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散文|闲话“轿子”和“抬轿子”

    时间:2021-09-03 11:37:51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散文|闲话“轿子”和“抬轿子”

      “轿子”,根据字形分析,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方形的,具有“车”的形状;二是高大舒适(据宋代王圣美“右文说”观点,凡声旁“乔”者,均有大义)。下面勤学考试网小编整理了散文|闲话“轿子”和“抬轿子”,希望大家喜欢。

    散文

      轿子这东西,平时只是耳闻,电视上也看过,却从未坐过。

      “轿子”,根据字形分析,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方形的,具有“车”的形状;二是高大舒适(据宋代王圣美“右文说”观点,凡声旁“乔”者,均有大义)。

      先秦两汉时期,官僚贵族出行时,都坐“车”(都是马拉的);且按自身等级,保持一个马车组成的车队,以表示其社会地位的显赫。不同等级的官僚贵族乘坐的车,其名称也是不同的。国君或皇帝乘坐的车叫“辂车”、“辇车”或“金根车”。大夫以上乘坐的两侧有蔽障的车,叫“轩车”;一般官吏乘坐的有伞盖、但四周敞露的车叫“轺车”。“车”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地位的象征。严格的等级制度束缚了人们乘车的权利,不可僭越。但是,世上不乏有善于钻空子的聪明人,一些归隐山林者或有财无势力的人就钻起了制度的空子,创造了一种类似车子且宽敞舒适的用人力抬杠的东西,这就是“轿子”。

      轿子的产生不能不说是一种智慧的结晶。它既可以表明乘坐者即使无势,至少有财,同时又可以不受等级制度的限制和制裁。“轿子”的创制,源于何人,史书和野史小说未见记载,所以也难于把这创造发明大奖颁发出去。权势者坐车,无权有财者乘轿,这成为当时的一种定律。但是,魏晋六朝士大夫争相以乘坐“轿子”作为时尚,却是不争的事实。以讲求森严门第观念的魏晋六朝,青睐不过分注重门第阶层观念的“轿子”,实在可说是一种怪事。

      初创时期的轿子称“肩舆”。其制为二长竹竿,中间绑上可坐人的软椅,上无覆盖。后来逐渐演变成“车厢”的样子。晋代大诗人陶源明归隐乡间以后,专制了一顶“肩舆”,叫“篮舆”,作为出行的“专车”。据《宋书·陶潜传》记载:“潜有足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诗感慨地说:“范蠡有扁舟,陶潜有篮舆。”(《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轿子”的称名,源于五代。宋代王铚《默记》中记载:“(赵匡胤)自陈桥推戴入城,周恭帝即衣白襕,乘轿子,出居天清寺。”直至此时,乘轿子还是无权无势的象征。

      唐宋以来,乘轿子则是一种荣誉的待遇。制度规定,大臣出行乘马,功勋卓著的老臣才能享受乘轿子的待遇。至此,坐轿子便成了一种荣誉的象征。据《朱子语类》载:“南渡以前,士大夫皆不甚用轿,朝士皆乘马。或有老病,朝廷赐令乘轿,有力辞后受。”之后,达官贵人出行乘坐轿子便成了一种时尚。既然轿子是地位权势的象征,于是能乘坐轿子就是高人一等,也就满足了一些人的虚荣心,所以“自南渡至今,则无人不乘轿矣。”(《朱子语类》)官员们出行,“回避肃静”开道,乘坐八人抬的大轿,自然威风凛凛。

      有趣的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仍然有人醉心于等级、地位、权势,即使在感觉上过一把瘾也好。外国人称之为car的那个东东,一旦落户到中国这块土地上,便变名为“小轿车”。“轿”这个字眼,折射着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等级权位意识。有乘轿子的,自然有抬轿子的,抬轿子者自然是看坐轿子者的眼色行事,一切唯乘轿子者言语是听。如今人们对“拍马屁”有个文雅的说法,叫做“抬轿子”。借用王国维的说法,着一“抬”字则“境界全出”矣。因为“抬轿”是将拍马屁移入官场,故而比一般插科打诨高雅得多。

      古往今来抬轿者多如牛毛。其才华横溢,马屁成“精”,一招一式均臻炉火纯青,令人叹为观止;其“轿子”高抬,直抬得上司金刚目舒展,佛祖眼重开。何以见得?有传说为证。明朝时有一“轿夫”,其抬轿水平之高,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

      一次,县太爷宴请城里有地位人物。县太爷当然要举杯致祝酒词辞,正讲得激情昂扬之际,突然从两股间“通”地爆出一个长而有韵的响屁,这一“通”可不打紧,席位上的各位,脸上表情可就丰富极了,诸多乡绅脸上的笑纹直使劲地捺在严肃的皮层之下。憋住不笑,若无其事,也真难为了在座的各位。但是县太爷是个文化人,觉得如此屁气直通,不受限制,总也不雅,直闹得个满脸通红。

      此抬轿者见状,马上肃立,为上司排忧抒难,说县太爷“高竦金臂,弘宣宝气。依稀乎丝竹之音,仿佛乎麝兰之味。臣立下风,不胜馨香之至。”拍得县太爷直似六月里吃了冰雪,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个不爽快;五藏六肺,像用电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于是脸色迅速阴转多云转晴天,溢满笑容。如此奇才,安得不受上司器重?毋庸讳言,而今某些“公仆”,也是喜欢“坐轿”,从而使得“抬轿”事业前程广阔。你喜欢奉承,马上就有轿夫给你颂歌盈耳神仙乐;你喜欢山珍海味,立即就有人给你送来蚊子屁,蛤蟆油、泥鳅胡子让你尽情享用;你喜欢女人味,不用暗示,早就有人为你琢磨妥当,包你心满意足,心花怒放。君不见,周永康,薄熙来,孙政才,令计划,苏荣等大小老虎,哪个不喜欢“坐轿”?那些所谓的“秘书帮”、“石油帮”,哪个不是因为“抬轿”而腾达?

      抬轿者面目各异,手法不同,但目的相同。如莎士比亚笔下的埃古说:“我所以跟随他,不过是利用他达到我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装出一副假脸。”然而如今我们有些同志,尤其是带“长”的官们却没意识到这一点,或虽意识到,但因坐轿如“瘙痒痒”一样舒服,也就飘飘然忘乎所以。对“轿夫”的“抬轿”言行喜之护之,乐之好之,西方有句格言,奉承者总是靠被奉承者养活自己。“抬轿”固然可憎可鄙,但没有那些乐此不疲的坐轿者,“轿夫”自然就会失业。

      漫画家华君武先生有幅“吹死猪”的漫画令人忍俊不禁,振聋发聩。死猪云:“我都死了,还吹呀?”胖子对说:“我吹你,是为了扒你的皮”,这悲剧性的语言,足够“坐轿”者警戒。

     

    相关热词搜索: 散文 闲话轿子 抬轿子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