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年终总结 > 正文

    XX县有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源持续流失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0-08-30 23:52:56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XX县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源

    持续流失情况的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建设于XX年9月高标准通过国家验收之后,XX县境内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容校貌得到根本性转变,楼宇文化、校园绿化、硅PU运动场、塑胶跑道等交相辉映,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科学探究室、计算机教室等八大功能室一应俱全,与城区中小学的校园环境和教学硬件装备相差无几!然而,农村学校生源持续流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在校学生数量仍呈现逐年衰减之势!

    为什么修葺一新的农村中小学仍然留不住当地学生呢?

    一、生源持续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自身表现欠佳。

    XX县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建设中,县委县政府筹措巨资新建、翻建、改建、扩建农村中小学校舍。根据调查,就XX县境内各个乡镇的每一所中小学,从教学楼布局到各教室电教设备、从运动场地建设到体育器材配备、从图书室、电脑室、实验室等配置到日常管理与使用,可以说硬件配备不亚于城区任何中小学。

    然而,专业化教师的非专业教学、先进教学设施被闲置、教育思想观念陈旧等不良现状给学校造成了负面影响。

    1、专业化教师的非专业教学。从师资统计数据看,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学历均已达标,但是,在具体教学安排上,因在校学生数少,农村中小学大多是一个年级1至2个教学班,每班人数少则几个人,多则30人左右。各校教师人数的配备或依据班师比、或依据生师比,大多都是十二、三个,这些教师需要分配担任不同年级的各类课程,自然就会出现一位教师身兼数个不同学科的局面,尤其表面在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科学实验等学科,往往这些学科就沦为或被别的学科挤占或是放羊式教学,导致学生特别是学生家长们的不满,也导致学生的业余爱好培养远不如城市学校里的孩子。

    2、先进教学设施被闲置。近年来,国家对农村中小学的电教设备投入迅猛且巨大,农村中小学的校园网络全覆盖、教师备课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教室乃至即将落地的智慧课堂建设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然而,一些教师因不能正确操作这些辅助教学设备,亦或是年龄大了不愿意学、亦或是觉得制作课件太麻烦不想学,导致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成了摆设,课堂教学远不如城市学校的生动、新颖,成为学生及其家长对老师教学能力的不信任。

    3、教师教育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农村小学现阶段教育观念和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应试教育”的影响远未消除;在教育的方式和标准上还是考试和分数,且绝大多数重视的是分数,缺乏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发展过程的形成教育;在过程上,“重结果、轻基础”、“重分数、轻潜能”;在教育的主体上,不善于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以及和对教育活动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不能从思想认识中剔除,就谈不上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困守着“一支粉笔、一本书,三尺讲台写春秋”的刻板守旧,必将被社会所抛弃。

    (二)、学校教育“形式”和教学“结果”使然。

    调查结果显示,全县农村中小学均能严格遵照《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开足开齐全部规定课程,但是学生家长们看重的似乎并不是这些!他们更多看重的是教育“形式”和教学“结果”。

    1、教育“形式”。

    一是教学时间安排。城区中小学校为了适应学生家长们上下班时间需要,通常是上课早,放学迟。而农村绝大多数中小学恰恰相反,一方面是因为学校中午向全体学生提供免费的营养午餐,导致全体学生整个中午滞留在校;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数居家距离学校路途较远,上下班的交通用时较长。学校考虑学生在校和教师上下班的安全,通常采用上午上课较迟,而下午放学较早的模式。从形式上看,似乎没有城市学校抓的紧!

    二是课内外作业量。城市中小学校学生课内外作业量普遍比农村多的多,究其原因,即有学生家长们的重视,也有学校老师的主观驱动。虽然国家三令五申地强调减少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这一政令在城区中小学中落实的很不好,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每个学生除了课本和基础训练外,至少另外再增加2-3套辅导资料。不仅如此,城区中小学生还要利用双休、假期或是正常工作日的晚间,参加课外补习或是上兴趣班。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下,城区接受义务教育孩子们的综合素养的确比农村中小学的孩子们有明显优势。

    三是校园文体活动的开展。城乡中小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一些诸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经典诵读、书画竞赛、作文比赛、运动会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但相比较而言,从服装道具到舞台音响,从参演人数到内容质量,城区学校举办的规模、水平普遍比农村学校更加规范、更具有观赏性。学生或其家长的满意度、优越感普遍较高。

    2、教学“结果”。

    一是中考“结果”。每年中考成绩发布后,全县上下,从城区到乡镇到处张贴着中考学生考入省重点或是全县名列前茅的“喜报”。这种大肆鼓噪,无疑是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变相诋毁,对学生家长们传递着为孩子择校而读的错误信号。因为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们只关注分数,唯分数论仍在根深蒂固地主导着他们的思想!

    二是各类竞赛“结果”。每年都有许多关于教师的微课、课件、论文、教学大奖赛等活动,以及学生的书法、绘画、征文、演讲等竞赛活动,这些本是一个很好的交流互动、促进提升的共享平台,但是,农村中小学师生往往难以获得等次较高的殊荣,除了城乡师生自身素养差异因素外,“潜规则”的评价机制也滋生了偏颇的竞赛“结果”,这些“结果”从另一侧面给社会的暗示效应是城市优于农村!

