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模拟试题 > 正文

    调研报告:有关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问题探索和思考

    时间:2021-01-14 11:18:50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调研报告:关于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XX县在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中主动作为,紧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本着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最大限度提升财政投入效益、全面盘活各类资源资产资金的思路,按照有标准、可操作、出实效的原则,探索创建公共服务体系、产业发展体系、就业保障体系“三体系”和设立就业创业扶持基金、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两基金”,切实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生存生活问题,让移民群众不止住得安心舒心,还对自身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决心。

    ー、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构建“三大体系”,着力解决移民后续扶持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构建服务管理体系

    阵地建设标准化。从安置点统一调配办公用房和营业用房,在11个安置点设立八大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培训中心、托管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社区警务室、便民服务超市、移民书屋、青年之家)、五个窗口(党务、综合、民政、就业、物业),把专职服务移民的公共服务阵地建在移民家门口,县移民局还将服务阵地用鲜明的色彩和标色作醒目标识,方便群众“认门办事”。搬迁移民群众不仅直观感受到从山区到城区的自然环境变化,更增强了与组织互动联系的便捷度和信赖感。从铁山村搬迁到木瓜镇的群众说,以前到村里打个证明就得走将近1个小时,到镇里办事更远了,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现在方便。

    人员机构规范化。在县城安置点新建社区,按照组织、民政部门的规范要求,配

    强配齐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等管理人员。在乡镇安置点推进“村社”一体化,建设安置点社区,由安置点所在村统一管理,高桥镇安置点130户550人,则在迁入地官坝村下设社区统一管理。按安置点人口规模确定人员配备,解决社区管理人员编制,实行财政供养,其中安置点3000人以下配备5名,3000人以上配备7名;通过政府公益性岗位招聘社区服务人员,其中3000人以下配备8名,3000人以上配备10名;移民人口少的设立社区卫生室,100人以上的建设社区医院。在搬迁户中选拔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通过集中培训后持证上岗,开展服务群众工作。

    服务管理系统化。充分发挥基层自治机制,系统服务管理移民搬迁社区。高桥镇安置点在制定“社规民约”中,集中群众智慧,对“村规民约”出谋划策,对被采用意见每条奖励10元,既充分调动群众自我管理、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还把制定过程转化成了政府抓宣教、群众晒承诺的过程,最终形成的“白天不喝酒、晚上不喝醉”等接地气、易操作、便监督的“自治条文”。同时,采取社区八大服务机构各占7%和“社规民约”占44%的比例,对安置点居民实行积分制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股份分红挂钩,把群众“忠、孝、礼、义、仁、智、信”等传统文化发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观的践行,与看得见、模得着的现实利益相结合,帮助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县团委联合建设高桥镇安置点托管中心中,充分利用青年志愿者,对社区8名留守儿童利用托管时间免费开展课外辅导。

    构建产业发展体系(弘利遴选)

    盘活“三块地”。在迁出地以村级班子骨干和相关人员成立专业合作社,按照“保底收储—发展产业—效益分红”的程序,把搬迁户迁出后的宅基地、承包地、林地“三块地”进行统一收储,集中开发,完善贫困搬迁群众利益链接机制,采取“政府

    +专业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产业模式,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并主导发展方向,专业合作社提供统购统销统管平合,公司负责技术和风险保证,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新格局。如木瓜镇铁山村充分利用整村搬迁有利条件,规划实施退耕还竹1522亩,成林后打捆入股当地旅游产业,在楠竹未成林的前5年发展短线产业(种植密本蓝瓜),盘活了迁出地“三块地”资源,迁出地群众平均每亩获得2000元为期5年的退耕还林补助和50元流转费,还参与密本蓝瓜分红和增加劳务收入。

    盘活“移民资产”。采取“公司+合作社+搬迁户”模式,将移民安置点门面、商铺、停车场等资产,统一交由县旅投公司管理开发,通过招商引资、独立经营等方式,开展商业营运,既为搬迁户提供创业平台和就业平台,又活跃社区服务业,形成新的产业体系,更重要的是,构建起移民资产性收入渠道,“移民资产”收益的60%用于搬迁群众。

    盘活“扶贫产业”。高桥镇在官坝安置点旁流转30亩地,采取“政府+专业合作社+公司+贫困户”运作模式,政府用产业发展金投入300多万元建成30个食用菌种植大棚,贫困户特惠贷入股分红,按4个月一个生产周期测算,每年固定分红6000元,效益分红660元。

    盘活“微田园”。采取“政府+合作社+公司+搬迁户”模式把分到每家每户的“微田园”集中起来,因地制宜,采取“一户一棚”或“两户一棚”,包干到户发展食用菌、反季节蔬菜、花卉苗木等产业,使千家万户的“微田园”整合成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的“产业园”,实现由“种来吃”到“种来卖”的跨越。

    创建就业保障体系

    素质培训常态化。把搬迁群众综合素质提升作为激发内生动力的首要条件,充分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