0.3米 0.72米 23.05元 7.20元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3页例2.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在体育课上有没

    有进行过跳高这项运动呢?你能把你的跳高成

    绩向同学们汇报一下吗?老师这里有一份跳高

    成绩表,你们看一下。

    姓名小明小刚小强小林

    0.8 1.2 1.10.9

    成绩

    (米)

    让学生把成绩单读一下。教师:这是四名男生参加跳高比赛的成绩,今天请同学们帮忙把这四名同学比赛的名次排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或用手中的盒尺,动脑筋,想办法把四名同学比赛的名词排列出来,看哪一组排列得又对又快。

    学生合作学习后,让各组汇报排名的情况,教师把学生几种不同的情况分别板书在黑板上,并由各组代表说出排列的理由。最后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加以指导总结,选择正确的结果留在黑板上。

    1.2米>1.1米>0.9米>0.8米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

    小刚小强小林小明

    理由从三点说明:①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0.9米是9分米,0.8米是8分米。②可以把四位同学的跳高成绩换算成用厘米作单位,分别是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和80厘米。③利用手中的卷尺,根据四个成绩在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是直接比较出来的。X|k | B| 1 . c |O |m

    让学生在教材上,把四个同学的名次填写出来。

    2、完成“做一做”。

    请同学们看第93页的“做一做”。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一个正方形表示多少?然后让学生看图在教材上完成“做一做”。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的第5、第6题。

    2、把下面四件商品的单价按要求填在括号里。

    玩具机器人玩具小飞机汽车皮球

    3.8元

    4.2元 1

    5.1元2.6元

    ()元>()元>()元>()元

    3、看图比大小。

    四、思维训练

    1、比较下列数据的大小。

    7厘米 0.53米 3分米7厘米 1.03米

    ()<()<()<()

    2、比较大小。

    0.5○0.7 5○8.1 5.4元○4元

    6角

    3.3○2.9 6.1○1 2

    4.7米○5米1

    分米

    五、板书设计新-课- 标- 第 -一-网

    第三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课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课型新课

    教学目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并从中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重

    点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

    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具准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学前准备

    1、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做整数加、减

    法的。

    2、笔算下列各题。

    32+54= 68-7= 48+9= 25-17=

    根据这四道题的计算,说一说这四道题有什

    么特点。(前两道是整数加、减法,不需进

    位也不需要退位;第三道加法题个位相加满

    十向十位进“1”,十位数要加上进位“1”;

    第四道减法题的个位不够减需从十位退“1”

    和个位合起来再减,而十位上的数不要忘了

    减“1”)

    3、教师总结:①做整数加、减法时,相同

    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相加、减。②哪位相加

    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

    二、探究新知xKb 1. Com

    1、学习教材第96页例3(1)。

    出示教材主题图,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8+0.6= 0.8-0.6=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想怎么计算。

    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来结果,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②把0.8元改写成8角,0.6元改写成6角,相加减完后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③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写成竖式

    计算。

    教师总结并板书:

    0.8+0.6=1.4(元)

    方法一:8角方法二:元角+6角 0.8 1元4角 +0.6 1.4答:一共1.4元。

    0.8-0.6=0.2(元)

    方法一:8角方法二:元角-6角 0.8 2角 -0.6 0.2答: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0.2元。

    教师说明: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的

    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目的是要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2、学习例3(2)。

    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要求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如何列式呢?

    学生可根据学习例391)的经验,试着自己独立完成。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他们的不同做法。

    3、学习教材第97页例4.

