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团圆的经典散文随笔:关于家的经典散文随笔

    时间:2018-07-06 17:18:31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生活本身自始至终平实坦荡,只是我们尚且怀有一个太过团圆的不切实际的梦,因此脚尖从未踏足土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团圆的经典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关于团圆的经典散文随笔

      关于团圆的经典散文随笔:团圆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不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

      除夕夜,我们一大家子十几口围坐在一起,观看央视春晚。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窗外鞭炮齐鸣,焰火缤纷。奶奶走进卧室,从一个古旧的红躺柜里取出那件鲜红的缎面棉袄,给爷爷穿上。好!漂亮!年轻!大家热烈鼓掌,祝贺眼前这对白发飘飞的老伉俪。只见爷爷和奶奶手拉手深情凝望,目光久久不舍移开。彼此的目光,仿佛春日暖阳,要把对方融化,融入自己的身体,融入自己的灵魂。鲜红的棉衣,拂去了老人半生的征尘,了却了老人一生的牵念。看着他们饱经沧桑的身影,激动喜悦的眼神,我也抑制不住泪水奔涌。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解放前夕,爷爷带着千般不舍,万般牵挂,坐着这条船,漂洋过海,离开了故乡。在台湾,无论多少次搬家,无论住茅屋还是住瓦房,房子都是坐东朝西面向大陆,面向故乡。无论是当兵、打渔、开店,还是饥饿、病痛、失业,始终有一股力量,风筝线一般,抻着他,拽着他,鼓舞他,支撑他。一个场景时常出现在梦中:老父亲和老母亲呼唤着,“儿啊,天冷了,快回家来!”一双儿女张开双臂,蹒跚地扑过来,“爸爸,抱!爸爸,抱!”他常常恍惚,不由得答应,不由得伸出双臂。欢喜之后怅怅然,戚戚然。

      爷爷离家后,老爷爷老奶奶思子心切,病倒了。奶奶刚刚20岁,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奶奶一个人身上。料峭的寒风中,奶奶顶着漫天的沙尘,翻地、铲埂、播种。炎炎的烈日下,奶奶冒着滚烫热辣的暑气,施肥、除草、浇地。潇潇秋雨中,奶奶掰玉米、起山药、用小推车一趟趟艰难地往家搬运。西风起,黄叶飞,昏黄的油灯下,奶奶铺开小蓝布,取出洁白的棉花,比、画、剪、絮、缝,一件厚实的棉袄成型了。针脚细细密密,棉絮厚厚实实。做好后,奶奶轻轻地叠好放进红躺柜。来年春暖花开,这件棉衣在院子的晾衣绳上,在温暖灿烂的阳光下,旗一般招展。

      每年北雁南归,奶奶总会拿出棉衣,添换新棉絮,更换新里面。老爷爷老奶奶看见了,一阵阵地落泪。奶奶总是说,“别难过。我梦到他了,他说快过年了,过年就回来。台湾热,不穿棉衣。回来时不能让他冻着。”于是晾晒棉衣、缝制棉衣成了我家一道几十年不变的风景,即使后来人们开始穿各种漂亮的棉服、羽绒服,奶奶也没有停下这一习惯。这习惯,已经成为一个家族仪式,一个庄重虔诚的仪式,一个满载沉甸甸的希望和期盼的仪式。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

      一年又一年,老爷爷老奶奶坟头的衰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爷爷的那件棉衣,奶奶一遍遍地抚摸,一遍遍地拥抱,一遍遍地想象,一遍遍地憧憬。

      那年奶奶选用最新鲜的中国红绸缎,做了一件中式唐装。奶奶说,喜庆!

      真的,腊八那天,邮递员送来了一封日思夜盼的家书。喜从天降!总爱失眠的奶奶更睡不着了。洒扫庭院,清洗衣被,张贴窗花,炸糕炖肉,从早忙到晚。脸上的笑容啊,是那春日的花朵,正午的太阳,见了人呢,不知说什么,只是一低头一脸的灿烂。

      小年那天,我们全家、街坊邻居,早早的迎候在巷子外,街道上满满的人啊!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仿佛半个世纪前的枪炮声,震耳欲聋。烟尘中,爷爷,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走来了,仿佛时间的穿越!爷爷和奶奶,穿越岁月的河流,终于团聚了。那天,我们流下积攒了很多年的泪水,汪洋恣肆,痛快淋漓。大家拥抱再拥抱,对视再对视。恍恍惚惚,梦一般。

