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述职报告 > 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设计

    时间:2021-04-14 10:10:30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设计 清风染绿叶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知识与技能: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
    1.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难点: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只有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

    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

    生:(一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们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幼小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二、小组讨论,探究新课 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

    生:(分组汇报交流) 师:你们知道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什么吗? 生:森林古猿。

    师:对。下面你们观察几种现代类人猿图片和录像,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生:(小组合作进行观察、讨论,组间进行补充) 师:当今,为什么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现代类人猿的数量却在日益减少呢?请谈一下你们的观点。

    生:(小组讨论、组间交流、补充) 生1: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技术和工具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使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相反,现代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

    生2: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滥捕乱杀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都使现代类人猿的数量减少。

    师: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生:(观察、讨论、交流、回答) 师:由此可见,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动物进化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但人类已超出了动物界,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在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请同学们观察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图片,尝试着描述出它们的生活状况。

    生: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栖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师:我们对森林古猿的一支转变成人类做了初步的分析,那对此是否有什么证据呢?我们来进一步探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资料:(课件展示) 生:(阅读、分组讨论)东非大裂谷两侧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热带雨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师: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想一想,为什么在这里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呢? 生:早期古人类曾经在这里生活。

    师:化石是最好的证据。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几幅古生物学家挖掘出的不同时期古人类化石的图片。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观察、思索) 师:我们来分析一下:(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2)“东非人”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生:从“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具有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东非人”所用的石器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当作工具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师:根据上述化石以及遗物,请你们推测一下古人类当时的生活状况。

    生:(阅读、讨论、回答) 师: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
    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脑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
    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而且大脑的语言中枢日益完善;
    丰富的语言,使他们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

    生:(分组表演)请一位同学选择三位好朋友,自己想好一句话并告诉其中一位,要求他只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给第二位,由第二位再用同样的方式传给第三位朋友。最后由第三位朋友用语言表达出原意来。

    师:通过这样的过程,原话的意思改变了没有?由此可见,语言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语言使我们大家能进行很好的交流。没有语言而仅用肢体去表达,会产生很多的误会。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语言。用语言进行交流也是动物与人的本质区别之一。

    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从弱者变成了强者,现在人类已经强大到可以影响生物圈的面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2.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 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4.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环境的变化(地壳的运动导致) 5.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 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1.(1)× (2)√ (3)√ 2.A 3.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使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
    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结构,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人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又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及语言能力;
    随着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不断通过技术手段改变着环境,成为生物圈中的最强者,生物圈的面貌已经由于人类活动而大大改变,这说明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4.实验研究法:对比人与黑猩猩、猕猴、酵母菌、小麦等生物的细胞中所含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发现构成该物质的氨基酸数目及种类,在人与黑猩猩之间的差别为零,而在人与其他几种生物之间有差别,其中小麦差别最大。由此得出结论:人与其他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上述几种生物中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

    5.人猿同祖,在人类进化和发展过程中,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近几千年来,人类活动对猿类生活的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导致猿类成为濒临灭绝的物种,所以,人类应该理智地运用自己改造生物圈的能力,保护自然环境,建立现代类人猿保护区,使类人猿能够在生物圈中生存发展下去。

    第二节 人的生殖 知识与技能:
    1.概述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强敬爱父母的感情。

    重点:
    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受精和胚胎发育。

    难点:
    胚胎的发育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又是怎样来到世上的呢?课前老师让大家问问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是怎么说的? 生:妈妈说我是从大山里捡来的。

    生:妈妈说我是从石头缝里刨出来的,爸爸说我是从肚脐眼里蹦出来的。

    生:我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师:哪一个答案比较准确呢?那么,妈妈的肚子里怎么会有了你?你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呢?这恐怕有些父母也说不清楚的。也有些父母认为生殖问题太敏感,而回避回答,这是不正确的。其实,人的生殖同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相类似,也是由雌雄生殖细胞相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通过这节课,你会知道人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回家后可以给父母讲讲,将来也可以给你的孩子讲讲。

    师:大家互相观察,男女同学外观上有什么明显差别? 生:(回答略) 师:看看这两幅相片,猜猜哪个是小男孩,哪个是小女孩(出示两张七八个月大的小孩相片)。小时候男孩、女孩外貌差别不大,人们主要靠什么确定其性别呢? 生:(回答略) 二、认识人的生殖系统 师:可见,男人和女人最本质的区别是生殖系统不一样,并且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这是人的生殖系统正面图(出示课件)。请大家仔细观察,明确各个结构的名称和主要功能,联想一下这些结构在身体上的位置,并试着填写侧面图,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小组讨论、识图、填图) 师:好。哪位同学能把你做的侧面图拿上来展示一下?(把侧面图通过大型投影仪显示出来,学生自己找出错误,并纠正) 师:大家的识图能力比较强。老师想问一个问题: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 生:有关系。子宫就是孩子居住的“宫殿”。

    师:对。确切地说,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这些是生殖系统的结构,那么,什么是它们的功能呢? 生:输精管和输卵管——输送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生:阴茎和阴道——精子出入的通道。

    生:睾丸和卵巢——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并分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

    三、探究人的生殖过程 师:想一想,屏幕所示这些结构的功能,哪些已经在你身上发生?哪些还没有发生?青春期以后,女同学逐渐出现了月经,男同学出现了遗精,这就说明他们分别能产生卵细胞和精子。那么,一个小小的精子和一个小小的卵细胞是怎样发育成一个新个体的呢?受精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要经历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这是一个受精卵发育过程的示意图(演示课件)。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胎儿。仔细观察,什么时候胚胎开始具有人的形态? 生:第8周。

    师:两个月左右的胚胎,长约25厘米,初具人的形态,此后称为胎儿。胎儿一天天长大,他(她)的营养是从哪儿来的呢?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课件:子宫内胎儿、脐带和胎盘之间的关系)。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写在纸条上传给我。(识图、讨论) 生:胎儿为什么要生活在羊水里? 生: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相连的吗? 生:为什么胎儿的头朝下? 生:脐带断了怎么办? 生:双胞胎是共有一条脐带,还是各有一条脐带? ……(大家分组讨论,课堂气氛很热烈,最后由老师简要点评) 师:如果父母抽烟、喝酒、吸毒,对胎儿有无影响?为什么? 生:有影响,因为毒素可以通过脐带、胎盘传到胎儿身上。

    师:所以说吸烟不仅危害自己,也会影响下一代。胎儿发育成熟以后,就要与母体分离,这是分娩过程(动态的分娩过程),同时胎盘也要排出来。这样,一个新生儿就诞生了。新生儿的脐带末端则逐渐萎缩,日后就成了肚脐眼。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家访问妈妈。那么,现在你如何看待怀孕、分娩的过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 生:各抒己见。

    师:分娩是痛苦的,但新生命的诞生又是相当美好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人类的繁衍、延续。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人的生殖,包括生殖系统和生殖过程。靠男女生殖系统,自然孕育出后代是最自然、最平常的事情。可是有一些夫妇由于身体的原因一直不能生育。你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愿望吗? 生:可以用试管婴儿技术。

    生:还可以用克隆的方法。(学生可以针对这两种方法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很感兴趣,教师也参考其中) 师:其实,人体本身存在着许多奥秘,这还有待于人类进一步去探索。

    第二节 人的生殖 一、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 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阴茎、阴囊等。

    睾丸 2.女性生殖系统 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卵巢 二、新生命的孕育 受精卵(输卵管上部)胚胎各种组织→→系统→(初具人形)胎儿,第二个月末→成熟胎儿 1.A 2.B 3.C 4.D 5.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到,孕妇怀孕期间增加的14千克体重中,孕妇自身贮藏的营养物质只增加了2.5千克,而胎盘、羊水、子宫、乳腺及增多的血液等都是为胎儿发育提供的物质支持。因此说母亲在怀孕期间为了更好地为胎儿提供生长发育的物质,身体和生命活动的负担都增加了许多。从表格数据中还可以看出,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通过母体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说明我们还是胎儿时就与生物圈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了。

    第三节 青春期 知识与技能:
    1.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形态及生理结构、功能变化和青春期心理变化)。

    2.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变化特点,对自身变化进行适时合理调整,健康度过青春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小组内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体发育过程中,发生在青春期的重要变化,形成健康度过青春期的意识,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重点:
    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难点:
    正确处理青春期的自身变化,健康度过青春期。

    学生准备:根据收集历年的身高数据,模仿课本绘制自己的身高增长曲线坐标图 教师准备:生理知识等视频资料 一、激情导入 师:青春期是人生关键时期,是人生过渡时期,走好青春期,是未来成功的基石。在座的同学们有的已经步人了青春期,有的即将步人青春期。有人说,青春期是花季、雨季。把握好这个黄金期是你一生的成功。你进人了青春期吗? 教师再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将师生共同带入青春的浪漫之中,打开了师生感情的闸门,在师生之间形成共鸣。这种以情激情的引课方式,为本课打开了良好的开端。

    二、讨论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

    多媒体展示:学生身高变化曲线图,与课本的或同学的身高变化曲线进行对比。

    男孩和女孩身高突增的年龄有没有差别?你和本组同学身高的变化与图中数据完全一样吗?如果有出入,请分析原因。男孩和女孩体形的变化与睾丸和卵巢的发育有关吗?你是怎样得出结论的?男孩和女孩在青春期的变化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

    总结:青春期发育特点:身高、体重突增,卵巢、睾丸迅速发育;
    男孩开始出现遗精,女孩开始出现月经,神经系统、心脏和肺功能明显增强。

    小品表演:体育课上 上课铃响了,全班大部分同学跑到操场上集合,只有两名女生还在慢慢腾腾、磨磨蹭蹭地走出教室,来到操场的边上。这时,一位调皮的男生指着她俩喊:“老师,她俩又在偷懒”。他这一喊,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那两位女生顿时变得脸色通红…… 听完这个小故事,我想每位同学的心理都会产生一些想法,你有没有勇气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小结:月经是女生正常的生理现象,男生不应该取笑她们,而应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对待女生来月经这一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应嘲笑因月经来潮而不能参加体育锻炼或重体力劳动的女生,应当热心帮助她们完成劳动任务。

    三、讨论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保健 小品表演:小丽的交往观 旁白:小丽是班级的学习尖子,弹得一手好钢琴,而且芭蕾也跳得漂亮,但她几乎不和男生讲话。(小丽和一名女同学走进教室,男生甲拿着作业本走向她们) 男生甲:小丽,这道题目怎么做? 小丽:你问老师吧。(男生甲尴尬退下,男生乙上) 男生乙:小丽,放学我们一起回家吧! 小丽:(翻白眼)谁和你们一起走! (小丽私下对朋友说。) 小丽:男女同学之间应“规规矩矩”“各不相干”否则就那个。