    出示例4 。

    教师:请同学们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xKb 1. Com

    学生:根据题意可知,小丽有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去6.8元后,她还想用剩下的钱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求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如果小丽想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她的钱够不

    够。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够买笔记本和铅笔,首先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多少,再计算出笔记本和铅笔的价钱,然后用小丽剩下的钱与笔记本、铅笔的总价进行比较,最后判断出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购买笔记本和带橡皮的铅笔的方法与前面相同。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方法:

    方法一:10-6.8=3.2(元)

    2.5+0.6=

    3.1(元)

    3.1<3.2,所以买铅笔够。

    方法二:10-6.8=3.2(元)

    3.2-2.5=0.7(元)

    0.7>0.6,买铅笔够了X|k | B|

    1 . c |O |m

    0.7<1.2,买带橡皮的铅笔不够。

    2.5+1.2=

    3.7(元)

    3.7>3.2,所以钱不够。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内容和例3、例4,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低位算起;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不同点:教师应到学生观察例3、例4,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结合第97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边提出问题边解答,师生互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桌互相合作,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估价编题,并说出解题过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w W w .x K b

    1.c o M

    2.4+4.9= 6.5+0.8= 5.2-0.7= 4.1-

    3.3=

    2、把下面三件商品的单价按要求填在括号里。

    魔方小布熊布娃

    7.8元 3.7元5.2元

    (1)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小布熊一共花()元。

    (2)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布娃娃一共花()元。

    (3)买一个布娃娃比买一个小布熊贵()元)。

    3、写出竖式,并计算。

    4.8+

    5.6 5.6-4.8 5.6+5.2

    5.6-5.2

    四、思维训练

    1、直接写出得数。

    0.8-0.5= 0.7+0.4= 1.6+2.3=

    1.9-1.3=

    2.3-.3= 5.3+1.6= 0.5+

    3.1=

    0.8+1.5=

    2、动脑筋试一试。

    7.□ 6. □

    -□.3 +□.5

    3.5 13.3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练习二十一

    课题练习二十一课型练习

    教学目

    1、巩固复习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把所学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

    正确计算,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难

    正确计算,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教具准

    数字卡片,盒尺。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基础知识的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集体在练习本上完成,并展示订正。

    2.4+

    3.4= 5.3-

    4.6= 3

    5.2-7.8= 2.8+

    6.2=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小数点

    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2、学生打开教材第98页看第1题,要求学

    生先说一说题意,然后在教材上完成,学生

    在计算时可以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1、引导学生看第98页的第2题。让学生读题,并解答教材上所提出的问题。①《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②各买

    1本书,10元钱够不够?

    2、引导学生看第99页的第7题。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那么小丽要从儿童乐园到光明街,车

    票要多少钱呢?为什么?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让学生小组合作,一人当售票员,其他学生

    当乘客,做乘车游戏,目的是让学生能对所

    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练习。

    (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

    千克?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

    多少?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连线。 5.3+2.7 8.6

    3.6-2.1 1.5

    12.6+4.7 8

    15.9-7.3 17.3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3.5-9.2 30.7-1.8 17.6+14.7 45.3+16.9

    3、下图是某年“十一“期间北京主要景点

    接待游人统计统计图。

    五、思维训练

    1、日记本8.1元一个,文具盒5.1元一个,

    墨水10.8元一瓶。小明想买以上三种文具,

    付20元够吗?

    2、用1、2、

    3、4写出大于3 的三位小数

    和小于 2 的三位小数。(每个数字只能用

    一次)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教学课题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学目标课(章节)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准备与手段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集合和等量代换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两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教学时老师不要使用集合、集合的元素、基数、交集、并集、等量代换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借助熟悉题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

    集合思想

    (指定小组)分别在

    “音乐”和“美术”下面

    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

    材,渗透集

    合思

    一、 在

    问题中体会

    代换的思想

    三、灵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

    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

    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

    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

    进行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

    (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

    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边都签。

    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

    一次。

    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

    适当小结。

    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四、小结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

    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先是两

    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

    个圈进行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

    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

    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

    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

    少人。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

    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

    第2题。

    四人小组讨论寻求解

    决问题的方法。

    (若有困难,可通过

    摆学具,比较容易找出相互

    之间的等量关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

    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

    知识面。)

    动物们交换得正热闹,

    几个图形也来了,它们分别

    是“○、△、□”。你能求

    出○、△、□所代表的数

    吗?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4)?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 ?1、(出示“嘉年华”游乐园代币)谈话:在“嘉年华”游乐园,一个代币5元,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12个代币,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多少钱?

