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考试真题 > 正文

    体育馆设计调研报告

    时间:2020-09-26 08:14:12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体育馆设计调研报告

    姓名:

    学号:

    年级:08级

    时间:2012.02.20

    指导老师:张大伟

    2012.02.20

    一.体育馆简介:

    体育馆,室内进行体育比赛和体育锻炼的建筑。体育馆按使用性质可分为比赛馆和练习馆两类;按体育项目可分为篮球馆、冰球馆、田径馆等;按体规模可分为大、中、小型,一般按观众席位多少划分,中国现把观众席超过8000个的称为大型体育馆,少于3000个的称为小型体育馆,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型体育馆。

    二.设计要点

    交通疏散体育馆基地的规划布点要合理,大型体育馆的设计中应考虑人流和车流同城市交通之间的矛盾,包括在城市交通高峰负荷时的矛盾和与急救车辆行车路线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要保证体育馆的大量观众的安全疏散(在4~5分钟内能全部疏散到建筑物以外),另一方面要避免体育馆使用时大量人流和车流堵塞城市交通。体育馆应有大面积停车场地,并靠近交通干道。

    平面布置体育馆平面布置应严格按照各项国际标准,如网球、排球赛场净高不低于12米。一般适应国际比赛的体育馆室内高度不低于15米。观众席要安排在最佳视觉范围内。比赛场地的长轴方向不应设天然采光窗。比赛场地和练习场地应联系方便。主席台位置应按比赛仪式要求选择地位适中、视线最佳的地段。主席台人员、观众和运动员的进出路线和房间应分开。运动员入口宜设在主席台对面。裁判席、记分牌、计时装置、广播、电视和电气控制室的位置均应合理安排,以使比赛顺利进行。

    剖面设计观众席看台的剖面设计直接影响观赏质量。看台多设计成阶梯形,坡度一般不超过30度,台阶高度一般不大于45厘米。在剖面设计中,对于场地高程的确定,应根据交通疏散、机械运输、建筑造价综合考虑。一般体育馆场地高程宜接近天然地坪和场外地坪。屋顶结构体育馆跨度大,屋顶结构在整个建筑设计中占重要地位,对建筑造型起决定性的作用。体育馆的兴建促进了大跨度结构建筑的发展。可供采用的有空间网架结构、悬索结构、充气结构等。北京首都体育馆、南京五台山体育馆的屋顶是空间网架结构;北京工人体育馆的屋顶是悬索结构;美国密歇根州庞蒂亚克体育馆的屋顶是充气结构;联邦德国慕尼黑奥运会体育中心体育馆的屋顶是张力结构。

    三.体育建筑等级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分级,且应符合表规定。

    体育馆设计调研报告

    四.不同登记体育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登记应符合表。

    体育馆设计调研报告

    五.基地和总平面

    1体育建筑基地的选择,应符合城镇当地总体规划和体育设施的布局要求,讲求使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适合开展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使用要求;

    2 交通方便。根据体育设施规模大小,基地至少应分别有一面或二面临接城市道路。该道路应有足够的通行宽度,以保证疏散和交通:

    3 便于利用城市已有基础设施;

    4 环境较好。与污染源、高压线路、易燃易爆物品场所之间的距离达到有关防护规定,防止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并注意体育设施使用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O.3 市级体育设施用地面积不应小于表3.O.3的规定。

    3级体育设施用地面积

    体育馆设计调研报告

    4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全面规划远、近期建设项目,一次规划、逐步实施,并为可能的改建和发展留有余地;

    2 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组织顺畅,管理维修方便,并满足当地规划部门

    的相关规定和指标;

    3 满足各运动项目的朝向、光线、风向、风速、安全、防护等要求;

    4 注重环境设计,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地形和天然资源(如水面、林木等),考虑地形和

    地质情况,减少建设投资。

    5出入口和内部道路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总出入口布置应明显,不宜少于二处,并以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观众出入口的有效宽度不宜小于0.15m/百人的室外安全疏散指标;

    2 观众疏散道路应避免集中人流与机动车流相互干扰,其宽度不宜小于室外安全疏散指标;

