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考试时间 > 正文

    2020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笔记

    时间:2021-04-22 08:08:10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涵养师德

    曾经统治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论语》,它其实并不是高不可及的,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它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敬业好学

    下面有一个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孔子学琴》:( PPT音频 mp3)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仅没有自以为是,反而虚心好学。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至少可以给我们教师以下几点启示:

    (一)教师要“博学”

    孔子因为“博习”,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最终成为受人尊敬的万世师表。一名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位学识渊博、底蕴丰厚的人。因为青少年学生有一个特点,爱提问题,什么都问,往往还提出一些怪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教师博览群书,就能及时对学生的问题答疑解惑,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在学生中间就有威信,他们就更喜欢找你谈,教师就可以用自己的学识、才能、品格去影响学生。

    (二)教师要“精学”

    教师不仅要成为具备多方面知识的“通才”,还应该成为某些学科的“专才”。孔子学琴,从谱子到技法,再到思想感情,最后联想到作曲的人,对音乐的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因而能精于音乐。具有深厚知识的教师,往往能深入挖掘教材中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并有效地教给学生,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

    (三)教师要“勤学”

    孔子读书很勤奋,当时的书是竹简,就是用熟牛皮绳把竹片编联起来,在上面用刀刻上字,这就是当时的书。孔子因为读书勤奋,翻阅的次数太多,牛皮绳曾翻断了多次,这就是“韦编三绝”的故事。

    孔子说:“君子不器。”(《论语为政》)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具备某一方面的能力,应当博学,并且在博学的基础上精学、勤学。教师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具有多方面素养,并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精深的研究,勤学精思,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学识,运用到诲人不倦的教育实践中去。

    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传身教

    (一)孔子的“无言之教”

    子曰 :“予欲无言。”子贡曰 :“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 :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孔子在教学生时,其中的一个弟子便说:“老师,你再多说几句行不行啊?您总是这样三言两语的,我们怎么做课堂笔记啊?”“我本来就什么都不想说。”“老师,您什么都不想说,可我们记什么啊?”那么,孔子是怎么回答他的呢?“你看啊,苍天在上,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天说话了吗?春夏秋冬四季照样风调雨顺,万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呢?其实,《论语》的态度是什么呢?就是以一种最朴素的、温暖的言传身教的生活态度去教导他的弟子,影响他的弟子。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直接影响着学生。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孔子认为教师的道德行为高尚,作风正派,就是不发命令,学生也会执行;教师本身行为不正,即使下命令,学生也不会听从。孔子不仅是以身作则的提倡者,更是这一原则的实践者。

    (二)“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

    在《论语·卫灵公》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认为,有些人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所以应该将“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有言之教”在于说理,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无言之教”在于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指导学生。言行一致,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教师的榜样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待人

    在孔子的学说中,最高的道德范畴是“仁”,在《论语》中,有一百多处是讲到“仁”的。依照孔子的意思,“仁”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一切优秀作风和优良表现不可竭尽的源泉。因此,做到了“仁”便是一个崇高的人。

    (一)仁与智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叫《樊迟问孔子》:有一天,学生樊迟毕恭毕敬去问孔子:“老师,什么叫‘仁’”,老师淡淡的回答:“就两个字,爱人”,然后樊迟想想又问:“那什么叫‘智’”呢?老师说:“了解别人”。大家看看,回答是这样的简单,却说出了深奥的道理。就是这样,去关爱别人就是仁慈,去了解别人就是智慧,就这么多,这就是《论语》。

    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子说: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可见,孔子所说的“立人”、“达人”实质是他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是他的仁德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也即是他的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

    (二)现代教师的“仁”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那么,作为现代教师应该怎样理解和践行呢?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显然,现代的教师应该是“仁”的践行者,仁爱待人。教师要实现自身价值,树立威信,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的学生出类拔萃,力求教出优秀的学生,是教师最佳的职业道德修养。

    四、“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一)孔子的“因材施教”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正是在因材施教的智慧熏染下,孔子十年弘道,诲人不倦,终得桃李遍天下,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二)现代教师的“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大文豪钱钟书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如果我