    ? ?使学生明白:5元能买一个代币,一个代币需要5元,两者是等量的,可

    以互相代换。

    ? ?2、情境出示P109“做一做”:一只猪的质量和两只羊的质量相等,一头牛的质量和4只猪的质量相等,问两头牛的质量相当于几只羊的质量?

    ? ?3、四人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若有困难,可通过摆学具,比较容易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

    4、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三、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 1、谈话: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

    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 2、(情境出示)谈话:小动物们要来个交换大行动,它们规定: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 3、谈话:动物们交换得正热闹,几个图形也来了,它们分别是“○、△、□”。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数吗?

    1)△+□=240 ? ? ? ? ? ?(2)○+□=91

    ???? △

    =□+□+□ ? ? ? ? ? ? ?

    △+□=63

    ????

    =? ? ? ? ? ? ? ? ? ? ?

    △+○=46

    ????

    □=? ? ? ? ? ? ? ? ? ? ?

    ○=?△=?□=?

    四、小结。

    ???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 2、小调查:生活中哪

    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

    识来解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引

    一、引入。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

    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

    呢?(播放课件)我们先

    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

    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

    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

    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

    同样重。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

    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继续播放课件)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为: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 1千克(1个砝码)等于4

    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帮助学生理解。)

    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

    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生2:我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4×4=16(个)。

    生4:……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算)一下。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课件展示: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课件)为什么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生1:32个。

    生2:8个。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8个的波萝。

    生3: 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

    于1个西瓜的重量。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

    师:(略小结。)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完成p109“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

    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

    中的△用□+□+□替代,

    就变成了

    □+□+□+□=240,所以

    □=60,而△=□+□+□,

    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

    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

    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

    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

    以○+△+□=100,然后

    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

    出○、△、□的值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教学课题第十单元总复习教

    学目标课(章节)

    教学

    目标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

    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

    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

    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与手段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第112页的第1题,既复习了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北、南、东或西)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同时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另外,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第112~113页的第2、4题,第2题设计了估算和笔算3个家庭平均每月用电数的题目,让学生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

    应用。

    3.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如第113页的第5题,既复习了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

    预测;也复习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同时

    渗透了环保教育。

    4.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如第114页的第7、8题,既复习有关面积的基本知识,也复习了估计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的面积,能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5.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也单

    独安排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115页的

    第11、12题,让学生了解用连乘、连除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

    单的问题。

    第一课时:方向、统计的有关知识、年月日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二、整理统计相关知识。三、口答四、做一做。一、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

    识。

    1、在画平面图时,怎

    样表示八个方向?

    2、在我们教室里,你

    能指出这八个方向吗?再

    说说每个方向都有什么摆

    设?

    3、一名同学起立,说

    说在他的八个方向中,每

    个方向对应的是哪个同

    学?

    4、讨论并总结:确定

    八个方向的简便方法。

    5、做一做P112页1题,

    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6、教师总结。

    二、整理统计相关知识。

    在我们教室里,你能指

    出这八个方向吗?再说说

    每个方向都有什么摆设?

    一名同学起立,说说在

    他的八个方向中,每个方向

    对应的是哪个同学?

    讨论并总结:确定八

    个方向的简便方法。

    介绍学过的几种统计

    图。

    说说统计图的作用。

    做一做P113页5题,让学

    生说说怎样想的?教师再

    小结。

    1、? 介绍学过的几种统计图。

    2、? 说说统计图的作用。

    3、? 做一做P113页5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教师再小结。

    三、口答:

    1、一年中哪些月份是大月?小月和平月?

    2、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普通计时法?什么是24时计时

    法?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说?

    4、做一做P114页6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第二时: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的初步认识

    5、教师总结强调。 四、做一做。

    完成课本练习五5---7题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

    二、练

    一、复习 1、 口答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都学习了些什么?计算时

    要注意些什么?怎样验算?

    ??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

    法都学习了些是什么?计

    口答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都学习了些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验

    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都学习了些是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验

    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验算?

    2、口算:

    ?? 60×20????????

    24×10??????????

    23×20???????????

    40×90?

    96÷4??????????

    213÷3??????????

    189÷9???????????

