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年终总结 > 正文

    经济社会统计简答题完全版

    时间:2020-11-12 12:36:13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统计学原理

    1、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P12)

    标志和指标,两者既有区,又有联系。

    区别有如下四点:

    第一,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第二,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是用属性表示的。

    第三, 指标数值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的, 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 可直接取得。

    第四,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时间、地点、范围。

    标志和指标的联系又以下两点:

    第一,有许多统计指标和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第二,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2、统计指标的特点

    1)统计指标都能用数字表示; (P22)

    2)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特征的;

    3)统计指标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数量。

    3、具体拟定项目时须注意的问题 (P22)

    1)调查项目要少而精,只列入为实现调查目的所必须的项目。

    2)本着需要和可能的原则,只列入能够得到确定答案的项目。

    3)调查项目之间尽可能保持联系,以便相互核对起校验作用。

    4)有的项目可拟定为“选择式” 。

    4、统计整理阶段的工作内容( P41)

    1)对调查来的材料首先要进行审核;

    2)按照综合表的要求进行分组或分类;

    3)对各单位的指标进行汇总和作必要的加工计算;

    4)将汇总整理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

    5)做好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工作。

    5、分组标志的选择,须注意以下三点( P45)

    (一)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来选择

    (二)要选择最能反映被研究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三)要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或经济条件来选择

    6、总量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的作用( P69)

    1.它可以反映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国力,反映某部门或单位等人、财、物的基本数据。

    2.它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基本依据之一。

    3.它是计算相对指标、平均指标以及各种分析指标的基础指标,其他指标都是总量指标的派

    生指标。

    7、标志变动度的作用( P112)

    1.标志变动度是评价平均数代表性的依据;

    2.标志变动度可用来反应社会生产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或协调性, 以及产品质

    量的稳定性程度。

    8、研究动态数列具有的作用(

    

    P132)

    一、可以描述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状况和结果;

    二、可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速度、 发展趋势, 探索现象发展与变化的规律,

    

    并据以进

    行统计预测;

    三、可以利用不同的但有相互联系的数列进行对比分析或相关分析。

    9、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表现( P148)

    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2.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它们的环比发展速度。

    10、计算和运用平均发展速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P156)

    1.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计算方法。

    2.要注意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

    3.应采取分段平均速度来补充说明总平均速度。

    4.平均速度指标要与其他指标结合应用。

    11、某企业 2009 年的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比上年提高

    8%,实际执行结果比上年提高 10%。

    问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P128)

    实际为上年的 %

    110%

    答: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

    101.85%

    计划为上年的 %

    108%

    劳动生产率计划超额 %完成

    12、某企业按计划规定 ,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 10 %,实际执行结果是: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 8%。问该企业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

    何(p128)

    答:

    实际完成数 (%)

    92%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

    102.22%

    计划完成数 (%)

    90%

    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未完成计划,实际单位成本比计划规定数高 %

    13、某乡甲、乙两个村的粮食生产情况如下:

    按耕地自

    然条件分

    平均亩产

    粮食产量

    平均亩

    播种面

    (kg/ 亩)

    kg

    产( kg/ 亩)

    积(亩)

    山地

    100

    25000

    150

    1250

    丘陵地

    150

    150000

    200

    500

    平原地

    400

    500000

    450

    750

    试分别计算甲、 乙两个村的平均亩产。

     根据表列资料及计算结果, 比较分析哪一

    个村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做得好,并简述作出这一结论的理由。 (P128)

    按耕地自

    然条件分

    平均亩产

    粮食产量

    播种面积

    平均亩产

    播种面积

    粮食产量

    (千克 / 亩 ) x

    (千克 )

    m

    m

    (千克 / 亩)

    x

    f

    (千克 ) xf

    (亩 )

    (亩 )

    x

    100

    25,000

    250

    150

    1,250

    1,875,000

    丘陵地

    150

    150,000

    1,000

    200

    500

    100,000

    平原地

    400

    500,000

    1,250

    450

    750

    337,500

    270

    675,000

    2,500

    250

    2,500

    625,000

    X甲

    m

    675000

    m

    270(千克 / 亩 )

    2500

    x

    X乙

    xf

    625000

    千克 / 亩 )

    f

    250(

    2500

    在相同的耕地自然条件下,乙村的单产均高于甲村,故乙村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做得好。但由于甲村的平原地所占比重大,山地所占比重小,乙村则相反,由于权数的作用,使得甲村的总平均单产高于乙村。

    15、兹有某地区水稻收获量分组资料如下:

    水稻收获量(千克

    / 亩)

    耕地面积(亩)