    讨论:在我们同学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发生呢?小丽这种做法对吗? 小结:世界是由男女两种性别构成的,男女各顶半边天。青少年之间的异性交往,不仅可以,而且是正当的,也是健康的。男女同学应该在正常的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借鉴,通过相互交往,彼此学习,相互影响,完善自我,才能消除对异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

    小品表演:母亲和女儿 母:林林,今天外面太冷了,快把毛裤穿上,以防感冒。

    女:不,我不穿,我不冷。

    母:(生气,训斥)不冷!你到外面试一试,就知道了。我告诉你啊,你不穿,感冒了可别找我。

    女:(看了一眼,嘴嘟囔起来)谁用你管!(转身就跑) 母:哎,吃早饭呀!这死丫头,越大越不听话。

    女:要迟到了。(急忙走出去)呀!冷死我了!(冷得直哆嗦)(回家) 女:妈,我感冒了,我头痛呀!(做出难受的样儿) 母:哎,这孩子,有病又得找妈妈吧! 讨论:你有类似的情况吗?应当怎样正确处理? 小结:这些现象体现了我们的心理特点:既有独立性,又有一定的依赖性,内心世界开始闭锁。建议同学们要与家长、老师、好朋友及时沟通。

    案例分析:
    金凯活泼好动,乐于助人,他很喜欢他的同桌、纪律委员林静,他努力讨好林静,为此,上课坐得端端正正,不打扰林静,有谁破坏课堂纪律,他都帮助林静说话。直到有一天,他给林静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的爱慕。

    讨论:在我们同学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发生呢?面对金凯,林静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小结:见教材P17第1段。

    第三节 青春期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青春期的显著特点——身高突增 2.神经系统、心脏和肺功能明显增强 3.卵巢、睾丸迅速发育;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1.心理矛盾(独立性、依赖性、封闭性) 2.性意识萌动 3.集中精力学习 1.略 2.青春期的卫生保健还包括心理健康,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一些男孩子有包皮过长和包茎的现象,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一些女孩子有痛经的现象,以及正确对待性自慰问题。

    3.作为一名男生,应该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对待女生来月经这一正常生理现象,不应该嘲笑因月经来潮而不能参加体育锻炼或重体力劳动的女生,应该关心她们,热心帮助她们。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知识与技能: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过程与方法:
    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重点: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难点:
    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培训实验小组长 3.师生共同准备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实验器材 4.学生课余时间上网查阅有关“三鹿奶粉事件”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吃了哪些食物?它们都来自哪些生物? 生:肉、蛋、饭、菜、奶、面…… 生:我们吃的粮食、蔬菜和水果来自植物,肉、蛋、奶来自动物。

    师: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吃三餐食物呢? 生:食物为我们提供营养物质。

    师: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呢?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二、探求新知 师:每个同学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并通过查阅“常见的食物成分表”,了解这些食物中各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生:学生写出的食物有米饭、面、猪肉等。

    师:指导学生查阅表格。这两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它们所占比例相同吗?让同学们讨论。

    生:这两种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等六类营养物质。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和种类不同。

    师:糖类、蛋白质、脂肪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它们又是靠哪些食物提供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在书上划出来。可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划出重点,举出例子写在书上。

    师:巡视、指导看书,完成以上讨论,给予表扬。

    师: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含的物质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进行讨论。) 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人体细胞所含物质的来源。

    师:食物中含有能量,这一结论是仅仅靠推测得出的吗?能不能通过实验来测定呢?下面我们就分小组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请同学们看教材中的插图,你们小组想知道什么呢? 小组同学通过看插图讨论后,提出探究的问题,各个小组的探究问题可能不一样。

    生:各小组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并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

    师:巡视、指导纠错。

    师:请各组将课前准备的实验装置向同学们展示,并说出它的优点。

    生:有的用白塑料筒,有的用倒置漏斗,有的用透明的玻璃管,外套一层银纸。

    师:肯定学生的制作及丰富的想象力。请各组同学讨论、交流设计探究方案,并按方案进行操作,提出实验的材料和用具。

    生:各小组讨论制定探究方案。利用课前自制的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探究。

    师:巡视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教师留下15分钟左右时间让各小组学生进行实验,和对数据进行处理。

    生: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报告交流,说出实验结论。

    师:引导同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或改善方案中的一些步骤。指导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和对探究过程的反思。

    师:常言道,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为什么水分对我们这么重要呢? 生:因为水分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生: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人体代谢废物也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不管是从含量还是作用来看,水都是我们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

    师:要保证健康生活,只是补充水分可不够。有两类营养物质,在我们身体内含量虽不多,但如果缺了它们,我们就会患各种各样奇怪的病,同学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生:无机盐和维生素。

    师:完全正确。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都非常多,如果同学们有挑食的毛病,就很容易因缺少某种维生素或无机盐而患病。这不,就有一位同学患病了。

    生:(课前挑选的一名学生) 以个人小品的形式,自说自演一位缺碘而患病的病人。

    师:看来这位同学病得不轻。同学们都是“小医生”,能帮这位同学诊断一下他得了什么病吗? 生:缺钙。

    生:我觉得不对,缺钙只影响体格发育,不会影响智力。而且他脖子也很大,应该是缺碘。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但当医生不能只看病不开药啊!你觉得要治好他的病,应该多补充哪些食物呢? 生:海白菜。

    生:海带。

    生:海中的鱼虾。

    师:对,如果病人缺碘,可多食用海带等海产品,症状就可消除了。我们内陆地区食海产品的机会相对较少,为了补充足够的碘,我们吃的盐也都是“加碘盐”。

    师:还有小患者愿意上台让同学们帮忙诊断的吗? 生:气氛非常活跃。

    台上的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台下的学生发言踊跃,争论热烈,查食物成分表积极。

    师:注意引导学生的诊断。同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生:根据同学的表演和老师的板书认真小结。

    师:除同学们说到的一些症状,我还有一位同学,经常出现排便困难的症状,大家觉得他应多补充哪类食物呢? 生:我也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后来我妈妈让我多吃水果和笋子,这种症状就消失了。

    生:多吃新鲜蔬菜也可以。

    师:为何多吃水果、蔬菜,就能帮助排便呢? 生: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纤维素。

    师:纤维素除了能帮助排便外,对身体还有许多好处,所以一些科学家们将它列为“第七类营养素”。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供能物质 1.糖类:主要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脂肪:一般作为人体备用的能源物质 3.蛋白质:为人体生长发育,细胞修复及更新提供原料,也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非供能物质 水:人体细胞主要成分之一,参与各种生理活动 (一)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等 无机盐 种类 缺乏症状 食物来源 钙 儿童:佝偻病 中老年人、妇女:骨质疏松 奶制品,豆类,谷物,海带等等 磷 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 海产品等等 铁 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等) 水果 碘(微量) 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体格及智力发育出现障碍 紫菜、海蜇、玉米,淡菜等等 锌(微量) 生长发育不良、味觉产生障碍 动物肝脏(内脏),水果、花生等等   (二)维生素: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维生素种类 缺乏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等 胡萝卜、西红柿、鸡蛋、牛肝和猪肝、鱼肝油、牛奶、奶酪、黄油、菠菜、莴苣、大豆、青豌豆、橙子、杏等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酵母、黑麦面包、燕麦糁子、土豆、青豌豆、四季豆、黑李干、核桃、榛子、牛奶、菜花、西红柿、糠、鱼肝油、猪肉、火腿等 维生素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柑橘、西红柿、青椒、草莓、卷心菜、土豆等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牛奶、奶渣、酸牛奶、蛋黄、蘑菇、酵母、鱼、鱼肝油等 (三)“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1.(1)B A E (2)由于食物D中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的含量极少,并且不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所以如果长期将食物D作为主要食物,人体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夜盲症、坏血症、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等病症。

    2.蛋白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也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水——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 无机盐——人体如果缺少这类物质,就可能会患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糖类——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维生素——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却是人体必须从食物摄取的有机物 脂肪——人体内的备用能源物质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人体消化器官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重点: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难点:
    1.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1.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常见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及暴饮暴食对消化器官的危害。

    2.教师准备:“口腔的消化”和“观察小肠结构”实验的用具。

    3.口腔及消化系统的模型或挂图。

    4.动画视频: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只是构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原料。那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是怎样转化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呢? 生:消化吸收。

    揭示课题:消化和吸收 二、自主体验,探求新知 1.消化系统的组成:
    师:演示制作的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的课件。请说出下列结构的名称?(使学生对消化系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生:回答…… 师: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口腔中有哪些与消化有关的结构? 生:牙齿、舌、唾液腺。

    师:回忆自己在进食时这些结构分别有什么作用? 生:牙齿咀嚼,舌搅拌,唾液腺分泌唾液能湿润食物。

    师:口腔仅仅起到咀嚼食物的作用吗?下面我们来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师:请一位同学吃馒头,但不能白吃,要求慢慢地咀嚼,细细地体味。看能否吃出什么味道。

    生:口中有点甜。

    师:馒头并未放糖,为什么会吃出甜味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思考,馒头变甜是否因为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师:我们假设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并且这个变化与唾液有关。

    师:下面我们来制订计划,在制订之前先看一看提示。媒体演示:实验探究方案,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生:小组讨论并设计探究计划。

    师:请一位同学把你们组的探究计划向全班交流汇报。

    生:全班交流。

    师:肯定、评价学生的设计并提出建议。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探究计划进行探究。

    生: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师:观察、指导、答疑。

    生:相互交流探究的过程、结果和结论。并分析。

    师:科学实验证明:蛋白质、脂肪在口腔中不能被消化,只有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转变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这就是为什么细嚼馒头有甜味。麦芽糖还需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口腔只具有初步消化淀粉的作用。

    师:那么什么叫消化呢? 生:阅读教材,总结消化的概念。

    师:补充: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所有的都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只有大分子的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而水、无机盐、维生素则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师:前面我们只是探究了口腔中的消化,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消化道的其他结构以及消化腺有哪些功能? 3.消化的全过程。

    师:下面播放一段食物消化过程的录像,请认真观看,课后我们要以“西瓜子历险记”为题写一篇科普文章,请注意收集素材。

    师:为什么患了胃病的人怕吃硬、冷的食物? 生:这些食物会影响胃的功能,加重胃的负担。

    师:我们应怎样保护我们的胃呢? 生:不吃汤泡饭,少吃麻辣烫,每日三餐定时定量。

    师:为什么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下面我们做个小实验。

    实验: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各注人1 mL花生油。一支试管内滴人5滴新鲜的胆汁(如鱼、鸡的胆汁)并摇匀,作为对照,另一支试管内滴人5滴水并摇匀。30秒后,观察这两支试管内的花生油各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观察实验现象。

