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章赏析】童年记忆一二三

    时间:2021-07-24 11:06:32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文章赏析】童年记忆一二三

      “桃树,杏树,李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让人留连忘返。下面勤学考试网小编整理了【文章赏析】童年记忆一二三,希望大家喜欢。

    【文章赏析】童年记忆一二三

      一

      从我记事起,印象中我们村就是一个大村子。知道吧,就是那种有公社、有大队、有供销合作社、有戏台子、有磨坊丶油坊、还有农机修配厂、远近闻名的大村子,叫六苏木。反正每个六苏木人一提起她,都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听说,凉城县也有一个叫六苏木的村子,过去都是蒙古人住过的地方,老人们说有七十二个“苏木“了,也未必可信,但是二十一苏木呀、八苏木呀、三苏木四苏木确实是有的。

      小时候,跟着父母亲去供销合作社买煤油、咸盐、点灯用的“曲灯子”(就是火柴),过大年买年画、买红绿“草帘纸”、还有我最喜欢的1毛5分钱一挂的小鞭炮。供销合作社旁边的戏院子是全村人看演出、正月十五扭秧歌闹红火最热闹的公共场所。戏台子左边有一排老榆树,爬到树上是我们小伙伴们看戏的绝佳位置。每逢有唱戏的日子,老人们都早早地吃完饭,从四面八方背个小板凳赶来,为的是抢个前台。

      现在的六苏木村归卓资山镇管辖,村容村貌的繁荣景象己今非昔比,人民生活水平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两条柏油马路贯穿南北,取代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小土路,就像两根多彩的丝带,把周边的几个村子紧紧地联系起来,从南边的教场滩、兰旗、套马湾、麻迷图、二道坝、温圪其、弓箭铺、康家湾,到西边的中营子、城卜子、双沟、庄户人沟,到东边的党益堂、郭家卜子、苏计,一个个村庄又好像是这条彩带上的颗颗珠子熠熠生辉。而今,又一条高等级新卓凉公路正在村子西面热火朝天的建设中,与科左(科布尔一一左云)公路相连,从蛮汉山下经岱海景区,直通灰腾锡勒大草原。左眺牛角川,林胡古塞满目清绿盼望与你相遇;右望平顶山,灰腾锡勒大草原碧空蓝天,时时会有策马扬鞭跃跃欲试的冲动。一条逶迤的小河在村东头静静的流淌了几百年,牛角川河水冲积形成的肥沃地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人们。村子四周有连绵不断的山脉,但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大土丘连接而成,少险无峻,山与山没有明显的区分之处,故而没名没姓的山居多。

      听老人们讲,过去六苏木村有几户老财人家。村子北面有温姓老财,当村有李姓老财,村南有高姓和郭姓两家老财。他们的宅院分别叫“天成店”和“万德堂”,我的家就住在“万德堂”的旧址后面。

      记忆中的“万德堂”大院,解放后己经分给好几户普通贫下中农居住,房子也不是曾经的样子了,但院子仍然很大很宽敞平整。“万德堂”可以说是我童年时光的乐园,走进这个大院就有没完没了的开心与快乐!在那个大院里有我难忘的记忆。

      山村里的小孩子玩耍和城里的小孩子玩耍不同,大多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花样也在不断翻新,原始又不失童贞的情趣。根据不同的季节,变换不同的娱乐方式。早春天,提着小水桶桶灌黄鼠,挖“狼扑扑”、“辣麻麻”;夏天,在野外捉迷藏,掏雀窝,河里捞鱼儿,天阴下雨就躲在人家大门洞里玩“憋茅坑”,“狼吃羊”“扳板子”,;秋天到了,满山遍野的摘野果果,采酸窝窝、山丹丹花;冬天,踢毽、打雪仗、堆雪人、滑冰车、扣麻雀,再有就是“打缸”了 。玩的时候人数不限,一般三人一伙分若干伙玩。首先,三人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分出胜负。负的小伙伴把自己的“缸”立在上,另外俩个小伙伴在相距大约十来米(也就是5一一6米)远的地方用“缸”划出一道横线,一只脚踩在线上,另一只脚跨后,身体略微前倾,呈向前冲状态,眼睛瞄准对方立在地上的“缸”,把自己手中的“缸”扔出去,打倒对方的“缸”就算做第一局胜利。如果打不中,把自己的“缸”立在地上,由对方做同样的动作打。谁先打中,就可以进行第二局。