    3 道路应满足通行消防车的要求,净宽度不应小于3.5m,上空有障碍物或穿越建筑物时净高不应小于4m。体育建筑周围消防车道应环通;当因各种原因消防车不能按规定靠近建筑物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满足对火灾扑救的需要:

    1) 消防车在平台下部空间靠近建筑主体;

    2) 消防车直接开入建筑内部;

    3) 消防车到达平台上部以接近建筑主体;

    4) 平台上部设消火栓。

    4 观众出入口处应留有疏散通道和集散场地,场地不得小于0.2m2/人,可充分利用道路、空地、屋顶、平台等。

    6停车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基地内应设置各种车辆的停车场,并应符合表3.0.6的要求,其面积指标应符合当地有

    关主管部门规定。停车场出入口应与道路连接方便;

    2 如因条件限制,停车场也可在邻近基地的地区,由当地市政部门统一设置。但部分专

    用停车场(贵宾、运动员、工作人员等)宜设在基地内;

    体育馆设计调研报告

    3 承担正规或国际比赛的体育设施,在设施附近应设有电视转播车的停放位置。

    7基地的环境设计应根据当地有关绿化指标和规定进行,并综合布置绿化、花坛、喷泉、坐凳、雕塑和小品建筑等各种景观内容。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

    8总平面设计中有关无障碍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的有关规定。

    六.体育馆

    6.1一般规定

    6.1.1 体育馆规模分类应符合表6.1.1规定。

    体育馆设计调研报告

    6.1.2 当体育馆作为综合性设施进行多项竞技和训练使用时应根据所开展的运动项目和相应

    的竞赛规则要求,合理确定比赛场地尺寸、设备标准和配套设施,并据此进行建筑设计。

    6.1.3 当体育馆除体育项目外考虑多功能使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为多功能使用留有余地和灵活性;

    2 在场地、出入口、相关专用设备、配套设施上提供可能性,并考虑原有专用场地面

    层的保护和拆卸;

    3 屋盖结构应留有增加悬吊设备的余地;

    4 应满足相关使用功能的安全要求。

    6.1.4 当体育馆进行正式比赛时,除比赛场地外,应考虑竞规则或有关国际单项组织所提出

    的对热身场地和练习场地的要求。

    6.1.5 当体育馆利用自然采光时,应考虑项目比赛和多功能使用时对光线的要求,配备必要

    的遮光和防止眩光措施。

    6.1.6 学校用体育馆在场地尺寸、座席布置上应符合学校的教学要求和使用特点。

    6.2场地和看台

    6.2.1 体育馆的比赛场地要求及最小尺寸应符合表6.2.1的规定。

    体育馆设计调研报告

    6.2.2 体育馆的场地设计除满足本规范第4.2.1、4.2.2、4.2.3条的规定外,还应提供其他多

    功能使用的可能性。

    6.2.3 比赛场地的面层除应根据设施级别、项目和使用要求和室内项目的特点决定其材料、

    弹性、硬度、平整度、防滑、颜色、不反光等要求外,还应兼顾维护、管理、更换等方面的要求。

    6.2.4 比赛场地周围应根据比赛项目的不同要求满足在高度、材料、色彩、悬挂护网等方面

    的要求,当场地周围有玻璃门窗时,应考虑防护措施。

    6.2.5 场地出入口的数量除满足本规范第4.2.4条要求外,还应考虑体育馆在多功能使用时,

    设备和器材的出入、场地内观众的疏散等。

    6.2.6 比赛场地及周围缓冲区、工作区的外轮廓形状应结合项目持点、座席布局方式、体育

    馆结构选型及体型等因素合理选定,以保证场地的使用效果和观众的视觉质量。

    6.2.7 综合体育馆比赛场地上空净高不应小于15.0m,专项用体育馆内场地上空净高应符合该

    专项的使用要求。

    6.2.8 体育馆看台观众席的布置形式应根据项目和使用特点、疏散方式、视觉质量、体育馆

    造型等多方面因素综合选定,其观众席、出入口、走道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4.3.4~第