      咔嚓,咔嚓,闪光灯亮起,“茄子-----”一张全家福定格了!照片上,每一张笑脸阳光灿烂,每一张笑脸幸福荡漾。照片上的中国红像一团熊熊的火焰,点燃了我们的激情和梦想,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希望和未来。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关于团圆的经典散文随笔:幸福团圆

      我家和燕燕家相隔三百多里,我们都是独生子女,结婚后住在工作的城市,婚后头一年过春节就犯愁了,眼看着进了腊月,还没商量好到底去谁家过年。

      去我家陪年迈的父母过年,本无可厚非,嫁给我就是我家的人,理应在我家团圆。不过冷落了岳父岳母也于心不忍,再说这都什么年代了,再讲结婚后谁是谁家的人,必须到谁家过年,也不通情理。干脆去燕燕家团聚过年吧,又想到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心里就疼了。上了年岁的人,重视传统节日,特别是春节,更讲究阖家团圆幸福圆满。如何是好?

      母亲打来电话,说是给我和燕燕新买了大床,又新套了被褥,买了新电热毯,说准备把家养的十只乌鸡全宰了,给燕燕炖汤喝,没说一句让我们回家过年,可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而且母亲心思重,万一哪里做得不妥,影响了她和燕燕之间的感情那可是天大的事情。

      岳母打来电话,说是给我们收拾好了房间,而且是朝南的主卧,还说准备把十来只家鸽全杀了给我炖汤喝。没想到啊,岳父母竟然把他们住的主卧让给我们住,这让我很感动。岳母也没明确说让我们回她家过年,但这比明说还厉害。

      最后我和燕燕决定先去她家过年,然后到初四再回我家住几天,第二年再如此颠倒过来。虽然我们辛苦些,但这样不至于冷落了父母。我婉转地向母亲说了情况,母亲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最后低低地说:“行吧。”说完挂了电话,我能想象到母亲的失落和难过,我握着话筒,眼泪落下来。燕燕说:“要不,今年先去你家吧。”我摇摇头。

      腊月二十九我和燕燕到了她家。一下火车,岳父岳母老早就等在车站接我们。回到家,岳母和燕燕高兴地做饭,我陪岳父下象棋。年三十,我和岳父刚贴完春联,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我忙走开几步接听,预备着挨几句埋怨。母亲说:“快来车站接我,我和你爸到了。”

      父亲和母亲的到来,让大家颇感意外,母亲说:“咱们是一家人,这样团圆才是真正的团圆。”岳母高兴地笑了,连声说:“大姐说得对,说得好。明年我们老两口去你家团圆。”两位母亲在厨房说笑着做年夜饭,两位父亲在书房手谈对弈,我和燕燕相视而笑。

      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联欢晚会,一家人不停地说笑。我举杯祝老人们健康幸福。岳母说:“祝福咱家永远幸幸福福团团圆圆。”母亲说:“对,祝明年咱家再添个乖宝贝。”大家哈哈大笑,欢乐的笑声飘荡在新年的空气里。

      关于团圆的经典散文随笔:恩爱小团圆

      最漂亮的汤圆,是「雨花汤圆」。这是吃金陵菜(江苏淮扬菜)的一道甜品。

      南京古称金陵,特产雨花石,小石卵上有随意绕缠的彩带纹理,一层一层晕化,每颗不同,永不重复。是大自然的巧妙天工。到南京旅游的人,都喜欢带一些雨花石回来细赏。而「雨花汤圆」是取其形象,在糯米粉中混合了可可粉(赭红)、螺旋藻粉(青绿)、豆沙(紫红),揉制出这悦目效果。馅儿是莲蓉,吃来也不过一般汤圆口味,但以「外衣」取胜。太美了,吃一个少一个似地,带不必要的惋惜——事实上,雨花台的雨花石,近年买少见少,精品早已落入不知谁家户。有时还有假的出售,连石头也说谎。

      晚饭的时候联想起翻版和赝品,真是杀风景吧。

      有些汤圆外皮漂亮,有些则讲究内涵。

      干燥清寒的日子,忽然吃到一碗好的甜品,感觉特别香暖,心不再灰。在本城地铁天后站电气道一带,有家热闹的小店,唤「晶晶」,他们的酒心姜汁汤圆实在不错,馅心是麻蓉加上玫瑰露酒,泡在姜汁糖水中,咬开柔韧的外皮,酒和姜的独特芳香令人微醉又乍醒。这设计有心思。每次都点这个(还有炒米姜酒茶和姜汁豆腐花,我想我是喜欢辣。)

      从前民间在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张灯赏月,佳节人人彻夜不眠,当然得弄点又香又甜的夜宵,一来取「团圆」之意,二来也祝愿今年日子过得香甜。而这习俗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了。唐开元年间称天下元夕灯火广陵为盛,「家制米圆相饷,即呼之为元宵」。