    师:两只试管内的花生油各发生了什么变化?胆汁和清水各对花生油起什么作用? 生:第一支试管内的花生油变成很小的油滴,第二支试管内的花生油变化不大。

    师:胆汁对食物的消化有作用吗? 生:能把食物中的大颗粒脂肪变成微小的脂肪颗粒,有助于对脂肪的消化。

    师:对!胆汁中虽然没有消化酶,但是胆汁能乳化脂肪,增大脂肪酶与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起到初步消化脂肪的作用。

    师:人体消化道内的消化液除了唾液、胆汁还有哪些? 生:胃液、肠液、胰液。

    师:阅读资料,你能指出哪一部分消化道中的消化液最多? 生:有的回答胃,有的回答小肠。

    师:(更正),这说明小肠内消化液最多,小肠内不仅消化液的量最多,而且消化酶的种类也最多。

    师:下面我们来解读教材中的曲线图,回答(1)、(2)、(3)三个思考题。

    生:(1)Y一脂肪;
    (2)淀粉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消化,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
    (3)肠液、胰液、胆汁。

    师:这些成分最终在哪里被彻底消化?这说明了什么? 生:小肠!说明食物主要在小肠被消化。

    师:在人体小肠内不仅消化液的量最多,消化酶的种类也最多,而且小肠还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内部结构还有很多特点有利于消化食物。

    4.营养物质的吸收。

    师: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细胞呢? 生:先被吸收。

    师:在人体的哪些部位被吸收呢? 生:胃、小肠、大肠…… 师:请看下面的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小肠的特点。

    师:下面我们来分析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什么异同。

    生:长度不同,小肠长得多,表面都有皱襞,但小肠的皱襞上有小肠绒毛,而大肠没有。

    师:讨论: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大肠还是小肠?为什么? 生:小肠。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结构的特点都可以大大增加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探究实验 2.消化 3.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位置:小肠(是主要场所) 1. 结构 功能 口腔 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使部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的通道 食道 食物的通道,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胃 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小肠 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混合均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 大肠 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排出粪便 唾液腺 分泌唾液,其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 分泌胃液,其中的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 分泌肠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胰腺 分泌胰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2.五种消化液中,胆汁、胰液、肠液都流进小肠,共有3500 mL,所以小肠内消化液最多。

    3.略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2.关注食品安全。

    过程与方法:
    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重点:
    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关注食品安全。

    难点:
    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师:搜集关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现状问题、中日青少年身高比较结果、牛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什么是营养配餐等资料。

    生:搜集与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现在许多学校中午为同学们配送营养午餐,但是一些同学少吃或不吃学校配送的午餐,而吃方便面或是汉堡包,更有部分同学到校外的肯德基、麦当劳去吃洋快餐。这种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对同学们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几个资料。

    生:阅读资料,小组讨论思考题。

    资料:
    1.汉堡包造就了美国严重超重超肥的一代,美国政府试图将国民脂肪摄入量从40%降至30%,却非常困难。而目前,洋快餐正在向我国青少年大举进攻。部分青少年偏食洋快餐,那只是摄入了高脂肪、高糖、高热量,而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极少。一旦形成饮食习惯,将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身体素质。

    2.世界银行的统计表明,仅微量营养素缺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的损失,至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据介绍,英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将1790年至1980年间经济的增长,归功于营养和健康状况的改善。而消除碘、维生素A和铁的缺乏,能提高人群平均智商10至15分。

    3.对正在茁壮成长的儿童、青少年来说,身高是生长发育中最显而易见、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在通常情况下,身高顺利增长,说明孩子的营养良好,也没有受到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干扰。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个民族在遗传营养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中国男女7~18岁青少年身高和日本青少年全国平均身高的比较结果清晰显示,中国青少年整体上身高较日本处于劣势。大体上,7~9岁比日本矮1~3 cm,10~12岁矮3~4.5 cm。青春中期后男、女出现分化,男生的劣势更明显,13~15岁矮3.5~4.5 cm,16~18岁矮2~3 cm;
    女生13~15岁矮1~1.5 cm;
    15~18岁差距为0.5~0.6 cm。

    4.目前,我国大部分人群钙的摄入量仅能达到需要量的一半,我国儿童因缺钙引起的佝偻病和成年人的软骨病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可达40%左右。奶中维生素B2含量丰富,喝一杯可达到每天需要量的23.3%;
    还含有少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B1和维生素C,且奶是碱性食品,可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奶的营养价值及生物利用率高,因此,男女老幼都适宜喝牛奶。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人均牛奶摄取量非常高。因消化牛奶的速度比肉、鱼、蛋快,欧美人把牛奶当水喝。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积极改善食物结构,号召天天喝牛奶。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人的身高比大战前平均增长了10 cm,国际上评价道“一杯牛奶改变了一个民族”。

    5.营养配餐在国外十分普遍,但在国内却尚未引起人们重视。什么是营养配餐呢? 营养配餐就是按人们身体的需要,根据食品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大营养素比例合理,即达到均衡膳食。简单讲,就是要求膳食结构多种多样,谷、肉、菜无所不备。

    二、小组讨论,探求新知 思考讨论题:
    1.中国和日本青少年身高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2.中国青少年普遍营养失衡的原因是什么? 3.中国和日本目前在饮食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4.你认为当今青少年学生的饮食结构特点是什么? 5.青少年必需的营养以及合理的营养结构是什么? 师: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

    生:提出自己的见解,阐述小组意见。

    师:1.请你对目前学生的不良饮食结构和习惯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2.请你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相关资料告诉大家,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食品安全。

    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请你运用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营养和饮食的知识,作为自己的青春期营养师,制订一个适合你的、合理的营养配餐食谱。

    生:小组讨论,制订食谱,全班交流。

    1.(1)× (2)× (3)√ (4)√ 2.C 3.这种说法不正确。蔬菜、水果上有“虫眼”,不能证明蔬菜、水果没有喷洒过农药。有“虫眼”的蔬菜和水果可能是长虫后才打了农药,也可能是虫子没有被杀死。

    4.不能。这是因为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中的有毒物质会大量积累在家禽家畜的体内,这不仅影响家禽家畜的生长发育,而且人吃了这样的家禽家畜,也会因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而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法、资料分析等了解呼吸道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
    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呼吸系统组成模式图 一、创设情境,实例引入 师: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生:动脑思考后自由发言。

    二、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 师: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的名称。

    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观察教材中呼吸系统的组成图片,并根据呼吸的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三、讨论呼吸道的作用 师:下发讨论题指导各组阅读资料并分析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分析。

    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资料分析内容,围绕讨论题进行分析,尝试解决问题。

    在讨论之后,组织各组学生选派代表对已经解决的问题发表意见,其他各组适当补充和修改,统一答案。对未解答的问题在教师的提示和启发下,再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出正确答案。

    讨论题中的第1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要协调好课堂纪律;
    其余的题组织各组选派学生代表回答。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第2题之后提醒学生回答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哪一个好。(学生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根据刚才对讨论题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解答问题,得出正确答案。)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中的第3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通过让学生举例分析,最终形成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观念。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第5题时注意提醒学生根据人体体温恒定和讨论题第2题中相关的知识来回答。

    师:引导学生归纳呼吸道的作用,给以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生:把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组间进行简单评议。

    四、知识拓展 吞咽与呼吸的关系:
    师:多媒体展示。

    “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和“吞咽与呼吸关系图”,引导学生叙述吞咽与呼吸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言,谈体会。

    生:谈体会及家长对此事的看法。形成“食不言”的正确观点。

    声音的发出:
    师:多媒体展示。

    “声带拉紧和松开”示意图,引导学生叙述声音的发出。

    生:观察“声带拉紧和松开’’的图示。叙述声音的发出,明确大喊大叫的危害。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
    二、呼吸道的作用 1.气体进出的通道 2.具有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空气的作用 3.发声(喉、声带) 1.呼吸系统的组成 2.进行人工呼吸之前,清除溺水者口、鼻内的污物,目的是使溺水者的鼻、咽、喉部保持通畅,以利于气体进出肺部。否则,空气容易进入胃内,回气时可能带动胃内食物返出,出现呼吸道堵塞,造成窒息。

    3.感到口干舌燥。这说明口腔在吸入空气的过程中,失去了大量的水分。用嘴呼吸不能对吸人的空气起到充分的预热和清洁作用,所以不如用鼻好。

    4.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主要是通过呼吸、飞沫和痰等传播的。这些致病微生物到达患者发病部位的“旅程”是:外界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病毒细菌的遭遇略)。

    5.这些“条条框框”实际上是为了保护同学们的身体健康。例如,不要随地吐痰可以预防疾病的传播,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可以避免食物进入呼吸道,否则可能引起剧烈咳嗽甚至威胁生命,不要高声尖叫是为了保护同学们的声带。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知识与技能:
    1.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通过资料分析,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与资料分析,使学生得到相应能力的获得。

    重点:
    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难点:
    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学生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看能维持多久,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提出问题:肺是怎样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引入课题。

    二、自主体验,探求新知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师: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内的?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生: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

    让学生用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做深呼吸,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

    师:你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深吸气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深呼气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师:吸气和呼气这两个动作合起来就是呼吸运动。那么,呼吸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①橡皮膜、两个气球、玻璃钟罩分别代表什么? ②手向下拉橡皮膜时,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 ③橡皮膜回缩时,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 ④是肺容积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肺的容积扩大? 师:做演示实验:一手握住瓶颈,一手向下拉橡皮膜,同时说明这示意膈肌收缩。此时,请同学们观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和“肺”的变化。然后,一手放开橡皮膜,同时说明这示意膈肌舒张。提醒学生观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和“肺”的变化。

    师:当“膈”运动时,“胸廓”的上下径和“肺”有什么变化? 生:分析讨论并归纳出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上下径的变化。通过上述实验引导学生得出:
    ①肋骨和膈运动的结果,使胸廓扩大或缩小。

    ②肋骨和胸骨的运动,与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和上下径增大,这时候胸廓扩大。反之,缩小。

    ③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 演示模拟实验:模拟肺容积的变化引起肺内气压的改变 将气球口套住吸耳球口并绑紧,捏吸耳球时,气球胀大,松开吸耳球时,气球缩小。之后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了解在特定的条件下,容器变小时气体压力增大,容器内气体被压出去;
    容积变大时,气体压力变小,外界气体被“吸”进来。

    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收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