      第二局开始,站在横线后,一条腿弯曲成“金鸡独立”势,把“缸”放在另一只脚背上,使劲扔出去,然后,顶着拐拐跳到扔出去的“缸” 前,弯腰捡起“缸”,用手扔出去打倒对方的“缸”,就算胜利。第三局不同的是,重复第二局的前半部分,用脚把自己的“缸”扔出去后,再用脚把“缸”踢倒,最后以谁先完成三局谁获胜。一边踢“缸”一边嘴里唱着自编的顺口溜:一摸牛牛,二各楼楼,三踢瓦缸,四脚回头。最后,由输的小伙伴背着赢的小伙伴绕院子转一圈。输的不愿意背,赢的小伙伴自然不同意了满院子追打,将嬉笑声、追打声、被惊动了正在下蛋母鸡的“呱呱”叫声,还有大人们善意的责骂声,在整个院子洒成一片,热闹成一团。

      二

      前天,我四岁半的小外孙从凉城回我们家,一进家门他高兴的手里拎一串,并且说他肩膀上还有一串“清明串串”让我和他姥姥看。他告诉我说,是他奶奶给缝的。问他喜欢不,他说还行。哦,这时我才想起又是一年一度清明节,要过清明节了。一阵热闹过后,我打开手机“百度”搜索清明节由来,原来我们并不在乎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区别,只知道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忽略了寒食节。而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一位春秋时期,与管仲、伍子胥并称“春秋三杰”的历史名臣一一介子推。介子推去世日,万民禁食烟火,焚纸祭祀,定为寒食节,有百姓纷纷插柳枝于门,为介子推招魂一一叫“清明柳",以祭奠介子推“奉君割肉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对国家忠心一片的博大胸怀,和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高尚情操。勉励后人做官为民,勤政清明,廉洁奉公。后来,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只差一天,渐渐的,寒食节和清明节便合二为一了。

      小时候,过清明节也很有趣,盼望度一点儿也不亚于过八月十五(中秋节)。因为,春暖花开,既可以吃好吃的,又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出去踏青郊游,或者去烈士陵园参加扫墓活动,一路上又可以看刚刚发芽的小草和早开的山花,又可以听听小河流水的“叮咚”声和树林中小鸟玩耍嬉戏的“喳喳”叫声。山青了,水绿了,花儿开了,就像作家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写到“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桃树,杏树,李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让人留连忘返。

      我们这里有个风俗,清明节会给小孩子带上一个叫“清明串串”的饰物,老人们说戴了会长命。记得我小时候在清明节前两三天,我们小孩子肩膀后都会缝上一个“清明串串”感到很新奇,问大人们为什么,他们也说不清楚,只是说他们小的时候也是这样。不管谁家境况贫富,“清明串串”的缝制方法几乎一致,选材也不是太过讲究,只要颜色亮丽都可以用。因为妈妈有病,姐姐们不愿过多劳累她老人家,我和妹妹的“清明串串”都是由大姐和二姐给用心缝制的。大姐翻箱倒柜的找来一些花花绿绿的小布片,然后用剪刀慢慢的都剪成2分硬币大小的圆片。二姐从扫院子的大扫帚上剪下几根枳芨,全部剪成一厘米长的小段,再由大姐一块布片中间夹一段枳芨段用针线穿起来。几岁就穿几个布片,另外,最上面和最下面各加一片,叫做天和地。因为天是蓝的,最上面穿蓝色的,地是白的,一般为了颜色搭配起来好看,很少穿白色,大多用黄色和绿色。最后,在下面用各种颜色的细布条做成穗子缝上去。这就是蓝天、黄土、绿草地的“清明串串”。记忆中,这个小串串缝在妹妹的肩膀上,毛茸茸的,毛毛虫似的,跑开以后在背后摆来摆去,又好像是春天小燕子的尾巴,好可爱!

      从三四片逐渐增加到四五片五六片“清明串串”越来越长,似乎在上小学以后就不再戴啦。从清明节前两三天戴上直到清明节后四五天才剪下来,大人们说,取下的“清明串串”要放在大路上,以后放那儿会在那儿变成一只“花大姐”(花蝴蝶)飞出来。因此,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不知在自己放“清明串串”的地方等了多少回,可从未看到有“花大姐”飞出来。到是有时候在其它地方有花蝴蝶飞过来,妹妹会高兴地喊:快来看啊!那一只就是我的清明串串蝴蝶!追着追着飞过墙那边不见影儿了。那时我想,也许在我吃饭的时候飞出来,也许在我睡觉的时候飞出来,我不得而知。但是,村子里真真实实的清明节过后花蝴蝶是越来越多了,山坡上早开的地茭茭花上,还有一种开黄色的、像星星一样五个圆瓣,叫不上名的、到处都是的一种小草上经常会看到有花蝴蝶在飞舞。我更加坚定不移地认为,“清明串串”就是变成“花大姐”了。因为不甘心,我们又去自己放过“清明串串”的地方去找“清明串串”,真得还就是找不到。上学后才知道,大人们那就是在逗我们玩!后来,更后来,终于相信《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分别化作两只蝴蝶比翼双飞,是假的,但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是真实存在的,成为我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爱情故事的千古绝唱。

      每逢清明节,让我思念的是逝去的亲人,回味的是我肩膀上缝着摆来摆去的清明串串满村跑的童年生活,还有那至今想起来都有点儿嘴馋的吃寒燕和捏寒燕的快乐!