    4.3.9条规定。

    6.2.9 体育馆看台的视线和剖面设计,应遵守本规范第4.3.10、第4.3.11条规定。

    6.2.10 当体育馆内设置活动看台时,应考虑其分区、形状、走道设置、与固定看台的联系、

    疏散方式、看台收纳方式等要求。

    6.2.11 看台应预留残疾人轮椅席位,其位置应便于残疾观众入席及观看,应有良好的通行和疏

    散的无障碍环境,并应在地面或墙面设置明显的国际通用标志。

    6.2.12 当比赛场地内因使用需设置大量临时座椅时,应同时考虑座椅的存放、搬运方式,并留

    有足够的储存空间。

    6.2.13 应充分利用观众看台下部的空间作为辅助面积,并在条件允许时采用天然采光和自然

    通风。

    6.2.14 比赛场地和观从厅内除应有固定的计时记分显示牌外,还应考虑一些比赛项目在比赛

    场地内临时设置计时记分牌的可能性。

    6.3辅助用房和设施

    6.3.1 体育馆的辅助用房和设施应包括:观众用房、贵宾用房、运动员用房、竞赛组织工作

    用房、新闻工作用房、广播电视技术用房、计时记分用房、其他技术用房及体育器材库等。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第4.4节的有关规定。

    6.3.2 当进行正式比赛时,辅助用房同时还应满足竞赛规则和有关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提出的

    各项要求。在运动员用房、竞赛组织工作用房、新闻工作用房、计时记分用房、其他技术用房等用房的设计中,应具有一定通用性和灵活性,便于根据不同要求进行调整。

    6.3.3 观众休息厅应满足使用、方便管理,其面积分配应与看台观众席的分区分布情况相一

    致。当体育馆多功能使用时,在观众使用部分宜根据其使用性质和特点,增加服务用房相关内容。

    6.3.4 在比赛场地的运动员入口处宜设供赛前点名、成绩登记的检录处,面积应根据其使用

    要求确定。

    6.4练习房

    6.4.1 体育馆练习房与比赛厅之间应联系方便,练习房的规格和内容应结合比赛和练习项目

    的要求确定,以满足比赛热身或平时练习要求。其更衣、淋浴、存衣等服务设施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与比赛厅合并集中设置。

    6.4.2 训练场地净高不得小于10m。专项训练场地净高不得小于该专项对场地净高的要求。

    6.4.3 训练房除应根据设施级别、使用对象、训练项目等合理决定场地大小、高度、地面材

    料和使用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训练房场地四周墙体及门、窗玻璃、散热片、灯具等应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墙体应

    平整、结实,2m以下应能承受身体的碰撞,并无任何突出的障碍物,墙体转角处应无棱角或呈弧形:

    2 训练房应考虑减低噪声的措施;

    3 训练房可根据需要设置简易的计时记分设备;

    4 训练房宜充分结合当地条件,采用天然光和自然通风;

    5 训练房应附有必需的厕所、更衣、淋浴、库房等附属设施,根据需要设置按摩室等;

    6 训练房的门应向外开启并设观察窗;其高度、宽度应能适应维修设备的进出;

    7 训练房可根据需要适当设置观摩席位(固定或活动);

    8 训练房的地面材料应根据项目和使用对象的情况而定;

    9 当训练房面积较大时,应考虑用灵活隔断加以分隔使用的可能性。

    7 防火设计

    7.1防火

    7.1.1体育建筑的防火设计除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执行外,还

    应符合本章的规定。

    7.1.2室内比赛设施的耐火等级,应符合本规范第1.0.8条的规定。

    7.1.3防火分区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体育建筑的防火分区尤其是比赛大厅,训练厅和观众休息厅等大空间处应结合建筑

    布局、功能分区和使用要求加以划分,并应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认定;

    2 观众厅、比赛厅或训练厅的安全出口应设置乙级防火门;

    3 位于地下室的训练用房应按规定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

    7.1.4室内、外观众看台结构的耐火等级,应与本规范第1.0.8条规定的建筑等级和耐久年限

    相一致。室外观众看台上面的罩棚结构的金属构件可无防火保护,其屋面板可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燃烧体材料。