      除了「元宵」之名外,因它形如月,又名「圆宵」。在宋朝,也叫「焦锤」、「锤子」、「牢丸」、「浮圆」。南方则称「汤丸」、「汤团」、「圆子」、「团子」、「丸子」、「粉果」。生意人图吉利,直呼「元宝」。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想当皇帝。复辟帝制取消共和,又怕人民反对,因为「元宵」与「袁消」同音,有被消灭之嫌,于是1913年元宵节前,他下令不准提此二字,自此以「汤圆」代替。渐渐成为最通行的名称。想不到一度成为统治者的忌讳吧?

      汤圆的馅儿都是猪油、白糖、桂花、玫瑰、豆沙、莲蓉、枣泥、芋泥、南瓜、芝麻……等等,也有用花生、奶黄、巧克力、香蕉、草苺,比较另类。

      其变奏有「擂沙团」,较大,滚上赤豆粉,清香软糯。「鸽蛋圆子」洁白如鸽蛋,内包桂花、薄荷等糖馅,入锅油炸后沾上芝麻粉。入口清凉。沪上豫园之宝。

      没馅的,广东人有「糖不甩」,是汤圆沾糖浆椰丝芝麻同吃。还有「桂花酒酿丸子」,实心小丸子,因有酒酿同煮,桂花香而微酸,我最爱这个,可在南货店买材料自己做。「珍珠圆子」是湖北特产,以一层亮晶晶的糯米为衣,在笼屉中蒸熟。

      上海的汤圆名店各有特色。

      「沈大成」点心店有一种清明团子,又唤「青团」,碧绿得像假,用叶汁加糯米粉团成,拳头大小,油汪汪的。是菜蔬葱香。

      南京东路上的「五芳斋」,已有百年历史,以善制汤团、苏式四季糕点驰名。1956年,陈云主管中央财务,最爱吃名产「猪油汤圆」和「芝麻汤圆」。追溯早在二、三十年代,他在上海做共产党的地下工作时,就经常到「五芳斋」了。这么多年过去,他仍没忘。可见吃的是感情。特务的另一面也不过如常人生活。

      那天我走过南京西路的「王家沙」,它不算太「老」,只五十七年历史,在上海则是无人不识。橱窗内望,见人龙在等候,师傅们当众制作,现包现卖。据说店中有「四大名旦」:酥饼、两面黄、生煎包及鲜肉小抄手。其实他们以蟹粉点心最吸引,全年供应。现卖的清炒蟹粉或净炒蟹油各二百元一斤。点心系列有碧绿蟹粉、蟹粉泡菜饭、蟹粉大白菜春卷、蟹粉馄饨、蟹粉生煎、蟹粉小笼、蟹粉汤包、蟹粉豆腐……

      面世才三年的「新发明」,是蟹粉汤圆,五块钱两颗。这款咸汤圆,就像一个小小的蟹粉狮子头,穿上一件白丝棉袄。香鲜可口,极受欢迎,一天可卖出一万颗。

      台湾九份地道的芋圆和番薯圆,也是汤圆一族。它们比较Q,而且乡土味浓。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陆家咀某店(因不会回头,所以没记下名字),餐后有甜点,「凉瓜汤圆」,说是汤圆,却不带汤,一颗一颗独立分包。用凉瓜汁入糯米粉,裹红豆沙或绿豆蓉作馅。沾上黄豆粉的外皮,仍苦着一张脸地,吃进嘴里,还是苦,苦到凉,便是甘,然后才进展到甜。第一次尝到那么有趣的圆子,只为中国人美食创意喝采。

      汤圆虽是平凡的小点,但它密实、圆滑、可咸可甜。它在芸芸众生中,活得平安,但非挂帅招徕,故成不了被弹打的出头鸟,不必面对大风大浪大起大跌。汤圆最重沉默「收口」,不咬开它,不知里头真相,倒是间谍首选。一颗收口不严的汤圆破裂了,馅儿汁液便流散在汤水中,坏了大局,非常惹嫌——所以它的操守很重要。

      还有,一熟即浮的表现相当干脆,是非分明。汤圆重新鲜,不能久搁,在汤水中久了,开始软融,或变糊,或变味。不成形不成气候。

      汤圆是现世凡尘一种及时珍惜的恩爱小团圆。
     

    关于团圆的散文文章:

    1.最新有关团圆的抒情散文

    2.关于团圆的散文式诗歌

    3.关于描写团圆的散文随笔

    4.春节团圆散文

    5.写团聚的文章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