    师:气体在呼吸运动作用下进入了肺,这只是完成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交换,它不是呼吸的结束,只是呼吸的第一步,只有肺泡内气体与血液间的气体进行交换了,而血液又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才是呼吸的实质。那么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之间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肺内气体发生的变化。

    2.探究:肺内气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师:演示喷洒香水的实验。

    生:领会气体交换的原理: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至平衡为止。

    师: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生:分析“想一想,议一议”中的表格数据。从图中分析出: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
    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根据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数据,推测其原因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

    师:观察教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探究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师:播放课件:演示肺泡的结构和功能。

    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肺泡结构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特点。

    师:演示动画: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师生探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生:明确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由肺泡进入血液的道理。

    师:为什么在肺部,静脉血中的氧不向肺泡扩散,肺泡中的二氧化碳不向血液扩散? 小结:这是因为在吸入肺泡内的气体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氧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
    二氧化碳由静脉血扩散到肺泡中。这完全符合气体扩散的原理。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就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师:氧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

    师:演示动画: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引导学生思考: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为什么? 生:动脉血中的氧向组织细胞扩散;
    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向血液扩散。其原因是:组织细胞里的氧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的缘故。

    师生总结归纳呼吸的全过程。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胸廓舒张(膈肌收缩,肋间外肌收缩),吸入气体 胸廓收缩(膈肌舒张,肋间内肌收缩),呼出气体 二、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比较 吸入气体:氧气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少;

    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含量高,氧气含量少。

    三、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氧气穿透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最终进入全身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穿透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中,最终排出体外。

    四、气体扩散原理 气体总是由气压高(浓度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浓度低)的地方。

    五、氧气最终被组织细胞利用所需经历的四个阶段 1.吸气,含氧气较多的空气进入肺;

    2.由于气体扩散原理,氧气由肺泡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

    3.氧气随血液流经全身;

    4.由于气体扩散原理,氧气由血液进入到组织细胞中,最终为细胞利用。

    1.(1)在相同的时间内,睡眠需要的能量最少。游泳、慢跑、踢足球这类活动可能需要的能量多。依据是本题目表格中耗氧量数据。

    (2)慢跑比打篮球耗氧量大,因为慢跑没有打篮球激烈,所耗的氧可由呼吸过程源源不断提供。打篮球较为激烈,供不上氧,要靠肌肉细胞的无氧呼吸提供能量补偿,总耗氧量就少。

    2.(1)左图同右图相比,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都比较缓和。

    (2)左图可能反映睡眠或散步,右图可能反映剧烈的运动。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知识与技能:
    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重点:
    1.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区别。

    3.珍爱生命情感的培养。

    难点: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的教学。

    多媒体课件、血液化验单、血液知识录像。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知道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细胞需要物质和能量,那人体吸收的营养和吸人的氧气是如何运输到全身的细胞中去的呢? 生:通过血液的运输。

    师:很好。今天我们进入第四章的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二、新课教学 播放录像。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1)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 (2)血液中各成分的形态、特点、作用? (3)你所了解的信息可以回答前面提问中的哪些问题? (4)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总结。

    问题一: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 展示:血液分层示意图,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大约各占50%,其中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

    师:为什么会分层呢? 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重的会沉淀,轻的在上层。

    问题二:各成分的形态、特点、作用? 我们先来看血浆。展示血浆。

    师:血浆成分如何? 生:由大约90%的水,7%的血浆蛋白,3%的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组成。

    师:性状呢? 生:淡黄色,半透明,液体。

    师:血浆的作用? 生: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展示红细胞。

    师:红细胞形态如何? 生:两面凹的圆饼状。

    师:特点呢? 生:数量多,成熟后无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

    师:红细胞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含有铁,所以缺铁会贫血。化学里面会学到,不同的金属元素有不同的颜色,铁是红色的。而深海中有一种鳖血液是蓝色,是因为血液里含有铜。(课外知识展示生物血液的奇妙)红细胞的作用呢? 生: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师:那么贫血会有什么症状呢?哪位同学知道? 生:缺氧的症状。如乏力等。

    展示幻灯片:白细胞 师:白细胞形态如何? 生:球状或不规则形状。

    师:特点呢? 生: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可做变形运动。

    师:所以在显微镜下看得见白细胞,白细胞的作用呢?(幻灯片:白细胞吞噬病菌图解) 生:包围、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和异物。

    师:白细胞对人体起保护作用,当移植器官时,白细胞会排斥异体的器官,医学称为排异反应,要近亲移植。当你去医院验血时,白细胞有所增加,那你可能患了什么病? 生:炎症。

    师:当你去医院验血时,白细胞增加非常多,那你可能患了什么病? 生:白血病。

    师:(课外知识)白血病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白血病是因为造血细胞造了非常多的白细胞,白细胞吞噬异物,还吞噬了红细胞,血小板等,所以白血病患者要经常输血,根本方法是换骨髓,移植新的造血干细胞。

    展示幻灯片:血小板 师:血小板形态如何? 生:不规则形状。

    师:特点呢? 生:最小,没有细胞核,数量少。

    师:作用呢? 生:参与凝血,加速止血。

    师:当出血时,血液冲击下,血小板破裂,释放13种凝血因子。所以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小板吗? 生:不能。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二、血细胞 1.红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的二氧化碳 2.白细胞:吞噬细菌 3.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1. 血液成分 主要功能 血浆 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 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白细胞 可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与保护作用 血小板 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2.大量出汗时,血液丢失水分和一部分无机盐;
    通常采用喝水和适量补充无机盐的方法来补充血液中丢失的这些成分。严重腹泻时,人体主要丢失水分以及一部分无机盐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
    通常采用喝水、适量补充无机盐以及静脉滴注(或口服)葡萄糖溶液等方法来补充血液中丢失的这些成分。

    3.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低,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增加,能加强对氧的运输,使机体适应低氧的环境。

    4.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功能,血液中白细胞数目明显偏高,很可能是机体某部位有炎症。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知识与技能:
    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过程与方法:
    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重点: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难点:
    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1.教师准备:(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2)三种血管的挂图。

    2.学生准备:网上查阅血管的有关血管疾病和保护血管的资料。

    一、引入新课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

    二、探求新知 师: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血管分为哪几种? 生: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的颈部、腕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学生摸后回答)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

    出示三种血管的挂图,让学生观察挂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
    1.动脉和静脉是如何定义的? 2.动脉、静脉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如何? 3.从挂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 生:小组讨论并发言。

    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

    师:进一步依据挂图,为学生具体讲述动脉管壁和静脉管壁的特点:(1)动脉管壁一般可分为外、中、内三层,其中层主要是弹性纤维和平滑肌,使血管具有弹性和收缩性。大的动脉中层厚,弹性纤维多,故弹性大。(2)静脉的管壁相对较薄,弹性较小。动脉、静脉管壁弹性大小不同与血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动脉、静脉的分布有何不同?举一至两个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生:举例…… 师:设疑:一般说:“水往低处流”,那么,下肢静脉的血液如何往上走流回心脏呢?(展示挂图) 生:在四肢的静脉的内表面有一些瓣膜,叫静脉瓣。

    师:四肢的静脉瓣有什么作用? 生:这保证血液送回心脏方向,而不会倒流。

    师:毛细血管是一种什么样的血管?为什么叫它毛细血管? 生:它是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师:毛细血管极细,内径仅有8~10微米,管壁极薄,仅有一层上皮细胞。但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一个70公斤的人,把他的毛细血管首尾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转一圈。

    师:根据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定义,你推断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血流速度怎样?在血管内血流方向应该是什么样? 生:动脉管内血流的速度快,静脉管内的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内血流的速度最慢;
    血流方向是:由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流现象。

    思考:
    1.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 2.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 生:在毛细血管处,因为毛细血管壁极薄,管内血液流动速度最慢,而且全身除了表皮外,各处细胞的周围都有毛细血管的分布。毛细血管有这些特点,所以它是血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而动脉和静脉主要是运送血液。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二、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血管名称 管壁特点 管内血 流情况 功能 动脉 较厚,弹性大 速度快 将血液从心脏 输送到身体各 部分 静脉 较薄,弹性 小、有静脉瓣 速度缓慢 将血液从身体 各部分送回 心脏 毛细血管 最薄,只由一层 扁平上皮细胞 构成,内径十分 细小,只允许红 细胞单行通过 最慢 连通于最小的 动脉与静脉之 间的血管,便 于血液与组织 细胞充分进行 物质交换 1.(1)× (2)× 2. 血管 结构特点 功能 动脉 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静脉 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毛细 血管 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 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3.针刺入的是静脉。选择静脉注射是因为多数静脉分布得比较浅,管壁比较薄,弹性较小,这些都有利于针的刺人。静脉中血液流向心脏,刺后的伤口出血很少,稍经压迫即可止血。针刺部位的上方用胶皮管捆扎起来的目的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向心流动,血管由于血液比较多而膨胀起来,从而便于针刺人。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知识与技能:
    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重点:
    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工作过程。

    难点:
    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面学习了血流的管道——血管,由不同类型的血管和心脏构成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心脏为什么能够提供动力?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和认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请同学们尝试通过观察揭开心脏之谜。

    二、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羊的心脏,借此来了解人的心脏的结构。

    师:请各组汇报各自的观察结果,注意按照科学观察的方法和顺序进行。

    生:我们结合人体内脏图,了解到人的心脏位置和形状:心脏位于胸腔,两肺之间略偏左下,大小约和自己的拳头相当,形状类似平时人们画的心形,上面较宽血管多,下面稍尖。

    师:(借助人的心脏模型)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是这样的,靠身体左侧(或右侧)的称为心脏的左侧(或右侧),同时同学们要从不同角度观察心脏,能大致区分心脏的前后和左右。

    生:通过观察剖开的心脏壁,有肌肉纤维,说明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所以,心脏可以收缩和舒张,也就是跳动,可以挤压血液,推动着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师:看来只有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才能不断地推动着血液循环流动。

    生:我们观察解剖的心脏,看到心脏是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而且发现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右是完全隔开的。

    生:我们比较了心脏四个腔室的壁,尽管都是由肌肉组成的,但是厚度差别很大,最厚的是左心室,然后是右心室,心房的壁整体都不如心室厚。

    生:是这样,老师,我们组观察的心脏没有剖开,用手捏心房和心室的壁感觉不一样,心房的壁感觉要薄得多。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结合人的心脏模型)同样是心脏的壁,但是厚度却不同,同学们试着结合肌肉的功能特点,作出推测,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生:肌肉能够收缩提供动力,肌肉越厚,收缩也就越有力量,腔室里面的血液获得的动力也越大,向前流动越远。心房壁薄,收缩力量小,血液流的距离不远,心室肌肉壁厚,收缩有力,血液流的距离远。血液流动最远的应该是左心室射出的血,因为左心室是四个腔室中壁最厚的。

