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土地散文_有关土地的散文

    时间:2018-07-06 17:21:22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土地的胸怀,在于无私。土地万物之源头,万物之本,起点与归宿同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土地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土地的散文

      有关土地的散文:难舍的土地情

      几年前,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母亲决定搬到县城来和妹妹住了。面对这一重大消息,我们姐妹几个都有点不敢相信是真的,真不知妹妹是如何“绑”住母亲的。

      自从20年前父亲过世,养育了六个儿女的母亲就孤身一人了。树大分叉、人大分家,儿女们就像长大了的小鸟飞向各自的林地,家里渐渐空落下来,母亲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老人。

      为了能让母亲更好地安度晚年,姐妹们都希望把母亲接到自己的身边来,毕竟城里的条件要比农村好。年逾古稀的母亲精神很好,一生做农活的她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她便悄悄起床,但年迈的她已无力栽种家里的田地,大部分都送人种了。离家最近的一块地母亲舍不得送人,自己留着种菜,每天都要在地里劳作。

      大姐最先出动,热情地邀请母亲,并亲自去老家把她接到县城。每天一下班就回家陪着母亲,给母亲买来新衣服和各种好吃的,尽心尽力地侍候着老人家,生怕她不适应这个陌生的地方。

      做农活长大的我,每当想起脸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浃背的劳作情景时,心头涌上的是“苦”和“累”、“痛”和“惨”这些悲伤的词,而不是快乐美好的回忆。但母亲不同,从小失去父爱的母亲小学毕业就辍学在家,成了家里惟一的劳动力。辛苦了一生的她对劳动的热爱和依恋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每次回忆起干活的事,她就会两眼放光,滔滔不绝也讲开了,连她是几岁学会插秧、几岁学会打谷子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住在城里虽然没有了土地的陪伴,但母亲对每个节气都非常在心,一场春雨过后,母亲会喃喃自语:“又到栽花生、包谷的时候了。”炎热的夏季,母亲会说:“这样的天气薅地最合适。 ”城里的家没有土地让母亲劳作,也没有鸡鸭让她喂养,离开了土地的母亲无所适从,就像丢了魂一样难受。不到半年的时间,母亲就像生了一场病一样萎靡不振、寝食难安,最后逃跑似的溜回了老家。

      接下来二姐、三姐都以失败而告终,我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让母亲长住在城里。记得有一次母亲来蒙自,才住了几天便要回去,我再三挽留也无济于事,只好对她说,再住几天就送她回去。此时,母亲对我要求道,能否在阳台上围一个鸡圈或者填一小块地?因考虑到卫生问题和扰民问题,这个方案被我无情地一口否定,无耐的母亲只好失望地离开。

      面对母亲的固执,我们都只有摇头叹气的份。“由她去吧!母亲就像一棵风烛残年的老树,很难适应他乡的水土了”,我这样安慰自己。

      妹妹的家在城郊,房子旁有一块闲置的空地,母亲看到那块空地欣喜极了,立即去给空地拔杂草、捡石头,用锄头把土挖得松软平整,再买来种子种上。妹妹说,拴住母亲的正是这块六七平方米的土地。

      自从有了那块地,母亲就像吃了兴奋剂,不再唉声叹气并且精神越来越好。天一亮便可看到瘦小的母亲弓着身子在地里给她的茄子捉虫、辣椒浇水、空心菜拔草,精心地侍候着每一棵庄稼,她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在健康成长,脸上洋溢着无尽的幸福和满足。

      一到收获的季节,母亲种的菜就像有爱心的天使般出现在隔壁邻居、亲朋好友的餐桌上。每当远在他乡的我们吃着母亲带来的蔬菜时,母亲劳作的身影便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那个瘦小的身影,那个勤劳、善良的身影,那个陪伴了土地一生的身影!

