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述职报告 > 正文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主题串联”模式复习滴定及滴定曲线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0-09-26 20:25:13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PAGE

    PAGE 6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主题串联”模式复习滴定及滴定曲线的实践与思考

    张丽梅

    (镇海区龙赛中学 宁波镇海 315201)

    摘 要 以“滴定及滴定曲线复习”为例,介绍了主题串联复习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流程和意义,已期提高复习效果。

    关键词 主题串联 复习 滴定 滴定曲线

    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复习课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复习系统知识—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方式有它的优势,但是课堂40分钟教学时间大部分由教师占有,学生只有接受和输入信息,没有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没有引发思维的有效碰撞,不能得到及时评价、反馈信息的机会,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经常陷入一听就会、一用就乱的窘境。

    2. “主题串联”复习模式

    主题就是教学情境的辐射源、课题演绎的生长树、思维活动的聚焦点、激活课堂的兴奋剂。主题可以是一种(类)物质、一个化学反应、一段化学史、一条新闻事件等来承载,应具有新颖性、代表性和综合性。通过主题式教学情境衍生问题,激活知识内存,串联出知识网络,引导思维建构和课堂走向。问题设计应具有梯度性、层次性、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复习能够有所得。

    图1 主题串联复习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引导者。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且具有一定思维度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是学生问题解决中的协作者,适当的点拨和引领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再次,教师还是复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提炼者,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提高分析能力,提炼科学方法,使得知识存储从“杂乱”走向“明晰”。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课堂生成,及时以“生成”作为新的知识生长点或复习抓手,精心设计,期待生成。

    3. 高三二轮“滴定及曲线复习”教学案例

    中和滴定及氧化还原滴定以及滴定曲线的考查是近年来的高频考点,也是学生学习时的易错点。为例提高复习效率,笔者设计了“主题串联”复习课—“滴定及曲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学流程如下。

    一、活动中反思滴定原理、仪器操作细节

    问题1:以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例,回忆中和滴定原理。

    问题2:回忆酸碱中和滴定的装置。请你出题:关于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的细节题。

    生:酸式滴定管为什么玻璃活塞连接,碱式滴定管为什么橡皮管连接?

    滴定管上有哪些信息?

    见光分解的物质应该装在什么样的滴定管中?

    0刻度在什么位置?

    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

    润洗液从上口倒出还是下口放出?

    酸、碱滴定管如何排气泡?

    滴定时左右手如何操作?眼睛看哪里?

    ……(一问一答,气氛非常活跃)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采用单刀直入的方式以复习滴定原理切入,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滴定操作细节。通过自己反思、互助合作等形式,采用教师评价、生生互评、活动表现评价等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注重反思、表达交流的能力。

    二、真实案例中实现对滴定原理的深刻理解

    图2 PPT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为0.25 g·L-1。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2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2。圆底烧瓶A中加入300.00 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

    图2

    问题1: 请同学们来设计SO2含量测定的实验方案。

    生:

    问题2:请从原理正确、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绿色环保、结论准确角度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生:方案1原理有问题,同时有盐酸生成。

    方案3原理有问题,碘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滴定前,需要用硫酸溶液中和氢氧化钠。

    方案4原理有问题,酒精挥发出来也要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方案5过滤、洗涤、烘干、称量的过程中,亚硫酸钡固体可能会被氧化。

    可以改成将气体通过过量的双氧水,后面相同,称量硫酸钡的质量。用质量法,实验步骤较多;

    用体积法,受到温度、压强的影响,结论不够准确。

    如果用中和滴定的方法,发生装置有问题,盐酸会挥发。

    问题3:那么如果想用中和滴定来测定二氧化硫的含量,我们如何来做改进?

    生:用不挥发的强酸如硫酸代替。

    图3PPT展示:我们来看考题如何考查:

    图3

    圆底烧瓶A中加入300.00 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通入锥形瓶中与H2O2完全反应。

    (1)除去锥形瓶中过量的H2O2,然后用0.0900 mol·L-1 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前排气泡时,应选择图3中的________;

    若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8.8,则选择的指示剂为 ;若用50mL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处,则管内液体的体积 (填序号)

    (①=10 mL ,②=40 mlL,③<10 mL,④>40 mL)

    (2)滴定至终点时,消耗0.0900mol·L-1NaOH标准溶液25.00mL,该300.00mL萄酒中SO2含量为 g·L-1

    (3)该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分析原因并利用现有装置提出改进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对开放性的具体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搭建思维平台,让学生学会用滴定原理解决问题,锻炼了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滴定原理

    问题:滴定有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能用于滴定的定量分析?

    生:反应快的、不是可逆反应的,能看出反应终点的反应。

    教师总结:无论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只要反应较快、反应完全,有指示滴定终点的明显现象,都可用于定量滴定。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求算待测物的浓度。除了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还有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

    四、滴定曲线中强化读图、识图、用图能力

    过渡:科技在发展,实验也发生了革命性的进步。尤其是传感技术的发展,通过各种传感器能方便迅速地采集各种实验数据(如pH、温度、压强、溶解氧、电导率、色度等),并通过计算机动态、直观的显示数据及变化曲线。

    图4 各种传感器实物展示:

    图4 各种传感器

    图4实验:用电导率传感器和PH传感器测稀硫酸滴定氢氧化钡溶液过程中的电导率及pH随稀硫酸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4。

    图4

    问题:从曲线4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两条曲线的滴定突跃是重合的。

    滴定前氢氧化钡的PH;

