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材料例文之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时间:2020-09-08 07:42:51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篇一:水稻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水稻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近两年,绥滨县抢抓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两大平原农业综

    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的有利发展契机,把水稻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

    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狠抓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增强科技支撑,壮大龙头企业,强力推进水稻产业发展。如今水稻成为我县占绝对

    优势的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01.2万亩,占县属耕地面

    积的70%,成功打造了“百万亩水稻基地县”,水稻面积、质量、产

    量和效益大幅度提升,水稻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水稻生产

    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已成为绥滨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的主导产业。水稻产业有如此大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项举措。

    一、建立种植基地,打造百万亩水稻基地县。绥滨县是一个典型的

    农业县份,县委、县政府通过对比较优势进行再挖掘、再认识、再

    定位,立足本地万分之一坡降大平原和毗邻两江水资源丰富的资源

    优势,重新审视和科学定位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以稻

    抗灾、以稻增粮、以稻富民”的发展理念,用两年的时间将所有适宜

    种植水稻的耕地实现全覆盖。在2010年新增水田面积30万亩、粮

    食产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

    翻一番的基础上,绥滨县自加压力,攻坚克难,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提出举全县之力再新增30万亩水田,实现“百万亩,十亿斤”

    的工作目标。为扩大基地面积,我县成立了水田开发专项推进小组,对各项工作实施目标管理,采取了四大班子齐上阵,县领导包乡镇、

    乡镇领导包村驻户的工作机制,并实施“白加黑”、“5+2”的工作方式

    全力推进。通过整合各方面项目和资金,形成了“各炒一盘菜、凑成

    一桌席”的良性发展机制,两年共投入资金2亿元。制定出台了打水

    田井补助、建育秧大棚补助、新增面积奖励、每亩水田提供600元

    延期贷款等一系列水田开发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民“旱改水”的主动性。通过两年的努力,全县水稻面积在2009年40万亩基础上,增

    加到现在的101.2万亩,占县属耕地面积的70%(160万亩),使

    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成功打造了“百万亩水稻

    基地县”。

    二、改善生产条件,加大扶持力度。坚持“农业项目围绕水田开发转”的原则,将农业、农机、水利、农业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有机结

    合起来,重点投入,集中建设,形成了“各炒一盘菜,凑成一桌席”

    支持水稻产业化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尤其是在县财政非常困难的

    情况下,县政府使出浑身解数、倾囊而出,出资1亿多元,相当于

    一年的地方财政收入,用于水田开发建设。通过银行贷一些、项目

    投一些、财政出一些、农民自筹一些等方式,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强

    大的资金支撑,确保了水稻产业化发展必要的防洪排涝、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土地整治、林带绿化、

    耕作机械、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为了确保水田的灌排需要,今年绥滨县制定了《2011年灌排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投入5700万元用于实施灌排能力建设工程。改造扩建灌溉干、支渠60

    条,增加灌溉面积3万亩,计划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实现江灌稻50

    万亩,大幅提升水稻产业效益;建设排水渠道109条,全面提升排

    水能力,解决水田发展的后顾之忧,全力建设旱能灌、涝能排的标

    准良田。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增加补贴资金600万元,更新水田大型农用机械1100多台,争取投资1000万元实施大

    型水田农机作业合作社项目,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三是强化科技引导,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针对新发展水田面积大而

    新手较多的现状,组织开展专门的水稻生产实用技术、农产品精深

    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免费培训,强化科技支撑,引导水稻产业

    化经营合作社和种田大户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提高技术装备

    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加工增值率,促进增产增收、节能减排。

    为了加快水稻适用科技的推广步伐,围绕“三小变三大”水田标准化

    生产模式,突出打造11处万亩水稻标准化科技示范区,实现“田方

    林网路水泥,渠直沟通电拉齐;绿色稻鱼标准化,规模经营增效益”

    的建设目标,使之成为永久性保护、永续性利用的水稻产业化样板。通过建设科技示范区,实施标准

    化建设,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促进水稻产业种植水平的全面

    提档升级。如今,绥滨农民种的水稻品种一年比一年好,产量一年

    比一年高,生活更是一年比一年好。四是鼓励规模种植,推进产业

    化经营。为推进水稻产业发展,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尽快改变现有

    百万亩水稻面积分散在1万多农户手中种植的传统农业格局,努力

    打造好水稻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平台,绥滨县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条件、有标准的统一、成片