      有关土地的散文:一块土地的厚度

      一块土地在那儿,它不因主人的改变而改变了自己的成色。一百年前是那个样子,一百年后还是那个样子。春种秋收,老了一代又一代人,四季轮回中,它依旧认真地供种子萌芽、生长,让庄稼结出一茬又一茬的果实。有人为它争斗、厮杀,它像一位温厚的长者看着不谙世事的孩子打架,晚饭的时候到了,便拍一拍衣袖上的灰尘,自顾起身回家,嘴里哼的是那首古老的歌谣:“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雨打风吹中,它吸收了一次又一次抛洒在身上的血污,消解了嗜血的刀枪剑戟。它只想做原原本本的自己。它掌握着幸福的秘诀,无人能把它夺走。

      一片泥土被利器撕裂时,意味着又一场播种开始了。当那古老的二牛抬杠的冰冷的铁铸的犁铧在大地上走过时,我看到了大地的颤慄。这样的时候常常是在黎明开始的,那时,天边还有剩余的残星闪烁,地面上笼罩着薄薄的雾岚,露珠成串地挂在草叶上。这时,睡梦中反刍的耕牛被唤起,脖子被架上一种叫轭的工具,然后拉起麻绳拧制的索套出发了,头上晃着一根用同伴的皮子鞣制编成的鞭梢,稍有怠慢那鞭子就会呼啸落下,带着响亮的哨音,干净利落地打在身上,让皮毛卷起一道灰尘。鞭子的声音仿佛同伴在世界某一个角落的呻吟,如同与它生前的一场犄角相抵,使它想起那些同栏共耕的陈年往事,眼里的泪水倏然滚落。于是,它亢奋起来,迎着跃跃欲出的朝阳,向着潮汽湿重的田野走去。它看到那熟悉的远山与村落了,便挺胸仰面,呼出积存在腔子里的胸臆,长长地叹了一声:哞——在远方的回应里,大地伸展了一下慵懒的腰身,天地间深沉地传出一声声闷响,像骨骼舒展的声音,那是原野上滚动的隐隐的天籁。于是,在人唤鸟鸣中,世界醒了。

      耕牛拉着木犁不停的奔走,大地被犁铧一梗一梗地翻起,一些藏在泥土里的生物被翻出,它们仿佛新生的婴儿,好奇地东张西望,目视着这个新奇的世界,在散发着热气的犁沟里慷慨地吟咏着一个个对未来日子的祝福,然后欢腾着加入了天地间万物的合唱。阳光像慈祥母亲温暖的手掌,抚摸着大地被弄伤的肌肤,把和煦的晨风吹拂在伤口上,让能言会道的鸟儿为大地的阵痛歌唱。

      敬畏生命般我敬畏所有的土地,也许随便走进一片土地,这里就曾是我某个先人的出生地,他的胎胞子就埋在这片土地里。虽然他未曾光耀后人,是我们这个姓氏链条中微不足道的一环,却因了他的存在才使这个家族繁衍生息。也许他刚刚成家,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眼襁褓中仅遗下的一丝孱弱的血脉就英年早逝了;也许他儿孙满堂寿终正寝;也许他家道中落,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也许他曾举足轻重,显赫乡里……但无论怎样,他就是衔接这个家族的一环,这个家族的存在就是因为他的存在,这个家族血脉的延续。我的老家留存着这么一个习俗:无论是翻地还是干别的什么,只要发现一块骨殖,只要确定是人的,就会极虔诚地烧半刀纸钱,磕三个响头,很庄重地找一块泥土把骨殖葬了。逢年过节给亲人的坟头烧纸时,也顺便给这个土丘烧几张纸。事实上,他们敬畏骨殖就是敬畏祖先,就是敬畏人的生命,就是敬畏土地。

      有关土地的散文:那片土地

      在安县西南角,有一片神奇的土地,仅靠山边,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而且紧邻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白水湖。那就是沸水镇。这个镇子不大,辖十个村,人口大约一万五千余人。沸水镇因境内的沸泉而得名。因得沸泉的盛誉,沸泉酒系列也是远近闻名。

      今年暑假,我随安昌河工作室团队在这个镇进行民间故事采集创作活动,走进了这一片神奇的土地。说她神奇,这是因为在我们采访过程中,发现了这片土地的人厚道,老人多,每个村都有两三个庙宇,而且每个庙宇都有着很神奇的故事。这些故事可能会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而失传,这年轻一代忙于生计外出打工的多,留守在家的多数为老人,年轻一代对这些留存久远的故事一无所知。这是一种奇怪的文化现象,而我们现在做的一件事,就是为了防止这些文化的失传而做的历史记录,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一带的后人能知道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有着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为紧靠山边,这种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让这个地方风景绮丽,而沸水镇极少引进工业,没有受到工业的污染,因此空气特别清新。仿佛这片土地有别于其他地方,有着一份神秘的色彩,而正是这份神秘,吸引着我们走在乡村的每一条路上,走过每家每户,走过那每一个日子,把每一个日子走得阳光明媚。