    420÷7

    3、估算:

    ? 79×30????????

    14×39????????

    35×19 ??????????61×8 0

    ? 79÷4?????????

    16÷5?????????

    83÷9?????????? 430÷7算?

    口算

    估算

    做一做总复习第2题和第4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让学生完成总复习第9题和第10题,让学生小组内说说怎样想的?再教师讲评

    第三课时: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4、做一做总复习第2题和第4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5、让学生完成总复习第9题和第10题,让学生小组内说说怎样想的?再教师讲评。

    6、教师总结。 二、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2、10、11题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生生活引入,复习周长和面

    配上的这块玻璃的大

    活引入,复习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单位。

    二、基本练习,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积的概念和单位。

    1、师:看,这是什么师:

    景老师在裱这幅字的时

    候,要制作镜框,在数学

    上就是求它的什么?

    ? ?? ? 配上的这块玻璃的

    大小,在数学上指什么?

    ?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复

    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和面积。

    ? ?板书课题:周长和面积

    2、师:什么叫周长?封闭

    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

    周长。

    ? ?? ? 计量平面图形的周

    长要用哪些单位?

    ?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

    位:千米、米、分米、厘

    米、毫米。

    小,在数学上指什么?

    什么叫周长?封闭图

    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

    长。

    ? ?? ?

    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

    要用哪些单位?

    ? ???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

    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

    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

    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板长大约是??米,宽

    大约是??米,围在黑板外边

    的一圈金属条大约长多少

    米?

    三、动手操作,探索周长和面积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 ?师:什么叫面积?物体

    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

    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 ???我们学过的面积单

    位有:平方千米、公顷、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

    厘米。

    二、基本练习,巩固对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

    积计算。

    1、分类比较。

    ? ?1、教室的黑板长大约

    是??米,宽大约是??米,

    围在黑板外边的一圈金属

    条大约长多少米?

    ? ?2、一张长方形餐桌,

    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

    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

    这块玻璃有多大?

    ? ?

    一张长方形餐桌,桌

    面长14分米、宽9分米。

    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

    块玻璃有多大?

    汇报交流。

    ?

    ?学生(答可以先不写)

    同学们讨论一下,你的

    意见呢?

    用篱笆去围这两块地,篱笆

    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那

    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关系

    呢?

    周长(厘米)长(厘米)

    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周长相等的长方形,

    ? ?3、小芳的房间有一个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窗户,妈妈想给它装上窗帘,至少需要多少窗帘布?

    ? ?4、一张边长8分米的方桌,用铝合金条包桌沿,需要多少铝合金条?

    ??师: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哪些题目是求面积的?哪些题目是求周长的?

    2、生活体验。

    ??师:在我们生活中,你觉得还有哪些问题也是求周长的?哪些问题是求表面积的?

    三、动手操作,探索周长和面积的联系。

    ??师:一个农民伯伯把两面积不一定相等。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面积(平方厘米)长(厘米)宽(厘米)周长(厘米

    小结: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正方形的周长最小,当长方形的长和宽差距最大时,周长最大。

    如果要使小长方形的周长最大,应该怎样剪?

    块同样大小的地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有一天,哥哥给它的地围上了篱笆,弟弟用同样长的篱笆去围,结果发现弟弟的篱笆不够围一圈。这时,两兄弟就发生了争执,都认为对方的地比自己的地大,认为父亲不公平。同学们讨论一下,你的意见呢???师:用篱笆去围这两块地,篱笆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1、你能在下图中(每小格边长1厘米)围出几种周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填表。???? 周长(厘米)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

    方厘米)

    ????? ?16 16 ?16 ??师:这些图形的周长都相等,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师:比较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有什么想法?

    2、你能在下图中(每小格为1平方厘米)画出几种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

    方形或正方形,并填表。?????? 正方形的周长最小,当长方形的长和宽差距最大时,周长最大。3、师:现在同学们帮兄弟俩算一算,到底谁的地大,篱笆为什么不一样长?4、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两

    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怎样剪才能使小长方形的周长最小?如果要使小长方形的周长最大,应该怎样剪?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