    流转,努力确保水稻产业化基地建设的永久性和流出土地农民经济

    收益的稳定性。如今百万亩水田基本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全县150

    亩以上水稻种植规模经营户达到1300多户,面积20万亩,300亩

    以上规模经营户1000余户,面积达到30万亩,500亩以上600多户,面积30万亩。

    五是龙头、合作社带动,与农民结成紧密利益整体。为促进水稻产

    业化经营,在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水稻产业品牌等方面,绥

    滨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全县上规模的粮食加工企业

    有崧阳米业、宏和米业、永强米业3家。在农业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市场引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生产格局初步形成。如

    万源米业,在忠仁镇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10万亩,实行订单生产,

    有效推进了水稻产业化经营,提高了

    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同时,鼓励水稻种植大户组建合作组织,提

    升米业品牌。合作社一方面组织专业户进行生产交流和技术帮助,

    另一方面成立米业公司,统一品种、技术,统一收储、加工,统一

    包装、品牌,实行产销对接,打造绥滨优质大米品牌,提高稻米附

    加值。

    绥滨县通过发展水稻产业,不仅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发展,加快了现代农业建设步伐,而且也凸显了多重效益,推动了全县经

    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是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通过算账对比,1垧

    地水稻的收入相当于2垧地玉米的收入,相当于3垧地大豆的收入。今年绥滨县水稻总面积达到101.2万亩,水稻产量将突破10亿斤,

    按去年的价格计算,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将达到8200元,种

    植水稻的效益之大,农民增收的步伐之快显而易见,不言而喻。二

    是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今年,全县实施土地规模经营的面

    积突破百万亩,其中仅水田实施集中连片开发的面积就达40多万亩。通过水田开发加快了土地规模经营步伐,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和标准

    化水平,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促进了分工分业,流转土地

    的农民可以从事农业精细化种植、务工创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三是促进了三次产业的全面发展。由

    于水田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外地客商纷纷来到绥滨县洽谈投资,崧

    阳米业、

    【篇二: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推进林业资源转化加快核桃产业发展

    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

    (2008年12月12日)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加快全区林业资源转化,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

    有关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一、全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去年以来,我区根据全市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大会和全市林业资源转

    化大会精神,结合实施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机遇和实

    际情况,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全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将核桃产业确定为我区“八大”重点林业产业之一。《区委、区政府

    关于加快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实施规划》和《利州区“十一五”林业

    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在2008年至2012年的5年时间内,

    我区核桃种植基地面积将达到10万亩,到2012年生产产值和加工

    产值均达到2亿元。通过近两年来的努力,全区已发展核桃6.07万亩,其中:成片核桃面积2.67万亩,散生核桃1.6万亩,新发展核

    桃1.8万亩。已挂果面积1.5万亩,品种改良0.23万亩。全区核桃

    产业发展整体上呈现出“全面启动,典型示范、规模发展、后劲增强、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主要作法及经验

    我区经济属资源依托型经济,经济要发展,必须从资

    - 1 -

    源着手思考和谋划,核桃资源属生态经济型可持续发展资源,既要

    保护和培育好资源,又要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此,我区把

    发展核桃产业的思路定位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园区,走集约化经

    营和精深加工上。把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作为推进林业资源转化,加

    快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

    生态化的要求,以转化核桃等优势资源为抓手,大力实施林业资源

    转化战略,有力推进了全区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精心调查,科学规划。我区在对全区现有6.07万亩核桃资源调

    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全区核桃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区域布局为东、西两大块,东部以荣山、工农、大石为主体,西部以宝轮、白朝、金洞为主体,6个乡镇的栽植面积都将达到1万亩以上,并以此

    为中心,带动全区核桃产业快速发展。计划到2012年全区建成核桃

    标准化种植基地10万亩,良种采穗圃2000亩,6个万亩核桃乡镇,全区核桃产量达到1万吨,产值实现2亿元。

    二是政府主导,责任落实。区委、区政府把核桃产业作为全区林业产

    业发展的重头戏,多次召开核桃发展现场会议,将核桃产业发展列

    入了政府督查督办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各乡镇、街道年度工作目

    标考核,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切实加强督查督办,严格兑现

    奖惩,促进了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和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全区现有 - 2 -