      提起“滚铁环”,50年代出生的人们并不陌生。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铁环,那简直是一种荣耀。那些年物质比较馈乏,过去的担水桶大部分都是用木头做的。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铁箍来制作,废弃不用的铁箍就是最理想的铁环。

      那时,村里会滚铁环的小伙伴太多了,一放学或者星期天,村子里满大街滚铁环的伙伴很多,文贵、大虎、珍平、二满、宝胜、润九、二狗…和平……等不下十来个人,他(她)们都是滚铁环的高手。有的人还多次在“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获得“滚铁环笫一名”。看着他(她)们站在主席台上手捧奖状奖品,我的心情同样和他们一样开心和骄傲。

      三

      儿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最喜欢的去处莫过于西坡的“大山”一一“学宝山”了。说它叫大山,其实它一点儿也不大,既没有峭壁悬崖,也没有万丈沟壑,有的只是那没膝深的野草、野花、,一簇簇,一丛丛,还有那歪七斜八的山杨树,和口味各不相同叫上名的、叫不上名的各种野果果。

      冬天,第一场大雪过后,天空放晴,暖融融的阳光直直的洒在山坡上,山下的雪一点一点地融化,山顶上的雪要等两三天后才能融化掉,蓝天白雪,晶莹剔透,远远望去好似一个硕大的“元宝”平空落地闪闪发光,这大概就是人们叫它“雪宝山”的由来吧?反正我想信。

      那时的我们,没有现的孩子们作业多,星期天或者一放学,要么就是给家里的猪拨菜,要么就是往西山上跑。那些给过我们无限快乐和满足的野果、野山坡成了我们快乐的天堂。那个时候,虽然是散养,牛羊群也没有现在的多,植被还算可以,一种叫做“油瓶瓶”的野果果山上最多,其实就是一种野玫瑰花的果实。拇指头大小,大约在中秋节前后成熟,果实根部大而圆,越往上越细,顶部还有一个毛绒绒的五角星花瓣,很像家里盛油的那种瓶子。花谢了果子逐渐由青变红,再由红变成大红,直到变成深红才算熟透,吃到嘴里绵甜中略带酸涩,既解渴又止饿。父亲说它是一味中药,吃多了容易上火。因此,父亲不让多吃。但是,总抵不住它香甜的诱惑和饥饿的困扰,偷吃后,嘴唇上会留下一圈紫红色的印记,父亲看见了免不了是一顿教训。

      除了摘野果,夏天我们还摘榆树上的“榆钱钱”吃,饿了就爬上树大把大把地捋着吃。那个味道至今也忘不了。我相跟上几个人,有的拿带钩子的木棍打,胆子大点儿的伙伴一溜烟爬上树挑繁的大的“榆钱钱”摘了一个劲往下扔,胆子小的伙伴在树下一个劲儿地享受这天上掉下的“馅饼”。我就是那胆子小的其中一个。哈哈,告诉你,有时胆子小,笨蛋也是福。有时,他们也会故意不往树下扔,他们吃足了才变着鬼脸往树下扔,让树下的我们一次次的乞讨,才会给扔下那么一两枝。摘的多了,我们放在一起一人一份分着吃,好有趣!

      唉,可惜当年和我抢着吃“榆钱钱”的小伙伴再也不容易聚在一起了,总是聚少离多啊!有的甚至永远也再不会见到他了。

      当年,气喘嘘嘘的爬山摘野果果,摘“榆钱钱”,吃的满口怪味,吃的心情愉快,现在想起来,不仅仅是记忆,而是多年没有吃到那种味道了。吃榆钱钱的苦涩,更像是在品尝青涩懵懂的岁月。

      “打缸”“滚铁环”是儿时快乐的事,吃野果果,摘榆钱钱,戴“清明串串”更是儿时幸福的事。青山,绿水,大院,小路都留下了我童年的脚印,家乡的山水草木是我童年的乐土。虽然一去不复返,记忆中,那份童真永驻心底,至今难忘。只叹是,月似当年圆,人已不是当时。


     

    相关热词搜索: 文章赏析 童年记忆 随笔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