    生:我们分析认为,从心脏在人体中所处的自然位置来看,心房在靠上的位置,心室相对靠下一些,应该是心房的血液流向心室,血液从心室离开心脏流向全身,血液流回心脏进心房。所以心室的壁都比心房要厚。

    师:实际情况是这样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推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提出探究的方案。

    生:讨论。

    师:如何判断与心脏连接的血管是哪类血管呢? 生:看血管壁的薄厚,外观直径相当的,壁厚,内径小的是动脉血管,壁薄,内径大的是静脉血管。

    生:也可以通过已解剖的心脏,看心房、心室和外面的哪条血管连通,连通关系是“房连静,室连动”,然后在没有解剖的心脏对应位置找到相应的动脉和静脉。

    师:很好,同学们不但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还善于总结规律。大家可以依据不同的方法判断并实际操作,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出现。

    生:在动脉血管与心室的连接处有瓣膜,这是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动脉里面的血液不能流回心室。所以,从动脉血管灌不进去水。

    生: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也有这样只能单向开放的瓣膜,这是房室瓣。有了房室瓣,心室的血液也不会倒流回心房了。

    师:这样看来,心脏内的各种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师:(展示课件,心脏收缩舒张的动画演示)位于我们胸腔内的心脏,从它的组成、结构,都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就像工作能力巨大的泵,保证了血液在管道内不断地循环流动。

    三、探究血液循环的途径 师:(结合人体血液循环图解,利用血液循环演示仪演示)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了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具体的循环路线,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循环模式图和讨论内容归纳、总结。

    生:(开始结合课本进行分析、汇总) 生:我们从左心室出发,这里真可谓“铜墙铁壁”,四壁厚实。据考证,这里是“四座城池”最坚固的一处,果不其然,我们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出了城(左心室),来到主动脉血管,一路向前,好快呦。岔路不断,血管在不断分支,管道越来越细,前进速度也慢了下来,到了极细的地方——毛细血管,更是慢极了。红细胞纷纷把携带的氧气释放出来,氧穿过只有一层细胞的血管壁就出去了,我们继续前行,管道逐渐变粗,经过上腔静脉,最后回到右心房。

    师:很好,介绍的很精彩。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补充…… 师:同学们试着将这条旅行线路理顺一下,注意沿途“主要景点”以及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

    生:先理沿途“主要景点”: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这条线路途经身体各处,范围大,称为体循环。这条循环主要目的是,把身体各部分细胞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送去,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师:我们请选择其他旅行线路的小组同学介绍他们的认识。

    生:我们的旅行路线和前面几位同学的不一样,我主要介绍途经地点,我们小组从右心室出发,由于我们的目的地是肺,距离比较近,所以需要的动力相对小一些,右心室的壁与左心室相比要薄。出了左心室进入肺动脉,来到肺部毛细血管,同样管壁很薄、管径很细,血流速度很慢,在这里主要进行的是气体的交换。然后,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完成旅行,这称为肺循环。

    生:由我来介绍中间发生的有关“事件”:肺作为呼吸的主要器官,大家知道,这里有大量肺泡,里面是含有大量氧气的新鲜空气。于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通过肺循环,使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师:这一小组介绍的条理清楚,目的明确。他们注意到分工合作,介绍各有侧重,很值得其他组借鉴。

    师:大家是否注意到,两条循环路线途径不同,目的任务不同,它们有什么联系? 生:体循环回到右心房的血液,进入右心室,又进入下一次循环——肺循环,而且此时血液恰好是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通过肺循环血液变成动脉血回到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又作为体循环的出发点,送去的是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师:人体内的血液循环路线主要由两条组成: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组成了完整的血液循环,而且这两条循环是同时进行的。血液循环的进行保证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不断地将营养物质送到组织细胞,同时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出来。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位置、形状 二、结构和功能 血液流动的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1. 2.在肺循环中,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静脉血就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在体循环中,动脉血流经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肺泡毛细血管除外)时,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分离,氧供细胞利用,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3.缺乏锻炼的人,心脏壁的肌肉不够发达,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不强,心脏每次射出的血量不够多,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只有靠加快心跳次数才能勉强满足机体的需要。

    第四节 输血与血液 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能说出人体的血量,并且能描述输血时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3.参与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过程与方法:
    观看案例图片,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2.进一步形成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

    重点:
    1.ABO血型的类型。

    2.输血原则、血量的关系。

    3.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难点:
    1.输血同血型的关系。

    2.模拟“血型鉴定”实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播放VCD碟片《白求恩大夫》片断。(学生观看碟片,沉浸在怀念白求恩大夫的氛围中。) 师:同学们,白求恩大夫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看了这一片段,你们想到了什么呢? 生:白求恩大夫主要是因为受伤得了败血症,再加上劳累过度而牺牲的,如果能及时输血,换血是不是就能挽救他的生命呢? 师:真不错,同学们,从你们所想的来看,你们将来肯定能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生阅读无偿献血的宣传单,提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无偿献血?为什么要无偿献血? 2.献血前为什么要验血型、检查身体? 3.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血型?血型有哪几种? 4.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有什么要求?可以输入什么样的血? 5.有人说献血有损身体健康,对吗? 6.ABO血型除了用于输血之外,还有什么用途? 7.有人说“O型血是万能血”,为什么?有没有“万能受血者”? 师:好!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那么,下面就由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阅读教材或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究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四人小组开始探究,师巡视,指导后组织各小组交流。)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3个问题:可以通过鉴定血型来知道自己的血型,血型可分为A型、B型、AB型、O型。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1个问题:当一个人大量失血或由于其他原因需要输入血液时,会需要许多合格的血液,血液可挽救一个人的生命。通过无偿献血,可丰富血库血液含量,可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无偿献血就是不收报偿的献血,这是一个健康成年公民应尽的义务。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2题、第4题:血型不同,有时会发生凝结或输入致病因素,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要验血型,并检查身体是否健康,是否适宜献血。当一个人失血过多时,就要输入同型血,另外可以输入少量O型血。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5题:血液占一个人体重的7%~8%,一个人身体失血不超过400 mL,所丧失的成分可在短期内恢复,所以,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 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生:我们回答第7题:根据输血关系可以知道,O型血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给其他血型的人输血,因此称其为“万能血”;
    而AB型血的人除了接受同种血型的血,还可以少量地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所以可以称其为“万能受血者”。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6题:从电视上看,ABO血型还可以用于侦破案件和做亲子鉴定。

    生:ABO血型还可以推测子女可能出现的血型,比如父母血型都是A型,子女血型就可能是A型或O型。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家对血型、血量输出的关系已了解。实际上,除了ABO血型外,还存在一种和Rh因子有关的g血型,而且在进行输血时,还应进行交叉配血,如果你们想知道得更详细些,请大家回去查阅资料,下次上课时,请查到的同学给大家讲讲。血型鉴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过程,你们见过吗?是怎样做的呢? 师:你们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呢? 生(兴趣极高,异口同声):想!师:有四个人因车祸受伤了,急需输血,现在要鉴定他们四个人的血型,以便确定输哪种血,请你们根据实验台上所给材料及投影片所展示的“血清与血型的关系”,小组合作,制订计划,鉴定出四人的血型,并确定应给他们输何种血。(用投影展示“血清与血型的关系”。) (生兴趣很高,根据材料积极合作,制订方案,开始实验。师巡视,指导。生实验后,交流各组的实验设计、过程、结论,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师:好,各组的实验做得都很好,都能得出正确结论,希望大家能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生命是宝贵的,能挽救他人的生命是一个人爱心的充分体现,如有需要,你愿意为挽救他人的生命而无偿献血吗?(组织学生进行“反馈练习”。) (生逐渐打消顾虑,畅所欲言,表示自己长大后愿意无偿献血,为能用自己的血液挽救他人而感到骄傲。) 师:可以看出,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真诚、善良的,都有一颗纯美的心,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一、血型种类:A型、B型、AB型、O型四种 二、血型鉴定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 2.实验材料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三、输血原则:同型血互相输;

    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

    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

    1.同型血 O型 A型或B 2.无偿献血的好处略 健康成年人适量献血(一次失血不超过400 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与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凶此,健康成年人每次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3.贫血患者是因为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过低而导致的,因此可以输入血液成分中的红细胞。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主动获取知识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问题、推测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人体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难点:
    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教师: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制作动态的尿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学生:查阅有关肾脏方面的资料,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

    一、情景导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生命的基本特征,谁能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需要营养、能呼吸、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是如何获得营养,如何呼吸,如何完成营养物质及废物的运输。我们每天都要去厕所,这是生物的哪一个特征呢? 学生回答: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互动一:排泄的途径 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这些废物必须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这就是排泄。请大家阅读课本,明确什么是排泄? 学生阅读课本,并识记排泄的概念:
    现在请大家判断一下:排便的过程属于排泄吗? 学生分析:不是。粪便是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形成的,不是代谢产生的废物。

    排尿是人体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的重要途径:除此以外,人体还有那些排泄途径?(提示: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回答:
    1.通过呼吸系统呼出二氧化碳 2.通过皮肤分泌汗液 教师:人体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主要有这三种途径,其中排尿是排出尿素、水和无机盐的重要途径。大家知道尿是怎样形成和排出的吗? 互动二: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示意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看着黑板上的挂图,能指出并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完成教师板书填空 泌尿系统 3.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的颜色,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肾动脉和肾静脉中流动的血液性质,推测血液流经肾脏时发生的变化。

    学生描述泌尿系统组成;
    一生板演,完成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推测血液流经肾脏时发生的变化。

    互动三:肾单位的组成及特点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内容,结合图4—44,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肾单位由哪几部分组成? 2.肾小球和肾小管各有什么特点? 3.根据血管颜色推断: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和肾静脉中流动的是什么血?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明确: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中流的都是动脉血。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没有发生物质交换,血液性质不改变,而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发生了物质交换,血液性质发生了改变。

    互动四:尿的形成 1.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分析课本资料中的数据并完成讨论1、2、3。

    学生分析,交流,描述;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阅读课本,结合图4-45,概括尿的形成过程,总结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差别及原因。理解为什么人一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排出的尿液为1.5升。

    学生研读课本内容并进行总结、交流,教师板图,进一步讲解尿的形成过程。

    教师明确:
    ①形成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②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差别。

    互动五:尿的排出 实例导引: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天大约去几次厕所?这说明哪一个器官在起作用? 学生分析并回答:膀胱。