    4.15万亩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治实行全覆盖。2007年我区在工农镇投

    资100余万元,建立了200亩核桃采穗圃和800亩核桃丰产示范园,并与山东核桃研究所合作,引进优良核桃品种7个。在此基础上,

    我区与市林业局联合引进全国44个核桃优良品种。其中:早实品种39个,晚实品种5个,建立了“川北核桃基因库”。进一步优化、选

    育出适合本地气候环境的优良品种,积极为全区10万亩核桃基地建

    设和川北地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最适生优质品种。

    四是突出重点,规模发展。我区在加强核桃基地建设的同时,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指导思想,对全区核桃产业发

    展进行统一规划:整乡打造成片规模不底于1万亩,整村打造规模

    不底于1000亩。我区工农镇的“百里核桃长廊”和宝轮镇、大石镇、

    赤化镇万亩核桃基地标准化栽植建设已初具规模,有力的推进了规

    模化建设。彻底改变了过去各自“散打”的不良局面。

    五是规范示范园区建设,严把栽植质量关。我区坚持高标准建设、

    高质量管理,切实加强建设核桃丰产园区建设,达到了园区基础设

    施建设齐全,土壤质量进一步改良,丰产技术全面推广的要求。同时,按照功能互补、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统筹整合新农村建设以

    及水利、交通等项目资金,加强多功能基础设施建设。在工农镇千

    佛村千亩丰产园区建设中,充分整合水利部门项目资金修建了蓄水池、排水沟,交通部门资金硬化园区道路,以工代赈资金进行项目

    帮扶, - 3 -

    共计投入资金150万元,建成了基础设施完善的高标准丰产园区,

    体现了功能互补,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在品种选择上,我区坚持

    国家推广的早实丰产核桃品种,在栽植过程中切实做到了“五个一”

    要求(即:一个大窝、一篓农肥、一根壮苗、一桶定根水、一块薄膜),采取统一放线、统一打窝、统一施基肥、统一回填、统一供

    优质嫁接苗、统一栽植技术、统一覆膜“七统一”的方式确保了建设

    质量。核桃种苗栽植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在抚育管理上采取了“四个一”措施(即:一套完善的间作措施、一年一次追肥、一年一

    次防病虫害、一年一次整形修剪),为核桃早实丰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是创新机制,优化配置林业生产要素。我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

    范带动作用,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广泛发动”

    的运行机制。在实施栽植过程中,村民委员会作为建园业主,通过

    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确定专业造林

    队伍施工。经过公开比选,确定经济实力强大,有丰富造林经验的

    专业绿化公司负责造林,绿化公司充分利用机械化作业打窝,不仅

    节省了造林成本,并且提高了造林质量;工农镇作为全区10万亩核

    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启动乡镇,镇政府在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

    的基础上,举全镇之力着力打造示范基地标准化建设;我区按照现

    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理念,在由市、区林 - 4 -

    业局与工农镇联合建立1000亩核桃丰产园及200亩采穗圃和20亩

    品种园(种质资源圃)的基础上,2008年又新建基地3000亩,其中:高标准栽植优质核桃2000亩,核桃低效低产林改造1000亩。

    计划2009年-2012年再新建和改建6000亩,达到万亩基地规模,

    形成千佛村至枫香村“百里核桃长廊”的园区布局;大石镇引进业主“天湟山核桃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租赁土地30年,按照“公司建

    基地,利益连农户”的经营模式,建核桃示范基地2000亩。进一步

    提高了农户种植核桃的积极性,将有力的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各位领导,近年来,我区在转化林业资源,推动核桃产业化建设方

    面作了一些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和与兄弟县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按照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求,发挥资源潜力,加快资源转化,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力争用3至5

    年时间实现核桃资源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使我区核桃产业在全区

    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出更加突出的作用。

    - 5 -

    【篇三:2012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典型材料】

    发展产业化经营,提升跨越式水平

    ---肃州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几点做法

    (肃州区农牧局)

    近年来,肃州区始终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

    水平、实现农村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战略和抓手,进行了不断的

    探索和实践。特别是肃州区被命名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以来,全区通过组织实施“1+1”“2+2”富民增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等重

    点工程,建基地,育龙头,抓中介、创机制、兴品牌、强辐射,不

    仅建成了5万亩洋葱、30万亩粮经制种、15万亩精细蔬菜、1万亩

    啤酒花、2000亩双孢菇、6万亩果品和10万头肉猪、20万头肉牛、150万只肉羊及740万头(只)畜禽养殖等十大商品生产基地,而

    且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城郊奶牛、沿山肉牛产业带、沿山玉米制种、中北部特色制种和北部综合制种产业带、环城精细蔬菜、中北