      是啊,那就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穿行于乡间的田垅间,进入了沸泉村六组,那山岭间有着一个更为神奇的地方,人称石洞庵。正是逢会期,我们一行三人就随着一赶庙会的老人,来到这不显山不露水的一个山包上。这是一座古朴简约的老庙,有着观音殿,送子殿,雷主殿,千手观音等,俨然一座俸养着各方神圣的佛主,菩萨。从四面八方的人来到庙里,不多时,就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我们就和庙主李代平,白河村老党员黄交寿等人聊起了天,于是我们收集到了《杨道修行》《黄连树的传说》《观音显灵》《石洞子故事》等故事以及很多生动的传说,好多故事与传说都被他们说得出相关人物的名和姓,仿佛真实存在一样。

      我们在两位老人的带领下,去闯了一下石洞子。话说这个石洞子,阴森恐怖,越往里走,越是暗无天日,我们是打着手电筒,蜡烛等一路探险。里面是几乎无路可走,洞子时上时下,还有成群的蝙蝠飞来飞去,吓得同行的唐嘉林蒙住头不敢前行。那种险,比《西游记》里妖怪的洞还险恶。有时需要双手双脚并用,才能爬上爬下。脚下有的地方踩着软绵绵的,那是蝙蝠粪便。整个洞里的气味难闻。洞子里真可谓四通八达,据说还能通到远在二十多里外的安昌,传说在这里洞口烧火,能看到安昌那边的洞口冒出烟来。传说中的杨道修行,也曾经在这个洞子里居住过好些日子,人们几乎没有见到杨道的真面目,给这个石洞子增添了些神秘的面纱。

      又一日,我们来到天佛村,走访在六组,这里已经在群山的脚下,渗透进群山腹地。沿着山道,我们一家一家地进行走访,于是我们知道了泰山石敢当的故事,看到一家门口院坝正中立着一块石头,据说可以辟邪,而且主人说得有板有演。我们也知道了石头窝,柏石崖,八角庙,几乎每一个小小的地方,都有着一个神奇的故事,都让当地人传承着,讲述着。试想,这一代人终将老去,这些故事是否会伴随着他们的老去而失传,到那时我们再想找到能讲述故事的人,几乎可能为零了。在我们顺着小河来到一位老人家里,遇到一们能言善辩的老人张世德,他曾经做过村主任,自然听的多,看的多,了解的多,一旦打开话匣子,就有讲不完的故事。他给我们完善着传奇人物刘学堂的故事,我们也始知农村端公传坛,庆坛的一些民间风俗。于是,又是一些故事在我们心中酝酿着。

      就这样,我们每天顶着炎炎烈日,冒着难耐的酷暑,走村串户,见多很多老年人,八九十岁的比比皆是,他们活得自在,活得潇洒,从三皇到五帝,很多老年人都可以来上一段,但大多都是跟当地的民风民俗有关的。试想,这样一个故事满天飞的小镇,在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甚至更长时间,这一代老年人去了,我们在哪去找这些故事呢?老年人很是热情,对我们的到来也是热烈欢迎,当然也有遇到有抵触情绪的人,也许他们曾经遇到过骗子,对我们的走访很是谨慎,只有我们拿出了相关证件证明我们只是采集民间故事的工作人员时,他们才放松警惕,接受我们的采访。

      采访后,我们每天就分小组在一起交流采访收获,理出故事脉络,让一个个故事成形,然后再与安昌河说故事,安昌河为我们的故事问诊把脉,让我们的故事有血有肉。接下来就是我们进行艰苦的故事创作。没想到,短短的半个月,我们就从这片土地上挖掘出了七十余个故事。一个小小的乡镇,居然有着如此浓厚的文化底蕴,着实让我们震惊。我感到我们来得很是时候,也许吧,已经有一些故事随着故去的老人而付之东流,因为我们现在能找到能讲故事的老人已经不多了,我们能为挽救一个地方的文化,尽一点绵薄之力,也不足为奇了。

      走访已经过去多日,我还不时念想着那方土地,一个有着浓郁的民风民俗的土地,一片散发着纯朴民情的土地,一片充满着神奇色彩的土地!
     

    有关土地的散文:

    1.土地随感散文

    2.有关热爱土地的抒情散文

    3.有关大地的散文

    4.关于土地的散文诗歌欣赏

    5.土地情思散文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