    水稻收获量(千克 / 亩) 耕地面积(亩)

    150~175

    18

    300~325

    119

    175~200

    32

    325~350

    56

    200~225

    53

    350~375

    22

    225~250

    69

    375~425

    10

    250~275

    84

    425~500

    4

    275~300

    133

    合计

    600

    要求:( 1)计算中位数、第一和第三四分位数、众数;

    2)计算全距、平均差;

    3)计算算术平均数、标准差;

    (4)比较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说明本资料分布的偏斜特征。 ( P130)

    水稻收

    耕地

    组中

    xf以下

    x x

    x x f

    x A f

    2

    获量 (千

    面积

    值 x

    累计

    x A

    d

    f

    克 / 亩 )

    (亩 )f

    次数

    d

    150-175

    18

    18

    -90

    450

    175-200

    32

    50

    -128

    512

    200-225

    53

    103

    -159

    477

    225-250

    69

    172

    -138

    276

    250-275

    84

    256

    -84

    84

    275-300

    133

    389

    300-325

    119

    508

    325-350

    56

    564

    350-375

    22

    586

    375-425

    10

    400

    596

    425-500

    4

    600

    600

    -

    -

    (1) Me 中位数 M 0 众数

    f

    Sm 1

    M e X L

    2

    d

    f m

    600

    256

    275

    2

    25

    133

    8.25

    283.3(千克 /亩 )

    M 0 X L

    1

    d

    1

    2

    275

    133

    84

    25

    (133 - 84) (133 - 119)

    275

    19.45

    294.5(千克 /亩 )

    (

    众数所在组为 275 — 300)

    600

    103

    Q1

    225

    4

    69

    25

    225

    17.03

    242.03(千克 / 亩 )

    3

    600

    389

    Q3

    300

    4

    25

    119

    300

    12.82

    千克

    )

    312.82(/

    (2)

    R=500-150=350(千克 / 亩)

    

    0

    0

    119

    119

    112

    224

    66

    198

    45

    28

    196

    -229

    f 600

    300

    2 2

    300为中位数所在 组

    600 150

    44

    Q1在225 — 250之间

    3 f

    3 600

    450

    4

    4

    Q3在300 — 325之间

    x

    x f

    25102.14

    A.D.

    41.84(千克 /亩 )

    f

    600

    (3)

    x

    xf

    166775

    f

    600

    (

    x

    A

    )f

    或 x

    d

    f

    x - A

    2

    f

    (

    )

    σ

    d

    f

    

    277.96(千克 /亩)

    229

    d A 25 287.5 278(千克 /亩)

    600

    x - A 2

    (

    d

    )f

    2738.5

    229

    2

    d

    25

    f

    (

    )

    600

    600

    4.5642- 0.1444 25 2.102 25 52.55(千克 / 亩)

    “标准差 ”不要求用组距数列的简捷法计算

    根据以上计算,千克 / 亩 >千克 / 亩>千克 / 亩,故资料分布为左偏 (即下偏 )。

    16、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 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P130)

    日产量 x

    甲单位工人人数 (人 )

    1 120

    2 60

    3 20

    合计 200

    日产量 x 乙单位总产量 (付 )

    

    f

    xf

    x

    x

    x x

    120

    30

    120

    15

    60

    45

    300

    -

    90

    m m x x

    x x

    x

    

    2

    2

    

    f

    f

    1

    30

    30

    2

    120

    60

    3

    30

    10

    合计

    180

    100

    -

    (1)

    X 甲

    xf

    300

    f

    1.5(件 /人)

    200

    X 乙

    m

    180

    件/人)

    m

    1.8(

    100

    x

    X 甲

    X 乙

    乙单位工人生产水平高 。

    (2)

    σ

    (x

    x)2 f

    90

    0.45

    )

    f

    200

    0.67(

    /

    (x

    x) 2 f

    36

    0.36

    人)

    σ

    f

    100

    0.60(

    /

    σ

    0.67

    V甲

    100%

    100%

    44.7%

    x甲

    1.50

    σ

    0.6

    V乙

    100%

    100%

    33.3%

    x乙

    1.8

    V甲

    V乙

    乙单位工人生产水平整 齐

    17、( P181) 2004-2009 年某企业职工人数和工程技术人员数如下: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末职工人数(人)

    1000

    1020

    1083

    1120

    1218

    年末工程技术人员数(人)

    50

    50

    52

    60

    78

    试计算 2005-2009 年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 b )年末职工人数(人)

    1000

    1020

    1083

    1120

    1218

    1425

    ( a )年末工程技术人员数

    50

    50

    52

    60

    78

    82

    (人)