    部加工型蔬菜产业带,同时建成了160家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

    龙头企业,使全区98万吨农产品实现了订单化生产。今年全区农民

    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8600元,将比去年增

    加近700元。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不仅有效解决了产销矛盾,

    减少了市场波动,延长了生产链条,实现我区专业化布局、标准化

    生产,而且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我

    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理思路,明确发展目标

    近年来,大宗农产品交替出现“卖难”,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农业

    比较效益不突出等问题成为困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区委、区政府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一直重视并着力解决这一问题,

    并对此进行了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努力,特别是2007年通过认真学习

    党的十七大精神后,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和

    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走“发展高效节水特色产业、推进专

    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技能化培训”的发展路子。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全区农业经济结构和产业梯度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区委、区政

    府立足区域优势,结合全区农业发展进程,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

    推进“四区一中心”发展战略的意见》的同时,强调发展农业产业化

    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心,2009年,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意见》,并按照城乡

    一体化“三促三集中”原则和全市“两抓整推”战略部署,提出了“大力

    推进“1+1”“2+2”富民工程纵深发展,着力壮大优势产业,全面推进

    新农村建设”的农业和农村总体发展思路,2011年在成功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后,又及时提出“以发展现代农业公司和实现产业

    集群为方向,以引进优势项目和提升精深加工为突破口,以推行标

    准化管理和促进企业品牌创建为抓手,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

    发展,把农业全面推向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轨道”的农

    业产业化发展思路,确定了畜、种、菜三大主导产业总收入年均增

    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加600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

    的发展目标。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适应现代农业发

    展需求,又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办法》、《肃州区设施蔬菜产业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

    社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具体管理

    过程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龙头企业建设,积极把龙头企业培育

    列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考核奖励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行了年初定目标、年终考核奖惩的制度。同时,还建立了以农口

    部门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包保重点项目为主要内容的龙头企业建设

    包挂责任制和农业产业化工作联席制度,通过召开现场

    会、联席会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发展中遇到的

    困难和问题,为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提供了可靠组织保障,使我

    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到了方向明确,目标具体,措施得力,为加快

    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建基地,夯实发展基础

    立足区域优势和主导产业,建设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非常关键的

    首要环节。为此,我区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一个产业一个品牌,一个品牌一个基地”的布局调整思路,以“经作制种、高效蔬菜

    和设施养殖”为主攻方向,根据“一区两带三产业”示范建设内容,组

    织实施了以培育标准化示范基地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程,强化基地建设,集中打造优势产业经济带。通过积极努力,全区建

    成果园、银达、三墩3个万亩制种乡;西峰、银达、泉湖、三墩、

    总寨5个万亩蔬菜种植乡;泉湖、上坝、金佛寺、清水4个万头畜

    禽养殖乡。蔬菜产业形成了洋葱、辣椒、韭菜、番茄、食用菌、脱

    水菜六大外向型优势品种,建成了总寨韭菜、上坝番茄、临水辣椒、铧尖茄子、西洞食用菌、西峰叶菜、银达立体带种早熟白菜等一批

    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蔬菜名片。制种

    产业形成了以沿山七乡镇为主的玉米制种基地,以总寨、上坝、铧

    尖等中北部乡镇为主的高效经作、花卉综合制种基地,以果园乡为

    主的城郊高效网室制种基地。养殖业形成了沿山乡镇发展肉牛、肉羊,中北部乡镇发展生猪、蛋鸡,城郊乡镇发展奶牛和特种畜禽的

    产业格局。城郊4乡镇蔬菜面积占到全区的39%以上,奶牛占到53%以上;中北部乡镇高效特色制种面积占到全区的53.6%,猪鸡饲养

    量占到64%以上;沿山乡镇肉牛、肉羊饲养量占到全区牛羊总量的65%以上。在此基础上,为扩大特色生产基地规模,进一步巩固和

    提高标准化基地建设水平,2010年到2012年,区委、区政府连续

    三年组织实施了“科技示范园”创建活动,止目前,全区建成国家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2个,市级以上科技园区20个,区级以上科技示范园区16个,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25个、规模养殖场1685个、万元规模养殖户5253户。通过建设“标准化基地”和实施“科技示范园”创建活动,目前,我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和第二大对外经作制种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洋葱生产集散基地,全省最大的奶牛饲养县以及甘肃省命名的肉牛肉羊养殖双料县以及全市最大的蔬菜生产县和大宗农产品加工县,区区基地特色明显,专业化布局合理、标准化生产发展良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长足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