    请同学们推断,尿是怎样排出的呢?排尿有什么意义? 学生思考,展示;
    结合课本尿的排出,明确排尿过程和排尿的意义。

    三、整合提升 师生共同完成课堂小结,使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强调各种器官的结构特点要和功能相适应。让学生阅读课本“科学·技术·社会”栏目,理解血液透析原理。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做课后练习。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1.泌尿系统的组成 2.肾脏结构 二、尿的形成和排出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尿的形成过程、肾脏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尿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三、其他排泄途径 1.出汗 2.呼吸 1.(1)× (2)× (3)√ 2.(1)运动这一天同完全休息这一天相比,散失的水量要大许多。因此,人们运动时要多喝水。

    (2)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汗液蒸发时能吸收人体较多的热量。汗液分泌多,蒸发多,体内散失的热量就多些。由于运动时水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尿液就相应减少了。

    (3)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加深,通过呼吸散失的水量相应地就会增加,与此同时,由于运动时人的体温略有升高,此时呼出气体中的水量也会相应地增加。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知识与技能:
    眼与耳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等多方面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眼与视觉、眼球的结构是理解视觉形成的基础和关键,耳的结构是理解听觉形成的基础和关键,对于听觉的形成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

    难点:
    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晶状体的变化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是关键。

    1.眼球模型、放大倍数不同的两个放大镜、画册。

    2.音叉、耳的结构模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观看世界杯比赛时,运动员们那些精彩的射门和过人的动作为什么会那么协调?通过学习本章,我想同学们会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用鼠标点击屏幕上转动的眼睛,进入到像框界面。用鼠标点击一次卡通人物,画框中的照片就会展示一次。当我说开始之后,请同学们点击卡通人物,同时仔细观看屏幕上出现的照片。时间5秒钟,然后我提出问题,看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刚才的这个游戏中,我们主要用到的是哪个器官呢? 生:眼睛。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眼睛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二、认识眼的基本结构 师:请同学们点击眼球结构按钮,利用这部分内容来认识一下眼球的主要结构。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对照教材的详细说明来学习,并思考眼球的各部分结构和视觉的形成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回答,补充,提出不懂的问题) 师:眼球的结构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那么我们是怎样看到这个美丽世界的呢?请同学们点击视觉形成按钮。同学们通过这部分动画,可以了解到视觉的形成过程。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哪些情况的出现能够导致失明? 生:(回答,补充,提问) 师:我们大家应该想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好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而看不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我们作为一个健康正常的人,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谈想法。

    三、近视及其预防 师:请近视的同学来谈一谈自己近视形成的原因,以及近视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生:(谈) 师:(鼓励)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近视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如何矫正近视。请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近视的同学看到的东西总是模糊不清的?近视镜为什么可以矫正近视?请同学们思考,远视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应该如何矫正? 生:(回答,补充,提问,回答) 师:(补充课外内容,课外问题学生记录) 师:为了能够远离近视,同学们应该做到“三要、四不看”。“三要”指①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②看书、看电视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
    ③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那么“四不看”又指什么呢?请同学们回答。

    四、探究耳和听觉 (播放高山流水和鸟鸣蛙叫的声音)。让学生用听觉感受认知自然界,进入情境。

    师:刚才,我们是怎样听到这些声音的呢? 生:是通过我们的耳朵听到的。

    师:悠扬的乐曲让我们有无限的遐想,我们会加倍感受生活的美好。但是,在生活中并非人人都是这样的——展示“观察与思考”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1.假如人失去听觉,这四幅图片场面各会出现什么情况?2.你还能举出几个说明耳和听觉重要性的实例吗?并分角色扮演,场景再现。

    生:讨论热烈。

    师:我准备了耳的模型(分解的)。让我们参考教材、挂图或屏幕分组操作,进行组装比赛,认识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看哪组先完成。

    生:组装耳的模型,认知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师参与、巡视、指导) 师: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身体的平衡有关。前庭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将感受到的刺激反映到中枢,引起一系列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师:我们有的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你知道这与哪个结构有关呢? 生:我分析应该与前庭和半规管有关,因为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维持身体的平衡有关。

    生:老师,耳蜗有什么功能? 师:你能提出疑问,说明你善于思考,很值得我们学习(鼓掌)。耳蜗是听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生组2:老师,我们知道了听觉是如何产生的。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外界的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刺激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教师播放用多媒体制作的动画课件,与学生的表达速度相一致)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很准确。你们对知识不断的探索,并且能在不断探索中寻求到答案,这很好,希望你们继续保持下去。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 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巩膜: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眼白”;

    脉络膜:有微血管循环系统;

    视网膜:能感受阳光的刺激;

    角膜:无色、透明;

    虹膜:有色素;

    瞳孔:虹膜中央的小孔;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 二、近视眼 成因:晶状体过度变凸或眼球前后径变长,使得所成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矫正方法:佩戴近视镜——凹透镜;

    预防措施:“三要”、“四不看”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二) 一、耳的结构和功能 二、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收集声波)(放大声波)(形成听觉) 三、耳的保护 1.(1)× (2)× 2.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中的一定区域 3.略 4.略 5.左图显示的是无障碍通道,盲人有优先通过的权力。无障碍通道为盲人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和保障。右图显示电视节目中的手语栏目,可帮助耳聋的人看懂电视画面,感知有关的信息。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知识与技能:
    描述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
    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神经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重点: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难点:
    理解神经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足球场上,最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一幕是什么? 生:点球大战。(异口同声地说) 师: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精彩的点球大战。(放录像) 生:(观看录像,不时发出一阵阵惊叹声) 师:点球大战结束了。你认为这两个守门员表现得怎么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守门员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准确地扑到球? 生:反应快,个子高,胳膊长……(自由发言) 师:哪一个因素最重要呢? 生:反应要快。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能说明一个人的反应速度呢? 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思考一下,人体的哪些部分参与到活动中去了?其中最起作用的是什么? 生:(自由发言:大脑、手、上半身……大部分同学能说出主要是神经系统) 师:神经系统为什么有那么完善的调节作用呢?这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容。

    二、探究神经系统的组成 师:分析资料(教材P87资料)。

    生:小组讨论。

    师:下面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你们的结论在大屏幕上展示并加以说明。

    生1:
    患者1是由于肿瘤压迫了大脑中的视觉中枢。

    患者2可能损伤了控制排尿的神经,由此推断排尿中枢在腰部脊髓。另外脊髓还有向下传导的功能,因为此人的下肢运动功能丧失。

    患者3可能是支配右下肢的神经与右侧的坐骨神经受损引起的。

    生2:我们诊断的结果与其他组基本相同,但我们有疑问:
    脊髓除了控制排尿,还有什么功能? 谁能帮助我们解决? 师:通过以上的病例诊断,大家对神经系统有了哪些认识呢? 生:神经遍布身体各处。

    生: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生:神经系统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毛病,都会引起人体的疾病。

    生:人体各部分之所以协调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师:同学们的认识比较到位。

    师:(放映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录像) 生:(观看录像) 师:现在请同学们对照课本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讨论并总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并对大家提出的疑问作解答。

    生:(小组内讨论,进行归纳,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 师:(巡视、指导) 请同学们将总结的记录在大屏幕上进行展示。

    生:(展示,解答疑问。教师及时指导,进行评价,强调一下脑、脊髓的功能,并引导学生对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补充) 师:大家表现得都不错,每个人都体验到了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神经系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体正是通过神经系统,才将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起来。

    那么,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是什么呢? 师:请看大屏幕。(人体各类细胞结构的课件:口腔上皮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神经细胞和肌细胞)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细胞吗?请你找出其中最为不同的一个,并说明原因。

    生:(组内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区分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 生:(自由发言,解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及时评价各组的解答) 师:从大家的总结中,我们知道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有着明显的不同,这是与神经系统特殊的功能相适应的。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和发送信息。这个功能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大屏幕显示: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那么,神经元是怎样接受和发送信息的? 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生:(认真看录像,教师多次播放神经元的传导信息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加深印象)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的图4—54和图4—55,说一说你有什么问题吗?把你的问题写在纸上,并在组内交流。

    师:请同学们交流并解答问题。神经元与神经系统的功能一致吗? 生: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和传导信息,而神经系统可能具有调控全身的功能。

    师:大家回答得完全正确,说明大家观察得仔细,问题分析得较透彻、到位。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正像同学们总结的,神经元是在某一点或某个局部发生作用,而神经系统是起调控整体的作用。正是这些数以亿计的神经元,在人体内形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系统。大家说它像什么? 生:像电脑的中央处理器。

    师:对了,它们就像电脑中的CPU一样,在人体内进行着错综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处理。一旦它出了故障,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生:(气氛活跃,跃跃欲试)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系统 二、神经元 1.神经元除了细胞体外,还有很多突起。长的突起的外表大都有一层鞘,它们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是神经末梢。各神经元突起的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神经元的这些形态结构特点是与它的生理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递兴奋相适应的。

    2. 组成 功能 中枢 神经 系统 脑 大脑 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脊髓 反射和传导 周围神 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3.B 4.在日常生活、劳动和体育锻炼中,容易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伤害的情况主要有:外来的撞击和打击等;
    自己不慎出现的摔伤、磕伤和碰伤等;
    强光和噪声等刺激以及吸烟和喝酒等不良嗜好;
    经常熬夜、用脑过度、不能保证睡眠等。建议合理即可。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知识与技能:
    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描述反射弧的结构。了解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举例说明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订并实施探究计划。

    重点:
    1.反射的类型、概念。

    2.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难点:
    1.反射弧的组成。

    2.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在学习新知识以前,我们一起做个活动——拍手。两个同学一组,左手背后,伸出右手。甲同学掌心朝下,乙同学掌心朝上(即两人掌心相对),相距一拳远。甲去拍打乙的手掌,乙的手掌及时躲闪,打中者为胜。然后两人交换。打中次数多的为胜利方。2分钟计时开始。

    生:(两人一组进行活动)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胜利方举手。祝贺大家!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我们做的这个活动,主要是在你们的什么系统的参与调节下完成的? 生:神经系统。

    师: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 生: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师:的确,人的每一个活动,无论是简单的活动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协调完成的。那么,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演示课件,出示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二、自主体验,探究新知 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什么是反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主题。我先来告诉大家:其实,刚才我们做的就是两个反射活动。你能体会到什么是反射吗?下面,我们再来做两个反射活动。我要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谁愿意参加? 生:(纷纷举手) 师: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师:谁能再举一些人体反射的例子和其他动物反射的例子吗? 生:(举例)膝跳反射 师:在同学们所举的例子中,哪些反射是生来就具有的?哪些反射是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的? 生:(对所举的例子进行分析归类) 师: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都是生来就具有的简单的反射。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回到教室、看到解剖针就害怕等,是人类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的反射活动,是复杂的反射。你认为哪种反射是受大脑控制的? 生:复杂的反射是受大脑控制的。