    7.1.5用于比赛、训练部位的室内墙面装修和顶棚(包括吸声、隔热和保温处理),应采用不

    燃烧体材料。当此场所内设有火灾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室内墙面和顶棚装修可采用难燃烧体材料。固定座位应采用烟密度指数50以下的难燃材料制作,

    地面可采用不低于难燃等级的材料制作。

    7.1.6比赛或训练部位的屋盖承重钢结构在下列情况中的一种时,承重钢结构可不做防火保

    护:

    1 比赛或训练部位的墙面(含装修)用不燃烧体材料:

    2 比赛或训练部位设有耐火极限不低于0.5h的不燃烧体材料的吊顶;

    3 游泳馆的比赛或训练部位。

    7.1.7比赛训练大厅的顶棚内可根据顶棚结构、检修要求、顶棚高度等因素设置马道,其宽

    度不应小于0.65m,马道应采用不燃烧体材料,其垂直交通可采用钢质梯。

    7.1.8比赛和训练建筑的灯控室、声控室、配电室、发电机房、空调机房、重要库房、消防

    控制室等部位,应采取下列措施中的一种作为防火保护:

    1 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墙体和耐火极限不小于1.5h的楼板同其他部位分隔。门、

    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2h;

    2 设自动水喷淋灭火系统。当不宜设水系统时,可设气体自动灭火系统,但不得采用

    卤代烷1211或1301灭火系统。

    7.1.9比赛、训练大厅设有直接对外开口时,应满足自然排烟的条件。没有直接对外开口时,

    应设机械排烟系统。无外窗的地下训练室、贵宾室、裁判员室、重要库房、设备用房等应设机械排烟系统。

    7.1.10消火栓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的规定设置。消火栓宜设在门厅、休息厅、

    观众厅的主要入口及靠近楼梯的明显位置。

    7.1.1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贵宾室、器材库、运动员休息室等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一16对体育馆的

    规定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的中危险级I级设计。

    2 赛后用做其他用途的房间,应按平时使用功能确定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1.12甲级以上体育馆中当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还不能满足消防要求时,应设其他可

    行的消防给水设施。

    7.2疏散与交通

    7.2.1体育建筑应合理组织交通路线,并应均匀布置安全出口、内部和外部的通道,使分区

    明确,路线短捷合理。

    7.2.2体育建筑中人员密集场所走道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4.3.8条的规定,其总宽度应通过

    计算确定。

    7.2.3疏散内门及疏散外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m,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2 疏散门不得做门槛,在紧靠门口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3 疏散门应采用推闩外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转门不得计入疏散门的总宽度。

    7.2.4观众厅外的疏散走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室内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10,并应有防滑措施。为残

    疾人设置的坡道,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的规定;

    2 穿越休息厅或前厅时,厅内陈设物的布置不应影响疏散的通畅;

    3 当疏散走道有高差变化时宜做坡道。当设置台阶时应有明显标志和采光照明。疏散

    通道上的大台阶应设便于人员分流的护栏;

    4 疏散走道宜有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设有排烟和事故照明者除外)。

    7.2.5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踏步深度不应小于0.28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楼梯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2m,

    转折楼梯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梯宽度。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深度不应小于1.2m;

    2 不得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踏步上下两级形成的平面角度不超过10°,且每级离

    扶手0.25m处踏步宽度超过0.22m时,可不受此限。

    7.2.6观众席的安全出口上方和疏散走道出口、转折处应设疏散标志灯。疏散走道内应设疏

    散指示标志。疏散路线的疏散指示、导向标志灯、疏散标志灯,必须满足疏散时视觉连续的需要。

    8 声学设计

    8.O.1体育建筑应根据其类别、等级、规模、用途和使用特点,确定其声学设计指标,并在

    设计中采用实现预定指标的相应措施。

    8.O.2体育建筑当有多种功能使用时,应按其主要功能确定声学指标,并通过扩声系统兼顾

    其他功能。

    8.O.3体育建筑的声学处理方案应结合结构形式、观众席和比赛场地的配置、扬声器设置以

    及防火、耐潮等要求。在处理比赛大厅内吸声、反射声和避免声学缺陷等问题时,应把自然声源、扩声扬声器作为主要声源。

    8.O.4体育建筑的建声与扩声设计应协调同步展开工作。

    8.0.5体育建筑广播电视用房的播音室、评论员室、声控室等应按要求做声学处理,使之达

    到预定的指标;练习房(馆)、运动员休息室、教练室等设置有线广播和对讲系统应根据设施等级确定。

    8.0.6体育建筑应符合所规定的允许噪声标准。体育比赛和体育设施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