    (三)、农村家长们的实用思想助推。

    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家长抱有“读书无用”、“早出校门,早赚钱”的陈腐观念,他们只看重眼前的人力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基本上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一方面,绝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一年或几年才回家一次,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大大减弱。这些孩子既不能直接感受亲情的温暖,又不能体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的家庭教育,孩子们的学业成绩相对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相对城市家庭而言,农村家庭的文化底蕴较薄弱,家长素质较低,不大重视孩子的培养教育,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像城市的孩子那样温文尔雅,他们的言谈举止有时会较为出格,有的甚至野性十足,不爱学习,常惹事生非。对此,一些具有前瞻意识的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孩子与这些被称为“野孩子”的同伴为伍。于是,学着“孟母三迁”,带着孩子远走他乡,到外地、到城市就读。

    (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

    经过改期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和家庭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在腰包鼓起来的同时,也深感自身缺乏知识的苦痛,他们不希望子女们重蹈没文化的覆辙。于是放眼于未来,把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当成是一种家庭投资,或到城市购置房产,把孩子的户口迁出农村;或花高价赞助费、借读费把孩子转到自认为是一流的学校就读。还有些家庭,经济收入平平,但是“攀比心理”作祟,看到身边一个个条件优越的家庭,孩子都送到城里读书,为了所谓的“面子“,挖心里、开后门,寻求种种“曲线求学”战略,把孩子从农村学校“解救”出来,送到城市来。

    二、解决的对策。

    (一)、合并学校,整合教学资源。

    “合并学校,走规模化办学道路,充分发挥名校、名师效应,整合教学资源,均衡师资配备,共享管理模式”是目前学校发展较为流行的策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XX年义务教育均衡教育发展建设期间,我县根据实际需要,合并了一些 “九年一贯制”学校。但是,也仍然存在一大批生员不足百人的“教学点”,这些零星分布在偏远农村的小学校,难以满足学生家长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和需求。这些学校往往留守儿童居多,更适合与周边较大的学校合并,实行封闭式管理、规模化教学,合并后,保证了充足的生源、充余的教师,学校的管理就更好运作,可以真正实现专业教师执教专业课程,可以让同一专业的教师相互学习借鉴,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必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巨大提升,自然会渐渐消除家长们“舍近求远”思想。

    (二)、建立“教学共同体”,改善农村教育质量。

    农村中小学普遍位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状况落后、接触的人群受教育程度低、学校生源少、学生素质较差等状况,到城区学校工作,或是调到镇中心所在地学校工作,成为许多老师,尤其是优秀教师们的最大心愿,每年城区学校的选调教师,也正契合了这些优秀年轻教师们的愿望。但是,这对农村教育来说,却是雪上加霜!也是引起农村学校学生家长诟病最多的话题。

    选调教师,对促进优秀教师成长,无疑是件好事。但将好事做好,却并不容易。因此加强农村与城镇之间的教师交流,让城镇中小学校教师“上得来”、“下得去”,是当下农村渴求优质教育呼声的最强音。XX年秋学期起,我县逐步实现全县教师“无校籍管理”体制,着实解决了一些乡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但是“治标不治本”的教学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乡村学校师资薄弱现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建议每年度的“国培计划”项目,安排一定数量的城乡教师互换岗位执教,让城区“优师”示范引领乡村教育教学,乡村教师“零距离”学习城区优质教育经验,建立“教学共同体”,逐步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和质量,提升群众对农村学校的认可度、信任度。

    (三)、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的发展不能完全寄托于外在因素,更需要内驱动力。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生存发展的保证。农村学校就更要注重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更需要培养造就一群“名师”,带动引领学校发展。

    一要为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确立发展目标,加强观摩、交流学习的机会,开阔眼界、提升境界、转变观念、指导行动。一是组织教师到先进的学校去观摩、取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聘请专家型教师深入农村学校现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查摆学校工作问题症结,制定整改措施。三是督导农村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实践,深入课改活动。打造高效教学和高效课堂,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创新教育实践,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四是建立农村教师定期轮训制度,通过轮训,让农村教师有机会学习更多更先进的教育模式,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二要为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即要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也要提供一定的荣誉保障。比如学习培训产生的“书本费、车费和住宿费”等由上级部门专款拨付,免除农村学校经济负担;在各类赛事的荣誉获得中,更多倾向农村教师等,引导广大热血教师积极投身到广袤的农村教育事业中。

    (四)、消除影响儿童成长的家庭因素。

    当前家庭因素是影响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和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关键节点。因而创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家校互动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学校通过如专题讲座、专家指导、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传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交流和推广家庭教育的良好经验,指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子女,以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学性,纠正家庭教育的误区,减少负面影响,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通过家校互动,宣讲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改变家长的落后观念,使他们认识到教育和学习改变孩子的一生,知识改变命运。从而使家长支持学校,支持学生的教育和学习。通过安排家长讲经验、谈体会,现身说法等形式,把家长会开成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达到了加强沟通,增进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还可以在家长中树立典型,请家庭教育成效显著的家长走上讲台为家长们上课,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介绍自己是怎样教育子女如何学做人、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学生成才的经验。

    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调查显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与监护人有心理上的距离,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情绪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常常导致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畸形心理。

    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既需要政策、法律和法规的支持和保障,也是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就学校工作而言,一要加强对儿童权益的保护,使留守儿童享有和其他儿童一样的受教育权、健康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等;二要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进行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学习培训班或其他形式的专题讲座,加强对教育者或监护人的培训,努力提高教育者或监护人的水平;三要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方式等要登记造册,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创立留守儿童之家,实行一对一关爱,有针对性实施教育,让留守儿童真正享受到阳光般的温暖与呵护,由衷地焕发出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真情,如果这样,即便家长想让孩子择校,孩子也会坚决拒绝的。

    稳定农村中小学校学生生源,不单单是解决农村学校的生存问题,更是关系到区域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进入城区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农村教育资源过度闲置的恶性循环,理应引起全体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调研 生源 流失 调研报告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