    们试图把钱钟书培养成物理学家,或者把爱因斯坦培养成文学家,我们这些努力最终是失败的。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发展。作为教师,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方能“因材施教”。

    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容乃大

    (一)一辈子一个字就够了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一次,学生子贡非常苛刻地提出一个问题,子贡是最爱问的,也总爱刁难他的老师。他说,老师你就跟我说,这一辈子你就告诉我一个字,我就可以一辈子受益。试想:什么教育能浓缩成一个字啊?哎,可老师也能说出来。老师还用商量的口气说,就是宽恕的恕。就是自己不想干的事儿,就别强加给别人,一辈子做到这一点就够了。这就是老师告诉他学生的话,所以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有时候几个字儿就够受用一辈子了。有个学生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说我的老师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忠恕,就这么简单。

    (二)仁者不忧

    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事情已经过去了,但在心里却总过不去,我们的心灵困顿,有多少呢?其实都是在自我折磨,在自我咀嚼中一

    次一次的伤害自己,每天醒来满脑子都是这些事,这个痛苦把自己折磨得太深,不知道生了多少气。

    其实,你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所以,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说当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大家看看,这就是《论语》的智慧,它会我们提高幸福指数。

    当然,用《论语》中的智慧来涵养师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讲了。

    读《论语》,为人师,会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且思且行,以淡定从容的心态把握人生,用思想的清泉润泽心灵,用经典的睿智引领前行,用我们最初的心 ,立德树人,携手走最远的路!

    心灵感悟

    《论语》一直到今天,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以思想启迪。老师们,《论语》中有哪些句子,触动了你心灵的琴弦,请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

    有人认为:师德缺失的教师毕竟是少数,撼动不了整个师资队伍的根基,所以,对于“失德”之行没必要大惊小怪。但我觉得情况并不是这样,“积水成河,积沙成塔”,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党的教育事业的“大堤”就有可能毁于师德缺失这一“蚁穴”。所以防微杜

    渐,标本兼治才是上策。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只有努力探寻根治良策,方能正视听,强教育。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谈谈怎样解决师德缺失问题:

    (一)从严制度

    1. 在招聘制度上,严把入行之关。

    根据目前教师招聘标准条件及考核内容来看,有点重智能轻德行,客观上有可能让一些理论与技能成绩较好,但人格与品行有缺陷的人员误入教师队伍。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教师品行重要与否,在于他不仅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一批批他所教育的对象,所以招聘时不妨适当设置师德考核项目,把品德作为一个教师入门考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在用人机制上,实行“德行一票否决”。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教育行政部门及领导要增强对教师业务水平建设和师德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这个意识将极好地引领教师全面发展、健康发展。要形成“树师德为先,宏业务精湛”的良好选人用人导向,形成人人争做师德先锋,做业务标兵的良性氛围。让教师意识到,在“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担当下,“高尚师德”应该永远是教师保有的核心灵魂。

    3. 在违规问题上,绝不姑息手软。

    教师也都是平凡人,难免也会犯错,对于不涉及失德之错,要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以谈话、教育为主;但对于损害学生身心、造成

    一定后果的失范之错,那就是“恶行”,不能因姑息而酿成漫延之势。教师的德行优劣与学生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为了不以牺牲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为代价,必须狠下心来,“重惩小恶,以戒大恶”。

    (二)德能双修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忽视了润物无声的育人理念,忽视了灵魂品格的塑造,忽视了爱的唤醒作用。这里引用孔子德能双休的观点和大家共勉:

    1. 以“行”立人。孔子认为,不论是为学者还是从教者,其行为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他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教师应以行立之以榜样,树之以表率。告诫学生从师当“听其言,观其行”,“耻其言,过其行”,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在孔子的这种教育下,学生中形成一股“躬行君子”的风气。

    2.以德感人。教师通过对学生施行心理的影响,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他说:“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一次,季康子告诉孔子国内盗匪横行,他深感忧虑。孔子说:“假如你们这些当官的自己清廉而不贪财,那么,就是花钱奖励盗窃,也不会有人这样做。”在很多场合,孔子都采取“欲无言”的态度。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因此,只要使者“身正”则又有“何言哉”,