    ( b )年平均职工人数

    1010

    1169

    ( a )年平均工程技术人员数

    50

    51

    56

    69

    80

    2005 —2009 年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

    a

    306

    5.4% 或 c

    a

    a1

    2

    a2

    an

    1

    an

    2

    c

    5653.5

    b

    b

    2

    b2

    an

    an

    2

    b

    1

    50 2

    50

    52

    60

    78

    82 2

    306

    5.4%

    1000 2

    1020

    1083

    1120

    1218

    1425 2

    =

    5653.5

    18、 (P181)某企业 2009 年第一季度职工人数及产值资料如下:

    1

    2

    2

    4

    产值(百元)

    4000

    4200

    4500

    月初人数(人)

    60

    64

    68

    67

    要求:( 1)编制第一季度各月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数列。

    

    2009

    1425

    82

    合计

    306

    2)计算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3)计算第一季度的劳动生产率。答:( 1)

    产值(百元) a

    月初人数(人) b

    月平均人数(人) b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4000

    4200

    4500

    60

    64

    68

    67

    62

    66

    (68)

    月劳动生产率 (元

    a

    / 人) c

    b

    ()

    (2)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a

    a

    12700

    64.962(百元 / 人 ) = 6496.2(元 / 人 )

    c

    b1 2

    b2

    b3 b4

    2

    195.5

    b

    a

    12700 / 3

    12700

    若 c

    (62

    66

    68) / 3

    64.796(百元 / 人 ) 6479.6(元 / 人 )

    b

    196

    (3)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

    a

    12700 * 3

    194.885(百元 / 人 )

    19488.(5元 / 人)

    c

    195.5

    b

    或近似地计算 12700

    195.385(百元 / 人 )

    19538.(5

    元 / 人)

    65

    19、 (P181)已知某企业

    2005 年比 2004 年增长 20%,2006 年比 2005 年增长

    50%,2007 年比

    2006 年增长 25%,2008 年比 2004

    年增长 110%, 2009

    年比 2008

    年增长 30%。试根据以上

    资料编制

    2005— 2009 年的环比增长速度数列和定基增长速度数列,并求平均发展速度。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增长速

    环比

    20

    50

    25

    30

    度( %)

    定基

    20

    80

    125

    110

    173

    发展速

    环比

    100

    120

    150

    125

    130

    度( %)

    定基

    100

    120

    180

    225

    210

    273

    平均发展速度 X 5 a2005 5 2.73 122.2%

    b2000

    经济社会统计

    1、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 P16)

    1) GDP核算

    2)投入产出核算

    3)资金流量核算

    4)资产负债核算

    5)国际收支核算

    2、人口构成统计 (P27)

    (一)人口性别与年龄构成统计

    (二)人口城乡构成和经济产出构成统计

    (三)人口教育水平构成统计

    (四)人口民族、种族和宗教构成统计

    3、人力资源统计的特点 (P45)

    第一,人力资源既有量的规定性,也有质的规定性。

    第二,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

    第三,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

    第四,人力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4、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在构成上的差异中的分组和构成( P47)

    1)性别构成,即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比例;

    2)年龄构成,是人力资源在各阶段上的分布结构;

    3)城乡构成,即城市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4)教育水平构成,即劳动力的识字水平及其在不同受教育层次上的比例,是反映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方面。

    5、在进行企业产出统计时,需要明确的问题(

    

    P74)

    第一,企业产出统计是针对企业生产的产品的统计; 因此未经过企业加工的自然资源或原材

    料的转销不属于产出统计的对象;

    第二, 企业产出统计是对有效生产成果的统计; 因此废品不属于产出统计的对象, 对于虽然

    达不到质量标准但尚能在原用途上使用并能取得折价收入的产品, 可作为次品或等外品进行

    产出统计;

    第三,企业产出统计原则上应当按照市场价格(即出厂价格)计价;

    第四,企业产出的统计时间应当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定,即应在生产发生的时点记录产出,

    而不是按照收到货款或支出货款的时点记录。

    6、企业科技人力、经费投入的统计指标及其含义( P73)

    (1)科技活动人员

    (2)研究与试验发展折合全时人员

    (3)科技经费内部支出

    (4)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5)研究人员的人均研究经费

    (6)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7、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包括: ( p88)

    1)工业增加值率

    2)总产值贡献率

    3)资产负债率

    4)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5)成本费用利润率

    6)产品销售率

    8、债务统计指标及比列指标国际警戒线( p125)

    1)国债依存度 15%

    2)国债偿债率 10%以内

    3)国债负债率 45%

    4)国债借债率 3%— 10%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