    师:膝跳反射是正常人都具有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医生常用这个反射来了解人体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状况。在刚才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有的同学没有出现应该看到的实验现象? 生:膝跳反射是简单的反射,本来是不受大脑控制的。我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过于紧张,肌肉受大脑控制,所以没有出现应该看到的实验现象。

    师:同学们分析得十分正确。简单的反射受脊髓控制,复杂的反射是受大脑控制的。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测定反应速度。对于这个探究活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注意:所提出的问题要与该课题“人的反应速度”有密切关系,最好有发散性。

    生:我想探究人的反应速度与测量方式有关吗? 生:我想探究人的反应速度与测量的次数有关吗? 生:我想探究人的反应速度与测量用具有关吗? 生:我想探究人的反应速度与测量的时间有关吗? 生:我想探究人的不同部位反应速度相同吗? 师:四人一小组,将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确定下来。

    生:(小组讨论,开始探究活动)(2分钟以后) 师: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 生:(各小组交流汇报) 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考虑:怎样才能完成这个探究活动?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法 一、膝跳反射实验 二、反射与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三、反射的类型:简单反射;
    复杂反射。

    四、人类特有的反射。

    1.D 2.D 3.新生儿吮吸奶头的动作是简单反射。这个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存在可以保证初生的、几乎不具备任何生存能力的弱小生命获得营养物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反射之一。

    4.这是马在长期拉车过程中,把前进和停止这两种简单的反射与具体的声音联系起来,形成了复杂的反射。

    第四节 激素调节 知识与技能:
    说出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激素的概念和主要种类,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的分析,获得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说明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的调节。

    重点:
    1.识记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

    2.理解激素的概念。

    3.说出与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相关的病症。

    难点:
    探究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功能以及激素的概念。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生物兴趣小组展示和汇报用甲状腺激素饲喂蝌蚪对照实验的情况。

    师:谢谢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他们的展示很精彩,同学们一定会感到很神奇!居然能使蝌蚪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要知道,人体的血液中除甲状腺激素外,还含有好多其他种类的激素,它们同样可以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方面的知识——激素调节。

    二、内分泌腺分泌激素 师:激素是由人体内的腺体分泌的。提到腺体,我们以前也接触过。大家想一想,你们都对哪些腺体比较熟悉? 生:唾液腺、汗腺等。

    师:不错,这些都是我们人体内的腺体。那么你们感觉它们的分泌物怎么样?多不多? 生:它们的分泌物很多。

    师:对,它们都属于外分泌腺,而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分泌量很少,每百毫升的血液中只含有几微克的激素。那么这两种腺体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展示内、外分泌腺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并加以区分) 生:(仔细观察、分析、讨论,找出不同之处,并举手发言)外分泌腺有导管,而内分泌腺没有导管。

    师:(给予适当补充)内分泌腺没有导管,腺细胞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人体的内分泌腺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大屏幕展示人体的内分泌系统,通过光标闪烁促使学生更好地记忆腺体的名称及所分泌的激素,可采取提问的方式) 生:(观察并记忆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及它们所分泌的激素,并争先举手回答问题) 师:激素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虽少,但对人体的影响却很大。也许我们听说过这样的患者——请看大屏幕。(出示侏儒症、巨人症的图片) 生:(观察图片,感到惊讶,求知欲得以激发) 师:根据你们了解的情况,这属于什么病? 生:侏儒症、巨人症。

    师:根据你们所搜集的资料,谁能说一说这两种病的病因是什么? 生:…… 师:很好。那么你们说生长激素对人体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它能促进骨骼的生长、蛋白质的储存,使肌肉发达,所以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人体全身的生长。

    师:好!回答很完整,有专业水准!还记得我们班生物兴趣小组做的实验吗?根据实验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添加甲状腺激素的蝌蚪提前发育成了青蛙。我感觉甲状腺激素能使人和动物的发育提早。

    师:你的感觉很正确。甲状腺激素的确能促进人的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并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若出现异常,对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请看大屏幕。(展示甲状腺激素的图片:呆小症、大脖子病等)哪位同学收集到了这方面的资料? 生:(观看大屏幕并举手发言) 师:说得不错,看来同学们课前的确收集了好多这方面的资料,简直成了半个医生。哪位“医生”能给大家解释一下,糖尿病是怎么回事?(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资料3及有关糖尿病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胰岛素的作用) 生甲:尿中有糖。

    生乙: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表现是多尿、多饮、多食、消瘦。

    师:对,糖尿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征之一,同时还表现为像刚才那位同学讲的“三多一少”。那你知道糖尿病患者一般都采用什么方法来治疗吗? 生:从教材的资料中我了解到,胰岛素的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所以我认为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进行治疗。

    师:的确如此,那你知道胰岛素是谁发现的吗? 生:(通过阅读材料并回答:是加拿大科学家首先从狗的胰岛中提取了胰岛素,用胰岛素治疗患糖尿病的狗并获得成功,从而开创了治疗人类糖尿病的新纪元,他还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师:科学家用他们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为我们人类造福,真的很伟大。你知道吗?在1965年王应睐组织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请同学阅读课后材料:科学家的故事) 生:(感受科学研究的伟大成就及科学工作者勇于探索、不为名利的科学精神) 师:综上所述,激素可以调节人体多种生命活动,而我们知道,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主要是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那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不妨来做一个测试,请看大屏幕。(播放精彩足球比赛的片段) 三、探究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生:(观看比赛,随着精彩场面的出现,有些同学显得比较激动,甚至于手舞足蹈) 师:看了刚才的比赛,大家有何感受? 生:好看、过瘾、紧张、激烈! 师:(让学生进一步谈一谈自己在特别兴奋或突遇危险时的心理感受及身体状况) 生:面红耳赤、心跳加快、出冷汗等等。

    师: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吗? 生:说不清楚。

    师:(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大脑皮层兴奋→促使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扩张、面红耳赤) 第四节 激素调节 一、人体内、外分泌腺的主要区别 1.有无导管 2.分泌方式 3.分泌量 二、构成内分泌系统的几个主要内分泌腺及作用 三、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1.(1)× (2)× (3)√ 2.侏儒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糖尿病:胰岛素分泌过少。

    巨人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3.略 4.略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正反两方的辩论使学生的观点更加明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
    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激发环保意识。

    难点:
    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环保出谋划策。

    一、情景导入 出示一幅地球上人满为患的漫画。画外音:我们的子孙将站在哪里? 二、师生互动 互动一: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师:人类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人口数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很有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19世纪初,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了10亿,到1930年增加到20亿,2005年达到65亿,而2011年,已经突破70亿,那么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又是怎样的呢? 生:分析教材【资料分析】并进行讨论。

    师: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非常突出,对此,我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 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了解计划生育的具体措施: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互动二:辩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师: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那一刻起,人就成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人类不断进化发展,逐渐变成了强者,而现在人类已经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有的人说,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文明,使得整个生物圈欣欣向荣;
    也有的人说,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危害,人类的活动使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那么,到底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是有正面影响,还是有负面影响呢?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型的辩论会。全班同学分成正反两方,分别为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进行辩论。

    首先由正方先对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进行陈述。

    正:我方的观点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正面影响。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人类的活动使得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加快了;
    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改良了土壤,创造了新的品种;
    人类的辛勤劳动使荒山变成了绿油油的农田,使沙漠变成了绿洲;
    我国建设的“三北”防护林,有效地抑制了沙漠的蔓延。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改善了生态环境的面貌,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

    师:现在请反方同学陈述。

    反:我方的观点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具有负面影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生物圈的和谐,打破了生态平衡,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即使人类会做出一些对环境有益的活动,但那也是在人类破坏环境后所做的一点弥补,而这一点补救却比不上人类破坏的千分之一。因此,我们认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负面影响。

    师:两方同学都已将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陈述完毕了,都非常的坚定而自信。下面进行自由辩论。

    正:人类可以消灭一些有害物种,如苍蝇、蚊子、老鼠等,消灭了这些有害生物,可以减少疾病在动物之间的传播,有利于保护珍稀物种。

    反:但是没有人类的时候,也没有使物种减少啊,反而是人类出现以后物种才减少。

    正:物种的灭绝有自然的因素,有它本身产生和消亡的自然规律,而且有些物种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而灭绝了,并不全是人类的原因,而且人类通过基因重组又培育出了许多新的品种。此外,还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保护那些濒危的物种。

    反:你们还记得沙尘暴吧,满天飞沙,天都变成红色的了。就是由于人类的滥砍滥伐,破坏森林和草原,才使得沙尘暴频频发生。这不正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吗? 正:那人类还建设防护林呢。防护林能隔沙,在沙漠的边上建上防护林,可以减慢沙漠化的进程,这对生态环境具有保护作用。

    正:而且人类还可以引进物种。你们都听说过屎克郎吧。澳洲本来没有这种生物,他们的牧场由于牛羊的粪便不能清除,以至于草场快要退化了。这时他们从国外进口了屎克郎。它可以分解牛羊的粪便,这样就帮助他们清理了草场,草场没有退化,所以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

    反:但人类的引进物种也有失败的时候。水葫芦从国外引进我国,本来想用它来净化污水,但引入后,由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池塘,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了,非但原来的设想没有成功,反而破坏了原本的生态环境。

    反:还有酸雨,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硫在大气中与水分结合形成酸雨。酸雨影响土壤,使水中的生物死亡,使农田和森林遭到破坏,这就是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灾害。

    反:还有人类的滥砍滥伐,致使森林面积严重减少,造成洪水,给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正:我国正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活动。种过农作物的土壤肥力特别好,更有利于树木和小草的生长,有利于增加我国森林的覆盖面积,有利于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对生态环境具有促进作用。

    反: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氟立昂,导致臭氧层出现空洞。无法阻挡紫外线,对地面的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正:如果一个地方干旱太久,人类就可以利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来克服干旱,使当地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这对生态环境是有利的。

    反:工业生产中的废水、污水随意地排放,致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遭到严重的污染,使陆地上的生物和水中的生物中毒致死,不仅污染环境,还使淡水资源越来越少。

    正:你们都知道火山喷发对环境的破坏力吧。人类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手段,使火山不再喷发,而且,还能利用这些能量来发电。人类控制了火山喷发,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

    师:非常好!自由辩论时间到。双方同学表现得非常好,都非常积极、踊跃。下面就请双方做最后的陈述。请正方同学开始。

    正:通过以上我方同学举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正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我们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好。虽然人类的有些活动会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但通过各种途径,将这些影响减少到最低,这是我们的目标。因此,我们相信人类会越来越注意自己的活动,使自己的活动对整个生态环境更加具有正面的影响。