    最终的pH可以大致看出硫酸的浓度;

    起始的电导率与最终的电导率差不多,所以

    该硫酸溶液和该氢氧化钡溶液的导电能力接近。

    PPT展示:2016年10月浙江省学考23题

    常温下,用浓度为0.1000 mol·L-1的NaOH溶液分别逐滴加入到20.00 mL 0.1000 mol·L-1的HX、HY溶液中,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NaOH)=0 mL时,两份溶液中c(X-)>c(Y-)

    B.V(NaOH)=10.00 mL时,

    c(X-)>c(Na+)>c(HX) >c(H+)>c(OH-)

    图5C.V(NaOH)=20.00 mL时,c(OH-)>c(H+)>c(Na+) >c(X-)

    图5

    D.pH=7时,两份溶液中,c(X-)=c(Na+)= c(Y-)

    问题:请同学们分析这道题各选项及考查角度。

    生: A项考查的是起点,从0点可以看出HY的电离程度大;

    B项考查的是半中和点,从PH可以看出HX电离程度大于X- 的水解程度;

    C项考查恰好中和时,根据微粒的种类和行为的主次,离子浓度大小应该是c(Na+)>c(X-)> c(OH-)>c(H+);

    D项考查电荷守恒,由于NaOH溶液的加入量的不同,两溶液c(Na+)不同,不能连等。

    师:考查角度为起点、终点、完全中和点的浓度关系和大小比较。

    PPT展示:向20ml 0.5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烧碱溶液,测定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6所示。

    问题:请你做考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出题考查?

    生:考查滴入O、a、b、c时电荷、物料、质子守恒关系,离子浓度关系。

    图6生:溶液呈中性时,PH=7吗?溶液呈中性时加入加入烧碱体积范围。

    图6

    生:b点以后温度降低的原因。

    PPT展示:命题专家出的选项: SHAPE

    下列关于混合溶液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b点>a点 B.由水电离出的c(OH—):b点>c点

    C.从a点到b点,混合溶液中可能存在:c(CH3COO—)= c(Na+)

    D.b点到c点,混合溶液中一直存在:c(Na+)>c(CH3COO)>c(OH—)>c(H+)

    图7师:对比考官的出题,同学们的题目毫不逊色,很多地方英雄所见略同,滴定曲线考查多数就是这些考点。

    图7

    PPT展示:电导率可用于衡量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即电导率越大,则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0.1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10.00mL 0.100mol/L的盐酸,利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得电导率曲线如图7所示。

    问题:你有哪些思考,又有哪些疑问?

    生1:d点虽然离子种类发生了变化,但是离子的所带电荷和数目都是一样的,电导率为什么比b点低?

    生2回答:浓度不同。

    生3:为什么加入过量的等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后,电导率仍然低于a点。

    陷入思考后,教师适时让学生了解摩尔电导率,介绍了解不同种类的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其实他们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从读图获取信息,识图解码信息,到用图输出新信息。从数据、曲线到含义、性质。这些能力不仅是应试,更是终生受益。过程重于结果,关注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复习中搭建阶梯、问题引领、鼓励探讨、适时解惑,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成为学生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

    【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滴定原理、仪器、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及评价、滴定曲线。

    【结束语】人生犹如滴定,滴好平常的每一滴,就一定会收获灿烂的人生曲线,甚至迎来人生的突跃。

    4、教学体会

    高三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建立了较完备的知识网络,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但多数学生正处于复习的迷乱期:一心沉湎于题海,不愿回归教材;浅表思维,深度思考不够。

    本节高三二轮复习课设计以滴定为主题,串联滴定原理、滴定细节、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滴定曲线等小主题,设计问题链,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课堂,教师搭建思维平台,引领学生回归细节基础,引领学生深度思考,确实提高了复习课的教学效率。本节课做得较好的四点:

    ①复习的角度比较新

    从中和滴定的原理为切入口,将滴定仪器、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及评价、滴定曲线串联起来,由浅入深,从定性到定量,紧紧依靠化学实验推进复习,比较顺畅。

    多角度、多形式

    如对滴定曲线的复习,第一步看到曲线读到什么信息,第二步展示高考真题,直观感受高考从哪些角度如何考查,第三步学生自己来命题,再与专家对比。多形式、多角度,教会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学生参与度高

    如在实验细节答题时,一位学生对于碱式滴定管如何排气泡表达不清,他向同学们展示了他的操作,他的同桌帮助讲解,其余同学听得特别认真,还报以掌声。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思考很深入,考官做得很有深度,课堂多次爆发出赞叹声。多数问题都是教师提出,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讨论、评价、反思完成。

    ④精心预设,期待生成。

    在本节课中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以及自主命题的环节都出现美丽的生成性问题。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性,精心预设必不可少,然而教师只要多放手给学生,更难能可贵的生成就会产生,教师应珍视它、放大它、利用好它。

    5.结束语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教师确定主题,串联起各个知识点,搭建良好的平台,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出来,激起学生的思考,用一个学生的思维去激荡起另外几十个学生的思考,这是一种新的高三复习思路,替代教师的一言堂,生生互动、教师引领,显著提高了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益.“主题串联、多点融合”激活二轮复习—“高铁酸钾性质、用途和制备的探究”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2):44-46

    [2]于容峻.依托工业流程 形成有序脉络—“氮及其化合物”的复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4):30-32

    相关热词搜索: 主题 滴定 串联 春水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