    的影响应符合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8.0.7体育场的主要声学指标宜符合表9.0.7的规定。

    体育馆设计调研报告

    8.O.8体育场的声学设计在使用扩声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观众席有足够的声级,满足体育场所必需的功能和要求;

    2 全部观众席被扩声所覆盖;

    3 传送语言时有足够的清晰度、传播音乐时有一定的丰满度;

    4 减少对场外的声干扰;

    5 结构安全、操作方便、维修容易、抗风防雨、性能可靠。

    8.0.9体育馆的扩声设计指标应按现行行业标准《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 131的

    要求取值。有关设施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的有关规定执行。9.0.lO 体育馆的混响时间应以80%的观众数为满座,并以此作为设计计算和验收的依据。

    8.0.11综合体育馆比赛大厅按等级和容积规定的满场500~1000Hz混响时间指标及各频率

    混响时间相对于500~1000Hz混响时间的比值,宜符合表9.0.11-l和表9.0.11-2的规定。

    体育馆设计调研报告

    体育馆设计调研报告

    8.0.12游泳馆比赛厅按等级和每座容积规定的满场500~1000Hz混响时间及各频率混响时

    间相对于500~1000Hz混响时间的比值,宜符合表9.O.12和表9.0.11-2的规定。

    体育馆设计调研报告

    8.0.13有花样滑冰表演的溜冰馆,其比赛厅混响时间可按9.0.11-1内容积大于80000m3的

    综合体育馆比赛大厅的混响时间设计。冰球馆、速滑馆、网球馆、田径馆等专项体育馆比赛厅的混响时间可按游泳馆比赛厅的混响时间设计。

    8.0.14混响时间应按下式分别对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六个

    频率进行计算,计算值取到小数点后一位。

    体育馆设计调研报告

    9.0.15厅(室)内平均吸声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体育馆设计调研报告

    8.0.16比赛大厅和有关用房的噪声控制设计应从总体设计、平面布置以及建筑物的隔声、吸

    声、消声、隔振等方面采取措施,背景噪声不得超过相应的厅(室)背景噪声限值。

    8.0.17当体育馆比赛大厅、贵宾休息室、扩声控制室、评论员室和扩声播音室无人占用时,

    在通风、空调、调光等设备正常运转条件下、厅(室)的背景噪声限值宜符合表9.0.17的规定。

    体育馆设计调研报告

    8.0.18噪声控制和其他声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比赛大厅宜利用休息廊等隔绝外界噪声干扰,休息廊宜做吸声降噪处理;

    2 贵宾休息室围护结构的计权隔声量R应根据其环境噪声情况确定;

    3 电视评论员室之间的隔墙应有足够的计权隔声量值;评论员室的混响时间在频率

    125~4000Hz的频率范围内不应大于O.5s,因而室内必须做吸声处理;

    4 通往比赛大厅、贵宾休息室、扩声控制室、电视评论员室、扩声播音室等房间的送、

    回风管道均应采取消声、降噪和减振措施。风口处不宜有引起再生噪声的阻挡物;

    5 空调机房、锅炉房等各种设备用房应远离比赛大厅、贵宾室等有安静要求的用房。当

    其与主体建筑相毗邻时,应采取有效的降噪、隔振措施。

    8.0.19体育馆内观众席和比赛场地内不得产生明显的回声、颤动回声和多重回声等音质缺

    陷,应在建筑和扩声系统设计时协同进行考虑。

    8.0.20有关体育馆扩声设计的一般要求,传声器与扬声器系统的设置和扩声控制室的指标和

    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

    131的规定。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