    否则“为之也难”。同时,孔子要求教师能“自讼”、“内省”、“躬自厚而薄责人”,凡事多从自身找原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多做自我批评,应“求诸己,不求诸人。”

    3. 以形塑人。教师应注意自身的外表仪态,应“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不必过分讲求“猛”,这样也可以达到“正人”、“安人”的目的。

    孔子的身教原则要求教师的内在情感与外在仪态应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偏废。“绘事后素”,“文质彬彬”就是这个意思 ,只要教师“逮之躬”,“躬于行”,“道之以德”,塑之以形,则学生亦“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励”,照样可以使“其事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身教的目的,才真正能称其为师表,真正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三)恪守师规

    常言道:“师有百行,以德为首”。德是有形与无形的统一,一旦为师,必需在以身立德、以行奉德中恪守师规,心存敬畏。

    1. 在规范约束中谨言慎行。

    教师人格底线维系着良知、尊严、爱心、责任,所以需要处处反省,时时拷问,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遵从师德师规的约束,心存对教育的敬畏,努力形成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避免德与才的分离,言与行的相悖;避免大节谨慎而小节不拘,才智

    过人而举止不端等,让自己追随优秀者的步履蕴德施教,只有如此,教育才能收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2. 在教育细节中强化责任。

    学生没来上学,打个电话问下原因;生病请假,抽出时间上门探望;情绪不好,促膝谈心予以开导;学习落后,分析情况对症帮助。课堂教学上,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这需要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言行举止上,能堪为表率彰显出师德的高尚;教育态度上,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

    3. 在日常工作中清廉为师。

    种种原因教师也有很多的无奈,常常会身不由已地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然而,要学会辨识,要明辨是非,心中师德警钟长鸣,确保行为的天平之秤,不倒向违纪、违规、违法的那一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教师,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与安逸,更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与权利,有的只是长年坚守在教学的一字一句里,坚守在孩子们的串串足迹中。心正才能行正,筑牢预警防线,教师才会有顽强坚定的意志守望教育。无数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师德、师爱就犹如教师的生命,微小中蕴藏着博大,短暂中孕育着永恒。

    愿所有教师都在正能量的引导下,善待学生、善待自己,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用爱视如己出”做有温度的教育。

    身教无痕,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

    的”,从先进的典型人物身上汲取精神给养,感受大师们优秀的品质,在学习、交流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课堂即时性评价

    评论发布者:李锡林发布时间:2019-10-15 09:36:26 课堂即时性评价是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伴随其言语、神态、行为等方面的反映。它强调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关注与反馈,在问题的互动中完成,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调动学习主动性影响很大。

    课堂有效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提问的目的。教师需要考虑“提出该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掌握程度设计问题的类型。

    “有效提问”以“学习目标”和“参照标准”为依托。学习目标是指学习者在下一个学习环节中即将学到的知识或技能。参照标准是指帮助学习者成功获取知识点或技能的建议或要求。

    以教学目标作为提问基础,明确提问是评价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不同的能力要求不同类型的问题。一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考点,能引起学生思考。二是针对学生。好的问题不仅能让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达到“面广”,而且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该知识点,做到“点深”。

    3. 问题难易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注意次数与频率

    问题难了,学生一筹莫展、无从下手,空耗时间不说,学生的积极性也消磨没了;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即出,缺乏思维空间,起不到提高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作用。

    4. 问题要循循善诱,注重启发

    5. 问题要因势利导,注意梯度

    一节课,包括的环节: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等,提问评价要穿插于课堂的整个过程。随着教师的提问,学生明确和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习达到目标要求。

    6. 问题要新颖,让学生感兴趣,增加趣味性。

    课堂提问的技巧 :

    第一,问题表述必须清晰明确,适当放慢语速

    第二,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便于回答问题

    实践发现,如果教师坚持延长等待时间,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和长度增加,说“我不知道”的次数减少,参与回答的人数增加,学生回答问题是更有信心。

    第三,把握提问的时机

    从学生角度来说,最佳时机:当学生困惑不解时、受旧知识影响时、有所领悟、心情振奋时、精力分散时;从教学目标来说:教材关键处、疑难处、精华处、新旧知识结合处、深奥处等。

    第四,提问方式多样。

    第五,尽可能给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