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调研报告 > 正文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三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时间:2021-04-06 20:01:03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三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盗传必究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 客观题 一、单选题(共5题,共15分) 1. “小阿尔伯特案例”这个实验是( )做的。

    A 巴甫洛夫 B 华生 C 斯金纳 D 班杜拉 2.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和一项行动 B 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和多项行动 C 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却可以有多项行动 D 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却只能有一项行动。

    3. 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这意味着( )。

    A 否认质的差异 B 无视质的差异 C 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 D 与确定质的差异无关 4.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这个短测验( )。

    A 信度好 B 表面效度好 C 内容效度好 D 一致性效度好 5.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互为先决条件 B 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相互独立,并不依赖 C 序列行动是模式识别的先决条件 D 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 主观题 二、名词解释(共3题,共15分) 1.辨别学习(试题分值:5分) 即区别两个或两个以上刺激的学习。在对成年人两个刺激时,只需要运用语言进行听和答即可,但对很小的小孩和动物是做不到的。

    答:所谓“辨别学习”,就是从泛化走向分化的学习过程,即有机体精确地只对条件刺激作反应。

    2.“行为指示子”(试题分值:5分) 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答:“行为指示子”即可 “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3.陈述性知识(试题分值:5分) 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
    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答:陈述性知识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
    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三、简答题(共2题,共40分) 1.简述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试题分值:20分) 答:首先,不同的家庭在社会-经济地位方面有差异,这会在成年前的子女身上体现出来。(4分) 其次,促进儿童达成最初社会化的教养,受父母对传统与新风的选择与认可的程度所制约,还受到家族内足以刺激儿童作出反应的不同教养人士之间的力量对比所制约。(4分)第三,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教育,受父母或家庭内主要的教育承担人的知识水平和类型的制约。(2分) 家庭环境影响的上述3个方面还可以交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组合,甚至出现奇异的变式。(2分) 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在扩大儿童个体之间差异的同时,也在缩小个体差异。(4分) 总之,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特别在儿童的知识、能力、才艺、行为格调、精神风貌诸方面形成多样性差异。(4分) 2.简述尝试--错误的含义及尝试的类型。(试题分值:20分) 答:尝试--错误的含义:
    (1)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2分);

    (2)尝试难免产生错误(2分);

    (3)后继尝试会消除先前尝试的错误(2分);

    (4)足够多的尝试就会排除足够多的错误,达到最终的成功(2分);

    (5)此时,学习者会很快地把最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成功的关键操作联结起来,从而表现出熟练地解决问题的行为。(3分) 尝试的类型有:
    (1)初始的尝试可以是有目标、有计划的。这样的学习情景最典型地表现在严谨、规范的教学活动中。(3分) (2)初始的尝试也可以是有目标而无计划的(桑代克猫即如此),或者是部分有计划的。这样的学习情境尤其符合心理学关于问题解决的经典定义。(3分) (3)初始的尝试行为还可以是无目标、无计划的“瞎捣鼓”。(3分) 四、论述分析题(共1题,共30分) 试述班杜拉的模仿学习的心理过程以及模仿学习的普遍教育意义。(试题分值:30分) 答:班杜拉把儿童进行社会学习的方式归结为模仿,模仿学习的心理过程是观察。所以,“模仿学习”和“观察学习”是可以互换使用的术语。(4分) 这个过程有4个阶段:
    (1)注意。这可以从学习者和“指导者”两方面说。从学习者一方来说,要进行观察学习,则首先要集中注意于榜样;
    从“指导者”一方来说,要引发观察学习,则首先要使学习者集中注意于榜样,班杜拉强调后一方面。(4分) (2)保持。学习者主要采用意象和语词两种方式把他人的经验保持在自己的记忆里。(4分) (3)复制。在这一阶段观察学习者试着做出或比划那些行为,而不是真正的使用,表现为 “闹着玩儿”,(4分) (4)动机。学习者在什么时候会把模仿到的行为付诸实用。这取决于环境条件和个人主观的认识和欲望的综合作用。(4分) 模仿学习理论具有普遍适用性。

    (1)模仿学习基于人的天性,带有好奇玩耍的游戏性质。(3分) (2)模仿学习带有克服心理障碍的功能。(3分) (3)在一个法制、文明的社会里,儿童模仿到的大量行为是好的。(3分) 因此教师就需要了解模仿学习的心理过程,要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学习。(1分)

    相关热词搜索: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