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考试真题 > 正文

    【中国茶道艺术】中国茶道包括哪些方面

    时间:2019-03-11 12:22:03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茶有茶道,器亦当体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那么中国茶道的艺术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茶道艺术,一起来看看。

    中国茶道艺术

      中国茶道艺术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其中,自有道理。

      中国的茶具据《茶经》“四之器”载,有二十五种,一般可按其选型分为碗、盏、壶、杯等几类。选择何种茶具为佳,可根据各自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审美观念、所处环境,从方便适用着眼而各取所需。不过若从休闲鉴赏、品茗论道角度而言,却颇有区别,自有高下之分。

      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失散,不耐喝且失却趣味。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会下降而色败香散。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

      中国茶道艺术的作用

      作为茶圣,陆羽的思想几乎影响了整个中国的茶文化。陆羽在论述茶艺的著作《茶经》中着眼于煮茶的技艺、茶汤的品味、茶具的审美等,但却并未用“形而上”的观点,将茶艺提升至“道”的高度。受到茶圣不提“道”的思维影响,此后百年间的中国,虽然茶文化理论层出不穷,但却鲜有提及“茶道”二字者。在中国人的眼中,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深深地融于生活之中,而且家家皆可饮之,不分贫贱富贵,绝对毋需摆在“文化”的高台上只供身在高位的贵族或文人享用。或者换一种说法,中国人的骨子里早就已经充满了茶道文化,在中国人眼中,儒道大于茶道,茶道已入心道。

      中国茶艺在唐代已经形成明确的模式,将茶艺从饮茶生活中提炼出来,一方面是缘于唐代茶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则是唐代僧道等宗教人士对茶文化的推动。这一时期的僧道成为茶的主要消费者、倡导者和生产者,陆羽也受到了幼时养育自己的僧人的影响,成为茶圣。北宋梅尧臣就曾作诗道:“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除陆羽《茶经》中所提茶艺规范外,又有临淮县常伯熊 “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成为当时茶艺表演第一人。在中国茶艺成熟完善之后,日本僧侣才将茶艺引入本国,将宗教融入茶艺,发展成为茶道。茶道之所以在日本盛行,是因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原因,日本人将饮茶提升到了国家政权与宗教的高度。而中国人追求的,不是端坐高台的清规戒律,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品味,追求雅致高洁的生活情趣,此情只关风与月,与宗教戒律皆无互触。

      俯首低眉 茶艺点缀生活艺术

      茶在中国人的眼中不是神圣高不可攀之物,而是“茶为食物,无异盐米”的普通居家物品。可以说茶的所涉范围在生活中是最为广阔的。中国人饮茶,将其视为解渴、消暑、养生的途径,而不是参禅悟道的手段。即使是“禅茶”,也不过以茶为侑来参禅悟道谈论顿悟之感,而非把茶摆在神龛之中。亲民,这也许是茶在中国未能形成茶道的根本原因,因为茶本无道,道是宗教,茶只是中国人生活里的一门艺术。

      高雅冰洁 茶艺浸染诗境艺术

      中国的茶艺,摒去缛节,只追求饮茶时的诗味。所谓诗味,实则饮茶时的意境。中国人讲求意境,以神为最上,观看泡茶时的声色香味,皆能引起人的感官愉悦,进而引发诗兴。唐代茶艺成熟后,一批诗人介入饮茶之中,以诗词赞美饮茶之趣者,凡出自饮茶之诗境艺术。以诗赞茶提升了饮茶的品味,使饮茶成为艺术享受。“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碧沉霞脚脆,香泛乳花轻。”文人们用诗化的语言营造出唯美的意境,其中的艺术气息无法用“道”来成就。除吟诗助兴之外,文人雅集中香茗之畔总有音乐相伴。轻柔的音乐与袅袅绿烟缠绕梁间,诗人们在一派意境中吞稥吐玉,字字珠玑,如此闲适高雅的生活是中国文人的精神追求。

      遗世独立 茶艺主导审美艺术

      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是主导、塑造中国茶艺美学走向的重要方面。中国茶艺的发展包含了“思”与“行”。以“思”为茶艺理念,以“行”为茶艺美感的先导。中国人饮茶以哲理为先,以审美为重。饮茶发展至茶艺,如何煎茶可熬出美丽的“汤华”,如何欣赏绿色的茶水与茶器美丽的搭配,饮茶时所穿服饰,使用何种手法姿势等等都是在饮茶时欣赏的内容。

      中国人饮茶,饮的是优美的茶色、清香的茶味、悠然的茶香以及甘甜的茶水,明清之时文人饮茶,还需讲求环境的优雅与静谧,在屋内讲究“窗明几净、洞房阿阁、儿辈斋馆、清幽寺观”;在外讲究“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的自然环境是茶人们最为追求的境界。品茗人自身还要“心手闲适、听歌拍曲、鼓琴看画、宾主款狎”,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在此种美到极致的饮茶环境中升华审美情操,在悠闲的时光里品味一段水与火熬煮出的美。甚至在绘画、书法、器物、建筑、乐曲等方方面面,都蕴藏着中国文人对于茶的审美要求的丰富和凸显。

      望穿红尘 茶艺品评哲学艺术

      中国的茶艺哲学基于儒释道的融合统一,吸收了三教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独有的空灵清寂之感,文人以此为饮茶哲学的最高思想。茶艺所讲求的“天人合一”,由《周易》:“物我玄会”而来,强调了人自身与宇宙万物的交流神会,与佛教的世界观有着相同的观念。佛家讲求“四大皆空”,一切物象皆是空虚,这为茶艺中“虚空清灵”的已经提供了思想范本,日后成为茶艺重要的哲学追求。

      “涤除玄鉴”则是老子《道德经》中所云,意为涤荡去心灵的尘埃,使之明净清澈。老子认为“道”应是朴素自然的状态,所谓“道法自然”,庄子也主张“物顺自然”,道家认为自然则是最美好、最高尚的状态,人应当与自然相辅相成,秉承淡泊自然的境界。“澄怀味象”则由南朝画家宗炳提出,是希望自己的胸怀开阔,达到虚静空明的心境。宗炳提出“万趣融其神思……畅神而已”,认为人的一切追求,最终都是为了精神愉悦,胸怀的开阔也同样是为了使人精神愉悦,饮茶时的闲适悠然正恰好满足了这一追求。

      中国茶艺的发展是中国社会整体茶文化的提升,不同于日本的茶道停留在宗教、政治层面之上,中国茶艺从宫廷皇家的雕镂之美、文人士大夫的清雅之美,直到中国平民的朴素之美等社会各阶层均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因此中国的茶文化不仅是具象的茶道,更是以审美为需求的茶艺,可以说茶艺虽未总结成“道”,但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却远比茶道更加丰富深刻。

     

    中国茶道艺术相关文章:

    1.茶道品茗

    2.中国茶道之美

    3.中国茶道文化简介

    4.茶道的艺术

    5.中国茶道文化深远

    6.中国茶道文化图片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