    师:请反方同学做最后陈述。

    反:我方同学所举的例子,相信各位同学都听到了。虽然我们在论证我们的观点,但我们心里确实很痛惜。我们希望我们的环境更美丽,空气更清新,水更洁净。因此,我们呼吁那些继续破坏生态环境的人们,停止你们的行为吧,停止你们破坏自己家园的活动吧,停止你们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吧! 师:太好了,虽然我们是在辩论,但同学们表现出来的对生态环境的感情真是让老师感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使我们的环境更好,而负面影响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人类必须下大力气保护环境,必须采取措施停止破坏环境,并加大保护和治理的力度。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才干去保护好我们自己的家园,让我们生活环境更加美好。今天的辩论到此结束。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实例 (一)水质污染 (二)破坏树木 (三)残杀动物 (四)大气污染 三、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 四、在对这一系列问题对自然和人类所造成的严峻后果采取的措施 1.(1)× (2)× 2.这种说法不合理。粮食问题确实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但是这只是制约人口增长的众多因素之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还面临着其他各种自然资源方面的问题,涉及衣、食、住、行、资源、环境以及医疗教育和就业众多问题,这些都会制约人口的增长。

    3.略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
    以酸雨的危害为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过程与方法:
    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
    以酸雨的危害为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难点:
    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

    教师:准备pH试纸,配制pH为4的硫酸溶液,清水,烧杯、纱布,大培养皿,提醒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学生:准备食醋,当地的雨水,小麦的种子,查阅资料了解酸雨的成分,收集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实例。

    一、资源共享,激情导入 师:地球是目前为止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是孕育生命的地方。几百万年来,地球默默地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奉献,而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却不断地向地球索取。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警告人们说:“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如今,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地球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环境污染。同学们,相信你们一定知道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谁来说说看。

    生:我们每天都使用塑料袋,而塑料制品在自然状态下分解的时间长达上千年。所以清洁工人为了省事,就用火烧掉这些塑料袋。燃烧时产生的废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生:我们生活的城市每天都有很多汽车在行驶,而汽车排出的尾气当中大多数都是含有硫和氮的有害气体。如果这些气体被人或其他生物吸人,就会严重影响人或其他生物的健康。另外,酸雨的形成也是由于汽车尾气中含硫的气体造成的。

    师:非常好!这个同学说到了酸雨。但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描写过“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然而酸雨落下,却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除了汽车尾气外,还由什么形成酸雨呢? 生:还由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二氧化硫和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酸雨。

    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酸雨对生物有哪些影响。主要测定酸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下面你根据书上所给的提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好吗? 二、设计实验方案 生:(小组内讨论设计) 甲组:我们用食醋和清水配制pH为4的酸雨模拟液,并取外面正常雨水作对比,同时测定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乙组:我们打算用硫酸配制pH为4的酸雨模拟液,和当地正常雨水做对比,同时浸泡小麦种子并测定发芽率。因为酸雨主要是二氧化硫和水蒸气相遇形成的,这样测出的数据比较真实。

    丙组:老师,我们想知道如果用食醋酸雨模拟液和硫酸酸雨模拟液(pH都为4)分别浸泡小麦种子并测定发芽率,情况会怎样呢? 师:这个想法非常好,你们可以试一试。

    丁组:老师,我们也想到用食醋酸雨模拟液(pH为4)、硫酸酸雨模拟液(pH为4)、当地的雨水、pH为5.6的正常雨水模拟液,再加上清水分别浸泡小麦种子并测定发芽率,不是更好吗? 师:这个想法简直太棒了!好,同学们刚才说的都非常有道理,那同学们想一下,你们说的每一个方案只做一组实验,行吗?至少需要做几组? 生:做一组不行,测得的数据太偶然,根据分组数和每组的人数,我认为一个方案最多可以做15组。

    师:说的有道理。下面同学们可以做实验了。要注意安全。硫酸对皮肤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老师先给你们配好了,需要的同学来取一下。另外,各组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贴好标签,不要弄混。

    三、进入对比实验阶段(以100粒小麦种子为一组) 生:各组配制相应溶液,组内团结合作完成实验。

    师:同学们,种子不能马上发芽,你们觉得这个实验装置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好呢? 生:我觉得为了使种子尽快发芽,可以在容器上放一层纱布,然后放在阳光下直射或放在温暖的地方(如暖气片),让种子充分吸收氧气、水分。

    师:这个同学分析得非常正确。他能考虑到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这很好!等待发芽需要几天,这期间你们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你们的实验数据。看哪一组设计得科学,便于比较,好不好? 四、分析交流数据 甲组:我们用食醋酸雨模拟液测定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是70%,取外面正常雨水测定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是90%。

    师:甲组的同学考虑得非常科学,取1 5组的平均值最接近于实际的发芽率。

    乙组:我们用硫酸酸雨模拟液浸泡小麦种子,测定发芽率的平均值是65%,用外面正常雨水浸泡小麦种子测定的发芽率平均值是89%。

    丙组:我们用食醋酸雨模拟液和硫酸酸雨模拟液浸泡小麦种子测定的发芽率平均值分别是72%和63%。

    丁组:我们组是综合性的,我们以100粒小麦种子为一组,共测定了12组,并综合前三组的数据,总结结果如下:
    pH不同的液体 小麦种子发芽率 食醋酸雨模拟液(pH=4) 71% 硫酸酸雨模拟液(pH=4) 64% 正常雨水(pH=5.6) 92% 正常雨水模拟液(pH=5.6) 90% 清水 98%   师:真是太好了。经过我们全班同学共同的努力,我们得到了真实的数据,从上面的数据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要尽量燃烧含硫量低的煤,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严格治理重金属污染源,不随便乱扔垃圾,减少脏水的排放……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酸雨的形成 酸雨的危害 1.D 2.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污染物,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需要注意的是,对这句话表达的意思也不可以过分夸大,因为要再次利用污染物,首先要消耗社会劳动,将其进行分类、集中;
    其次,还要消耗其他资源来进行处理;
    再次,在处理拘过程中,还可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其他污染物。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知识与技能:
    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过程与方法:
    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

    重点:
    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难点:
    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1.教师准备 (1)到当地环保部门咨询有关生态环境状况。

    (2)通过多媒体收集一些相关资料。

    (3)帮助学生分组,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调查题目,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制订可行性的调查方案。

    2.学生准备 (1)笔记本、笔。

    (2)确定调查方案。

    (3)调查工具:如铁锹、塑料袋、集气瓶、污水取样瓶、手套、照相机、录像机等。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和调查,同学们知道了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这都是振聋发聩的警钟。环境的恶化已经使得我们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并由此引出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黄河断流、长江流域洪涝频频、淮河水因为污染严重而无法作为饮用水源、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已席卷着半个中国……环境的恶化让我们忧心忡忡,我们应该清醒地知道这个结局的肇端是人类对地球的肆意破坏。面对如此的蹂躏,地球不会永远无言。作为我们栖息的家园,我们当地的环境状况怎样呢?下面就请看我们班的四组小记者们采集来的报道。

    生(第一小组代表):我们走访了生态研究所,我们对土地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请看我们的调查报告。土地资源评价是:1.土地沙化较严重;
    2.土壤盐碱化;
    3.耕地面积少;
    4.土壤肥力低;
    直接影响是:风沙日益严重,无法实现花园式城市的构想,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目前采取的治理措施是:改良草地,退耕还林,全面绿化。

    师:除了市政府对土地的整治办法以外,你们有没有其他建议? 生:1.多开辟一些植树绿化的名目,例如种植生日树、诞辰树,让更多的人参与这样有意义的事;
    2.研制出适合北方生长的草种,改善我们的城市生态。

    师:你们的想法非常的棒!接下来小记者要带我们去哪里呢? 生(第二小组代表):我们走访了物业垃圾处理站,了解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情况,请看我们的调查报告。

    1.我市垃圾问题的概况: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逐年增加,平均每户居民每天产生垃圾一公斤。市政府为处理这些垃圾,投入了大量资金,产生多少清理多少,清扫——收集——运输——转运—掩埋,日复一日,无穷无尽。尽管如此,市区周边还有许多露天垃圾未能得到处理(附照片)。

    2.垃圾成分分析:固体废弃物分为三类:有机物、无机物、废品。有机物包括蔬菜叶、果皮;
    无机物主要是清扫出的尘土、炉灰、建筑垃圾等;
    废品包括金属、玻璃、纸张、纺织物等。

    3.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占用土地;
    污染土壤和水体;
    污染大气;
    加速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4.垃圾处理现状:目前对垃圾采用的处理方法有无害化填埋法和焚烧法。

    5.我们调查小组的建议和设想是:健全固体废弃物回收体制,设立多功能回收箱,包括废纸箱、废电池箱、废塑料袋箱、废水制品箱、废食品箱。其次是颁布《市区环保条约》,约束居民乱扔废品的行为,倡导大家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师:每个小组的建议都非常好,同学们的确认真调查了我们的环境。你们应该把这些合理化建议寄给市长热线邮箱,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老师还有个想法,同学们每天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学校中,爱护环境首先应该从我做起。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做起。现在就请我们大家每个人说出一条措施,共同拟出校园环境的保护条例,好不好? 师生共同总结出《校园环境保护35条》:
    1.不燃烧烟花爆竹。

    2.倡步行,骑单车。

    3.不使用塑料袋。

    4.双面使用纸张。

    5.随手关闭水龙头。

    6.节约粮食。

    7.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

    8.尽量利用太阳能。

    9.不食用口香糖。

    10.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11.拒食野生动、植物。

    12.不焚烧秸秆。

    13.保护草坪,善待植物。

    14.多用肥皂,少用含磷洗衣粉。

    15.不焚烧垃圾。

    16.不吸烟,力劝别人也不吸烟。

    17.不穿野兽毛皮制品。

    18.不乱倒垃圾。

    19.不随地乱扔乱吐。

    20.不随意丢弃废电池。

    21.保护青蛙。

    22.不捕捉鸟类。

    23.不虐待动物。

    24.不围观街头耍猴者。

    25.认识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26.积极参加植树造林。

    27.宣传环保,做环保志愿者。

    28.保护自然风光,不乱写乱画。

    29.认识环保标志。

    30.不过分装修房屋。

    31.回收可再生资源。

    32.正确使用和处理化学药品。

    33.多读环保书籍。

    34.少用袋装食品饮料。

    35.提倡校园垃圾分类。

    大家的倡议非常全面,的确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为了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让我们开始行动吧!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制订调查方案 1.有利于保护环境的选项是B、E、F、G、I。

    2.略

    相关热词搜索: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